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渡河二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伐明最新章节!
大明山西布政司宁武所,五军都督府同知,从一品武将张鸿功脸上却满脸愁容。
张鸿功早在半个月前就接到了朝廷的圣旨,让他听从三边总督杨鹤调遣,派兵进入延绥围剿流贼刘秃子。
张鸿功所率领的山西镇又名太原镇,也叫三关镇,虽然也是九边重镇,但是重要性却比不上一线的大同、延绥、固原诸镇,更比不上拱卫京师的宣府镇,蓟镇。这样一来,山西镇肯定不会受到朝廷太大的重视,无论兵员还是战马铠甲,远远比不上延绥诸镇。
整个山西镇,所有的可战之兵,也只有不到两万人。除去把守三关,封锁黄河渡口之外,张鸿功可以抽调的机动兵力,也就只有三千余人。
山西镇总兵官的治所以前在偏关,后来改为宁武关。因为山西山脉众多,大军行军也比较困难,张鸿功也只能提前准备,以免延误了军令。
山西镇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守内三关防备入侵的蒙古人,内三关即宁武关,偏关,雁门关。所以张鸿功想要离开,就必须要在边墙内留下足够多的机动兵力,用来防备蒙古部落的入侵。
在张鸿功屡次恳求下,山西巡抚耿如杞终于调拨了上万两白银,让张鸿功拨付了一部分欠响,调集了三千精兵准备过河接受三边总督杨鹤的指挥。
就在张鸿功做好了准备,想要尽快出兵拔营之时,只见几封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传递过来,张鸿功迅速的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把手黄河沿岸渡口的官军来信。信中大致的意思是“陕北巨匪刘秃子全军而至,号称十万大军,准备东渡黄河,祸乱山西。把守渡口的官军因为兵力不足,恐怕抵挡不住刘秃子大军,望总兵大人赶快调集援兵。”
张鸿功将这封求援信收起来,自言自语的说道:“流贼刘秃子敢号称十万大军,只怕麾下的青壮不下于三万人,看起来已经成了气候,如果我山西镇大军孤军迎战,只怕未必能讨了好?”
收到这份求援信,张鸿功也有些左右为难,他现在兵力不足,如果调集军队守卫渡口,那么就不能渡过黄河,听从三边总督杨鹤的差遣。但是朝廷的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让他带兵过河,合四镇之力围剿流贼刘秃子。
张鸿功现在左右为难,但是他毕竟不是敢于违抗圣旨之人,无论他在朝中的地位还是资本,都不敢违背皇帝的旨意,只能带兵过河,听从三边总督杨鹤的调遣。
晋陕大峡谷长一千五百余里,黄河两岸的渡口也有十几处。因为渡口较多,张鸿功也不知道流贼从哪一处渡口过河,只能分兵把守。这样一来,两岸渡口的守军也就有些兵力不足,这十几处渡口,守军多则一两千人,少则只有三五百。
尽管守军人数较少,但是背靠黄河天险,正是一夫当关的险要之地,加上守军在渡口之处安放了不少火炮,如果死打硬拼,可能就会死伤惨重。
刘宣率兵来到延水关下,亲自查探了两处渡口的地形,但是显然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采取群策群力的老办法,听一听大伙儿的意见。
刘宣在延水关镇内,召集各营、各司哨长以上骨干前来开会。在大会之上,刘宣将全军的困难大致说了一番,希望大家各自发表意见,看有没有渡河的好办法。
在清扫渡口战役中,表现出众的刘宗敏最终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趁着黑夜,挑选一小部分精兵,使用羊皮筏子或者小船从水流平缓的地段顺流飘过去,然后集结兵力,攻打渡口守军,袭扰渡口守军的注意力,大军然后趁机渡河。
刘宗敏还表示,他本人水性娴熟,愿意再立新功,带领一部分精兵夜渡黄河,为大军夺取对岸的渡口。
上一次刘宣与杨四宝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用来安抚军心。因为刘宗敏不知情,当场给了杨四宝不少难堪,多多少少得罪了杨四宝本人。
杨四宝见刘宗敏又要争功,马上有了几分火气,表示自己也愿意亲自带队偷渡黄河,夺取对岸的渡口。
二将争执不休,都想要争取这个任务建立功勋。最后还是刘宣拍板,杨刘二将各自挑选二百人渡河,渡河之后大军归杨四宝指挥,寻机袭扰夺取对岸的渡口。
刘宣之所以让杨四宝刘宗敏各带二百人,也是因为刘宣军中熟识水性会游泳的士兵非常稀少。毕竟刘宣起兵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大部分士卒都不会游泳。而偷渡黄河的任务又非常危险,如果不熟识水性根本不可能完成。
再加上这一次偷渡黄河,为了避免被对岸官军发现,刘宣的声势也不可能弄得很大,使用的兵力也不可能太多。毕竟如果行动不密,被官军察觉,这一次行动也失去了作用。
晋陕峡谷除了少数渡口之外,两岸大部分都是高山悬崖。张五斗、刘宗敏诸人,仔细观察了附近的地形,终于找到了一处偷渡的地点。到了深夜子时,他们悄悄地乘坐小船,带着随身的兵刃,顺流而下朝着对岸飘过去。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这首浪淘沙形象的描绘出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滚滚奔流的黄河水仿佛万马奔腾,小船被河中的浪花打的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杨四宝、刘宗敏二人各自站在一艘船头,他们的脚下仿佛稳如磐石,一点儿不为波浪晃动。
刘宣朝着杨刘等勇士挥了挥手,送走了麾下最勇武的两员虎将,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好消息。而李自成、张虎成二人尽管都有些心焦,担心他们好兄弟的安全,但是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担忧,反而出自内心的散发着几分自信。
因为官军人数较少,加上长时间欠响引发的士气不足,所以并没有放出太多的哨船,并没有察觉出杨四宝、刘宗敏二人带着小股精兵偷渡过河。
等过了一个时辰,对岸慢慢的点起了三堆篝火,这三堆篝正是大部安全过河的信号。刘宣见到这三堆篝火,心中终于放心下来,他挥了挥手,带着张虎成、李自成等前来相送的军官回营。
大明山西布政司宁武所,五军都督府同知,从一品武将张鸿功脸上却满脸愁容。
张鸿功早在半个月前就接到了朝廷的圣旨,让他听从三边总督杨鹤调遣,派兵进入延绥围剿流贼刘秃子。
张鸿功所率领的山西镇又名太原镇,也叫三关镇,虽然也是九边重镇,但是重要性却比不上一线的大同、延绥、固原诸镇,更比不上拱卫京师的宣府镇,蓟镇。这样一来,山西镇肯定不会受到朝廷太大的重视,无论兵员还是战马铠甲,远远比不上延绥诸镇。
整个山西镇,所有的可战之兵,也只有不到两万人。除去把守三关,封锁黄河渡口之外,张鸿功可以抽调的机动兵力,也就只有三千余人。
山西镇总兵官的治所以前在偏关,后来改为宁武关。因为山西山脉众多,大军行军也比较困难,张鸿功也只能提前准备,以免延误了军令。
山西镇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守内三关防备入侵的蒙古人,内三关即宁武关,偏关,雁门关。所以张鸿功想要离开,就必须要在边墙内留下足够多的机动兵力,用来防备蒙古部落的入侵。
在张鸿功屡次恳求下,山西巡抚耿如杞终于调拨了上万两白银,让张鸿功拨付了一部分欠响,调集了三千精兵准备过河接受三边总督杨鹤的指挥。
就在张鸿功做好了准备,想要尽快出兵拔营之时,只见几封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传递过来,张鸿功迅速的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把手黄河沿岸渡口的官军来信。信中大致的意思是“陕北巨匪刘秃子全军而至,号称十万大军,准备东渡黄河,祸乱山西。把守渡口的官军因为兵力不足,恐怕抵挡不住刘秃子大军,望总兵大人赶快调集援兵。”
张鸿功将这封求援信收起来,自言自语的说道:“流贼刘秃子敢号称十万大军,只怕麾下的青壮不下于三万人,看起来已经成了气候,如果我山西镇大军孤军迎战,只怕未必能讨了好?”
收到这份求援信,张鸿功也有些左右为难,他现在兵力不足,如果调集军队守卫渡口,那么就不能渡过黄河,听从三边总督杨鹤的差遣。但是朝廷的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让他带兵过河,合四镇之力围剿流贼刘秃子。
张鸿功现在左右为难,但是他毕竟不是敢于违抗圣旨之人,无论他在朝中的地位还是资本,都不敢违背皇帝的旨意,只能带兵过河,听从三边总督杨鹤的调遣。
晋陕大峡谷长一千五百余里,黄河两岸的渡口也有十几处。因为渡口较多,张鸿功也不知道流贼从哪一处渡口过河,只能分兵把守。这样一来,两岸渡口的守军也就有些兵力不足,这十几处渡口,守军多则一两千人,少则只有三五百。
尽管守军人数较少,但是背靠黄河天险,正是一夫当关的险要之地,加上守军在渡口之处安放了不少火炮,如果死打硬拼,可能就会死伤惨重。
刘宣率兵来到延水关下,亲自查探了两处渡口的地形,但是显然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采取群策群力的老办法,听一听大伙儿的意见。
刘宣在延水关镇内,召集各营、各司哨长以上骨干前来开会。在大会之上,刘宣将全军的困难大致说了一番,希望大家各自发表意见,看有没有渡河的好办法。
在清扫渡口战役中,表现出众的刘宗敏最终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趁着黑夜,挑选一小部分精兵,使用羊皮筏子或者小船从水流平缓的地段顺流飘过去,然后集结兵力,攻打渡口守军,袭扰渡口守军的注意力,大军然后趁机渡河。
刘宗敏还表示,他本人水性娴熟,愿意再立新功,带领一部分精兵夜渡黄河,为大军夺取对岸的渡口。
上一次刘宣与杨四宝合伙演了一出苦肉计,用来安抚军心。因为刘宗敏不知情,当场给了杨四宝不少难堪,多多少少得罪了杨四宝本人。
杨四宝见刘宗敏又要争功,马上有了几分火气,表示自己也愿意亲自带队偷渡黄河,夺取对岸的渡口。
二将争执不休,都想要争取这个任务建立功勋。最后还是刘宣拍板,杨刘二将各自挑选二百人渡河,渡河之后大军归杨四宝指挥,寻机袭扰夺取对岸的渡口。
刘宣之所以让杨四宝刘宗敏各带二百人,也是因为刘宣军中熟识水性会游泳的士兵非常稀少。毕竟刘宣起兵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大部分士卒都不会游泳。而偷渡黄河的任务又非常危险,如果不熟识水性根本不可能完成。
再加上这一次偷渡黄河,为了避免被对岸官军发现,刘宣的声势也不可能弄得很大,使用的兵力也不可能太多。毕竟如果行动不密,被官军察觉,这一次行动也失去了作用。
晋陕峡谷除了少数渡口之外,两岸大部分都是高山悬崖。张五斗、刘宗敏诸人,仔细观察了附近的地形,终于找到了一处偷渡的地点。到了深夜子时,他们悄悄地乘坐小船,带着随身的兵刃,顺流而下朝着对岸飘过去。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这首浪淘沙形象的描绘出了黄河的雄伟壮阔。滚滚奔流的黄河水仿佛万马奔腾,小船被河中的浪花打的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倾覆。
杨四宝、刘宗敏二人各自站在一艘船头,他们的脚下仿佛稳如磐石,一点儿不为波浪晃动。
刘宣朝着杨刘等勇士挥了挥手,送走了麾下最勇武的两员虎将,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的好消息。而李自成、张虎成二人尽管都有些心焦,担心他们好兄弟的安全,但是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担忧,反而出自内心的散发着几分自信。
因为官军人数较少,加上长时间欠响引发的士气不足,所以并没有放出太多的哨船,并没有察觉出杨四宝、刘宗敏二人带着小股精兵偷渡过河。
等过了一个时辰,对岸慢慢的点起了三堆篝火,这三堆篝正是大部安全过河的信号。刘宣见到这三堆篝火,心中终于放心下来,他挥了挥手,带着张虎成、李自成等前来相送的军官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