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一九章 鏖战淞沪——奇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民国二三事最新章节!
其实,参加奇袭的这支部队,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连。
7点半,姚家湾正面战斗打响,日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北面的时候,这个连悄悄的由西面的周家宅出发,向日军侧后方摸来。
当初日本人仗着雨雪天的掩护偷渡蕴藻浜,这回,中国军队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是借着大雪视线不良的掩护,这支队伍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全连保持静肃,悄悄的渡过小河,经过一个多小时小心翼翼的行动,接近了姚家湾和纪家桥的中间地带。一声令下,突起发难。
战斗一打响,这支奇兵尽显狰狞面目。全连官兵,拿的不是步枪,而是驳壳枪。
驳壳枪,大伙在影视作品上看多了,就是一种手枪。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样的恶战怎么会拿手枪上阵。那是因为,驳壳枪里有一种型号,外号叫二十响,能20发子弹连发,近战的时候比步枪管用多了。那年头,中国人可没冲锋枪,驳壳枪就成了偷营劫寨打突袭的必备良药。当时的各派中国军队,全连用驳壳枪的手枪连一点都不稀奇,甚至还有编成手枪团甚至手枪旅的。
这个手枪连,一手驳壳枪,一手手榴弹,在姚家湾日军阵地后方闹起来了,这一场富有中国特色的奇袭,把日本人顿时搅得大乱。
其实,这个手枪连根本没有进入姚家湾或者纪家桥,这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日军据点,然而他们还是掐断了日军的咽喉,两个日军占领的居民点之间的咽喉要道。
不过,这样的奇袭同样是危险的,暴露在旷野中的手枪连,孤悬于敌军两个据点之间,后路又有小河阻隔,一旦遭到日军夹攻,几乎就是陷入死地。但要消灭他们,前提是据守的日军还有出击的实力。但是日本人,已经没有实力了。
先说河这边的,成功渡河的日军第14联队第2大队,经过一天血战,也已经是疲惫不堪了。19路军战士在12个小时里发起四次全线进攻,虽然始终不能正面突破日军阵地。但是日本人自己也已经要撑不住了。
不要忘了,这群日本兵之前可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只打过小规模的青岛围攻战和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联,一直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这个混成第24旅团,只有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等少数人,才参加过日俄战争。大队长中队长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何况一群菜鸟大兵。
第一次上场,就碰到这样不要命的狠角色,你要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军队反击开始没多久,这个14联队第2大队就开始讨要援兵,声称遭到三倍于己的中国军队围攻,陷入苦战。
现在,连后路都被手枪连掐断了,这群日本兵就更加惊慌。如果有援兵,那么他们还敢于死守下去,可是派援兵又谈何容易,因为日军偷袭纪家桥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
东面的中国军队156旅,南面的121旅都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在东北面的吴淞,156旅第5团抽出两个营向日军发起袭扰。在南面的,121旅也抽出第3团两个营发起进攻。日军混成第24旅团总共只有4个大队,没过河的3个大队一边要分头截击这些中国军队,还得抽出兵力留守张家浜码头,保护登陆场。要想大规模驰援蕴藻浜以北,守住纪家桥桥头堡阵地,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一次进攻,引发了几个方向的战斗,此时的下元少将,肯定有一种捅了马蜂窝的感觉。
到了这个份上,既然守不住,就只能后退了。下元熊弥少将心不甘情不愿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为此,他派出了24联队第1大队作为援军,赶往纪家桥。然而这个大队只能帮助疲惫不堪的14联队第2大队迅速一起后撤,并不能留在纪家桥一起参加防守,否则下元的机动兵力就没了。
日军两个大队合流,且战且走,这可不是一个手枪连能在没有阵地依托能拦得住的。日军趁夜迅速放弃蕴藻浜以北全部夺取的阵地,退回河南岸。战线基本恢复了战前态势。
纪家桥这一仗,被称为一二八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一战。这一仗,日军企图突破蕴藻浜,建立桥头堡阵地的计划被彻底打破,纪家桥之战顿时名扬海上。
纪家桥之战落幕了,这一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19路军参谋处长赵一肩的作战纪要是这么说的:“是役计当场毙敌千余,伤者无计。我亦伤亡千余。但见蕴藻河畔,死亡枕藉,有如山积,河水为红,惨不忍睹。”
如果,真能光打死敌人就有千余,那当然是好。可问题是混成第24旅团总共也就四千人左右。如果真打死一千多日军,再加上合理比例的伤员,24旅团基本上就要全灭了。
而19路军血战史的说法,则把日军的伤亡设定为“毙敌500余名”,缩小了一倍。
然而,日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却和中国人的战报差距极大。
当时,日本陆军通报给海军方面的数字是,2月13日战死6人,战伤37人,
到了战后日本编写的满洲事变作战概要,则变成了战死10人,战伤29人。
但后来,根据日本陆军省在几个月后编制的逐日战死者名单,日军在2月13日,总计战死人数为13人。当时日本的陆军省内部档案详细的记录了这13名战死者的名字、军衔和部队番号。
首先渡过蕴藻浜的第14联队第2大队共计战死8人,按军衔分别为伍长有光荣人、松本一三,上等兵花城丰源、上田保、富田荣、伊崎荣、上田公、市野作太郎。救援接应的第24联队第1大队战死3人,伍长安里嗣荣、上等兵根间秀胜、三浦元喜。
此外,第48联队也有两名战死者,估计是在和其他方向反击的中国军队冲突中战死的,分别为山本虎之助少佐和伍长后藤利八。
从一堆的数字的迷雾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日军的伤亡,绝没有19路军战报宣传的那么大,否则混成24旅团在接下去的战斗中,别说活蹦乱跳了,就是能不能上场都成问题。但也绝没有日本人自己所记录的那么少,其实不管是中国军队还是日本军队在军功战损方面都是谎报成性,一天一夜的恶战,再加上被突袭的损失,直至战局不能持续,战线不能维持,最后被迫撤退,日军的战损至少当在百人以上,伤亡数字至少在一成以上,才能迫使日军后撤。
而中国军队自身的伤亡,同样也是数字不一。赵一肩的作战纪要中,把部队伤亡报成“千余”,然而122旅参战只有两个团的番号,实际参战只有一个半团左右,人员最多不超过三千人,要是伤亡千余,这两个团就不会再放在前线呆着了。何况整个61师六个团在整个一二八事变中伤亡也只有四千人。
作个比较就很清楚,闸北交战的156旅两个团,六天加起来伤亡313人,其中伤亡最大的第6团,伤亡也就是两三百人,就离开闸北被拉下去休整了。相比之下,122旅这一个半团伤亡千余,就非常不合常理了。至少我们知道,这些部队日后在第一线很活跃,并没有大伤元气。
而实际上,对于自身伤亡,19路军抗日血战史的记载则要少很多,122旅的伤亡数字被缩小为“我军死伤亦450名”,计有日军伤亡三倍左右。
其实,这样的数字戏法,绝不仅仅发生在122旅身上,121旅在内部总结上也抱怨,下面各部队在上报自身伤亡数字上往往夸大,以至于上级不能准确判断情况。
而78师156旅守闸北,同样在数字上作文章。战斗一天,第6团团长上报,全团属下1700人,已经伤亡700,只剩千人。不过这个没蒙住老行伍出身的蔡廷锴,蔡廷锴老实不客气叫张团长拿剩下这“千余”人继续顶。结果打完六天,最后一算,包括6团在内的两个团,在闸北战场的伤亡全加起来也只有三百多人。
因此,写战报,不管敌人伤亡还是自己的伤亡,都是报得越高越好。敌人死多了,那是功高,自己人死多了,那是劳苦,顺便还能借机抱怨叫苦。改改数字,劳苦功高,何乐不为。
对于那些军官们而言,当他们在战场上拼死冲杀,舍生忘死之时,他们就是英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战后宣传做点小手脚小聪明,这本来就是军中常情。而这样的故事,还将有很多很多。
但是不管数字怎么玩,日本人在纪家桥的败退是不争的事实。
;
其实,参加奇袭的这支部队,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连。
7点半,姚家湾正面战斗打响,日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北面的时候,这个连悄悄的由西面的周家宅出发,向日军侧后方摸来。
当初日本人仗着雨雪天的掩护偷渡蕴藻浜,这回,中国军队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是借着大雪视线不良的掩护,这支队伍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全连保持静肃,悄悄的渡过小河,经过一个多小时小心翼翼的行动,接近了姚家湾和纪家桥的中间地带。一声令下,突起发难。
战斗一打响,这支奇兵尽显狰狞面目。全连官兵,拿的不是步枪,而是驳壳枪。
驳壳枪,大伙在影视作品上看多了,就是一种手枪。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样的恶战怎么会拿手枪上阵。那是因为,驳壳枪里有一种型号,外号叫二十响,能20发子弹连发,近战的时候比步枪管用多了。那年头,中国人可没冲锋枪,驳壳枪就成了偷营劫寨打突袭的必备良药。当时的各派中国军队,全连用驳壳枪的手枪连一点都不稀奇,甚至还有编成手枪团甚至手枪旅的。
这个手枪连,一手驳壳枪,一手手榴弹,在姚家湾日军阵地后方闹起来了,这一场富有中国特色的奇袭,把日本人顿时搅得大乱。
其实,这个手枪连根本没有进入姚家湾或者纪家桥,这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日军据点,然而他们还是掐断了日军的咽喉,两个日军占领的居民点之间的咽喉要道。
不过,这样的奇袭同样是危险的,暴露在旷野中的手枪连,孤悬于敌军两个据点之间,后路又有小河阻隔,一旦遭到日军夹攻,几乎就是陷入死地。但要消灭他们,前提是据守的日军还有出击的实力。但是日本人,已经没有实力了。
先说河这边的,成功渡河的日军第14联队第2大队,经过一天血战,也已经是疲惫不堪了。19路军战士在12个小时里发起四次全线进攻,虽然始终不能正面突破日军阵地。但是日本人自己也已经要撑不住了。
不要忘了,这群日本兵之前可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只打过小规模的青岛围攻战和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联,一直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这个混成第24旅团,只有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等少数人,才参加过日俄战争。大队长中队长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何况一群菜鸟大兵。
第一次上场,就碰到这样不要命的狠角色,你要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军队反击开始没多久,这个14联队第2大队就开始讨要援兵,声称遭到三倍于己的中国军队围攻,陷入苦战。
现在,连后路都被手枪连掐断了,这群日本兵就更加惊慌。如果有援兵,那么他们还敢于死守下去,可是派援兵又谈何容易,因为日军偷袭纪家桥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
东面的中国军队156旅,南面的121旅都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在东北面的吴淞,156旅第5团抽出两个营向日军发起袭扰。在南面的,121旅也抽出第3团两个营发起进攻。日军混成第24旅团总共只有4个大队,没过河的3个大队一边要分头截击这些中国军队,还得抽出兵力留守张家浜码头,保护登陆场。要想大规模驰援蕴藻浜以北,守住纪家桥桥头堡阵地,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一次进攻,引发了几个方向的战斗,此时的下元少将,肯定有一种捅了马蜂窝的感觉。
到了这个份上,既然守不住,就只能后退了。下元熊弥少将心不甘情不愿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为此,他派出了24联队第1大队作为援军,赶往纪家桥。然而这个大队只能帮助疲惫不堪的14联队第2大队迅速一起后撤,并不能留在纪家桥一起参加防守,否则下元的机动兵力就没了。
日军两个大队合流,且战且走,这可不是一个手枪连能在没有阵地依托能拦得住的。日军趁夜迅速放弃蕴藻浜以北全部夺取的阵地,退回河南岸。战线基本恢复了战前态势。
纪家桥这一仗,被称为一二八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一战。这一仗,日军企图突破蕴藻浜,建立桥头堡阵地的计划被彻底打破,纪家桥之战顿时名扬海上。
纪家桥之战落幕了,这一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19路军参谋处长赵一肩的作战纪要是这么说的:“是役计当场毙敌千余,伤者无计。我亦伤亡千余。但见蕴藻河畔,死亡枕藉,有如山积,河水为红,惨不忍睹。”
如果,真能光打死敌人就有千余,那当然是好。可问题是混成第24旅团总共也就四千人左右。如果真打死一千多日军,再加上合理比例的伤员,24旅团基本上就要全灭了。
而19路军血战史的说法,则把日军的伤亡设定为“毙敌500余名”,缩小了一倍。
然而,日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却和中国人的战报差距极大。
当时,日本陆军通报给海军方面的数字是,2月13日战死6人,战伤37人,
到了战后日本编写的满洲事变作战概要,则变成了战死10人,战伤29人。
但后来,根据日本陆军省在几个月后编制的逐日战死者名单,日军在2月13日,总计战死人数为13人。当时日本的陆军省内部档案详细的记录了这13名战死者的名字、军衔和部队番号。
首先渡过蕴藻浜的第14联队第2大队共计战死8人,按军衔分别为伍长有光荣人、松本一三,上等兵花城丰源、上田保、富田荣、伊崎荣、上田公、市野作太郎。救援接应的第24联队第1大队战死3人,伍长安里嗣荣、上等兵根间秀胜、三浦元喜。
此外,第48联队也有两名战死者,估计是在和其他方向反击的中国军队冲突中战死的,分别为山本虎之助少佐和伍长后藤利八。
从一堆的数字的迷雾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日军的伤亡,绝没有19路军战报宣传的那么大,否则混成24旅团在接下去的战斗中,别说活蹦乱跳了,就是能不能上场都成问题。但也绝没有日本人自己所记录的那么少,其实不管是中国军队还是日本军队在军功战损方面都是谎报成性,一天一夜的恶战,再加上被突袭的损失,直至战局不能持续,战线不能维持,最后被迫撤退,日军的战损至少当在百人以上,伤亡数字至少在一成以上,才能迫使日军后撤。
而中国军队自身的伤亡,同样也是数字不一。赵一肩的作战纪要中,把部队伤亡报成“千余”,然而122旅参战只有两个团的番号,实际参战只有一个半团左右,人员最多不超过三千人,要是伤亡千余,这两个团就不会再放在前线呆着了。何况整个61师六个团在整个一二八事变中伤亡也只有四千人。
作个比较就很清楚,闸北交战的156旅两个团,六天加起来伤亡313人,其中伤亡最大的第6团,伤亡也就是两三百人,就离开闸北被拉下去休整了。相比之下,122旅这一个半团伤亡千余,就非常不合常理了。至少我们知道,这些部队日后在第一线很活跃,并没有大伤元气。
而实际上,对于自身伤亡,19路军抗日血战史的记载则要少很多,122旅的伤亡数字被缩小为“我军死伤亦450名”,计有日军伤亡三倍左右。
其实,这样的数字戏法,绝不仅仅发生在122旅身上,121旅在内部总结上也抱怨,下面各部队在上报自身伤亡数字上往往夸大,以至于上级不能准确判断情况。
而78师156旅守闸北,同样在数字上作文章。战斗一天,第6团团长上报,全团属下1700人,已经伤亡700,只剩千人。不过这个没蒙住老行伍出身的蔡廷锴,蔡廷锴老实不客气叫张团长拿剩下这“千余”人继续顶。结果打完六天,最后一算,包括6团在内的两个团,在闸北战场的伤亡全加起来也只有三百多人。
因此,写战报,不管敌人伤亡还是自己的伤亡,都是报得越高越好。敌人死多了,那是功高,自己人死多了,那是劳苦,顺便还能借机抱怨叫苦。改改数字,劳苦功高,何乐不为。
对于那些军官们而言,当他们在战场上拼死冲杀,舍生忘死之时,他们就是英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战后宣传做点小手脚小聪明,这本来就是军中常情。而这样的故事,还将有很多很多。
但是不管数字怎么玩,日本人在纪家桥的败退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