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无题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重生一九零二最新章节!
仗就是这样打滴?陈文强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虽然与自己印象中的电影不太一样,但现实与艺术夸张还是有差距的吧?算一算人数,己方数倍于敌,又是伏击,打成这个样子也不算夸张。反正枪里一个弹夹是打光了,至少打死打伤五个敌人,别人是什么命中率,也不用要求太高了。
只是义军战士们如此勇敢——陈文强看出关键了,那是各家头领在督促,为的是清兵手中的枪枝。事前好象没说谁缴的就归谁呀?难道这是江湖道上约定成俗的规矩?
陈文强不吭声,谁冲杀在前,得些奖励也是应该,自己何必横生枝节,只要他们不因此起冲突就行了。
对于这样各家拼凑的队伍,陈文强并不抱太大希望。胜则一拥而上,败则四散而逃,团结一致、坚强领导是谈不上的。现在呢,形势不错,还看不出太大的弊端。等到大敌压境,分派作战任务时恐怕就要挑肥拣瘦,谁也不想承担太大的损失,谁也不想打硬仗、苦仗了。
“打仗是这个样子?”与陈文强有同感的是周华和陈春,两人算是军事专业,虽然只是半瓶醋,但却不影响他们的纸上谈兵,“乱七八糟的,一点章法也没有。”
“要是与清兵正面交锋,这么打一定失败。连个战术动作都不会,根本算不上兵吗?”
“慢慢来嘛!”陈文强对这两位“专家”有些无奈。怀疑这是吴禄贞故意给自己添乱,好逼得自己去请他出来指挥,“先有胆子。再加以训练,这是个程序。要是连胆子都没有,那就根本不是当兵的料。你俩去审审俘虏,看他们大包小包的,肯定没干好事。”
夺取县城、消灭清兵,这两件事情都成功了,也就意味着这次起义有了开门红。不管以后怎么发展。这复兴会的名头算是打响了。虽然起义军还不明白复兴会的宗旨,只是以造反抗清为目的。但话语权却是掌握在复兴会分布在各处的喉舌手中。这样也就能够在报纸刊物上大力宣传,使复兴会的宗旨广为人知,并扩大影响。
说起来,同是革命。但到底还是有分歧的团体,争夺资源在所难免。而市场就那么大,此消彼长,谁不想居于强势,谁不想占据主导?
时间不大,周华和陈春回来了,向陈文强汇报了巡防营的清兵在回来的路上劫掠村庄的事情。
陈文强想了想,说道:“你们俩带上三十人,押上十来个清兵到那个村子。把他们抢来的财物还给村民。然后——”他伸手做了个下切的动作。
周华和陈春都是一愣,想询问,陈文强已经摆了摆手。说道:“就这么定了。我杀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清兵,而是他们劫掠、杀人,罪有应得。”
打仗、战争是军人、士兵之间的事情,在战场上你杀多少人,都是在尽自己的本职。但涉及到无辜平民,那就是犯罪。
陈文强认为如果不分清这个界限。不用血腥手段来使人们知道这个道理,当开始大规模地开始用武力推翻满清时。遍处发生惨剧,无数平民为之丧生,就会相当普遍。
杀一儆百,不只是向那些草莽再次重申纪律的严厉,再给将要来围剿进攻的清兵一个警示。
陈文强起了杀心,而投降的俘虏却并不知道。在他们看来,这伙乱民暴动起事,肯定要忙于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而他们岂不是现成的人选。就算不被相信,也没有被杀戮的危险,那以后谁还会缴枪投降,岂不是堵死了招降纳叛的路子?
认识上的不同,使很多人难以理解陈文强的坚持。招降纳叛在革命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陈文强从来不以人多势众来衡量战斗力的高低,对吸引进队伍的人员有着不一样的高标准。
在目前,陈文强也同样没有大肆扩充的**,起码象郑鸿名这样形似无数个小联盟的武装,他不感兴趣。而如果打散重编,势必又会引起误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内讧。所以,陈文强支持徐春山、李家俊这两支复兴会的准部队招兵扩张,人员自然是身家清白、无劣迹,而对郑鸿名,他不准备提出疑问,甚至连建议也不提。
从之前的计划,郑鸿名就只是被利用的对象,随时可以放弃。现在的定位依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陈文强回到县城,看到郑鸿名的所作所为后,更是确定下来。
……………
县衙门前,立起了一个木架子,刘中造领着些人,正把王绪祺和他的家人押过来。其中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儿是王绪祺的儿子,满脸惊恐,嘴巴紧闭,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不顾王绪祺的哀求,刘中造把王绪祺的辫子绑在木架上,让他的身子吊在空中来回晃。在王绪祺一阵阵的惨叫声中,刘中造命令他的儿子和家人坐在地上眼都不眨地看着。
越来越多的百姓围拢过来观看,窃窃私语,用手指点。刘中造愈发得意洋洋,挥着手里的鞭子,不时让王绪祺的惨叫更响一些。
“你,小东西——”王绪祺的小儿子几乎就坐在父亲脚下,两眼直勾勾地向上看着,听到刘中造叫他,他眼里含着泪,把头慢慢转过来。
“别忘了今儿这个日子。”刘中造用鞭子指着小孩子,大声说道:“不光是让你记着你爹象头猪似的嚎,也是让你小子长些见识。欠了债早晚要还,谁他娘*的也一手遮不了天……”
抽泣声打断了刘中造的思路,一个女人坐在地上,离他只有几步远,吓得一动也不敢动。
这是一个年轻的女人。白嫩的皮肤和垂肩的头发,无助的神情让刘中造更生出了为所欲为的想法。只是——
“吴帅,吴帅您回来了。”陈文强刚在城门处弄了几张有烟雾背景的插着战旗的照片。赶到这里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开口询问。
“王绪祺,大坏蛋一个。”刘中造表现出痛恨地介绍道:“县令空缺,这家伙可是把县上祸害得够呛。光这赋税,他就加了多少种,什么盐税、渔税、护路税、灰石税、商贩税、船网税、山林税,还有女子出阁捐、祠堂捐……”
“既是贪官污吏。那就明正典刑,砍头示众。”陈文强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告诉老百姓,咱们会清查府库,把官府多收的苛捐杂税都还给老百姓。另外。从今天起,那些乱加的赋税一律不收了,该收的赋税一律减半。嗯,大概就这么个意思,我会找文书把告示写好,张贴出去的。”
刘中造的嘴巴张成了o型,用力咽了口唾沫,好似明白了陈文强的意思,连连点头恭维。“吴帅真是仁义啊,咱们这个,中华复兴革命军真是仁义之师啊。自古以来……”
陈文强淡淡一笑,摆了摆手,说道:“把王绪祺的家人都带下去,咱们不搞株连。而且,这里马上要成为刑场,我要杀一批人。”
一批人?刘中造打了个寒战。但见陈文强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只是在说一件平常的事情。
不管择机退出后。郑鸿名这帮人的结果如何,陈文强都决定要给老百姓点好处,让他们知道打着那复兴会大旗的部队不伤民、害民。因为这里可能要暂时放弃,但早晚还会卷土重来。让老百姓消除恐惧,支持拥护,是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陈文强只带着几个护卫走进了县衙,在内院被郑鸿名的亲信挡住了。也不是挡,就是带着难堪的笑容,语意含糊地表示郑鸿名现在不方便。陈文强面无表情,他从卧房的窗子那儿,听到了里面男人的笑声,还有一阵女人的抽泣和**。
“不是抢的,是吴绪祺的女人——”郑鸿名的亲信嗫嚅着解释着,“还没等动手就自己往上凑,他娘*的当过**。当家的说,玩玩他家的女人,能让他难受,他的账也就清了……”
陈文强哼了一声,转身带着人走了。这样的家伙,真是没出息,刚得了个县城,就掉进温柔乡了。看来,得尽快扶持徐、李两家,把这复兴会的大旗换个人来扛了。
……………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对于陈文强来说,时间很宝贵,以致于他有些分身乏术。看看他正在进行的事业吧,一边指导着强卓实验室的研发;一边在各项工商业经营上抓总负责;一边还要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起义造反,并扩充自己的忠实人马;间或还得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让公司为他赚进更多的钱。吼吼,真是比鸡起得还早,比狗睡得还晚,当然,吃得要比猪好很多。
一口吃不成胖子,谁让咱根基浅,底子薄呢。当然,陈文强现在已经为复兴会打出了商标,这就是装璜门面的招贴,革命的商标,不仅能表达出复兴会的革命原则,更是标记出了复兴会革命的领先和主导所在。
而以坚实的法学为基础,再结合中国的实际,争取对革命之后的情形做到系统而具体、周到而详尽的描本述,使社会各阶层都能从这本著作中看到自身的前景,也就是革命以后的将要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则是以宋教仁为首的理论团体所承担的任务。
这还只是设想中的第一步,在这本著作中,还应该有复兴会为未来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及法律,从而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依据,并使其具有实践意义。
雄心勃勃的设想,呕心沥血的作品,绝不是那些空洞而抽象,每到革命的关节眼上就要将其不厌其烦地重新解释修改一遍的理论所能比拟的。
没错!这应该是畅想,应该是指导,革命,就是要象著作中所写,不仅要打倒*的皇帝,还要摧毁各种封建的社会关系,如此由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相对于复兴会专业分工的细密运作,刚刚成立的同盟会显然是稚嬾的。声势不小,却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来支持。而在复兴会策动起义,打响商标的时候,他们正在群起而攻之,与立宪派的旗手之一——梁启超,展开着一场大论战。
历史,究竟是凭借什么东西,才能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传之久远?你读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可能是口头的传说,那自然是可靠的碑碣,然而,事过境迁,添添去去,叫它完全保留当时当地和当事者的心情,也会有些困难吧?也可能是很久之后那些真正的大手笔,苦心孤诣的网罗旧闻,在别人雕成的本来朴质的石像上,进行不必要的打扮和堆砌,给它戴上大帽,穿上漂亮的衣服,登上高底靴子,使人们看来,再也不认识那座雕像;还是身临其境,听到的就是一支小曲儿,一支用笛子吹奏的小曲,而不是之后动员整体的乐队,经过改编而复杂化了的交响乐?
这场历史上持续时间很长,影响极为深远的大论战,到底留给后人的是思考,还是几句短短的评述,或是简单地以胜败而论呢?
从结果来看,同盟会成立之前,北辰一派革命党在留日学生中原本默默无闻、无人问津,这场论战极大提升了革命党的整体形象。通过与名满天下的“言论界骄子”梁启超过招,汪精卫、胡汉民等党中秀才脱颖而出,革命党从此不再被读书人视为无知无识的市井游民与帮会暴徒。以此而论,说革命党是论战的胜方,似为确论。
但从思想的深度来看,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一桩桩、一件件的历史事实,又分明验证了立宪派梁启超们所言非虚,其先见之明、后判之准,实胜其论辩对手千百倍。
以此而论,百年前那场革命与立宪的大论战,其历史意义是颇为可疑的。有道是,真理愈辩愈明,但有些时候,却也未必。有些辩论者并非把辩论当成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理解、相互接近的机会,而是为了“统一思想”、党同伐异,为了伤人感情、损人颜面,一味夸大分歧、激化矛盾,不惜以“投枪”“匕首”恶意伤人,不惮造谣中伤、污言谩骂。如此辩论,则愈辩愈明的必不是真理,而是人与人、党与党之间的仇恨与敌意。(未完待续)
仗就是这样打滴?陈文强觉得也就那么回事,虽然与自己印象中的电影不太一样,但现实与艺术夸张还是有差距的吧?算一算人数,己方数倍于敌,又是伏击,打成这个样子也不算夸张。反正枪里一个弹夹是打光了,至少打死打伤五个敌人,别人是什么命中率,也不用要求太高了。
只是义军战士们如此勇敢——陈文强看出关键了,那是各家头领在督促,为的是清兵手中的枪枝。事前好象没说谁缴的就归谁呀?难道这是江湖道上约定成俗的规矩?
陈文强不吭声,谁冲杀在前,得些奖励也是应该,自己何必横生枝节,只要他们不因此起冲突就行了。
对于这样各家拼凑的队伍,陈文强并不抱太大希望。胜则一拥而上,败则四散而逃,团结一致、坚强领导是谈不上的。现在呢,形势不错,还看不出太大的弊端。等到大敌压境,分派作战任务时恐怕就要挑肥拣瘦,谁也不想承担太大的损失,谁也不想打硬仗、苦仗了。
“打仗是这个样子?”与陈文强有同感的是周华和陈春,两人算是军事专业,虽然只是半瓶醋,但却不影响他们的纸上谈兵,“乱七八糟的,一点章法也没有。”
“要是与清兵正面交锋,这么打一定失败。连个战术动作都不会,根本算不上兵吗?”
“慢慢来嘛!”陈文强对这两位“专家”有些无奈。怀疑这是吴禄贞故意给自己添乱,好逼得自己去请他出来指挥,“先有胆子。再加以训练,这是个程序。要是连胆子都没有,那就根本不是当兵的料。你俩去审审俘虏,看他们大包小包的,肯定没干好事。”
夺取县城、消灭清兵,这两件事情都成功了,也就意味着这次起义有了开门红。不管以后怎么发展。这复兴会的名头算是打响了。虽然起义军还不明白复兴会的宗旨,只是以造反抗清为目的。但话语权却是掌握在复兴会分布在各处的喉舌手中。这样也就能够在报纸刊物上大力宣传,使复兴会的宗旨广为人知,并扩大影响。
说起来,同是革命。但到底还是有分歧的团体,争夺资源在所难免。而市场就那么大,此消彼长,谁不想居于强势,谁不想占据主导?
时间不大,周华和陈春回来了,向陈文强汇报了巡防营的清兵在回来的路上劫掠村庄的事情。
陈文强想了想,说道:“你们俩带上三十人,押上十来个清兵到那个村子。把他们抢来的财物还给村民。然后——”他伸手做了个下切的动作。
周华和陈春都是一愣,想询问,陈文强已经摆了摆手。说道:“就这么定了。我杀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清兵,而是他们劫掠、杀人,罪有应得。”
打仗、战争是军人、士兵之间的事情,在战场上你杀多少人,都是在尽自己的本职。但涉及到无辜平民,那就是犯罪。
陈文强认为如果不分清这个界限。不用血腥手段来使人们知道这个道理,当开始大规模地开始用武力推翻满清时。遍处发生惨剧,无数平民为之丧生,就会相当普遍。
杀一儆百,不只是向那些草莽再次重申纪律的严厉,再给将要来围剿进攻的清兵一个警示。
陈文强起了杀心,而投降的俘虏却并不知道。在他们看来,这伙乱民暴动起事,肯定要忙于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而他们岂不是现成的人选。就算不被相信,也没有被杀戮的危险,那以后谁还会缴枪投降,岂不是堵死了招降纳叛的路子?
认识上的不同,使很多人难以理解陈文强的坚持。招降纳叛在革命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陈文强从来不以人多势众来衡量战斗力的高低,对吸引进队伍的人员有着不一样的高标准。
在目前,陈文强也同样没有大肆扩充的**,起码象郑鸿名这样形似无数个小联盟的武装,他不感兴趣。而如果打散重编,势必又会引起误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内讧。所以,陈文强支持徐春山、李家俊这两支复兴会的准部队招兵扩张,人员自然是身家清白、无劣迹,而对郑鸿名,他不准备提出疑问,甚至连建议也不提。
从之前的计划,郑鸿名就只是被利用的对象,随时可以放弃。现在的定位依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陈文强回到县城,看到郑鸿名的所作所为后,更是确定下来。
……………
县衙门前,立起了一个木架子,刘中造领着些人,正把王绪祺和他的家人押过来。其中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儿是王绪祺的儿子,满脸惊恐,嘴巴紧闭,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不顾王绪祺的哀求,刘中造把王绪祺的辫子绑在木架上,让他的身子吊在空中来回晃。在王绪祺一阵阵的惨叫声中,刘中造命令他的儿子和家人坐在地上眼都不眨地看着。
越来越多的百姓围拢过来观看,窃窃私语,用手指点。刘中造愈发得意洋洋,挥着手里的鞭子,不时让王绪祺的惨叫更响一些。
“你,小东西——”王绪祺的小儿子几乎就坐在父亲脚下,两眼直勾勾地向上看着,听到刘中造叫他,他眼里含着泪,把头慢慢转过来。
“别忘了今儿这个日子。”刘中造用鞭子指着小孩子,大声说道:“不光是让你记着你爹象头猪似的嚎,也是让你小子长些见识。欠了债早晚要还,谁他娘*的也一手遮不了天……”
抽泣声打断了刘中造的思路,一个女人坐在地上,离他只有几步远,吓得一动也不敢动。
这是一个年轻的女人。白嫩的皮肤和垂肩的头发,无助的神情让刘中造更生出了为所欲为的想法。只是——
“吴帅,吴帅您回来了。”陈文强刚在城门处弄了几张有烟雾背景的插着战旗的照片。赶到这里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开口询问。
“王绪祺,大坏蛋一个。”刘中造表现出痛恨地介绍道:“县令空缺,这家伙可是把县上祸害得够呛。光这赋税,他就加了多少种,什么盐税、渔税、护路税、灰石税、商贩税、船网税、山林税,还有女子出阁捐、祠堂捐……”
“既是贪官污吏。那就明正典刑,砍头示众。”陈文强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告诉老百姓,咱们会清查府库,把官府多收的苛捐杂税都还给老百姓。另外。从今天起,那些乱加的赋税一律不收了,该收的赋税一律减半。嗯,大概就这么个意思,我会找文书把告示写好,张贴出去的。”
刘中造的嘴巴张成了o型,用力咽了口唾沫,好似明白了陈文强的意思,连连点头恭维。“吴帅真是仁义啊,咱们这个,中华复兴革命军真是仁义之师啊。自古以来……”
陈文强淡淡一笑,摆了摆手,说道:“把王绪祺的家人都带下去,咱们不搞株连。而且,这里马上要成为刑场,我要杀一批人。”
一批人?刘中造打了个寒战。但见陈文强云淡风轻的样子,似乎只是在说一件平常的事情。
不管择机退出后。郑鸿名这帮人的结果如何,陈文强都决定要给老百姓点好处,让他们知道打着那复兴会大旗的部队不伤民、害民。因为这里可能要暂时放弃,但早晚还会卷土重来。让老百姓消除恐惧,支持拥护,是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陈文强只带着几个护卫走进了县衙,在内院被郑鸿名的亲信挡住了。也不是挡,就是带着难堪的笑容,语意含糊地表示郑鸿名现在不方便。陈文强面无表情,他从卧房的窗子那儿,听到了里面男人的笑声,还有一阵女人的抽泣和**。
“不是抢的,是吴绪祺的女人——”郑鸿名的亲信嗫嚅着解释着,“还没等动手就自己往上凑,他娘*的当过**。当家的说,玩玩他家的女人,能让他难受,他的账也就清了……”
陈文强哼了一声,转身带着人走了。这样的家伙,真是没出息,刚得了个县城,就掉进温柔乡了。看来,得尽快扶持徐、李两家,把这复兴会的大旗换个人来扛了。
……………
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对于陈文强来说,时间很宝贵,以致于他有些分身乏术。看看他正在进行的事业吧,一边指导着强卓实验室的研发;一边在各项工商业经营上抓总负责;一边还要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起义造反,并扩充自己的忠实人马;间或还得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让公司为他赚进更多的钱。吼吼,真是比鸡起得还早,比狗睡得还晚,当然,吃得要比猪好很多。
一口吃不成胖子,谁让咱根基浅,底子薄呢。当然,陈文强现在已经为复兴会打出了商标,这就是装璜门面的招贴,革命的商标,不仅能表达出复兴会的革命原则,更是标记出了复兴会革命的领先和主导所在。
而以坚实的法学为基础,再结合中国的实际,争取对革命之后的情形做到系统而具体、周到而详尽的描本述,使社会各阶层都能从这本著作中看到自身的前景,也就是革命以后的将要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则是以宋教仁为首的理论团体所承担的任务。
这还只是设想中的第一步,在这本著作中,还应该有复兴会为未来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及法律,从而为自己的理论提供依据,并使其具有实践意义。
雄心勃勃的设想,呕心沥血的作品,绝不是那些空洞而抽象,每到革命的关节眼上就要将其不厌其烦地重新解释修改一遍的理论所能比拟的。
没错!这应该是畅想,应该是指导,革命,就是要象著作中所写,不仅要打倒*的皇帝,还要摧毁各种封建的社会关系,如此由才能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相对于复兴会专业分工的细密运作,刚刚成立的同盟会显然是稚嬾的。声势不小,却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来支持。而在复兴会策动起义,打响商标的时候,他们正在群起而攻之,与立宪派的旗手之一——梁启超,展开着一场大论战。
历史,究竟是凭借什么东西,才能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传之久远?你读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可能是口头的传说,那自然是可靠的碑碣,然而,事过境迁,添添去去,叫它完全保留当时当地和当事者的心情,也会有些困难吧?也可能是很久之后那些真正的大手笔,苦心孤诣的网罗旧闻,在别人雕成的本来朴质的石像上,进行不必要的打扮和堆砌,给它戴上大帽,穿上漂亮的衣服,登上高底靴子,使人们看来,再也不认识那座雕像;还是身临其境,听到的就是一支小曲儿,一支用笛子吹奏的小曲,而不是之后动员整体的乐队,经过改编而复杂化了的交响乐?
这场历史上持续时间很长,影响极为深远的大论战,到底留给后人的是思考,还是几句短短的评述,或是简单地以胜败而论呢?
从结果来看,同盟会成立之前,北辰一派革命党在留日学生中原本默默无闻、无人问津,这场论战极大提升了革命党的整体形象。通过与名满天下的“言论界骄子”梁启超过招,汪精卫、胡汉民等党中秀才脱颖而出,革命党从此不再被读书人视为无知无识的市井游民与帮会暴徒。以此而论,说革命党是论战的胜方,似为确论。
但从思想的深度来看,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一桩桩、一件件的历史事实,又分明验证了立宪派梁启超们所言非虚,其先见之明、后判之准,实胜其论辩对手千百倍。
以此而论,百年前那场革命与立宪的大论战,其历史意义是颇为可疑的。有道是,真理愈辩愈明,但有些时候,却也未必。有些辩论者并非把辩论当成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理解、相互接近的机会,而是为了“统一思想”、党同伐异,为了伤人感情、损人颜面,一味夸大分歧、激化矛盾,不惜以“投枪”“匕首”恶意伤人,不惮造谣中伤、污言谩骂。如此辩论,则愈辩愈明的必不是真理,而是人与人、党与党之间的仇恨与敌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