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章:利字头上一把刀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眼下皇上同意开了海禁,随着下西洋重新开启,商业欣荣是指日可待了?”
杨荣其实从心里早已认可了两人的看法,只是面子上还有些拉不下来,再者他思虑的也并非不妥,此时听两人这么一番解说,也暗暗放下心来道:“看来你们早有准备了?”
杨士奇听这话儿,就知杨荣这是答应了,暗自松了一口气,笑道:“也不算是早有准备吧,只不过是看眼下形势还不错,若能扭转从洪武爷时留下依赖农业的局面,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我大明共享繁华盛世,我等也算是对得起先帝了!”
杨荣看了两人一眼,又看了看墙上的那一福横幅,轻轻叨念了声:“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我们要做不就是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么?既如此,就好好干一场吧?“
杨士奇、杨溥两人相识一望,眼里流露出了笑容,共事了多年的三人,再一次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这对于大明来说,是难得的宝贵。
“我还有一事不明?”杨荣想了想道。
“什么?”杨士奇问道。
“哈哈,我看是对杨士奇答应皇上取宝船上的宝物十分之一,作为皇帝内库不明吧?”杨溥大笑道。
杨荣也不否认,道:“正是,咱们既是罢黜朝贡,兴盛商业,几更不该家国不分了,万一这好处全都落了皇室,与国家毫无用处,我等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这事儿险些忘记说了!“杨士奇一拍脑袋哈哈笑道:”这事儿这么做有这么做的好处?“
杨荣道:“我眼拙,没看出好处在那里?”
杨溥道:“稳定!”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稳定,永乐年下西洋,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要huā大笔开销采办馈赠,而带回的大量贡品,则免费提供皇室、皇亲国戚使用,好一点的公孙王侯也能用上点,而天下的官儿、商家、百姓却连看一眼也看不到,巨大的落差早已让朝中众人不满。
不仅如此,我大明下西洋,巨舰无数,俱如浮城,到西洋诸国后,西洋以物易物换回的货,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紧缺的用于生产的稀有物资。这些宝物经宝船运送回来,因为稀缺,所以价格翻倍的涨,所得利润可是价值连城,如胡椒与苏木,比黄金还要贵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后,每斤胡椒在中国的时价是原产地的1十几倍。永乐二十二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结束时,胡椒与苏木的利润,是原产地的二十倍。如此巨大的利润,早已让天下各路商家垂怜不已,他们想做么,当然想做,可在朝廷如大的宝船面前,他们无论是采购规模、运输规模都难以与朝廷相抗衡,如此一来,费用必然是高的,更别说他们的船小,人少,与西洋诸国又无往来,有来无回的不少,亏本的不少,长此以往,他们心头没恨么,自然是有的,这也就是为何郑和下西洋,为何朝廷官员,豪门、商家、地主极力反对,因为下一次西洋,走的是朝贡贸易,皇室成了天下最大的利益者,而豪门、地主、商贾们一杯茶汤就分不到,利益如此不均衡,西洋还能走远么?“
这一点杨荣也多少知道些,什么下西洋祸国殃民,什么耗费财力物力,好像下个西洋就要亡国一样,事实上不过是这个“利”字没把握好这个度而已,成祖爷在的时候,凭着他有利的手腕压制着,天下的豪门、地主、商贾们不敢言语,朝廷官员装作没看见,下西洋没半个不好字,可成祖爷一死,下西洋立即被迫停止,成了一无是处的祸国殃民之举,如今想来,不免可笑。
“利字头上一把刀,处理不好这个”利“字,还谈什么下西洋,兴商业呢?往日是天下豪门、商贾、地主、官员与朝廷夺利,如今反过来了,罢黜朝贡,兴市舶,必然会引起朝廷与天下豪门、商贾、地主、官员夺利,既为一个利字争来夺去,不然将”利“字摊开,大家各取所需,和气生财岂不是更好?”
“就算你说的没错,可你答应给皇上十分之一的宝物,这份额未免太大了吧?”杨荣道。
杨士奇轻轻叹气了声:“勉仁,这个你有所不知了,这十分之一的宝物并不多?”
“十分之一还不多啊,你刚才也说了我大明下西洋,巨舰无数,俱如浮城,到西洋诸国后,西洋以物易物换回的货,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紧缺的用于生产的稀有物资。这些宝物经宝船运送回来,因为稀缺,所以价格翻倍的涨,所得利润可是价值连城,胡椒与苏木,比黄金还要贵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后,每斤胡椒在中国的时价是原产地的十几倍。永乐二十二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结束时,胡椒与苏木的利润,是原产地的二十倍。这也算就是百分之一也不少,更何况是十分之一,若这还不多,那我真不知道什么是多了?”
杨士奇尚未搭话,一旁的杨溥却忽然笑了起来道:“勉仁,这次你真的冤枉“东里”了,皇帝的十分之一的确不错?”
杨荣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在品行上他自问不是什么君子,因此对于操守上能把持的人是极为敬重的,而三人中他敬重杨士奇的是才干,虽说杨士奇的操守也不错,他自问能做得到,但杨溥就不一样了,也许是因为在仕途上长期受挫的缘故,杨溥与他与和杨士奇在性格处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杨溥在为人处事上有时显得过于谨慎,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杨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杨溥虽然是”三杨”中年龄最轻的一个,但却是在处事上最为老成的一个。。。在身处其境的政治斗争中,他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他诚然是一位正人君子。。。这就是杨溥其人,他有甚多的律己,却缺少东、西杨那样鲜明的性格。他是一位正臣,却不是一位无可指摘的正臣,这正是杨荣做不到的,而一件事自己做不到的往往就多了几分敬佩,此时他听自己一直在操守上敬佩的楷模也这般说,先是吃惊,既而疑惑。
“弘济,怎么你也这么说?”杨荣惊道。
杨士奇看他模样,哈哈一笑道:“好了,别胡思乱想了,听我说便是?“
杨荣果然不乱想,将目光看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道:“这事儿要说起来,还得从我做礼部侍郎说起。“
杨荣心道:“这事儿扯得够远的?”
杨士奇似知道他心头所想一般,也不在意微微一笑,道:“礼部侍郎官儿并不大,但要做的事儿可不小?”
杨荣知道杨士奇说的实话,要说这礼部侍郎,轮权势不如礼部侍郎,论水平又不如户部侍郎,轮轻松比不上其他几部,算起来也是个麻烦不断,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你若以为礼部侍郎无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大明,礼就是立国之本,轻视不得,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礼记》更是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足见这礼的力量之大,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
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
眼下皇上同意开了海禁,随着下西洋重新开启,商业欣荣是指日可待了?”
杨荣其实从心里早已认可了两人的看法,只是面子上还有些拉不下来,再者他思虑的也并非不妥,此时听两人这么一番解说,也暗暗放下心来道:“看来你们早有准备了?”
杨士奇听这话儿,就知杨荣这是答应了,暗自松了一口气,笑道:“也不算是早有准备吧,只不过是看眼下形势还不错,若能扭转从洪武爷时留下依赖农业的局面,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我大明共享繁华盛世,我等也算是对得起先帝了!”
杨荣看了两人一眼,又看了看墙上的那一福横幅,轻轻叨念了声:“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我们要做不就是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么?既如此,就好好干一场吧?“
杨士奇、杨溥两人相识一望,眼里流露出了笑容,共事了多年的三人,再一次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这对于大明来说,是难得的宝贵。
“我还有一事不明?”杨荣想了想道。
“什么?”杨士奇问道。
“哈哈,我看是对杨士奇答应皇上取宝船上的宝物十分之一,作为皇帝内库不明吧?”杨溥大笑道。
杨荣也不否认,道:“正是,咱们既是罢黜朝贡,兴盛商业,几更不该家国不分了,万一这好处全都落了皇室,与国家毫无用处,我等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这事儿险些忘记说了!“杨士奇一拍脑袋哈哈笑道:”这事儿这么做有这么做的好处?“
杨荣道:“我眼拙,没看出好处在那里?”
杨溥道:“稳定!”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稳定,永乐年下西洋,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要huā大笔开销采办馈赠,而带回的大量贡品,则免费提供皇室、皇亲国戚使用,好一点的公孙王侯也能用上点,而天下的官儿、商家、百姓却连看一眼也看不到,巨大的落差早已让朝中众人不满。
不仅如此,我大明下西洋,巨舰无数,俱如浮城,到西洋诸国后,西洋以物易物换回的货,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紧缺的用于生产的稀有物资。这些宝物经宝船运送回来,因为稀缺,所以价格翻倍的涨,所得利润可是价值连城,如胡椒与苏木,比黄金还要贵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后,每斤胡椒在中国的时价是原产地的1十几倍。永乐二十二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结束时,胡椒与苏木的利润,是原产地的二十倍。如此巨大的利润,早已让天下各路商家垂怜不已,他们想做么,当然想做,可在朝廷如大的宝船面前,他们无论是采购规模、运输规模都难以与朝廷相抗衡,如此一来,费用必然是高的,更别说他们的船小,人少,与西洋诸国又无往来,有来无回的不少,亏本的不少,长此以往,他们心头没恨么,自然是有的,这也就是为何郑和下西洋,为何朝廷官员,豪门、商家、地主极力反对,因为下一次西洋,走的是朝贡贸易,皇室成了天下最大的利益者,而豪门、地主、商贾们一杯茶汤就分不到,利益如此不均衡,西洋还能走远么?“
这一点杨荣也多少知道些,什么下西洋祸国殃民,什么耗费财力物力,好像下个西洋就要亡国一样,事实上不过是这个“利”字没把握好这个度而已,成祖爷在的时候,凭着他有利的手腕压制着,天下的豪门、地主、商贾们不敢言语,朝廷官员装作没看见,下西洋没半个不好字,可成祖爷一死,下西洋立即被迫停止,成了一无是处的祸国殃民之举,如今想来,不免可笑。
“利字头上一把刀,处理不好这个”利“字,还谈什么下西洋,兴商业呢?往日是天下豪门、商贾、地主、官员与朝廷夺利,如今反过来了,罢黜朝贡,兴市舶,必然会引起朝廷与天下豪门、商贾、地主、官员夺利,既为一个利字争来夺去,不然将”利“字摊开,大家各取所需,和气生财岂不是更好?”
“就算你说的没错,可你答应给皇上十分之一的宝物,这份额未免太大了吧?”杨荣道。
杨士奇轻轻叹气了声:“勉仁,这个你有所不知了,这十分之一的宝物并不多?”
“十分之一还不多啊,你刚才也说了我大明下西洋,巨舰无数,俱如浮城,到西洋诸国后,西洋以物易物换回的货,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紧缺的用于生产的稀有物资。这些宝物经宝船运送回来,因为稀缺,所以价格翻倍的涨,所得利润可是价值连城,胡椒与苏木,比黄金还要贵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后,每斤胡椒在中国的时价是原产地的十几倍。永乐二十二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结束时,胡椒与苏木的利润,是原产地的二十倍。这也算就是百分之一也不少,更何况是十分之一,若这还不多,那我真不知道什么是多了?”
杨士奇尚未搭话,一旁的杨溥却忽然笑了起来道:“勉仁,这次你真的冤枉“东里”了,皇帝的十分之一的确不错?”
杨荣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在品行上他自问不是什么君子,因此对于操守上能把持的人是极为敬重的,而三人中他敬重杨士奇的是才干,虽说杨士奇的操守也不错,他自问能做得到,但杨溥就不一样了,也许是因为在仕途上长期受挫的缘故,杨溥与他与和杨士奇在性格处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杨溥在为人处事上有时显得过于谨慎,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杨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杨溥虽然是”三杨”中年龄最轻的一个,但却是在处事上最为老成的一个。。。在身处其境的政治斗争中,他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种敢于面对的勇气。他诚然是一位正人君子。。。这就是杨溥其人,他有甚多的律己,却缺少东、西杨那样鲜明的性格。他是一位正臣,却不是一位无可指摘的正臣,这正是杨荣做不到的,而一件事自己做不到的往往就多了几分敬佩,此时他听自己一直在操守上敬佩的楷模也这般说,先是吃惊,既而疑惑。
“弘济,怎么你也这么说?”杨荣惊道。
杨士奇看他模样,哈哈一笑道:“好了,别胡思乱想了,听我说便是?“
杨荣果然不乱想,将目光看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道:“这事儿要说起来,还得从我做礼部侍郎说起。“
杨荣心道:“这事儿扯得够远的?”
杨士奇似知道他心头所想一般,也不在意微微一笑,道:“礼部侍郎官儿并不大,但要做的事儿可不小?”
杨荣知道杨士奇说的实话,要说这礼部侍郎,轮权势不如礼部侍郎,论水平又不如户部侍郎,轮轻松比不上其他几部,算起来也是个麻烦不断,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你若以为礼部侍郎无用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大明,礼就是立国之本,轻视不得,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
《礼记》更是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足见这礼的力量之大,举例来说,八佾舞是天子的礼,卿大夫只许使用四佾,鲁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非礼,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树塞门和反坫是国君所用的礼,管仲采用,孔子批评他不知礼。
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照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妇、兄弟之礼各不相同。夜晚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问安,出门必面告,回来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门的中央,不蓄私财,是人子之礼。只有通过不同的礼,才能确定家族内和社会上各种人的身份和行为,使人人各尽其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