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力不从心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孙策睡了大半个时辰便醒了。米酒的后劲有一点,但他身体强壮,一觉醒来便恢复如初,精神抖擞。只是屋子里酒气薰人,尹姁不得不把窗户打开透气。
尹姁和麋兰准备了一点小菜。她们的手艺来自袁权,虽然还略逊一筹,但孙策这些天连日饮宴,已经有点厌了,忽然吃到煮得清淡的稀粥,配上清爽的小菜,胃口大开,一连喝了两大碗,有点撑。吃过晚饭,他便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门外响起脚步声,张纮出现在门口,打量了孙策一眼,有些意外。
“将军酒醒了?”
孙策摸了摸鼻子,有点勉强地笑道:“怎么,我喝醉的消息传得这么快,先生都知道了?”
张纮微微一笑。“将军是凤鸟之命,上动于天,但有举动,岂止宛城可知,整个天下都会震动。”
孙策看了张纮片刻,“噗哧”一声笑了。张纮转身看看四周,吸了吸鼻子。“好香的味道,是袁夫人来了吗?我还没用晚餐,如果有剩的,给我来一点吧。”
孙策眨眨眼睛,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张纮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洒脱,又或者,他这是故作洒脱?他冲着麋兰使了个眼色,麋兰会意,一边命人去取,一边笑道:“先生误会了,袁姊姊可没来,是我们东施效颦,正好请先生尝尝。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先生包涵。”
“无妨,无妨,名师出高徒,仅闻这味道,就知道有七八分神韵了。说起来,我上次品尝袁夫人的手艺,还是三年前的事。将军,时间过得真快啊。”
孙策也有些感慨。侍者端来晚饭,张纮也不客气,自行入座,呼呼啦啦的喝了两碗粥,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便算结束了。孙策看在眼里,很是惊讶。
“先生吃饭一直这么快?”
“以前不是,现在习惯了。事情多,能省点时间就省点。将军来的这些天,天天陪着饮宴,我也是苦不堪言。听说将军在宛市喝醉了,我可是窃喜得很。”
孙策打量着张纮憔悴的面庞,心中涌起一丝歉意。张纮不是那种热衷仕途的人,否则他早就出仕了,不必等到自己去请。这样一个人就算施政方略可能有些守旧,却不太可能因为利益关系而故意放纵,对他们来说,义利之辨不言自明,怀疑他循私枉法无异于污辱他的人格。
孙策原本沉重阴暗的心情明朗了不少。“先生,我到宛市可不仅仅是喝酒,还听到了不少消息,其中不乏对先生不利的。”
“我知道,所以我赶来听听。平时听到的多是谀辞,可没什么人会当面直言。”张纮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将军,我有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南阳是帝乡,虽说民风豪奢,但南阳人也骄傲惯了,很少有人会对官员如此恭敬。现在则不然,即便豪富之家也是见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将军,这是你期盼的盛世吗?”
孙策眉梢微颤。他打量了张纮两眼,笑了一声,欲言又止,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张纮。他不希望看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这样的事,不希望豪强横行乡里,兼并土地,与朝廷争人力、物力,制造离心力,但他希望看到所有人都畏官如虎吗?有经济实力的人尚且如此,那普通百姓又拿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一个万马齐喑的盛世,不是他想要的盛世,也不是真正的盛世。
孙策沉吟了片刻。“先生,我听说太守府每日高朋满座,门槛都换了好几条,先生那里也是如此吗?”
“差不多吧。”
“那普通百姓还有机会一窥先生容颜吗?”
“比较难。”张纮淡淡地说道:“如果我敞开大门,来者不拒,那我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我不仅是将军的长史,还将是南阳太守、宛令,说不定还要兼任这治城的城门都尉。只要是有权的,能管辖到一部分人的职务,都有可能落到我的身上。”
“这么说,将军只接待那些大商人,比如宛城吴、湖阳樊之类?”
“是的,他们是债主,是他们借出大量的钱财帮将军击败了袁绍,将来还要靠他们帮将军对抗朝廷。”
“对抗朝廷?”孙策歪了歪嘴,一丝笑意从嘴角绽放。“先生,你打算如何依靠他们对抗朝廷?”
尹姁送来了茶,张纮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将军,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办法,但朝廷为了从丝帛贸易中得利,不惜让普通百姓衣不蔽体,我很反感。我打算减少对关中的布匹供应,但中小商户太多,无法统一行动,只有让他们知难而退,生意集中到几个人的手上,我才能居中调度。”
孙策喝着茶,静静地等着。
“将军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实力一般的中小商户宁愿去关中做生意,也不愿意在本地经销?虽说荆州布价低,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新衣的。”
“为什么?”
“因为关中布匹价格高,有利可图。本地百姓大部分刚刚温饱,还不知道将来能否如此,就算手上有钱也不敢用,要存着以备不测。至于那些刚从关中、洛阳迁来的百姓,就更不敢将有限的收入用于添置新衣了。我查了一下,他们很多人都在工坊做工,因为做工的人太多,佣工的价格一降再降,幅度超过布匹价格的下降。”
张纮一声长叹。“将军有所不知,南阳这两年的赋税增涨很快,几乎每年增涨两到三成,赋税增加是好事,可是增加的问题却也让人应对不及。就拿宛市来说,以前只有不到千户,现在已经超过两千,商户倍增,市吏数量不足,每个人都要承担更多的事物,俸禄却不增,难免有人不满,中饱私囊的现象屡禁不止,查得严了,很多老吏宁可去职,人手更不足。查得松了,吏治败坏,一发不可收拾。将军,我们现在也是焦头烂额啊。南阳如此,南郡、江夏的情况只会更严峻,论治民理政,李通、文聘不如阎象远矣。有空你问问杜畿,看他怎么说。将军,我总觉得自己就像一头老牛,力不从心。”
看着一脸无奈,甚至有些沮丧的张纮,孙策点了点头。他知道问题所在了。张纮当年曾提醒郭嘉,法家凡事务求控制的做法难以实现,他现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经济快速增涨,尤其是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那一套管理办法跟不上了,通晓政务的官吏数量不足,已经开始拖后腿。
政务堂的建立刻不容缓。
孙策睡了大半个时辰便醒了。米酒的后劲有一点,但他身体强壮,一觉醒来便恢复如初,精神抖擞。只是屋子里酒气薰人,尹姁不得不把窗户打开透气。
尹姁和麋兰准备了一点小菜。她们的手艺来自袁权,虽然还略逊一筹,但孙策这些天连日饮宴,已经有点厌了,忽然吃到煮得清淡的稀粥,配上清爽的小菜,胃口大开,一连喝了两大碗,有点撑。吃过晚饭,他便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门外响起脚步声,张纮出现在门口,打量了孙策一眼,有些意外。
“将军酒醒了?”
孙策摸了摸鼻子,有点勉强地笑道:“怎么,我喝醉的消息传得这么快,先生都知道了?”
张纮微微一笑。“将军是凤鸟之命,上动于天,但有举动,岂止宛城可知,整个天下都会震动。”
孙策看了张纮片刻,“噗哧”一声笑了。张纮转身看看四周,吸了吸鼻子。“好香的味道,是袁夫人来了吗?我还没用晚餐,如果有剩的,给我来一点吧。”
孙策眨眨眼睛,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张纮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洒脱,又或者,他这是故作洒脱?他冲着麋兰使了个眼色,麋兰会意,一边命人去取,一边笑道:“先生误会了,袁姊姊可没来,是我们东施效颦,正好请先生尝尝。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先生包涵。”
“无妨,无妨,名师出高徒,仅闻这味道,就知道有七八分神韵了。说起来,我上次品尝袁夫人的手艺,还是三年前的事。将军,时间过得真快啊。”
孙策也有些感慨。侍者端来晚饭,张纮也不客气,自行入座,呼呼啦啦的喝了两碗粥,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便算结束了。孙策看在眼里,很是惊讶。
“先生吃饭一直这么快?”
“以前不是,现在习惯了。事情多,能省点时间就省点。将军来的这些天,天天陪着饮宴,我也是苦不堪言。听说将军在宛市喝醉了,我可是窃喜得很。”
孙策打量着张纮憔悴的面庞,心中涌起一丝歉意。张纮不是那种热衷仕途的人,否则他早就出仕了,不必等到自己去请。这样一个人就算施政方略可能有些守旧,却不太可能因为利益关系而故意放纵,对他们来说,义利之辨不言自明,怀疑他循私枉法无异于污辱他的人格。
孙策原本沉重阴暗的心情明朗了不少。“先生,我到宛市可不仅仅是喝酒,还听到了不少消息,其中不乏对先生不利的。”
“我知道,所以我赶来听听。平时听到的多是谀辞,可没什么人会当面直言。”张纮叹了一口气,苦笑道:“将军,我有时候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南阳是帝乡,虽说民风豪奢,但南阳人也骄傲惯了,很少有人会对官员如此恭敬。现在则不然,即便豪富之家也是见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将军,这是你期盼的盛世吗?”
孙策眉梢微颤。他打量了张纮两眼,笑了一声,欲言又止,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张纮。他不希望看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这样的事,不希望豪强横行乡里,兼并土地,与朝廷争人力、物力,制造离心力,但他希望看到所有人都畏官如虎吗?有经济实力的人尚且如此,那普通百姓又拿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一个万马齐喑的盛世,不是他想要的盛世,也不是真正的盛世。
孙策沉吟了片刻。“先生,我听说太守府每日高朋满座,门槛都换了好几条,先生那里也是如此吗?”
“差不多吧。”
“那普通百姓还有机会一窥先生容颜吗?”
“比较难。”张纮淡淡地说道:“如果我敞开大门,来者不拒,那我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我不仅是将军的长史,还将是南阳太守、宛令,说不定还要兼任这治城的城门都尉。只要是有权的,能管辖到一部分人的职务,都有可能落到我的身上。”
“这么说,将军只接待那些大商人,比如宛城吴、湖阳樊之类?”
“是的,他们是债主,是他们借出大量的钱财帮将军击败了袁绍,将来还要靠他们帮将军对抗朝廷。”
“对抗朝廷?”孙策歪了歪嘴,一丝笑意从嘴角绽放。“先生,你打算如何依靠他们对抗朝廷?”
尹姁送来了茶,张纮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将军,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办法,但朝廷为了从丝帛贸易中得利,不惜让普通百姓衣不蔽体,我很反感。我打算减少对关中的布匹供应,但中小商户太多,无法统一行动,只有让他们知难而退,生意集中到几个人的手上,我才能居中调度。”
孙策喝着茶,静静地等着。
“将军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实力一般的中小商户宁愿去关中做生意,也不愿意在本地经销?虽说荆州布价低,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新衣的。”
“为什么?”
“因为关中布匹价格高,有利可图。本地百姓大部分刚刚温饱,还不知道将来能否如此,就算手上有钱也不敢用,要存着以备不测。至于那些刚从关中、洛阳迁来的百姓,就更不敢将有限的收入用于添置新衣了。我查了一下,他们很多人都在工坊做工,因为做工的人太多,佣工的价格一降再降,幅度超过布匹价格的下降。”
张纮一声长叹。“将军有所不知,南阳这两年的赋税增涨很快,几乎每年增涨两到三成,赋税增加是好事,可是增加的问题却也让人应对不及。就拿宛市来说,以前只有不到千户,现在已经超过两千,商户倍增,市吏数量不足,每个人都要承担更多的事物,俸禄却不增,难免有人不满,中饱私囊的现象屡禁不止,查得严了,很多老吏宁可去职,人手更不足。查得松了,吏治败坏,一发不可收拾。将军,我们现在也是焦头烂额啊。南阳如此,南郡、江夏的情况只会更严峻,论治民理政,李通、文聘不如阎象远矣。有空你问问杜畿,看他怎么说。将军,我总觉得自己就像一头老牛,力不从心。”
看着一脸无奈,甚至有些沮丧的张纮,孙策点了点头。他知道问题所在了。张纮当年曾提醒郭嘉,法家凡事务求控制的做法难以实现,他现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经济快速增涨,尤其是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对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那一套管理办法跟不上了,通晓政务的官吏数量不足,已经开始拖后腿。
政务堂的建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