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章: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朱瞻基看两人眼里的惊异之色,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对着郑和一笑道:“郑公公这两个字儿就送给你了,你与王景弘等出使西洋(今加里曼丹至非洲间的海洋),率领士卒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乘坐长四十四丈,宽十八文,满载瓷器、金银、丝绸等的宝船六十二只,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可谓是功在社稷!”说着有些动容的道:“难得是公公率领如此庞大的军队,没有一丝一毫对朝廷的不忠,单凭这一点,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能做得到,更别说公公留下西洋,为我大明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若非有公公的西洋之行,皇祖生前未必能做这么多的大事!就凭这一点,朕这两个字儿早该给公公了……?“
郑和又是惊讶,又是感动,立即泪流满面,跪拜在地上,哽咽道:“奴婢,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绝不辜负皇上对下西洋的期望!“
“郑公公快快请起,不瞒郑公公,朕不想什么万国来朝,不想什么大明威慑天下,也不想去看看这世界的尽头,朕想的是,皇祖爷将这江山交给了朕,朕不能辜负祖宗留下的这篇江山,朕既能坐上这个位置,就不能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的君王,朕要我的国家繁荣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户部有足够的银子,即便是朕的内库,也要足够的银子,西洋之行既能满足朕的一切要求,那么朕就希望西洋之行永远的继续下去,朕自问治国尚可,可这西洋之行,全耐公公了!“
杨峥还是头一次听朱瞻基说出这样的心里话儿,在他看来,这话儿并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从后来他的表现看,他的确是这么做的,相比于创业之朱元璋,朱棣,他这个孙子辈的,没有他们那足以震聋发馈的赫赫大名,足以光耀千古的雄才大略,和足以名垂后世的千秋伟业。但与他们相比,他的仁政,却比之更容易得到当时治下百姓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更能为天下苍生创造一个安定幸福的美好环境。
如果说创业之君最需要雄才的话,那守成之君主要依赖的就是仁德,而朱瞻基无疑是有这一点的,他即位后,能君臣和睦相处,能大胆选拔人才,能无情锄奸惩恶,能关注民生民情,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将明王朝推向了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仁宣盛世”,确实无愧于史家评价的“守成之君”称号。
“奴婢纵是死也绝不皇上所托!”郑和重新跪了下来,动容的道。
朱瞻基呵呵一笑道:“有公公这一句话儿,朕就放心了!“说着走了下去,亲手扶起郑和道:“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是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开海禁,下西洋危险重重,海上波涛汹涌,郑公公的道路还很长啊……?”
郑和用力了点了点头,动人的道:“无论路有多长,无论海上有多大的风浪,无论下西洋有多么的困难,只要陛下让奴婢下西洋,奴婢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陛下的使命!“这几句话儿锵锵有力,透着一个老者不屈的心脏。
这一刻,不仅仅是杨峥,纵是朱瞻基的双眼也有了湿润,抓着郑和的双手用力的按了按道:“朕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郑和收起来这幅字画后,便退到了一旁,朱瞻基也重新走到了圆桌旁,看了一眼杨峥,重新拿起了朱笔,浸泡了墨水,略一沉吟,再一次挥毫起来,这一次他写得很慢,笔法却绵远流长,横竖撇捺之间,破见大家风范,不多时便写出了第一个字“利”字,不等杨峥回过味儿来,第四个字儿也出来了,竟是一个“贞”字。
朱瞻基似很满意这两个字儿,轻轻吹干了墨迹,又俯视了一边,方才满意搁下了手中的朱笔。
一旁的金英这次不用朱瞻基招呼,早已躬身上前,见那副写有“利贞”两字横幅拿了起来。朱瞻基指着这两字儿道:“此番朕得以开海禁,下西洋,筹办生日,全耐杨卿之力,朕就把这两个字儿送给你!以表你为朕开海禁,下西洋之功!“
开海禁,下西洋是他提的头不假,可并非全仗着自己一人之功,但皇帝显然是将这份功勋算在自己头上了,看样子自己不认还不行,眼看金英将字儿递给了自己,急忙接下,小心的欣赏了一番,方才卷了起来,这可不光光宗耀祖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说不定还是护身符?
朱瞻基看着两人收了横幅,方才呵呵一笑,道:“好了,朕将“元亨利贞”四字送给两位爱卿,常言道,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朕相信你们两人担得起这四个字儿?“
杨峥与郑和这才醒悟过来这两条横幅,竟如此深意,‘元亨利贞‘,语出《周易•乾》,代表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亨”为通,引义为嘉会。”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贞”为正,引义为干事。在人事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智。《周易•乾•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人足从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又说:”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孔颖达疏:”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皇帝把这四个字儿送给他们二人,除去表彰二人所立下的功勋外,其中莫不是暗含两人再接再厉的意思……?
两人少不了又表示了一番忠心,说了一番肉麻的话儿,反正这话儿只是说说,也不要银子。
经过这么小段的插曲,雅间里,群臣三人的气氛登时活跃了起来,彼此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儿。
杨峥见朱瞻基多次要说什么,却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不免感到好奇,但他猜不出对方的心思,自不敢多言。
三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日头偏西了,眼看天色差不多了,朱瞻基总算是有了说的意思。
郑和与杨峥都是聪明人,朱瞻基今日表现,早已让两人觉得奇怪,皇上欲言又止的神色早已落在眼里,眼看气氛差不多了,这才各自停止了说话,将目光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呵呵一笑道:“其实朕今日还有一件事想请教你们?“
杨峥与郑和各自看了一眼,彼此露出会意的一笑,嘴上却道:“不敢,皇上垂询,臣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瞻基这会儿也难得去兜圈子了,朗声道:“朕就是想问问,那西洋的宝物,如何能拍卖?倘若拍卖了能有多少银子,不能拍卖又当如何?”
其实这个问题朱瞻基也思索了两日,正是他不愿意理财,身旁的太监又对拍卖不熟悉,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既怕宝物太多换不成银子,又怕卖出的银子太少,根本不足以充盈国库之用,一时好生为难,最后还是孙皇后出了主意,这些宝物既是西洋之物,便找两个熟悉的人问一问不就一清二楚么?他觉得孙皇后言之有理,毕竟这些宝物都从西洋诸国带来的,能买多少钱,天下没有人比郑和的更清楚的,而拍卖的主意,是杨峥提出来的,想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想要宝物,宝物如何买,还有比这两个人更熟悉的么。
明白了这一点,他才精心准备了这一出,当然了,先前对两人的话儿,已经赏赐,倒也完全是了银子,七分正义,三分为了银子也可以这么说。
得知皇帝的意思,这事儿有郑和先说,这次西洋之行,准备购买那些西洋宝物,以及宝物的价格在多少之间,他一一说来,毫不清楚。
朱瞻基看两人眼里的惊异之色,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对着郑和一笑道:“郑公公这两个字儿就送给你了,你与王景弘等出使西洋(今加里曼丹至非洲间的海洋),率领士卒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乘坐长四十四丈,宽十八文,满载瓷器、金银、丝绸等的宝船六十二只,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可谓是功在社稷!”说着有些动容的道:“难得是公公率领如此庞大的军队,没有一丝一毫对朝廷的不忠,单凭这一点,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能做得到,更别说公公留下西洋,为我大明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若非有公公的西洋之行,皇祖生前未必能做这么多的大事!就凭这一点,朕这两个字儿早该给公公了……?“
郑和又是惊讶,又是感动,立即泪流满面,跪拜在地上,哽咽道:“奴婢,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绝不辜负皇上对下西洋的期望!“
“郑公公快快请起,不瞒郑公公,朕不想什么万国来朝,不想什么大明威慑天下,也不想去看看这世界的尽头,朕想的是,皇祖爷将这江山交给了朕,朕不能辜负祖宗留下的这篇江山,朕既能坐上这个位置,就不能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的君王,朕要我的国家繁荣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户部有足够的银子,即便是朕的内库,也要足够的银子,西洋之行既能满足朕的一切要求,那么朕就希望西洋之行永远的继续下去,朕自问治国尚可,可这西洋之行,全耐公公了!“
杨峥还是头一次听朱瞻基说出这样的心里话儿,在他看来,这话儿并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从后来他的表现看,他的确是这么做的,相比于创业之朱元璋,朱棣,他这个孙子辈的,没有他们那足以震聋发馈的赫赫大名,足以光耀千古的雄才大略,和足以名垂后世的千秋伟业。但与他们相比,他的仁政,却比之更容易得到当时治下百姓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更能为天下苍生创造一个安定幸福的美好环境。
如果说创业之君最需要雄才的话,那守成之君主要依赖的就是仁德,而朱瞻基无疑是有这一点的,他即位后,能君臣和睦相处,能大胆选拔人才,能无情锄奸惩恶,能关注民生民情,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将明王朝推向了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仁宣盛世”,确实无愧于史家评价的“守成之君”称号。
“奴婢纵是死也绝不皇上所托!”郑和重新跪了下来,动容的道。
朱瞻基呵呵一笑道:“有公公这一句话儿,朕就放心了!“说着走了下去,亲手扶起郑和道:“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是很远的。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开海禁,下西洋危险重重,海上波涛汹涌,郑公公的道路还很长啊……?”
郑和用力了点了点头,动人的道:“无论路有多长,无论海上有多大的风浪,无论下西洋有多么的困难,只要陛下让奴婢下西洋,奴婢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陛下的使命!“这几句话儿锵锵有力,透着一个老者不屈的心脏。
这一刻,不仅仅是杨峥,纵是朱瞻基的双眼也有了湿润,抓着郑和的双手用力的按了按道:“朕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郑和收起来这幅字画后,便退到了一旁,朱瞻基也重新走到了圆桌旁,看了一眼杨峥,重新拿起了朱笔,浸泡了墨水,略一沉吟,再一次挥毫起来,这一次他写得很慢,笔法却绵远流长,横竖撇捺之间,破见大家风范,不多时便写出了第一个字“利”字,不等杨峥回过味儿来,第四个字儿也出来了,竟是一个“贞”字。
朱瞻基似很满意这两个字儿,轻轻吹干了墨迹,又俯视了一边,方才满意搁下了手中的朱笔。
一旁的金英这次不用朱瞻基招呼,早已躬身上前,见那副写有“利贞”两字横幅拿了起来。朱瞻基指着这两字儿道:“此番朕得以开海禁,下西洋,筹办生日,全耐杨卿之力,朕就把这两个字儿送给你!以表你为朕开海禁,下西洋之功!“
开海禁,下西洋是他提的头不假,可并非全仗着自己一人之功,但皇帝显然是将这份功勋算在自己头上了,看样子自己不认还不行,眼看金英将字儿递给了自己,急忙接下,小心的欣赏了一番,方才卷了起来,这可不光光宗耀祖的事情,必要的时候说不定还是护身符?
朱瞻基看着两人收了横幅,方才呵呵一笑,道:“好了,朕将“元亨利贞”四字送给两位爱卿,常言道,天有四德,元、亨、利、贞!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朕相信你们两人担得起这四个字儿?“
杨峥与郑和这才醒悟过来这两条横幅,竟如此深意,‘元亨利贞‘,语出《周易•乾》,代表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亨”为通,引义为嘉会。”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贞”为正,引义为干事。在人事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智。《周易•乾•彖》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人足从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又说:”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孔颖达疏:”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皇帝把这四个字儿送给他们二人,除去表彰二人所立下的功勋外,其中莫不是暗含两人再接再厉的意思……?
两人少不了又表示了一番忠心,说了一番肉麻的话儿,反正这话儿只是说说,也不要银子。
经过这么小段的插曲,雅间里,群臣三人的气氛登时活跃了起来,彼此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儿。
杨峥见朱瞻基多次要说什么,却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不免感到好奇,但他猜不出对方的心思,自不敢多言。
三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日头偏西了,眼看天色差不多了,朱瞻基总算是有了说的意思。
郑和与杨峥都是聪明人,朱瞻基今日表现,早已让两人觉得奇怪,皇上欲言又止的神色早已落在眼里,眼看气氛差不多了,这才各自停止了说话,将目光看向朱瞻基。
朱瞻基呵呵一笑道:“其实朕今日还有一件事想请教你们?“
杨峥与郑和各自看了一眼,彼此露出会意的一笑,嘴上却道:“不敢,皇上垂询,臣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瞻基这会儿也难得去兜圈子了,朗声道:“朕就是想问问,那西洋的宝物,如何能拍卖?倘若拍卖了能有多少银子,不能拍卖又当如何?”
其实这个问题朱瞻基也思索了两日,正是他不愿意理财,身旁的太监又对拍卖不熟悉,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既怕宝物太多换不成银子,又怕卖出的银子太少,根本不足以充盈国库之用,一时好生为难,最后还是孙皇后出了主意,这些宝物既是西洋之物,便找两个熟悉的人问一问不就一清二楚么?他觉得孙皇后言之有理,毕竟这些宝物都从西洋诸国带来的,能买多少钱,天下没有人比郑和的更清楚的,而拍卖的主意,是杨峥提出来的,想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想要宝物,宝物如何买,还有比这两个人更熟悉的么。
明白了这一点,他才精心准备了这一出,当然了,先前对两人的话儿,已经赏赐,倒也完全是了银子,七分正义,三分为了银子也可以这么说。
得知皇帝的意思,这事儿有郑和先说,这次西洋之行,准备购买那些西洋宝物,以及宝物的价格在多少之间,他一一说来,毫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