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山海(三)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蚍蜉传最新章节!
吴三桂低估了李自成的决心,也低估了横扫中原千里转进攻陷北京的顺军的意志。原本预计通过谈判斡旋争取近一个月缓冲时间的他大大失算了。
反过来,李自成也没料到吴三桂的态度会如此坚决。即便后来得知吴三桂决心死战的李自成又派出在北直隶投降的原明朝密云巡抚王则尧顶着顺朝兵部尚书的头衔到山海关与吴三桂见面力劝三思,并答应再给吴三桂些时间考虑,态度缓和不少以示怀柔,但吴三桂战意已决,口头上敷衍,私下却紧锣密鼓地开始备战。
李自成率主力在途中缓了三日,希望吴三桂回心转意,却迟迟没能等来想要的结果,于是继续进军。四月二十日,顺军前锋李过率后营两万兵马势如迅雷抵达关城西边。其时吴三桂正安顿急急退归的高第军,防线多有纰漏,李过瞧出破绽,马不停蹄冲过尚未修筑完毕的西罗城,突出关外绕到了山海关防线的背面。如此一来,加上北面一片石关的唐通军与即将到来的顺军主力,将对关辽军形成东、北、西三个方向的夹击之势。
固守山海关几处重要据点的关辽军满打满算五万人,另有三万临时招募的民夫协助搬运土石器械可以,作战不顶用。顺军前锋李过后营就有两万人,后续李自成亲率的顺军主力则不下八万,合计十万出头。在被合围的险恶情况下面对两倍于己的百战老兵,吴三桂心里实在没底。可是出发寻求清军支援的郭云龙与杨珅等人此时应该连沈阳的影子都还没瞅着,以此推知,先不论清军是否愿意出兵相助,就算清军立刻出兵,等他们赶来山海关,恐怕也为时已晚。
形势比人强,吴三桂只能暗自咬牙,做好以寡击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准备。
“陈公,敌众我寡,战事若不利,你可走南翼城后门,出关城以东,再折走关城南侧的老龙头。这条路寻常人不知道,闯贼一时定也觉察不了,可保无虞。”二十日晚间,斥候回报李自成的辇帐已到关城西面十里,预感到战事将起的吴三桂特意找到陈洪范,对他这么说。
“那吴爷呢?”陈洪范眉头紧锁。
吴三桂慨然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吴三桂与数万关辽将士的性命与这山海关连为一体,唯有血战到底而已!”又道,“若届时结局不幸,还望陈公转告朝廷,就说我吴三桂至死也是大明的忠臣烈士!”
陈洪范叹道:“吴爷真伟丈夫也!”
旁听的赵元亨道:“鞑子来了吗?”
吴三桂面色凄清,摇头道:“来了想也赶不上趟儿。”
赵元亨默然无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无济于事,吴三桂就算现在答应李自成的要求只身前往顺军,依照顺军的一贯做派,他最后免不得和吴襄一样被软禁沦为阶下囚,关辽军往后亦难逃被肢解的下场。吴三桂这么说也是辽东豪杰,苟且偷生与殊死一搏两条路摆在眼前,毅然决然选择后者情理之中。
“闯贼兵多将广,我军势弱且腹背受敌,情况凶险。”吴三桂说到这里负手在后,“此战凶多吉少,我来找陈公,一为了让陈公提前安排退路,二也为了向陈公明志。”
陈洪范点头道:“尽人事听天命,吴爷忠心义举天日可鉴。此战为我大明而战,无论胜败,吴爷都将流芳百世。”
吴三桂笑了笑,笑容里泰半苦涩。
次日,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以命令的口吻勒令吴三桂入营请罪解除数万关辽军的武装并归还被拘押的王则尧,遭吴三桂断然拒绝。吴三桂的主力军队沿着西罗城附近的石河以西布置阻止顺军直接攻关,关城及各处据点则均以民夫与少量战兵驻防。
李自成见劝降无望,按照原定计划展开攻势。北面的唐通军八千人切断一片石关等处,防止关辽军北逃。自引军与关辽军主力野战于西罗城附近。与此同时,东面关外的李过军两万人趁着关辽军主力被牵制的时刻猛攻东罗城、北翼城等据点。
临战再即,自觉胜算渺茫的吴三桂心里颇有几分悲愤,然而就在他抱定必死之心时,久无音讯的郭云龙却突然回来了。
“老杨呢?”披甲抱盔的吴三桂雄立帐中怔怔问郭云龙。
“被清军留住了。”
“你怎么来的?”
“清军让我来的。”
“哪个鞑子让你来的?”吴三桂很是奇怪。关辽军内部一向呼清国为“鞑子”,这郭云龙今日怎么转了性变斯文了,口口声声都是“清军”。
“多尔衮。”
“原来是他。”吴三桂生在辽东、长在辽东,大半辈子的敌人都是满洲,了解清军方面比大明还透彻,对“多尔衮”这人不陌生。
去年八月,清帝黄台吉突然猝死,因死前未立嗣子,导致清朝内部几方势力围绕继承者爆发矛盾。皇位的竞争者以黄台吉的二哥代善及其诸子、黄台吉的长子豪格以及黄台吉的十四弟多尔衮等为主。
其中礼亲王代善早期多有战绩,颇受父亲努尔哈赤的赏识,大哥褚英被废后曾是努尔哈赤当仁不让的嗣子,然而在与黄台吉的政治‘斗争中失利被罢黜,只能转而拥戴黄台吉求存。黄台吉在世时期虽对代善表面尊崇,实则打压不断。至黄台吉死,归属代善的正红、镶红经过多次削弱声势大不如前,而代善本人亦已年高,无复雄心壮志,他是最早退出竞争行列的。
代善的几个儿子,长子岳讬和次子硕讬都是镶红旗的小旗主,但他两人一个在崇祯十一年进犯明朝时染天花死在了济南,一个与代善有嫌隙得不到支持。三子萨哈廉有才能,但英年早逝。其余诸子,只有七子满达海略有薄名,但资历尚浅,远未到凭实力争夺帝位的地步。所以这些人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反观肃亲王豪格骁勇善战,不到二十岁就随军从征,军功卓著。崇祯二年就因功绩被封为了和硕贝勒,又于黄台吉即位后成为亲王并掌户部事,与一众叔辈平起平坐。而且归属他的正蓝旗由原来象征“国主之色”的两黄旗之一的镶黄旗改来,并在黄台吉生前得到多次补强,实力雄厚。原来由黄台吉亲自掌握的正黄旗与镶黄旗都基本支持豪格,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豪格。所以豪格一旦即位,便得两黄、两蓝四旗拥护,占八旗一半,自然能很快稳定局势。论实力、论资历、论能力,豪格都颇有优势,当时包括图尔格、索尼、鳌拜、谭泰等在内的清国重臣都相继拜访豪格,毫不忌讳展示自己的立场。
起初,多尔衮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努尔哈赤时期将自己控制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拆分给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与十五子多铎分别统带。正黄旗一分为二,阿济格与多尔衮各得旗中十五个牛录,分别担任小旗主;镶黄旗同理,努尔哈赤本人与多铎各十五个牛录。但当时因三个儿子都还小,是以两旗实权仍在努尔哈赤一人之手。
努尔哈赤死后,黄台吉把两黄旗与两白旗的旗色对调,那时候多尔衮只是领有正白旗半旗的小旗主罢了。倒是多铎受惠于部落“幼子继承”传统的影响,接收了努尔哈赤的所有牛录,成了真正的旗主。不过,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一母所生,关系非常亲密,他们控制的两白旗合计有九十八个牛录,仅次于豪格正蓝旗及黄台吉遗留两黄旗的一百一十个牛录,要是没有代善的两红旗与济尔哈朗镶蓝旗的九十六个牛录支持豪格,多尔衮一方对上豪格一方,实力其实差距不大。
此外,论军功资历,多尔衮亦曾在征伐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对抗明廷的松山堡之战等战事中立下大功,较之豪格并不逊色。且豪格为人暴横粗鲁,多尔衮更加谦逊善接纳人心,声望更佳。多尔衮仔细琢磨双方的优劣势后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阻力,症结就在黄台吉遗留的重臣们担忧黄台吉一脉被颠覆从而失势。继而审时度势,暂且打消了自己上位的念头,以拥立黄台吉第九子福临的条件对代善与济尔哈朗重新出牌。
选择福临,一个是觉得他年纪小好控制,另一个想法则来自后宫。
黄台吉为帝,册封五名后妃为五大福晋,地位超群。多尔衮很聪明,先找上了地位最高的国君福晋、中宫皇后哲哲,跟他商量福临为帝的事。果不其然,哲哲对多尔衮的提议非常赞同。哲哲本身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斯的女儿,科尔沁部是清国的重要盟友与姻亲,为清国平定蒙古诸部出力甚巨。哲哲不希望黄台吉死后科尔沁部的地位有所下降,她固然没能为黄台吉诞下子嗣,可她的侄女、同样来自科尔沁部的五大福晋之末的庄妃本木泰之子即是福临,福临登基,对科尔沁部的帮助是一样的——她另一个侄女、在五大福晋中地位仅次于她的宸妃海兰珠的儿子可惜早夭了,否则将是比福临更合适的人选。
五大福晋之四的淑妃亦无子,多尔衮思及老传统“幼子继承”,还提到了五大福晋之三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是黄台吉最小的儿子,拥立他或许还能以传统习俗为理由,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哲哲当然不会答应,但嘴上不会把维护科尔沁部的利益说出口,直截了当告诉多尔衮娜木钟是林丹汗的旧妃,这样的出身不但无法博取支持,反而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多尔衮这才下定决心拥立福临。
多尔衮准备了一套说辞,在决定继承人的会议上先利用自身态度坚决反对豪格,两边相持不下。正僵持时,又适时抛出自己与豪格各退一步,专立福临的折衷方案,更以后宫及背后蒙古部落的影响施压。先是代善点了头,清国其他重臣本就惟恐出现内乱伤及国运,见此情形,又思忖福临亦是黄台吉的儿子,于自身利益无损,便相继改旗易帜,把票投给了福临。最终福临登基为帝,改元顺治,由两白旗多尔衮一派的多尔衮本人、两蓝旗豪格一派的济尔哈朗与中间派代善三方同辅摄政。黄台吉猝死的余波这才算平息。
毗邻清国的关辽军密切注意清国的一切动态,清国顺治帝登基以来,多尔衮逐渐展现出了过人的手段与能力,军政一把抓,就连身为外人的关宁军,亦知其人才是清国当前真正的掌权者。
吴三桂心砰砰地跳,问道:“多尔衮到哪里了?”
“昨夜刚击溃闯贼唐通军,现在威远台以北行军。”郭云龙咽口唾沫,“多尔衮留下了老杨并让我告知吴爷,大兵将至,可安心杀贼。”说到这里,指了指身后跟着的一个汉子,“这位便是多尔衮将军的妻弟,特来此取信于吴爷。”
吴三桂心绪不宁,郭云龙不说还没注意,这时移目看去,果见他背后还站着一名瘦削汉子。那汉子皮肤惨白,身材瘦削,虽然穿着长衫,但仔细一看,却是左衽。
那汉子听到郭云龙的话,先对吴三桂执汉礼拱手,之后摘下头上的西瓜拉帽,随之赫然露出了那颗剃得干干净净的脑袋以及脑后那根吴三桂再熟悉不过、扎眼的金钱鼠尾小辫。
吴三桂低估了李自成的决心,也低估了横扫中原千里转进攻陷北京的顺军的意志。原本预计通过谈判斡旋争取近一个月缓冲时间的他大大失算了。
反过来,李自成也没料到吴三桂的态度会如此坚决。即便后来得知吴三桂决心死战的李自成又派出在北直隶投降的原明朝密云巡抚王则尧顶着顺朝兵部尚书的头衔到山海关与吴三桂见面力劝三思,并答应再给吴三桂些时间考虑,态度缓和不少以示怀柔,但吴三桂战意已决,口头上敷衍,私下却紧锣密鼓地开始备战。
李自成率主力在途中缓了三日,希望吴三桂回心转意,却迟迟没能等来想要的结果,于是继续进军。四月二十日,顺军前锋李过率后营两万兵马势如迅雷抵达关城西边。其时吴三桂正安顿急急退归的高第军,防线多有纰漏,李过瞧出破绽,马不停蹄冲过尚未修筑完毕的西罗城,突出关外绕到了山海关防线的背面。如此一来,加上北面一片石关的唐通军与即将到来的顺军主力,将对关辽军形成东、北、西三个方向的夹击之势。
固守山海关几处重要据点的关辽军满打满算五万人,另有三万临时招募的民夫协助搬运土石器械可以,作战不顶用。顺军前锋李过后营就有两万人,后续李自成亲率的顺军主力则不下八万,合计十万出头。在被合围的险恶情况下面对两倍于己的百战老兵,吴三桂心里实在没底。可是出发寻求清军支援的郭云龙与杨珅等人此时应该连沈阳的影子都还没瞅着,以此推知,先不论清军是否愿意出兵相助,就算清军立刻出兵,等他们赶来山海关,恐怕也为时已晚。
形势比人强,吴三桂只能暗自咬牙,做好以寡击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准备。
“陈公,敌众我寡,战事若不利,你可走南翼城后门,出关城以东,再折走关城南侧的老龙头。这条路寻常人不知道,闯贼一时定也觉察不了,可保无虞。”二十日晚间,斥候回报李自成的辇帐已到关城西面十里,预感到战事将起的吴三桂特意找到陈洪范,对他这么说。
“那吴爷呢?”陈洪范眉头紧锁。
吴三桂慨然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吴三桂与数万关辽将士的性命与这山海关连为一体,唯有血战到底而已!”又道,“若届时结局不幸,还望陈公转告朝廷,就说我吴三桂至死也是大明的忠臣烈士!”
陈洪范叹道:“吴爷真伟丈夫也!”
旁听的赵元亨道:“鞑子来了吗?”
吴三桂面色凄清,摇头道:“来了想也赶不上趟儿。”
赵元亨默然无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无济于事,吴三桂就算现在答应李自成的要求只身前往顺军,依照顺军的一贯做派,他最后免不得和吴襄一样被软禁沦为阶下囚,关辽军往后亦难逃被肢解的下场。吴三桂这么说也是辽东豪杰,苟且偷生与殊死一搏两条路摆在眼前,毅然决然选择后者情理之中。
“闯贼兵多将广,我军势弱且腹背受敌,情况凶险。”吴三桂说到这里负手在后,“此战凶多吉少,我来找陈公,一为了让陈公提前安排退路,二也为了向陈公明志。”
陈洪范点头道:“尽人事听天命,吴爷忠心义举天日可鉴。此战为我大明而战,无论胜败,吴爷都将流芳百世。”
吴三桂笑了笑,笑容里泰半苦涩。
次日,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以命令的口吻勒令吴三桂入营请罪解除数万关辽军的武装并归还被拘押的王则尧,遭吴三桂断然拒绝。吴三桂的主力军队沿着西罗城附近的石河以西布置阻止顺军直接攻关,关城及各处据点则均以民夫与少量战兵驻防。
李自成见劝降无望,按照原定计划展开攻势。北面的唐通军八千人切断一片石关等处,防止关辽军北逃。自引军与关辽军主力野战于西罗城附近。与此同时,东面关外的李过军两万人趁着关辽军主力被牵制的时刻猛攻东罗城、北翼城等据点。
临战再即,自觉胜算渺茫的吴三桂心里颇有几分悲愤,然而就在他抱定必死之心时,久无音讯的郭云龙却突然回来了。
“老杨呢?”披甲抱盔的吴三桂雄立帐中怔怔问郭云龙。
“被清军留住了。”
“你怎么来的?”
“清军让我来的。”
“哪个鞑子让你来的?”吴三桂很是奇怪。关辽军内部一向呼清国为“鞑子”,这郭云龙今日怎么转了性变斯文了,口口声声都是“清军”。
“多尔衮。”
“原来是他。”吴三桂生在辽东、长在辽东,大半辈子的敌人都是满洲,了解清军方面比大明还透彻,对“多尔衮”这人不陌生。
去年八月,清帝黄台吉突然猝死,因死前未立嗣子,导致清朝内部几方势力围绕继承者爆发矛盾。皇位的竞争者以黄台吉的二哥代善及其诸子、黄台吉的长子豪格以及黄台吉的十四弟多尔衮等为主。
其中礼亲王代善早期多有战绩,颇受父亲努尔哈赤的赏识,大哥褚英被废后曾是努尔哈赤当仁不让的嗣子,然而在与黄台吉的政治‘斗争中失利被罢黜,只能转而拥戴黄台吉求存。黄台吉在世时期虽对代善表面尊崇,实则打压不断。至黄台吉死,归属代善的正红、镶红经过多次削弱声势大不如前,而代善本人亦已年高,无复雄心壮志,他是最早退出竞争行列的。
代善的几个儿子,长子岳讬和次子硕讬都是镶红旗的小旗主,但他两人一个在崇祯十一年进犯明朝时染天花死在了济南,一个与代善有嫌隙得不到支持。三子萨哈廉有才能,但英年早逝。其余诸子,只有七子满达海略有薄名,但资历尚浅,远未到凭实力争夺帝位的地步。所以这些人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反观肃亲王豪格骁勇善战,不到二十岁就随军从征,军功卓著。崇祯二年就因功绩被封为了和硕贝勒,又于黄台吉即位后成为亲王并掌户部事,与一众叔辈平起平坐。而且归属他的正蓝旗由原来象征“国主之色”的两黄旗之一的镶黄旗改来,并在黄台吉生前得到多次补强,实力雄厚。原来由黄台吉亲自掌握的正黄旗与镶黄旗都基本支持豪格,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豪格。所以豪格一旦即位,便得两黄、两蓝四旗拥护,占八旗一半,自然能很快稳定局势。论实力、论资历、论能力,豪格都颇有优势,当时包括图尔格、索尼、鳌拜、谭泰等在内的清国重臣都相继拜访豪格,毫不忌讳展示自己的立场。
起初,多尔衮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努尔哈赤时期将自己控制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拆分给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与十五子多铎分别统带。正黄旗一分为二,阿济格与多尔衮各得旗中十五个牛录,分别担任小旗主;镶黄旗同理,努尔哈赤本人与多铎各十五个牛录。但当时因三个儿子都还小,是以两旗实权仍在努尔哈赤一人之手。
努尔哈赤死后,黄台吉把两黄旗与两白旗的旗色对调,那时候多尔衮只是领有正白旗半旗的小旗主罢了。倒是多铎受惠于部落“幼子继承”传统的影响,接收了努尔哈赤的所有牛录,成了真正的旗主。不过,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一母所生,关系非常亲密,他们控制的两白旗合计有九十八个牛录,仅次于豪格正蓝旗及黄台吉遗留两黄旗的一百一十个牛录,要是没有代善的两红旗与济尔哈朗镶蓝旗的九十六个牛录支持豪格,多尔衮一方对上豪格一方,实力其实差距不大。
此外,论军功资历,多尔衮亦曾在征伐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对抗明廷的松山堡之战等战事中立下大功,较之豪格并不逊色。且豪格为人暴横粗鲁,多尔衮更加谦逊善接纳人心,声望更佳。多尔衮仔细琢磨双方的优劣势后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阻力,症结就在黄台吉遗留的重臣们担忧黄台吉一脉被颠覆从而失势。继而审时度势,暂且打消了自己上位的念头,以拥立黄台吉第九子福临的条件对代善与济尔哈朗重新出牌。
选择福临,一个是觉得他年纪小好控制,另一个想法则来自后宫。
黄台吉为帝,册封五名后妃为五大福晋,地位超群。多尔衮很聪明,先找上了地位最高的国君福晋、中宫皇后哲哲,跟他商量福临为帝的事。果不其然,哲哲对多尔衮的提议非常赞同。哲哲本身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斯的女儿,科尔沁部是清国的重要盟友与姻亲,为清国平定蒙古诸部出力甚巨。哲哲不希望黄台吉死后科尔沁部的地位有所下降,她固然没能为黄台吉诞下子嗣,可她的侄女、同样来自科尔沁部的五大福晋之末的庄妃本木泰之子即是福临,福临登基,对科尔沁部的帮助是一样的——她另一个侄女、在五大福晋中地位仅次于她的宸妃海兰珠的儿子可惜早夭了,否则将是比福临更合适的人选。
五大福晋之四的淑妃亦无子,多尔衮思及老传统“幼子继承”,还提到了五大福晋之三贵妃娜木钟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是黄台吉最小的儿子,拥立他或许还能以传统习俗为理由,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哲哲当然不会答应,但嘴上不会把维护科尔沁部的利益说出口,直截了当告诉多尔衮娜木钟是林丹汗的旧妃,这样的出身不但无法博取支持,反而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多尔衮这才下定决心拥立福临。
多尔衮准备了一套说辞,在决定继承人的会议上先利用自身态度坚决反对豪格,两边相持不下。正僵持时,又适时抛出自己与豪格各退一步,专立福临的折衷方案,更以后宫及背后蒙古部落的影响施压。先是代善点了头,清国其他重臣本就惟恐出现内乱伤及国运,见此情形,又思忖福临亦是黄台吉的儿子,于自身利益无损,便相继改旗易帜,把票投给了福临。最终福临登基为帝,改元顺治,由两白旗多尔衮一派的多尔衮本人、两蓝旗豪格一派的济尔哈朗与中间派代善三方同辅摄政。黄台吉猝死的余波这才算平息。
毗邻清国的关辽军密切注意清国的一切动态,清国顺治帝登基以来,多尔衮逐渐展现出了过人的手段与能力,军政一把抓,就连身为外人的关宁军,亦知其人才是清国当前真正的掌权者。
吴三桂心砰砰地跳,问道:“多尔衮到哪里了?”
“昨夜刚击溃闯贼唐通军,现在威远台以北行军。”郭云龙咽口唾沫,“多尔衮留下了老杨并让我告知吴爷,大兵将至,可安心杀贼。”说到这里,指了指身后跟着的一个汉子,“这位便是多尔衮将军的妻弟,特来此取信于吴爷。”
吴三桂心绪不宁,郭云龙不说还没注意,这时移目看去,果见他背后还站着一名瘦削汉子。那汉子皮肤惨白,身材瘦削,虽然穿着长衫,但仔细一看,却是左衽。
那汉子听到郭云龙的话,先对吴三桂执汉礼拱手,之后摘下头上的西瓜拉帽,随之赫然露出了那颗剃得干干净净的脑袋以及脑后那根吴三桂再熟悉不过、扎眼的金钱鼠尾小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