五十九 四堂课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贞观攻略最新章节!
老头儿自诩为高人雅士,所以自然就有一些文人的性子,骨头硬,脾气臭,所以颜真卿的铁血真汉子书法特别合老头儿的脾气,老头儿也要把苏宁打造成这样的铁血真汉子,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不讲道理不人道不民主的老头儿,所以一笔优秀的书法就是必然的产物。
老头儿的笔法刚劲有力,气势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是后人对于颜真卿的笔法经过了无数次的添砖加瓦之后得出来的产物,所谓集大成者,正是如此;所以苏宁的这笔书法与唐初的温润秀劲相去甚远,仿佛现如今的笔法如同娇羞美娘子翩翩起舞,而苏宁的这笔书法却是铁血真汉子仗剑横行。
军伍中成长起来的李二陛下瞬间就被这种铁血真汉子的书法给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看正文,只顾着看书法,一边看,一边用手写写画画,一时间书房里李二陛下和孔颖达貌似都给忘了正事儿,开始不务正业了,孔颖达拿了一张苏宁的字在一旁临摹起来,李二陛下拿起了笔也开始临摹……
“这笔书法雄浑有劲,气势恢宏,绝非常人可以书写,无有相对的心境和品德,就算是能写,那也是形似而神不似,而这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这纸面上的字,却是第二要素,老臣自诩远不及之,陛下,这苏宁,绝非池中物啊!只是可惜他那师尊,定是绝世高人,可惜!可惜!”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孔颖达放下了笔,看着被他写的满满当当再也写不下一笔的三张宣纸,岿然一叹。
李二陛下也放下了笔,拿着一张写满了字的宣纸,和苏宁写好的字做了个对比,得出来的结果很让他不爽,但是又不得不服,书法绝非一日可以练成;听到了孔颖达的叹息,李二陛下也颇有所得的点点头:“往日竟不曾知道,此子竟然写的这样一笔雄浑刚劲的书法,与我大唐目前之书法相比,迥然不同,此等楷书,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孔爱卿,这笔书法较之你我之书法,却是上成之意境啊!”
孔颖达笑道:“老臣想的不只是这些,陛下,您可知今日上课,此子却是给老臣上了一课,不,上了两课,算上这书法课,得是第三堂课,每一堂课都让老臣心神巨震,恍如醍醐灌顶,这学子一入学就给老师上了三课,陛下,史官写史之时,定要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传于后世,哈哈哈!”
李二陛下来了兴趣:“爱卿有这般雅兴却是极好的,只是除了这书法课,还有哪两课?这事情倒是让我感到奇怪了,爱卿速速告知与我,在我大唐能为爱卿授课者,屈指可数啊!更何况是那小子?”
一说起文化上的事情,说到了自己的长处,孔颖达就自动开启了老生说教的模式,这一刻,除了学生,就没有其他人了,他的年纪和身份也足以当李二陛下的老师,李二陛下也是对他极为尊敬的,所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第一堂课,乃是教育;老臣问三明跟随其师尊都学了些什么,其师尊是如何教导三明的,想了解一下三明到底学到了些什么东西,到底学会了些什么,倒也方便老臣之后对于三明之施教,却听得三明说,其师尊从来没有教他读过书,经典书籍几乎都没有读过,甚至于启蒙读物也未能读过,老夫就很疑惑,一代高人,怎会如此行事?若然当真如此,岂不是误人子弟?
三明说,其师尊带着他一路走一路施教,所说所讲都是他们一路上之所见所闻,比如看到有人盗窃他人物品被捕,其师尊就会先行询问三明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该如何解决;看到了有人打架也会询问为什么人们会争执,会打架,问题的根本在哪里,该如何解决。
天上下雨,也会问天上为什么下雨,下雪,也会问天上为什么下雪,干旱,也会问为什么干旱,百姓们颗粒无收,也会询问为什么颗粒无收;而且其师尊甚少给他一些明确的解答,因为世上没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是随着时间之流逝而不断的变化,问题在变化,答案也在变化,没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就这样,其师尊带着三明见识了这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讲明各种各样的道理,还说天下最大的学问,就在人世间,看透了人世间,一切的道理也就都明白了,那个时候读书其实就是修身养性怡情,无关乎真正的学问,因为书中的学问也是先人所看所闻所思所想之所得,千百年前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到了如今,早就变的面目全非,如果只是读书中的道理,那么永远也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
陛下,老臣乃孔门嫡传,自幼熟读各种经典,自以为学富五车,可以为人传道授业解惑,但是时至今日才发现,老夫犯了多大的错!一直拘泥于先人之脚步,从未想过迈开自己的脚步,为先人的辉煌再添一丝亮色,却一直不敢于做出任何的改变,乃至于认为做出些许改变乃是不敬祖先,是大不敬之事,却是未免于固步自封啊!
三明说的没有错,这是老夫读书数十年以来最大的困惑,听完这番话之后,老臣恍如醍醐灌顶,几乎就是那一瞬,老臣多年的困扰就不复存在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臣枉读数十年书,何止百遍?但老臣却未能读出书中道理,而此子未曾读书,却是明白了这些道理。
陛下,正如三明师尊所说,问题在变化,答案也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天下最大的学问不在于书本,而在于天地间,在于人世间,看透了人世间,也就看透了最大的道理,这一辈子,也就够了,老臣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是第一堂课。”
孔颖达一番长篇大论说完后,李二陛下也如同孔颖达一般,心神巨震,苏宁是如何学习的他并不意外,因为李二陛下本身就是在战火中在战场上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的,若是没有隋末乱世,就不会有今日之李世民,世上将会少了一个唐太宗,多了一个纨绔世家子,没有煌煌大唐,只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从这个角度而言,李二陛下突然发现,苏宁跟随其师尊看遍了天下,而自己也带领着百万大军驰骋了天下,和数不尽的敌人生死交战,在战火中磨练成长,数度濒临死地,这种教育方式非常辛苦,危险性极高,但是成效非常明显;两个人,自己成了皇帝,另一个,会是未来的什么呢?
李二陛下更为在意的是那句话,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化,问题也在变化,套用古人的说法,来解释今天的事情,岂不是谬误?之前的种种作为,岂不都是谬误?而这个道理,竟然被孔门嫡传孔颖达接受了,孔颖达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李二陛下可是知道的,于是,李二陛下心中有了一丝动静,开始不安分了,一个很早以前就萌发的想法破开了心灵的土壤,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爱卿所言,我也深为赞同,苏宁的确是师从高人无疑,这样的大道理,一个小孩子就算再怎样天资卓越也不可能悟出来,必然是数代人之功,虽然我无法面见那位高人,但是苏宁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将会为我大唐所用,这就够了;那么对于苏宁,爱卿有何教导之想法呢?”李二陛下整理了心思,开始关注苏宁,这才是最重要的。
孔颖达说道:“这也和第二课有关,陛下,苏宁之所学,与我大唐之所授相比,高下立判,我等所授乃是先人遗物,是千年前先贤所思所想之所得,放于今日,或与仍然有大用,但是一味的套用,却是不好的,苏宁已经跳出了这种套用,老臣没有必要再把他拉回来,那是害了他,害了大唐。
老臣以为,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为人处事方面的一些指导,毕竟他还年轻,心性虽然较同龄人成熟些,却终究还有少年本性,这也是老臣唯一可以指导他的地方,除此之外,陛下,老臣无能为力,或者陛下和皇后还有些东西可以教给三明,但是老臣是没有东西可以教了,老臣却也想着能否试试,对其他学子也用这种方法,为天下之表率,先祖为万世师表,老臣自然远不及之,但,老臣却也想着能够重现先祖之辉煌。”
李二陛下点点头:“爱卿乃博学鸿儒,爱卿之所言,我当然相信,若是大唐之学子都可跳出套用,呵呵,爱卿,何止万世师表之功劳?爱卿,这却要拜托你了。”
孔颖达再拜:“臣必不负陛下之重望!”
李二陛下笑着虚扶一下:“爱卿不必多礼,那么爱卿,这第二课是什么?”
孔颖达说道:“还请陛下仔细阅览三明所写内容,方才陛下与老臣都被此子之书法吸引了,老臣也忘了老臣此来是为了做什么,三明将他师尊穷数十年之力创造的拼音读字法献了出来,这就是具体的内容。”
“拼音读字法?”李二陛下还真的没有注意这洋洋洒洒十张宣纸写了些什么,于是拿起纸张就开始阅览。
隋唐时代之汉语脱胎于上古汉语,称之为中古汉语,其读音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较大之差别,由于古代未曾有拼音这样的辅助音标,而识字的前提就是识字,两字相切读音法也就是如此,研究中古汉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陆法言编著的《切韵》,之后是宋代的《广韵》。
中古汉语较之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而且由于中古没有录音设备,而且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能严格记录语音,所以说起来就是差别了很多,很多现代汉语的特点,在中古汉语就已经奠定了,例如一字一音,没有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的辅音丛,有辨义作用的声调,等等。
苏宁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如此谨慎,在百度上百度了很久才百度出了这些问题,为此他还发现了中古汉语最重要的韵,比如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等,这些就是后来唐诗宋词产生的基础,苏宁不知道自己若是真的把现代汉语的拼音推广到古代,是否会对唐诗宋词的产生造成影响,尤其是诗仙诗圣们还没有诞生的时候,汉语拼音是否会冲击中古汉语韵?从而使得唐诗宋词这样的国之瑰宝就此消失?
这也是苏宁写在最后两张纸上的担忧之所在,当然苏宁不会说以后的事情,不会这个时候就说起李白杜甫,而是把目前已经有的诗作拿出来做比较,向李二陛下说明了自己的担忧,失去了古汉语三十六韵,还会有唐诗宋词吗?正如同当代,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出格式上完美之诗词?
良久,李二陛下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笑着对一旁仍然不断临摹的孔颖达说道:“且不说这拼音读字法于国于民有大利,就是这一笔书法,也让我舍不得移开视线,若是每个大臣都能有这样的笔法,那么我处理奏折,也就不会感到疲累了,每一次批阅奏折都将是一次书法鉴赏,何其快哉!
爱卿,这拼音读字法我算是初步了解了,比起我们过往所用的两字相切法,好像还真的是准确许多,只要学会了这拼音,三岁小儿也能读书啊!还有这口音,爱卿,你以为呢?按照这拼音读字法,说出来的口音与我们当下所用不同,但是好就好在只要会以拼音读字,这种口音岂不是水到渠成?”
孔颖达点头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正如同三明所言,这口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同地区的人,关中话蜀中人听不懂,山东话关中人听不懂,河北话,山东人又听不懂,所以老臣以为,三明之建议,非常有必要,老臣也有体会;一关中好友去了蜀中,二十余年未见,乍一见面,我们都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而且三明建议的这种话音,和这拼音读字法是息息相关的,基本上学会了拼音读字法,这种话音也就顺势而成了,不需刻意学习,说起来却也听得舒服,听得清楚,不同地区之人,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办法听懂对方所说之话音,虽然这可能是数十年以后才能做到之事,但是,这却是万世之功劳。”
李二陛下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确实是这样,话音问题很是麻烦,这要是能够予以解决,甚至是让所有孩子都能识字读书,这是多么大的功德啊!我心动了,不过,爱卿,苏宁的意思,应该不是让你这个时候就把这拼音读字法的事情告诉我吧?”
孔颖达一愣,继而问道:“这却是真的,三明的确告诉老臣,应该现在弘文馆内部进行试验,看看情况如何,积累一定的经验,证明了拼音读字法的确是比两字相切法要好,那个时候上报陛下检验成果,拿出足以服人的成绩,再行推广,此事定要准备完全再付诸实施,否则,天下人都会看朝廷的笑话;这的确是老臣冒进了,只是陛下如何知晓?”
李二陛下笑着拿起两张宣纸,递给了孔颖达:“你看看,这十张宣纸里面,有八张是关于拼音读字法的事情,最后两张,则是专门告诫我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立刻就颁行天下,而要先行试验,证明这个方法的确是比其他的要好然后再行推广,做事情也要这样做,三思而后行,先行试验则更为重要。
这小子还说出了担忧,拼音读字法的确是极为容易的,只要认识了,便可以读出来,养成统一之口音,但是韵脚上却是千差万别,过于简化,对于文化上的韵脚问题可能会造成难以形象的影响,如今我们还可以熟识韵脚,行文作诗也不会感到困难,但是若是今后所有人都学习拼音读字法,韵脚却反而无人知晓,押韵之事,陆法言之二百零六韵不是就此失传?想得很远,爱卿,这一点一定要重视起来,拼音读字法简单,可是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他还说,孔老先生心系天下百姓,以教化万民为己任,此法于国于民有大利,孔老先生得知后定会立刻就把这个方法告诉我,并且历数一系列好处,大力支持这样的方法;但是我千万不能现在就答应,而要看看成果再说,朝廷政策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更是天下子民之期盼,务必要谨慎。爱卿,你说年轻人冒进,可是这年轻人好像比爱卿还要沉着冷静啊!”
李二陛下的玩笑话让孔颖达先是一愣,看完苏宁所写之后摇头苦笑:“老臣有罪,老臣有错,痴活五十余载,今日一日便让一黄口小儿上了四课!他说的很对,陛下,此事乃是大事,万万不可急躁冒进,否则不单单天下人看朝廷的笑话,心怀不轨者也会趁机发难,更会造成不可想象之问题。
还请陛下授权给老臣,让老臣主持这拼音读字法之研究和推广事宜,老臣会一步一步慢慢走,绝对不给心怀不轨者可乘之机,正如苏宁所说,此事事关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必须三思而后行,先行试验更为重要。”
李二陛下点点头:“这样也好,孔爱卿,你先回去,明日起召集弘文馆学士,先行进行拼音读字法之研究标注,还有二百零六韵之比较,整理完毕之后就在弘文馆以我之儿女和功臣之后为第一批受教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教导出来,让他们说这种话音,能懂得以拼音识字,更不可忽视掉二百零六韵,并且详细记录一切注意要点,积累经验;爱卿,此事乃大事,万万不可疏漏。”
孔颖达一拜及地:“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目送孔颖达离开,李二陛下又把目光移到了手中的宣纸之上,看着一笔笔俊秀的笔法,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尚且不知道这小子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惊喜,但是目前已然是一个接着一个了,这小子也深深懂得进退之道,看来也明白盈满则亏的道理,好小子,我倒要看看,你能走到什么地步。
我自认并不昏聩,也拥有大量人才,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军伍之中猛将如云,又有了这个小子,为何不去探一探那梦想在何方?若是做到了,必然能居于千古一帝之位,秦皇汉武又如何?我李世民必将永远位列于圣君之位!何人可以撼动?!
李二陛下的手紧紧握成拳头,发下重誓!
PS:一下子九千字,任务好重……晚上还有一更,都是很长的章节~顺便求一下收藏和推荐了~
老头儿自诩为高人雅士,所以自然就有一些文人的性子,骨头硬,脾气臭,所以颜真卿的铁血真汉子书法特别合老头儿的脾气,老头儿也要把苏宁打造成这样的铁血真汉子,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不讲道理不人道不民主的老头儿,所以一笔优秀的书法就是必然的产物。
老头儿的笔法刚劲有力,气势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是后人对于颜真卿的笔法经过了无数次的添砖加瓦之后得出来的产物,所谓集大成者,正是如此;所以苏宁的这笔书法与唐初的温润秀劲相去甚远,仿佛现如今的笔法如同娇羞美娘子翩翩起舞,而苏宁的这笔书法却是铁血真汉子仗剑横行。
军伍中成长起来的李二陛下瞬间就被这种铁血真汉子的书法给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看正文,只顾着看书法,一边看,一边用手写写画画,一时间书房里李二陛下和孔颖达貌似都给忘了正事儿,开始不务正业了,孔颖达拿了一张苏宁的字在一旁临摹起来,李二陛下拿起了笔也开始临摹……
“这笔书法雄浑有劲,气势恢宏,绝非常人可以书写,无有相对的心境和品德,就算是能写,那也是形似而神不似,而这书法,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这纸面上的字,却是第二要素,老臣自诩远不及之,陛下,这苏宁,绝非池中物啊!只是可惜他那师尊,定是绝世高人,可惜!可惜!”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孔颖达放下了笔,看着被他写的满满当当再也写不下一笔的三张宣纸,岿然一叹。
李二陛下也放下了笔,拿着一张写满了字的宣纸,和苏宁写好的字做了个对比,得出来的结果很让他不爽,但是又不得不服,书法绝非一日可以练成;听到了孔颖达的叹息,李二陛下也颇有所得的点点头:“往日竟不曾知道,此子竟然写的这样一笔雄浑刚劲的书法,与我大唐目前之书法相比,迥然不同,此等楷书,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孔爱卿,这笔书法较之你我之书法,却是上成之意境啊!”
孔颖达笑道:“老臣想的不只是这些,陛下,您可知今日上课,此子却是给老臣上了一课,不,上了两课,算上这书法课,得是第三堂课,每一堂课都让老臣心神巨震,恍如醍醐灌顶,这学子一入学就给老师上了三课,陛下,史官写史之时,定要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传于后世,哈哈哈!”
李二陛下来了兴趣:“爱卿有这般雅兴却是极好的,只是除了这书法课,还有哪两课?这事情倒是让我感到奇怪了,爱卿速速告知与我,在我大唐能为爱卿授课者,屈指可数啊!更何况是那小子?”
一说起文化上的事情,说到了自己的长处,孔颖达就自动开启了老生说教的模式,这一刻,除了学生,就没有其他人了,他的年纪和身份也足以当李二陛下的老师,李二陛下也是对他极为尊敬的,所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第一堂课,乃是教育;老臣问三明跟随其师尊都学了些什么,其师尊是如何教导三明的,想了解一下三明到底学到了些什么东西,到底学会了些什么,倒也方便老臣之后对于三明之施教,却听得三明说,其师尊从来没有教他读过书,经典书籍几乎都没有读过,甚至于启蒙读物也未能读过,老夫就很疑惑,一代高人,怎会如此行事?若然当真如此,岂不是误人子弟?
三明说,其师尊带着他一路走一路施教,所说所讲都是他们一路上之所见所闻,比如看到有人盗窃他人物品被捕,其师尊就会先行询问三明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该如何解决;看到了有人打架也会询问为什么人们会争执,会打架,问题的根本在哪里,该如何解决。
天上下雨,也会问天上为什么下雨,下雪,也会问天上为什么下雪,干旱,也会问为什么干旱,百姓们颗粒无收,也会询问为什么颗粒无收;而且其师尊甚少给他一些明确的解答,因为世上没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所有的问题都是随着时间之流逝而不断的变化,问题在变化,答案也在变化,没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就这样,其师尊带着三明见识了这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事情,讲明各种各样的道理,还说天下最大的学问,就在人世间,看透了人世间,一切的道理也就都明白了,那个时候读书其实就是修身养性怡情,无关乎真正的学问,因为书中的学问也是先人所看所闻所思所想之所得,千百年前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到了如今,早就变的面目全非,如果只是读书中的道理,那么永远也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
陛下,老臣乃孔门嫡传,自幼熟读各种经典,自以为学富五车,可以为人传道授业解惑,但是时至今日才发现,老夫犯了多大的错!一直拘泥于先人之脚步,从未想过迈开自己的脚步,为先人的辉煌再添一丝亮色,却一直不敢于做出任何的改变,乃至于认为做出些许改变乃是不敬祖先,是大不敬之事,却是未免于固步自封啊!
三明说的没有错,这是老夫读书数十年以来最大的困惑,听完这番话之后,老臣恍如醍醐灌顶,几乎就是那一瞬,老臣多年的困扰就不复存在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臣枉读数十年书,何止百遍?但老臣却未能读出书中道理,而此子未曾读书,却是明白了这些道理。
陛下,正如三明师尊所说,问题在变化,答案也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天下最大的学问不在于书本,而在于天地间,在于人世间,看透了人世间,也就看透了最大的道理,这一辈子,也就够了,老臣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是第一堂课。”
孔颖达一番长篇大论说完后,李二陛下也如同孔颖达一般,心神巨震,苏宁是如何学习的他并不意外,因为李二陛下本身就是在战火中在战场上在不断的战斗中成长的,若是没有隋末乱世,就不会有今日之李世民,世上将会少了一个唐太宗,多了一个纨绔世家子,没有煌煌大唐,只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从这个角度而言,李二陛下突然发现,苏宁跟随其师尊看遍了天下,而自己也带领着百万大军驰骋了天下,和数不尽的敌人生死交战,在战火中磨练成长,数度濒临死地,这种教育方式非常辛苦,危险性极高,但是成效非常明显;两个人,自己成了皇帝,另一个,会是未来的什么呢?
李二陛下更为在意的是那句话,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化,问题也在变化,套用古人的说法,来解释今天的事情,岂不是谬误?之前的种种作为,岂不都是谬误?而这个道理,竟然被孔门嫡传孔颖达接受了,孔颖达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李二陛下可是知道的,于是,李二陛下心中有了一丝动静,开始不安分了,一个很早以前就萌发的想法破开了心灵的土壤,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爱卿所言,我也深为赞同,苏宁的确是师从高人无疑,这样的大道理,一个小孩子就算再怎样天资卓越也不可能悟出来,必然是数代人之功,虽然我无法面见那位高人,但是苏宁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将会为我大唐所用,这就够了;那么对于苏宁,爱卿有何教导之想法呢?”李二陛下整理了心思,开始关注苏宁,这才是最重要的。
孔颖达说道:“这也和第二课有关,陛下,苏宁之所学,与我大唐之所授相比,高下立判,我等所授乃是先人遗物,是千年前先贤所思所想之所得,放于今日,或与仍然有大用,但是一味的套用,却是不好的,苏宁已经跳出了这种套用,老臣没有必要再把他拉回来,那是害了他,害了大唐。
老臣以为,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为人处事方面的一些指导,毕竟他还年轻,心性虽然较同龄人成熟些,却终究还有少年本性,这也是老臣唯一可以指导他的地方,除此之外,陛下,老臣无能为力,或者陛下和皇后还有些东西可以教给三明,但是老臣是没有东西可以教了,老臣却也想着能否试试,对其他学子也用这种方法,为天下之表率,先祖为万世师表,老臣自然远不及之,但,老臣却也想着能够重现先祖之辉煌。”
李二陛下点点头:“爱卿乃博学鸿儒,爱卿之所言,我当然相信,若是大唐之学子都可跳出套用,呵呵,爱卿,何止万世师表之功劳?爱卿,这却要拜托你了。”
孔颖达再拜:“臣必不负陛下之重望!”
李二陛下笑着虚扶一下:“爱卿不必多礼,那么爱卿,这第二课是什么?”
孔颖达说道:“还请陛下仔细阅览三明所写内容,方才陛下与老臣都被此子之书法吸引了,老臣也忘了老臣此来是为了做什么,三明将他师尊穷数十年之力创造的拼音读字法献了出来,这就是具体的内容。”
“拼音读字法?”李二陛下还真的没有注意这洋洋洒洒十张宣纸写了些什么,于是拿起纸张就开始阅览。
隋唐时代之汉语脱胎于上古汉语,称之为中古汉语,其读音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较大之差别,由于古代未曾有拼音这样的辅助音标,而识字的前提就是识字,两字相切读音法也就是如此,研究中古汉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陆法言编著的《切韵》,之后是宋代的《广韵》。
中古汉语较之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而且由于中古没有录音设备,而且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能严格记录语音,所以说起来就是差别了很多,很多现代汉语的特点,在中古汉语就已经奠定了,例如一字一音,没有上古汉语中可能存在的辅音丛,有辨义作用的声调,等等。
苏宁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如此谨慎,在百度上百度了很久才百度出了这些问题,为此他还发现了中古汉语最重要的韵,比如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等,这些就是后来唐诗宋词产生的基础,苏宁不知道自己若是真的把现代汉语的拼音推广到古代,是否会对唐诗宋词的产生造成影响,尤其是诗仙诗圣们还没有诞生的时候,汉语拼音是否会冲击中古汉语韵?从而使得唐诗宋词这样的国之瑰宝就此消失?
这也是苏宁写在最后两张纸上的担忧之所在,当然苏宁不会说以后的事情,不会这个时候就说起李白杜甫,而是把目前已经有的诗作拿出来做比较,向李二陛下说明了自己的担忧,失去了古汉语三十六韵,还会有唐诗宋词吗?正如同当代,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出格式上完美之诗词?
良久,李二陛下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笑着对一旁仍然不断临摹的孔颖达说道:“且不说这拼音读字法于国于民有大利,就是这一笔书法,也让我舍不得移开视线,若是每个大臣都能有这样的笔法,那么我处理奏折,也就不会感到疲累了,每一次批阅奏折都将是一次书法鉴赏,何其快哉!
爱卿,这拼音读字法我算是初步了解了,比起我们过往所用的两字相切法,好像还真的是准确许多,只要学会了这拼音,三岁小儿也能读书啊!还有这口音,爱卿,你以为呢?按照这拼音读字法,说出来的口音与我们当下所用不同,但是好就好在只要会以拼音读字,这种口音岂不是水到渠成?”
孔颖达点头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正如同三明所言,这口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同地区的人,关中话蜀中人听不懂,山东话关中人听不懂,河北话,山东人又听不懂,所以老臣以为,三明之建议,非常有必要,老臣也有体会;一关中好友去了蜀中,二十余年未见,乍一见面,我们都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而且三明建议的这种话音,和这拼音读字法是息息相关的,基本上学会了拼音读字法,这种话音也就顺势而成了,不需刻意学习,说起来却也听得舒服,听得清楚,不同地区之人,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办法听懂对方所说之话音,虽然这可能是数十年以后才能做到之事,但是,这却是万世之功劳。”
李二陛下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确实是这样,话音问题很是麻烦,这要是能够予以解决,甚至是让所有孩子都能识字读书,这是多么大的功德啊!我心动了,不过,爱卿,苏宁的意思,应该不是让你这个时候就把这拼音读字法的事情告诉我吧?”
孔颖达一愣,继而问道:“这却是真的,三明的确告诉老臣,应该现在弘文馆内部进行试验,看看情况如何,积累一定的经验,证明了拼音读字法的确是比两字相切法要好,那个时候上报陛下检验成果,拿出足以服人的成绩,再行推广,此事定要准备完全再付诸实施,否则,天下人都会看朝廷的笑话;这的确是老臣冒进了,只是陛下如何知晓?”
李二陛下笑着拿起两张宣纸,递给了孔颖达:“你看看,这十张宣纸里面,有八张是关于拼音读字法的事情,最后两张,则是专门告诫我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立刻就颁行天下,而要先行试验,证明这个方法的确是比其他的要好然后再行推广,做事情也要这样做,三思而后行,先行试验则更为重要。
这小子还说出了担忧,拼音读字法的确是极为容易的,只要认识了,便可以读出来,养成统一之口音,但是韵脚上却是千差万别,过于简化,对于文化上的韵脚问题可能会造成难以形象的影响,如今我们还可以熟识韵脚,行文作诗也不会感到困难,但是若是今后所有人都学习拼音读字法,韵脚却反而无人知晓,押韵之事,陆法言之二百零六韵不是就此失传?想得很远,爱卿,这一点一定要重视起来,拼音读字法简单,可是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他还说,孔老先生心系天下百姓,以教化万民为己任,此法于国于民有大利,孔老先生得知后定会立刻就把这个方法告诉我,并且历数一系列好处,大力支持这样的方法;但是我千万不能现在就答应,而要看看成果再说,朝廷政策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更是天下子民之期盼,务必要谨慎。爱卿,你说年轻人冒进,可是这年轻人好像比爱卿还要沉着冷静啊!”
李二陛下的玩笑话让孔颖达先是一愣,看完苏宁所写之后摇头苦笑:“老臣有罪,老臣有错,痴活五十余载,今日一日便让一黄口小儿上了四课!他说的很对,陛下,此事乃是大事,万万不可急躁冒进,否则不单单天下人看朝廷的笑话,心怀不轨者也会趁机发难,更会造成不可想象之问题。
还请陛下授权给老臣,让老臣主持这拼音读字法之研究和推广事宜,老臣会一步一步慢慢走,绝对不给心怀不轨者可乘之机,正如苏宁所说,此事事关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必须三思而后行,先行试验更为重要。”
李二陛下点点头:“这样也好,孔爱卿,你先回去,明日起召集弘文馆学士,先行进行拼音读字法之研究标注,还有二百零六韵之比较,整理完毕之后就在弘文馆以我之儿女和功臣之后为第一批受教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教导出来,让他们说这种话音,能懂得以拼音识字,更不可忽视掉二百零六韵,并且详细记录一切注意要点,积累经验;爱卿,此事乃大事,万万不可疏漏。”
孔颖达一拜及地:“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目送孔颖达离开,李二陛下又把目光移到了手中的宣纸之上,看着一笔笔俊秀的笔法,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尚且不知道这小子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惊喜,但是目前已然是一个接着一个了,这小子也深深懂得进退之道,看来也明白盈满则亏的道理,好小子,我倒要看看,你能走到什么地步。
我自认并不昏聩,也拥有大量人才,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军伍之中猛将如云,又有了这个小子,为何不去探一探那梦想在何方?若是做到了,必然能居于千古一帝之位,秦皇汉武又如何?我李世民必将永远位列于圣君之位!何人可以撼动?!
李二陛下的手紧紧握成拳头,发下重誓!
PS:一下子九千字,任务好重……晚上还有一更,都是很长的章节~顺便求一下收藏和推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