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这是盛唐气象?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天朝之梦最新章节!
现在的大明国内,对于动员、出兵和打仗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习以为常了。十几年前朱济世第一次进攻越南的时候,还惹出不少反对意见。而现在,国人对出兵灭亡安南王国非但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而且还流露出相当的支持——毕竟十几年的仗打下来,大明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整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广,不仅可以去东北、兰芳、哈萨克和西伯利亚,现在还多了个据说是遍地黄金的加利福尼亚王国。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还有谁会反对征服安南?倒是有不少报纸开始提前介绍起九龙江平原的富庶肥沃,似乎那已经是大明人民的生存空间了。
除了吸引眼球的土地和财富,大明的国民教育也让新一代的国民和他们的父亲、祖父的想法不一样了。凡是在新式小学、中学读书的孩子,谁不是在由一干真刀真枪打过仗的退伍军官担当的体育老师手把手的教育下,学会了正经的军操甚至学会了使用步枪和刺刀的?谁不是听着关于大明将士赫赫武功的故事长大的?这些青年可不是满脑子四书五经的书生,也没有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思想。
现在的大明,可是军装闪闪发亮的时代!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和大明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现在和大明济世大学一起,已经是大明高等中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去处了。至于升官慢得要死,俸禄又少的秀才官儿,则要排在军校和大学之后——其实中国人尚武尚文,都是君王引导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宋朝,赳赳武夫都被当成贼来防备,稍不留神就扣个跋扈的罪名。相反文官哪怕错误再大。也很少有问罪的,就算要处罚,往往也不失体面的按排一些没有实职的官位。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名文官当然会成为所有民族精英的最优选项了。
反观如今的大明朝,文官有好几十万。多的都不值钱了,升官更是难如登天。*品的秀才官如果没有机遇,一辈子也升不上去。倒是军官们连年征战,不仅官儿升得飞快(当然,这也和军官数量少有关系,现在大明的军官需要接受大量的教育的训练,相比之下倒是文官们念的书比较少),还常常能捞到个爵位。摇身一变成了贵族。大多数情况下,同一年入仕的军官都要比文官高上好几个级别,而且在经济上也富裕许多。
所以如今大明的民风,已经变得比较尚武,每有将士出征,都是举国欢呼相送——额,什么时候搞过头大概就是军国主义了吧?
大队大队的明军官兵这时正云集在南京下关的码头上面,这些都是近卫军的官兵,作为大明天子的亲军,他们都是从整个陆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当然不是放着给人观赏的花瓶。每次出征,都会从近卫军中抽调部队上到一线。这一回更是整体出动去找安南人的麻烦。留在南京军营里的,只有少量的留守人员。至于南京城的警备。倒是根本用不着操心的。这里可是大明帝国的腹地,长江口那边可是炮台林立,还有一支相当强大的内河铁甲舰队。根本没有什么外敌可能入侵,况且南京城这里还有一万五千人的皇家陆军军校教导师和三千人的御前侍卫队已经好几万预备役军官士兵。当真是固若金汤到了极点——呃,如果南京和上海的一百多万工人阶级不起来造反的话……
朱皇帝信步走在码头上面。和自己的丞相左宗棠和陆军部尚书韩四带着满意的神态看着近卫军官兵鱼贯上船——近卫军是48个小时前才接到出征命令的。那么短的时间,五万人的一个军已经在登船了。这说明近卫军是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而加上这五万人,安南集团军司令官罗大纲大将手中的陆军兵力,包括交州省的动员兵在内就超过了50万,另外还有2万日军和3万暹罗军正在途中。如此强大的兵力,足够一举将对手完全碾碎了!当然。动员那么多部队并不是朱济世对战胜安南没有信心,实际上出动十分之一的人马就足够摆平安南了。但是朱济世却将这场战争当成了一次全面动员和出征的演习。考验的是明军的远程投放能力还有交州省的军事动员能力。现在看起来,各方面的表现还算不错。
朱济世指着排在下关码头的那些被临时征召来的商用蒸汽帆船,还有将码头挤得满满的明军战士们慨然道:“左相,破军,你们都是朕的老臣了。当年在香港集聚力量准备推翻满清的时候,可曾想到现在这个兵强马壮的局面吗?”
韩四微笑着看着朱济世。他可是从龙第一功臣,早在欧洲的时候就看出朱济世不是一般人啦!不过大明可以做大到如今的地步,的确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还和英法并列,但是在韩四看来,大明的实力其实是第一强大的。因为大明帝国有将近6亿人口,只要组织好了,便是无敌的力量。
左宗棠却微微有些担心地道:“皇上,我大明大则大矣,但是根基却算不得稳。连年征战之下,财力有些虚耗了。土地虽然得了许多,可是开发出来的却没有多少。而且还很有一些……盛唐气象!”
韩四闻言眉头一皱。朱皇帝已经是一代天骄,所谓盛唐哪有今日的局面?左宗棠说盛唐气象,显然是在提醒朱皇帝不要一味穷兵黩武以致步了昔日大唐的后尘……可是大唐的后尘是什么?藩镇割据,武人难治?还是非我族类,其志必异呢?
“朕知道,朕心中有数的。”朱济世笑着摆摆手,左宗棠这是在给自己进谏呢!说起来这两年自己这个皇帝听到的逆耳忠言是越来越少了。
朱皇帝摸了摸下巴,思索着道:“盛唐只知四夷臣服,却不知华夷为夏,这样的气象的确是要不得的。”
韩四摇摇头,有些不大明白:“皇上,我大明可没有安禄山、史思明,带兵的将领都是汉人,而且还一批批的从军校里面出来,也根本没有哪个军官可以在一个职位上面做太久的。如何会有盛唐的气象?”
这就是用军校大量培养标准化职业军官的好处,每一期都有两千名以上的陆军军官从军校毕业。都经历过最严格的军事教育和忠君思想洗脑,他们的调动和晋升也有相关的条令进行规范。可以胜任大部分的陆军军官职位,所以也没有任何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职位上干太久,也就不大可能形成系统,养成势力。而且每一期两千以上的数量,也让资历这事儿在军中成为一个不大稀缺的资源。那么多人都是差不多资历的,谁会服谁的气儿?他们中间或许有比较杰出的可以担当较高的职务,但是要让同期校友把自己当老子来崇拜,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了。
朱济世却微微摇头:“盛唐气象还是有的……在大明本土还好一些,但是周围的藩国,却不好说。至少离真正化夷为夏还差得很远。”他看着左宗棠,点点头道:“朕心里面没有忘记这事儿,大明现在实行的宗藩体系只是权宜之计,最终是要向一个大中华演变的。不仅是国家,还有人民,都要归于中华,融于中华。如此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未完待续)
现在的大明国内,对于动员、出兵和打仗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习以为常了。十几年前朱济世第一次进攻越南的时候,还惹出不少反对意见。而现在,国人对出兵灭亡安南王国非但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而且还流露出相当的支持——毕竟十几年的仗打下来,大明帝国的版图越来越大,整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广,不仅可以去东北、兰芳、哈萨克和西伯利亚,现在还多了个据说是遍地黄金的加利福尼亚王国。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还有谁会反对征服安南?倒是有不少报纸开始提前介绍起九龙江平原的富庶肥沃,似乎那已经是大明人民的生存空间了。
除了吸引眼球的土地和财富,大明的国民教育也让新一代的国民和他们的父亲、祖父的想法不一样了。凡是在新式小学、中学读书的孩子,谁不是在由一干真刀真枪打过仗的退伍军官担当的体育老师手把手的教育下,学会了正经的军操甚至学会了使用步枪和刺刀的?谁不是听着关于大明将士赫赫武功的故事长大的?这些青年可不是满脑子四书五经的书生,也没有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思想。
现在的大明,可是军装闪闪发亮的时代!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和大明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现在和大明济世大学一起,已经是大明高等中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去处了。至于升官慢得要死,俸禄又少的秀才官儿,则要排在军校和大学之后——其实中国人尚武尚文,都是君王引导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宋朝,赳赳武夫都被当成贼来防备,稍不留神就扣个跋扈的罪名。相反文官哪怕错误再大。也很少有问罪的,就算要处罚,往往也不失体面的按排一些没有实职的官位。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名文官当然会成为所有民族精英的最优选项了。
反观如今的大明朝,文官有好几十万。多的都不值钱了,升官更是难如登天。*品的秀才官如果没有机遇,一辈子也升不上去。倒是军官们连年征战,不仅官儿升得飞快(当然,这也和军官数量少有关系,现在大明的军官需要接受大量的教育的训练,相比之下倒是文官们念的书比较少),还常常能捞到个爵位。摇身一变成了贵族。大多数情况下,同一年入仕的军官都要比文官高上好几个级别,而且在经济上也富裕许多。
所以如今大明的民风,已经变得比较尚武,每有将士出征,都是举国欢呼相送——额,什么时候搞过头大概就是军国主义了吧?
大队大队的明军官兵这时正云集在南京下关的码头上面,这些都是近卫军的官兵,作为大明天子的亲军,他们都是从整个陆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当然不是放着给人观赏的花瓶。每次出征,都会从近卫军中抽调部队上到一线。这一回更是整体出动去找安南人的麻烦。留在南京军营里的,只有少量的留守人员。至于南京城的警备。倒是根本用不着操心的。这里可是大明帝国的腹地,长江口那边可是炮台林立,还有一支相当强大的内河铁甲舰队。根本没有什么外敌可能入侵,况且南京城这里还有一万五千人的皇家陆军军校教导师和三千人的御前侍卫队已经好几万预备役军官士兵。当真是固若金汤到了极点——呃,如果南京和上海的一百多万工人阶级不起来造反的话……
朱皇帝信步走在码头上面。和自己的丞相左宗棠和陆军部尚书韩四带着满意的神态看着近卫军官兵鱼贯上船——近卫军是48个小时前才接到出征命令的。那么短的时间,五万人的一个军已经在登船了。这说明近卫军是有快速反应能力的!而加上这五万人,安南集团军司令官罗大纲大将手中的陆军兵力,包括交州省的动员兵在内就超过了50万,另外还有2万日军和3万暹罗军正在途中。如此强大的兵力,足够一举将对手完全碾碎了!当然。动员那么多部队并不是朱济世对战胜安南没有信心,实际上出动十分之一的人马就足够摆平安南了。但是朱济世却将这场战争当成了一次全面动员和出征的演习。考验的是明军的远程投放能力还有交州省的军事动员能力。现在看起来,各方面的表现还算不错。
朱济世指着排在下关码头的那些被临时征召来的商用蒸汽帆船,还有将码头挤得满满的明军战士们慨然道:“左相,破军,你们都是朕的老臣了。当年在香港集聚力量准备推翻满清的时候,可曾想到现在这个兵强马壮的局面吗?”
韩四微笑着看着朱济世。他可是从龙第一功臣,早在欧洲的时候就看出朱济世不是一般人啦!不过大明可以做大到如今的地步,的确出乎他的预料。虽然还和英法并列,但是在韩四看来,大明的实力其实是第一强大的。因为大明帝国有将近6亿人口,只要组织好了,便是无敌的力量。
左宗棠却微微有些担心地道:“皇上,我大明大则大矣,但是根基却算不得稳。连年征战之下,财力有些虚耗了。土地虽然得了许多,可是开发出来的却没有多少。而且还很有一些……盛唐气象!”
韩四闻言眉头一皱。朱皇帝已经是一代天骄,所谓盛唐哪有今日的局面?左宗棠说盛唐气象,显然是在提醒朱皇帝不要一味穷兵黩武以致步了昔日大唐的后尘……可是大唐的后尘是什么?藩镇割据,武人难治?还是非我族类,其志必异呢?
“朕知道,朕心中有数的。”朱济世笑着摆摆手,左宗棠这是在给自己进谏呢!说起来这两年自己这个皇帝听到的逆耳忠言是越来越少了。
朱皇帝摸了摸下巴,思索着道:“盛唐只知四夷臣服,却不知华夷为夏,这样的气象的确是要不得的。”
韩四摇摇头,有些不大明白:“皇上,我大明可没有安禄山、史思明,带兵的将领都是汉人,而且还一批批的从军校里面出来,也根本没有哪个军官可以在一个职位上面做太久的。如何会有盛唐的气象?”
这就是用军校大量培养标准化职业军官的好处,每一期都有两千名以上的陆军军官从军校毕业。都经历过最严格的军事教育和忠君思想洗脑,他们的调动和晋升也有相关的条令进行规范。可以胜任大部分的陆军军官职位,所以也没有任何一个军官可以在一个职位上干太久,也就不大可能形成系统,养成势力。而且每一期两千以上的数量,也让资历这事儿在军中成为一个不大稀缺的资源。那么多人都是差不多资历的,谁会服谁的气儿?他们中间或许有比较杰出的可以担当较高的职务,但是要让同期校友把自己当老子来崇拜,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了。
朱济世却微微摇头:“盛唐气象还是有的……在大明本土还好一些,但是周围的藩国,却不好说。至少离真正化夷为夏还差得很远。”他看着左宗棠,点点头道:“朕心里面没有忘记这事儿,大明现在实行的宗藩体系只是权宜之计,最终是要向一个大中华演变的。不仅是国家,还有人民,都要归于中华,融于中华。如此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