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故事和形式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拍完这天的戏份,众人回到城里。
林子轩和当地的电影院联系好了,他们在一家影院的放映厅里播放了《小城之春》的一段二十分钟的剧情,看看拍出来的实际效果怎么样。
主要是让马克穆勒直观的感受一下这部影片,这关系到他对影片的评价。
这个片段是发生在宅院里的故事,从三人初次相见到好几次女主角和情人约会的时候差一点被撞破,大部分都是内心戏。
三个人小心翼翼的维持着现状,没有人有勇气打破这种表面安宁的氛围。
女主角和情人约会谈论的多是往日的生活,怀念和感慨,偶尔还有对以后的期盼。
不过每次谈起都是欲言又止,很少有直白的表述,更多的是内心的挣扎。
几位演员把东方人对感情的含蓄和克制演绎的恰到好处。
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次不经意间的回眸,就把整个情绪给表达出来了。
这的确是一部依赖演员表演的片子,从目前来看,三位主演完成的很好,张国粒和徐晶蕾也有较为精彩的发挥。
看完片子,大家回到宾馆进行了一番交流。
在座的都是华国电影圈的知名人物,包括导演、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谈论的不光是《小城之春》,还有华国电影的现状。
《小城之春》这部片子和第五代导演以往拍的片子略显不同,它比较安静和节制。
第五代导演总想着反思历史,表达诉求,喜欢在影片中尽情的宣泄情感,就像是色彩浓烈的油画,无所顾忌。
第四代导演热衷于纪实性的美学,技术性的思考过多,就像是淡雅的水墨画,留有余味。
这和他们受到的教育和经历的时代有关。
第四代导演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认同传统文化,在电影上沿着传统的现实主义前行。
在国内的电影行业,1985年是一个分水岭。
那段时间,大量西方的新潮艺术思想涌入国内,电影人开阔了眼界,一些年轻人吸收了西方的电影思潮,不想再走原来的老路。
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就这样形成了第五代。
可以说,第五代导演就是反传统的一帮人,他们迎合了那个时代观众求变的心理。
以前的电影人注重讲故事,第五代导演却偏偏淡化故事,淡化表演,片面注重视觉造型,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力,以为这样才算是艺术。
事实上,那不能算是艺术,只能说是一种技巧。
所以说,第五代导演在艺术形式上拍的是油画,第四代导演是传统的水墨画。
《小城之春》应该说是一部回归传统的影片,它注重故事,不注重形式。
《活着》同样是一部回归传统的影片。
在那部影片里,张亿谋放弃了以往浓墨重彩的画面和形式主义,安安静静的躲在摄影机后面,认认真真的拍一个故事。
不用造型、意念的方法去营造氛围,不搞民俗,不猎奇,实实在在的讲述一个家庭的辛酸往事,这样就足够了。
众人先就电影里故事和形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我觉得故事是主要的,以前我们没能力把故事和人物弄扎实,就借鉴了西方的一些艺术形式,表面看起来是成功了,拿了大奖,观众觉得新鲜,但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不足造成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姜闻发言道,“我自己有时候也喜欢弄一些形式的东西,不过一个好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
“这点我同意,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的导演都在探索,走出了一条路子,像是亿谋等人,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扩大了国内电影的影响力,这是好事儿。”田状状点头道,“只是时代不同了,光是形式化的东西显得空洞,我不是说形式不重要,这就像是人的两条腿,只有形式和故事结合在一起,才能撑起一部片子。”
“我这两年也在琢磨这个事,尝试了不同的题材,有的成功了,有的不被市场认可,我感觉市场越来越重要了,八十年代那时候,咱们拍片子不用考虑市场,都是国家的,票房和导演没关系,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没什么顾忌。”张亿谋感慨道,“现在再拍片子就要考虑太多东西,这个片子能不能赚钱啊,观众喜不喜欢啊,不那么纯粹了。”
这几年,张亿谋一直尝试转型,可他的风格太鲜明了,转型后的片子往往得不到认可。
他的电影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典型,随着观众对形式主义的厌倦,更想看到的是故事,比如冯晓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故事接地气,没有假大空,观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自个身边的故事,观影的时候就会有代入感。
张亿谋的问题是他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形式,就有点找不到重心了。
观众看的或许只是导演拍出来的影片,不会去了解导演背后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拍这样的片子,这么烂的片子真的是张亿谋拍的么?
对于导演来说,转型往往很困难,这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重新来过。
“这个我有体会,张导的新片变化很大,我演的时候挺过瘾,有新鲜感。”姜闻继续道,“再说我们拍片子的时候要不要向市场妥协,我觉得吧,要分情况,如果我拍的是文艺电影,那就决不妥协,要是商业电影,那肯定得考虑市场,主要还是看定位。”
“我注意到华国国内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片,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你们的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马克穆勒评价道,“我还注意到一些青年导演的影片,很有想象力。”
在京城,林子轩给马克穆勒看了冯晓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由于地域的限制,肯定没办法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外放映绝对会票房惨败。
但对于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开端,从低成本的喜剧片到高成本的商业片,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完待续。)
拍完这天的戏份,众人回到城里。
林子轩和当地的电影院联系好了,他们在一家影院的放映厅里播放了《小城之春》的一段二十分钟的剧情,看看拍出来的实际效果怎么样。
主要是让马克穆勒直观的感受一下这部影片,这关系到他对影片的评价。
这个片段是发生在宅院里的故事,从三人初次相见到好几次女主角和情人约会的时候差一点被撞破,大部分都是内心戏。
三个人小心翼翼的维持着现状,没有人有勇气打破这种表面安宁的氛围。
女主角和情人约会谈论的多是往日的生活,怀念和感慨,偶尔还有对以后的期盼。
不过每次谈起都是欲言又止,很少有直白的表述,更多的是内心的挣扎。
几位演员把东方人对感情的含蓄和克制演绎的恰到好处。
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次不经意间的回眸,就把整个情绪给表达出来了。
这的确是一部依赖演员表演的片子,从目前来看,三位主演完成的很好,张国粒和徐晶蕾也有较为精彩的发挥。
看完片子,大家回到宾馆进行了一番交流。
在座的都是华国电影圈的知名人物,包括导演、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谈论的不光是《小城之春》,还有华国电影的现状。
《小城之春》这部片子和第五代导演以往拍的片子略显不同,它比较安静和节制。
第五代导演总想着反思历史,表达诉求,喜欢在影片中尽情的宣泄情感,就像是色彩浓烈的油画,无所顾忌。
第四代导演热衷于纪实性的美学,技术性的思考过多,就像是淡雅的水墨画,留有余味。
这和他们受到的教育和经历的时代有关。
第四代导演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认同传统文化,在电影上沿着传统的现实主义前行。
在国内的电影行业,1985年是一个分水岭。
那段时间,大量西方的新潮艺术思想涌入国内,电影人开阔了眼界,一些年轻人吸收了西方的电影思潮,不想再走原来的老路。
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就这样形成了第五代。
可以说,第五代导演就是反传统的一帮人,他们迎合了那个时代观众求变的心理。
以前的电影人注重讲故事,第五代导演却偏偏淡化故事,淡化表演,片面注重视觉造型,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力,以为这样才算是艺术。
事实上,那不能算是艺术,只能说是一种技巧。
所以说,第五代导演在艺术形式上拍的是油画,第四代导演是传统的水墨画。
《小城之春》应该说是一部回归传统的影片,它注重故事,不注重形式。
《活着》同样是一部回归传统的影片。
在那部影片里,张亿谋放弃了以往浓墨重彩的画面和形式主义,安安静静的躲在摄影机后面,认认真真的拍一个故事。
不用造型、意念的方法去营造氛围,不搞民俗,不猎奇,实实在在的讲述一个家庭的辛酸往事,这样就足够了。
众人先就电影里故事和形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我觉得故事是主要的,以前我们没能力把故事和人物弄扎实,就借鉴了西方的一些艺术形式,表面看起来是成功了,拿了大奖,观众觉得新鲜,但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不足造成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姜闻发言道,“我自己有时候也喜欢弄一些形式的东西,不过一个好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
“这点我同意,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的导演都在探索,走出了一条路子,像是亿谋等人,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扩大了国内电影的影响力,这是好事儿。”田状状点头道,“只是时代不同了,光是形式化的东西显得空洞,我不是说形式不重要,这就像是人的两条腿,只有形式和故事结合在一起,才能撑起一部片子。”
“我这两年也在琢磨这个事,尝试了不同的题材,有的成功了,有的不被市场认可,我感觉市场越来越重要了,八十年代那时候,咱们拍片子不用考虑市场,都是国家的,票房和导演没关系,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没什么顾忌。”张亿谋感慨道,“现在再拍片子就要考虑太多东西,这个片子能不能赚钱啊,观众喜不喜欢啊,不那么纯粹了。”
这几年,张亿谋一直尝试转型,可他的风格太鲜明了,转型后的片子往往得不到认可。
他的电影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典型,随着观众对形式主义的厌倦,更想看到的是故事,比如冯晓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故事接地气,没有假大空,观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自个身边的故事,观影的时候就会有代入感。
张亿谋的问题是他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形式,就有点找不到重心了。
观众看的或许只是导演拍出来的影片,不会去了解导演背后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拍这样的片子,这么烂的片子真的是张亿谋拍的么?
对于导演来说,转型往往很困难,这意味着要抛弃过去的经验,重新来过。
“这个我有体会,张导的新片变化很大,我演的时候挺过瘾,有新鲜感。”姜闻继续道,“再说我们拍片子的时候要不要向市场妥协,我觉得吧,要分情况,如果我拍的是文艺电影,那就决不妥协,要是商业电影,那肯定得考虑市场,主要还是看定位。”
“我注意到华国国内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商业片,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你们的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马克穆勒评价道,“我还注意到一些青年导演的影片,很有想象力。”
在京城,林子轩给马克穆勒看了冯晓刚的京味喜剧。
京味喜剧由于地域的限制,肯定没办法走向国际市场,在国外放映绝对会票房惨败。
但对于国内的电影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开端,从低成本的喜剧片到高成本的商业片,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