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起事
推荐阅读: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大明升职记最新章节!
一想到这一点,皇太极就觉得这件事背后或许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整个人就不由往白甲兵的人群里缩了缩,顺便还向着郑关涛打着手势。
而那边郑关涛已经明白过来:“诸位大人,我可以证明我等是奉大汗的命令返回辽阳、沈阳来告捷的,我们身边可是带着大汗的令箭与他的亲笔书信!”
这两件宝贝在皇太极突围之前已经准备齐全,而且是绝对货真价实的真本,任何人都找不出一丝破绽来,甚至为了万无一失地进入济南城,皇太极已经做好一切相应准备。只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于皇太极的意料之外,城上的这些女真小兵小将根本不把皇太极的令箭与亲笔书信放在眼里,他们直接就冷笑一声:“除非是皇太极大汗亲至,否则我们绝不会打开城门!这是大汗出征之
前特意交代过的”
皇太极觉得这件事绝对有问题,毕竟辽阳的城门每天怎么也会打开一两次,不然这座城市就会变成了一座死城。
但是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绝对有大阴谋,但是在这个时候也被逼得站了出来:“你是哪个固山哪个甲喇哪个牛录的?这么忠于职守,事情做得非常好!本汗一定会重用你!”
皇太极一露面,城上那自然是一片惊慌。
虽然皇太极担任大汗只有四年时间而已,但是他即使只是努尔哈赤的四贝勒也一直是大金国最顶尖的人物,而在担任大汗之后更是全面压制其它贝勒独揽大权。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直觉得皇太极担任大汗的时间绝对不止四年,因此看到皇太极突然露面,城头虽然有所准备却是一片慌乱。
只是这个时候城上却是突然有人喊道:“开枪、放箭、放炮……”
虽然城头这些女真人大多仍旧是一片慌张,但是却是有个别后金军立即按照这个声音的吩咐朝着城下来了一轮全无准头的乱射,逼得白甲兵们向退了几十步。
皇太极虽然毫发无损现在的脸色变得铁青起来,他朝着城头大声喝道:“黑岛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日本国不考虑镇江与琉球的几万大军了吗?”
黑岛仁躲在城墙后面不敢露头,但是这不影响他的口才:“皇太极大汗,我现在什么意思您应当很清楚,既然大金国十几万大兵都丢在赵家屯了,您何必又拖着辽阳数万军民为大金国陪葬了!”
皇太极当即咆哮起来:“胡说八道,胡说八道,这次赵家屯之役咱们大金国虽然损失颇大,但是最终我们大金国还是略胜一筹!”
只是黑岛仁却是冷笑起来:“如果真是略胜一筹的话,您何必这份装扮藏在护军之中逃回来,您应当明白一点,大金国是大金国,辽阳是辽阳,辽阳数万军民不能为大金国陪葬啊!”
虽然在一天之前,黑岛仁说出这番话肯定是掉脑袋的结局,但是现在辽阳城头上的这些后金官兵,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朝鲜还是汉人,都觉得黑岛仁说得没错。
大金国是皇太极的大金国,但是辽阳却是大家自己的辽阳,大家不能让辽阳数万军民跟着大金国一起玉石俱焚,而皇太极当即继续咆哮起来:“你在胡说什么?”只是那边黑岛仁却是继续冷笑道:“大汗,你虽然撤得很快,把数万女真将士都扔在赵家屯任由海北贼杀戮,甚至连自己最信任的两黄旗都给丢下了,但是您得明白一点,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还有豪格几
位贝勒出手的动作更快啊!”
虽然皇太极逃跑的速度很快,但是跟诸位投附海北军的贝勒、台吉来说却是太慢太慢,特别是阿济格与多尔衮在投奔海北军之外,第一时间就把使者派到辽阳来并通报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对于留守辽阳的后金将士与官员来说,两白旗几位贝勒通报的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般,但是既然连正白旗的三位贝勒都投向了海北军,那么他们所说的一切消息都应当是真的。毕竟阿济格、多尔兖与多铎可是努尔哈赤的幼子,光是他们把两白旗的大多数牛录都带走投向海北军了就充分说明这一次大金军在赵家屯遭遇了惨败,而接下去由于豪格投向海北军,各个牛录之间的串联
甚至公开化了。
豪格虽然只带走了两黄旗的少数牛录,但他可是皇太极唯一的爱子,地位极其特殊,因此一看到连豪格都投向海北军,那么大家都觉得大金国已经彻底维持不下去了。而且不管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还是豪格都是女真贝勒的有力人士,辽阳城内的残兵败将中至少有上千人是他们的旧部,而这些旧部很快就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既不跟随皇太极也不跟着四位贝勒冒险,先
观望一下形势再说。
很快就传来了进一步的可怕消息,而且有少数赵家屯战场的残兵败将已经逃回了辽阳城,他们甚至第一时间就带来了确切的战场情况,辽阳守军虽然是震惊至极,但是都觉得不能再冒险下去了。毕竟根据这些残兵败将的说法,现在两红旗已经被海北军尽数歼灭了,而且更糟的除了四位贝勒带着名下的牛录投奔海北军之外,留在战场上的所有固山、甲喇、牛录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即使是最顺
利的情况皇太极也只能带领一两万人突出重围。对于这些留守沈阳的老弱病残来说,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样的可怕局面,毕竟出征之前大金军实力鼎盛的时候照样被海北军压着打,而现在皇太极出征可以说是带走了全部能战的主力还被海北军打得全军
尽没,辽阳该怎么办!留在沈阳的这些牛录留守人员都是老的老,少的少,最老者已经年过八十,年纪最轻者才刚过十岁,即使有几个青壮也是久病缠身或是几次厮杀之后致残不能出战,根本没有任何出城野战的能力,守城也
十分无力。海北军恐怕只要派一个团过来,沈阳这些老弱病残恐怕就要全军尽没,事实上光是这些老弱病残玉石俱焚也没有什么,问题在于辽阳既然是大金国的国都,从皇太极、诸位贝勒到普通甲兵以至包衣阿哈、
旗下人,他们的家眷、家产与所有的一切都留在辽阳。
因此在明确大金军即将大败而归的信息之后,这种串联不但公开化而且很多女真贵族、军官都加入进来了。如果辽阳城内有一位强力的贝勒、台吉主持大局,或许会将这种骚乱镇压下去,但问题在于皇太极出征的时候是把所有能上阵厮杀的贝勒、台吉都带走了,现在辽阳城内根本没有足够份量的人物主持大局
,只能任由这种串联不断扩大,甚至到了每个普通人都知道战场真相的地步。
只是虽然有很多女真贵族、军官参与进来,但是这种串联还是自行其是,大家各有各的路子,根本不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团体,而在这个时候黑岛仁就横空出世了。
事实上,黑岛仁在辽阳城只是一个外人而已,但是现在这个“外人”的身份却给黑岛仁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方方面面都知道他是日本国德川将军的使者,多多少少要卖他一个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黑岛仁完成了穿针引线的工作,顺便在辽阳完成了一次政变与清洗。虽然大家仍然抱着观望形势的态度,但是现在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女真甲兵越来越多,大家也越来越悲观,认为皇太极最终能带两三千人突出重围已经是极其侥幸的事情,可是海北军马上就会派几万大军与
大量新式火炮来围攻辽阳城,皇太极即使带回来两三千残兵败将根本无济于事。
既然不准备替皇太极与大金国陪葬,这次政变与屠杀就显得有些血腥,被杀的不仅仅是皇太极的少数死党,甚至还包括一些投奔大金国之后对大金国执迷不悟的汉官与蒙古人。
一个典型就是奉皇太极命留守辽阳的范文程,他家虽然没有被灭门,但活下来的只有准备献给齐王殿下的几个女眷而已,其它汉官的遭遇也差不多,大家已经决心不能跟随皇太极一条路走到黑。
只是辽阳城的这些叛乱者怎么也没想到皇太极最后会抛弃自己起家的两黄旗与其它固山,只带着三四十骑仓皇窜回辽阳,因此他们看到城下这一幕,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决策英明极了。
如果真让皇太极进了城,恐怕辽阳城内的数万军民就都要跟随皇太极一起玉石俱焚。虽然现在皇太极口口声声要带领他们退回松漠之间,但问题是大金国占领铁岭、辽阳、沈阳已经十多年了,完全适应这里的城市生活,很多年轻一代的全部记忆就是辽阳与沈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跟随着皇太极一起退回松漠之间。
一想到这一点,皇太极就觉得这件事背后或许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整个人就不由往白甲兵的人群里缩了缩,顺便还向着郑关涛打着手势。
而那边郑关涛已经明白过来:“诸位大人,我可以证明我等是奉大汗的命令返回辽阳、沈阳来告捷的,我们身边可是带着大汗的令箭与他的亲笔书信!”
这两件宝贝在皇太极突围之前已经准备齐全,而且是绝对货真价实的真本,任何人都找不出一丝破绽来,甚至为了万无一失地进入济南城,皇太极已经做好一切相应准备。只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于皇太极的意料之外,城上的这些女真小兵小将根本不把皇太极的令箭与亲笔书信放在眼里,他们直接就冷笑一声:“除非是皇太极大汗亲至,否则我们绝不会打开城门!这是大汗出征之
前特意交代过的”
皇太极觉得这件事绝对有问题,毕竟辽阳的城门每天怎么也会打开一两次,不然这座城市就会变成了一座死城。
但是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绝对有大阴谋,但是在这个时候也被逼得站了出来:“你是哪个固山哪个甲喇哪个牛录的?这么忠于职守,事情做得非常好!本汗一定会重用你!”
皇太极一露面,城上那自然是一片惊慌。
虽然皇太极担任大汗只有四年时间而已,但是他即使只是努尔哈赤的四贝勒也一直是大金国最顶尖的人物,而在担任大汗之后更是全面压制其它贝勒独揽大权。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直觉得皇太极担任大汗的时间绝对不止四年,因此看到皇太极突然露面,城头虽然有所准备却是一片慌乱。
只是这个时候城上却是突然有人喊道:“开枪、放箭、放炮……”
虽然城头这些女真人大多仍旧是一片慌张,但是却是有个别后金军立即按照这个声音的吩咐朝着城下来了一轮全无准头的乱射,逼得白甲兵们向退了几十步。
皇太极虽然毫发无损现在的脸色变得铁青起来,他朝着城头大声喝道:“黑岛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日本国不考虑镇江与琉球的几万大军了吗?”
黑岛仁躲在城墙后面不敢露头,但是这不影响他的口才:“皇太极大汗,我现在什么意思您应当很清楚,既然大金国十几万大兵都丢在赵家屯了,您何必又拖着辽阳数万军民为大金国陪葬了!”
皇太极当即咆哮起来:“胡说八道,胡说八道,这次赵家屯之役咱们大金国虽然损失颇大,但是最终我们大金国还是略胜一筹!”
只是黑岛仁却是冷笑起来:“如果真是略胜一筹的话,您何必这份装扮藏在护军之中逃回来,您应当明白一点,大金国是大金国,辽阳是辽阳,辽阳数万军民不能为大金国陪葬啊!”
虽然在一天之前,黑岛仁说出这番话肯定是掉脑袋的结局,但是现在辽阳城头上的这些后金官兵,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朝鲜还是汉人,都觉得黑岛仁说得没错。
大金国是皇太极的大金国,但是辽阳却是大家自己的辽阳,大家不能让辽阳数万军民跟着大金国一起玉石俱焚,而皇太极当即继续咆哮起来:“你在胡说什么?”只是那边黑岛仁却是继续冷笑道:“大汗,你虽然撤得很快,把数万女真将士都扔在赵家屯任由海北贼杀戮,甚至连自己最信任的两黄旗都给丢下了,但是您得明白一点,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还有豪格几
位贝勒出手的动作更快啊!”
虽然皇太极逃跑的速度很快,但是跟诸位投附海北军的贝勒、台吉来说却是太慢太慢,特别是阿济格与多尔衮在投奔海北军之外,第一时间就把使者派到辽阳来并通报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对于留守辽阳的后金将士与官员来说,两白旗几位贝勒通报的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一般,但是既然连正白旗的三位贝勒都投向了海北军,那么他们所说的一切消息都应当是真的。毕竟阿济格、多尔兖与多铎可是努尔哈赤的幼子,光是他们把两白旗的大多数牛录都带走投向海北军了就充分说明这一次大金军在赵家屯遭遇了惨败,而接下去由于豪格投向海北军,各个牛录之间的串联
甚至公开化了。
豪格虽然只带走了两黄旗的少数牛录,但他可是皇太极唯一的爱子,地位极其特殊,因此一看到连豪格都投向海北军,那么大家都觉得大金国已经彻底维持不下去了。而且不管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还是豪格都是女真贝勒的有力人士,辽阳城内的残兵败将中至少有上千人是他们的旧部,而这些旧部很快就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既不跟随皇太极也不跟着四位贝勒冒险,先
观望一下形势再说。
很快就传来了进一步的可怕消息,而且有少数赵家屯战场的残兵败将已经逃回了辽阳城,他们甚至第一时间就带来了确切的战场情况,辽阳守军虽然是震惊至极,但是都觉得不能再冒险下去了。毕竟根据这些残兵败将的说法,现在两红旗已经被海北军尽数歼灭了,而且更糟的除了四位贝勒带着名下的牛录投奔海北军之外,留在战场上的所有固山、甲喇、牛录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即使是最顺
利的情况皇太极也只能带领一两万人突出重围。对于这些留守沈阳的老弱病残来说,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样的可怕局面,毕竟出征之前大金军实力鼎盛的时候照样被海北军压着打,而现在皇太极出征可以说是带走了全部能战的主力还被海北军打得全军
尽没,辽阳该怎么办!留在沈阳的这些牛录留守人员都是老的老,少的少,最老者已经年过八十,年纪最轻者才刚过十岁,即使有几个青壮也是久病缠身或是几次厮杀之后致残不能出战,根本没有任何出城野战的能力,守城也
十分无力。海北军恐怕只要派一个团过来,沈阳这些老弱病残恐怕就要全军尽没,事实上光是这些老弱病残玉石俱焚也没有什么,问题在于辽阳既然是大金国的国都,从皇太极、诸位贝勒到普通甲兵以至包衣阿哈、
旗下人,他们的家眷、家产与所有的一切都留在辽阳。
因此在明确大金军即将大败而归的信息之后,这种串联不但公开化而且很多女真贵族、军官都加入进来了。如果辽阳城内有一位强力的贝勒、台吉主持大局,或许会将这种骚乱镇压下去,但问题在于皇太极出征的时候是把所有能上阵厮杀的贝勒、台吉都带走了,现在辽阳城内根本没有足够份量的人物主持大局
,只能任由这种串联不断扩大,甚至到了每个普通人都知道战场真相的地步。
只是虽然有很多女真贵族、军官参与进来,但是这种串联还是自行其是,大家各有各的路子,根本不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团体,而在这个时候黑岛仁就横空出世了。
事实上,黑岛仁在辽阳城只是一个外人而已,但是现在这个“外人”的身份却给黑岛仁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方方面面都知道他是日本国德川将军的使者,多多少少要卖他一个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黑岛仁完成了穿针引线的工作,顺便在辽阳完成了一次政变与清洗。虽然大家仍然抱着观望形势的态度,但是现在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女真甲兵越来越多,大家也越来越悲观,认为皇太极最终能带两三千人突出重围已经是极其侥幸的事情,可是海北军马上就会派几万大军与
大量新式火炮来围攻辽阳城,皇太极即使带回来两三千残兵败将根本无济于事。
既然不准备替皇太极与大金国陪葬,这次政变与屠杀就显得有些血腥,被杀的不仅仅是皇太极的少数死党,甚至还包括一些投奔大金国之后对大金国执迷不悟的汉官与蒙古人。
一个典型就是奉皇太极命留守辽阳的范文程,他家虽然没有被灭门,但活下来的只有准备献给齐王殿下的几个女眷而已,其它汉官的遭遇也差不多,大家已经决心不能跟随皇太极一条路走到黑。
只是辽阳城的这些叛乱者怎么也没想到皇太极最后会抛弃自己起家的两黄旗与其它固山,只带着三四十骑仓皇窜回辽阳,因此他们看到城下这一幕,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决策英明极了。
如果真让皇太极进了城,恐怕辽阳城内的数万军民就都要跟随皇太极一起玉石俱焚。虽然现在皇太极口口声声要带领他们退回松漠之间,但问题是大金国占领铁岭、辽阳、沈阳已经十多年了,完全适应这里的城市生活,很多年轻一代的全部记忆就是辽阳与沈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跟随着皇太极一起退回松漠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