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危险的凌晨4∶48 ——关于自杀(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重口味心理学最新章节!
很多时候,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以为,一个一心寻死的人会选择最容易、最方便、最少痛苦的方式来自杀,然而很多数据统计表明:每年成百上千的自杀者却采取了最困难、最痛苦、最不寻常的方式,几乎没有一种可以想象出的自杀方式不曾被践行过。
记得我大概上初中的时候,一回期中考试后,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找我来谈话:“这次你的作文很有问题,先不给你零分,回去重写一份怎么样?”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生气,非常不满地吼道:“呃,我这就回去再写一份……”
班主任:“你知道你问题出在哪儿吗?”
我很好奇:“出在哪儿?”
班主任:“因为你在作文中谈到了死亡的话题!”
死亡——这个貌似只有在宗教领域里才能畅所欲言的东西,别说搁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作文里,就是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会让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讳莫如深的。
但是今天很有幸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进入这个神秘的领域,探讨这个对我来说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自杀。
看了一下表,现在是北京时间7点15分。有一部小剧场话剧叫《4∶48精神崩溃》,据统计,绝大多数的自杀事件都发生在凌晨4点48分,因为人们在这一时刻精神错乱达到极致,是最容易自杀的时刻。该剧的女作家也在写完这个剧本后因长期受抑郁症的折磨,一周后便自杀身亡,年仅28岁。我本来打算能在今天的4点48分开始写这篇文章,也好体验一下那时的心境,但是,没起来!
天妒英才,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位颇具传奇性的人物:海子。
是什么让他在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鼓舞人心的诗句后,两个月不到就卧轨自杀了?一时间的猜测众说纷纭:自杀情结?性格因素?生活方式?荣誉问题?气功问题?自杀导火索?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说实话我也曾一度深感不解,但当时对这方面毫无探究的我,只能无奈地接受那些看似合理的猜测,就像我们每天可以千篇一律地读到那些简单而又似乎合逻辑的解释:自杀乃是由健康欠佳、消沉萎靡、经济拮据、卑贱屈辱以及挫折失意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由一个少女变成……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就慢慢心生质疑。质疑的不是这些被不断提出来的自杀理由,而是大家对它们的态度:不管什么理由,大家最后还是信了。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轻易和不加怀疑地接受这些解释?要知道,大伙在阅读奇案、谋杀和侦探小说时,那找起Bug的劲头来可是地球都阻挡不了。由此也能看出,这些小说几乎从不去探求自杀的解释,而总是去探求谋杀的解释。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小地方的银行出纳员,脾气好,老实,值得信任,这个小地方上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他。一天银行下班后,他没有走,翌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身旁放着一个空了的安眠药瓶。不久,大家又在他的账目中发现了一笔短缺,结果证明他已经秘密挪用了几十万元的银行基金……
自杀结论1: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朋友和家人们都不能相信这样一个受人信赖、名声很好的人会做出这种事情。但是最后大家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突然丧失理智,在金钱的巨大诱惑下卑躬屈膝,事后又感到万分悔恨,因此以死谢罪。
自杀结论2:
但是几个星期后,又有了新发现。有人揭发他和一个有夫之妇有一腿。那么原来对他自杀的简单解释现在被推翻了。问题必须重新考虑,但很快就又找到了新的答案,并且认为,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答案:一个外表憨厚老实,有一定社会地位,并且已经有家室的男人,不安于平静的生活,抑制不住内心的躁动,绿杏出墙,做出了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最后可能被人识破,身陷是非,想不开就……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不得不想办法弄钱养活那女人,是她杀了他。
自杀结论3:
这时,有人可能会纳闷,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会让一个外表正常工作也不赖的男人为她如此魂不守舍,心甘情愿地付出?答案不出在这女人身上,而是出在这个男人自己的老婆身上!只有几个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才知道,这个男人和他的妻子关系一直很不愉快,婚后二十多年来,由于妻子的性冷淡,他的欲望一直得不到满足。并且由于性格使然,他也不可能靠失足妇女来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遇到了她,就是遇到女神遇到了救世主。因此有的人会说,事实上是他妻子的过错。
自杀结论4:
直到这儿,仍然没有哪个说法可以解释整个悲剧的全过程。人们还会继续深一步地探究:既然都这样了,他为什么不离婚?或者当初干吗一定要娶她?
这时候,他的一个发小突然站出来大声说:“说到底,你们并不了解他的母亲!她也是一个心肠冷酷的女人,爱金钱胜过爱子女。也难怪他在婚姻问题上会出现问题,说到底都是被他母亲影响的!是的,你们太不了解他的母亲了。”
四个结论到这儿全部说完,我们已经把这位银行出纳的自杀原因从因果关系上做了深入的追溯,这时可以看到自己最初的解释有多么谬误和肤浅。其实早在他服下安眠药之前,甚至是在他盗用银行公款之前,他就已经开始自杀了!这样听上去好像本末倒置,有点不合情理,不过相信你在看完整篇文章过后,很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目前的想法。
同时,我也想说明一个问题:自杀绝不是简单的、偶然的、孤立没有联系的、要么符合逻辑要么莫名其妙的冲动行为,自杀实际上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行为!
为了能很好地证明这一切,同时也为大家揭开一个个自杀真相的迷局,接下来,我将开始关于自杀原因的抽丝剥茧之旅。
前面提到了谋杀,那么有一点大家都应该赞同,那就是:自杀也是一种谋杀,它是自己对自己的谋杀,这种死亡方式使一个人既是凶手同时又是被害者。我们就先来说说这场“谋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杀人的愿望。
杀人的愿望:
无缘无故我们怎么会想到要杀人?
这还得从我们刚出生那会儿说起。还记得自己出生的过程吗?废话,当然不记得。那么好吧,还记得别人出生的过程吗?不论顺产或者剖腹产,原本安宁地待在子宫中的婴儿突然被强迫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很不高兴,从那一刻起,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本能就在人的体内诞生了!这一点在后来也有明显的体现:谁抢了宝宝的玩具或者干扰了他们的活动,就会很快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与抗议,用哭声来慑人心魄。
尔后,到了成人阶段,这种破坏的本能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具有强大的能量。不像婴儿时只能靠哭声来吓唬人,它可以做到彻底地消灭入侵者以及它带来的憎恨感与恐惧感。而这么做的最后结果就是杀了对方。这就是杀人的愿望。
但是,奇怪的是,在自杀中,为什么原本向外的杀念却转向了自己呢?
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他非常恨他的弟弟,总是想找机会亲手杀了他。但是,他还是克制住自己,不仅因为法律,更是因为他母亲。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不仅不能杀了弟弟,还有义务去保护他,为此,他为自己曾有过的罪恶想法万分后悔,非常自责,几次企图自杀,但都失败了。
后来,他出于一种自己都不完全清楚的原因,开始不顾一切地疯狂驾车,以求能死于车祸。但是欲死则不达,尽管出过几次严重事故,但他还是非常“不幸”地活了下来。对于怎么都死不了的这个问题,他感到很生气,就想着能不能换个法子来解脱,于是他故意反复与妓女接触,希望能患上梅毒,但是又非常不幸的是,他只得了淋病,不过他全然不加以治疗。
从他一连串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个人把对弟弟的痛恨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由此,引出一个新的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内投。要讲“内投”,就要先知道“投射”,“投射”我们在沙盘那一篇讲过,是指人们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和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来表现出,借此消除内心的痛苦。
而“内投”(就是“内部投射”)正好与“投射”相反,是把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转而指向“自身”。其中这个“自身”,不是指自己的真身,因为人是有趋利避害本能的,不会傻到真要伤害自己的地步,那这个“自身”又是什么呢?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人在看待自己的身体时分三种境界:
①不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自己的身体。
②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身体。
③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
在“内投”中,用到的就是第三种说法: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谁的身体?就是你仇恨之人的身体,这样就解释了上面的问题:在自杀中,为什么原本向外的杀念后来却转向了自己?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受法律等方面的约束,我们很清楚自己实际上是杀不了对方的,所以就把对方内投到自己的身体之中,玩命地虐待自己,以杀掉身体中的对方,这样就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杀戮,也就变成了自杀。
现在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小男孩因受到父亲几句责骂后就上吊自杀,或者一个小女孩只是因为在学校被老师训斥了几句就跳楼轻生。是因为他们都不能杀死心中恨的那个人(父亲或老师),因为那个人对他们来说太强大太权威了,甚至有时他们对那个人的恨里还夹杂着些许爱,不忍心真的伤害对方。但是心中腾起的恨意却实在难消,这种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本能冲动一旦启动,就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他们把父亲和老师投射到自己的身体里,杀掉他们,这样就造成了自杀。
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每个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父亲的影子。不少男士看到这里很可能也会自觉地意识到:我的父亲确实活在我的心中。
如果说上面故事中孩子们的做法只是让你感到不解的话,那么下面几个案例则会让你感到万分疑惑:
一个女孩子因为头发剪得太短而抑郁沮丧得自杀。
一个男子因被迫放弃玩高尔夫球而自杀。
一个女子因错过了两班火车而自杀。
一个男孩因为他的宝贝金丝雀死了而自杀……
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做?为什么?
这里,弗洛伊德再一次隆重登场了。
弗洛伊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从我著名的“性欲论”中一探究竟吧!
一提到“性欲论”三个字,有些人可能要想歪了,其实我纯洁着呢!
我是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性的问题,就是说,我把性欲视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但是,我说的“性”可不是你们想象的性交、性爱、生殖器那么简单,我的“性”是广泛意义上的,不仅仅针对性成熟的青春期和成年,还包括婴儿——婴儿一出生就已经存在了“性”!
我的性也不仅仅表现为人们在性交过程中获得的快感,那真是对我的误解,其实它还包括从身体其他很多区域中获得的快感。
我性欲论中的“性”其实是一种潜在的能驱使人们寻求快感的能量,是种动力,power!我给这种power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力比多!
根据“力比多”在人格发展的不同时期,贯注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人格发展的五个时期:
① 口唇期
就是大嘴唇时期,是人在0~1岁的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这么叫,因为我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这时它多关注于人的嘴上,就像婴儿享受吸咬母亲的乳房,吮吸的快感就此而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口唇期,像长大成人后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快感,抽烟和饮酒的快感等,都是从口唇期发展来的。
② 肛门期
人到了1~3岁时,力比多的关注点开始转移了,它从嘴部转移到了肛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享受到大便产生的快感,更热心以排泄为乐,或者在玩弄粪便中体会到满足。
③ 前生殖器期
当到了3~6岁时,人们开始进入前生殖器期。我认为儿童从3岁起就开始有了性生活!大家不要觉得耸人听闻,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的,只是由于这时他们的生殖器还未发育成熟,所以性生活的方式与成人不同而已。
那么什么是他们的“性生活”呢?就是我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也可表现为女孩恋父。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儿童会变得非常依恋父母中的一方。
④ 潜伏期
到了6~11岁,先前口唇期、肛门期和前生殖器期产生的快感一扫而光,大家进入了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⑤ 生殖器期
经过暂时的蛰伏,女孩大约到了11岁而男孩大约到了13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时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会非常熟悉:叛逆,急于从父母那里摆脱,容易产生性的冲动,容易跟成年人发生矛盾,产生抵触的情绪。人生中的第一场风暴已经来袭!
好了,我辛苦地讲了这么一大堆东西,只是为了解释一件事:上面自杀事例中的那些人是何缘故因为那么一丁点小事就歇菜了呢?
我的结论只是一个:因为这些人在人格发展的道路上,还始终滞留在“口唇期”这个初级的阶段!
他们在情绪上和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还没有脱离幼儿的情感模式。而幼儿是用嘴来爱的,正像吃奶的孩子不愿意断奶,断奶以后就认为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都被剥夺了,心如死灰绝望到底,还活个什么劲,死去!同时,他们还非常憎恨那个夺走自己挚爱之物的人,因此又把对方内投到自己身上,起劲地发泄,也就不难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因为那些无关紧要的事而自杀了。
很多时候,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以为,一个一心寻死的人会选择最容易、最方便、最少痛苦的方式来自杀,然而很多数据统计表明:每年成百上千的自杀者却采取了最困难、最痛苦、最不寻常的方式,几乎没有一种可以想象出的自杀方式不曾被践行过。
记得我大概上初中的时候,一回期中考试后,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找我来谈话:“这次你的作文很有问题,先不给你零分,回去重写一份怎么样?”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生气,非常不满地吼道:“呃,我这就回去再写一份……”
班主任:“你知道你问题出在哪儿吗?”
我很好奇:“出在哪儿?”
班主任:“因为你在作文中谈到了死亡的话题!”
死亡——这个貌似只有在宗教领域里才能畅所欲言的东西,别说搁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作文里,就是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会让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讳莫如深的。
但是今天很有幸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进入这个神秘的领域,探讨这个对我来说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自杀。
看了一下表,现在是北京时间7点15分。有一部小剧场话剧叫《4∶48精神崩溃》,据统计,绝大多数的自杀事件都发生在凌晨4点48分,因为人们在这一时刻精神错乱达到极致,是最容易自杀的时刻。该剧的女作家也在写完这个剧本后因长期受抑郁症的折磨,一周后便自杀身亡,年仅28岁。我本来打算能在今天的4点48分开始写这篇文章,也好体验一下那时的心境,但是,没起来!
天妒英才,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位颇具传奇性的人物:海子。
是什么让他在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鼓舞人心的诗句后,两个月不到就卧轨自杀了?一时间的猜测众说纷纭:自杀情结?性格因素?生活方式?荣誉问题?气功问题?自杀导火索?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说实话我也曾一度深感不解,但当时对这方面毫无探究的我,只能无奈地接受那些看似合理的猜测,就像我们每天可以千篇一律地读到那些简单而又似乎合逻辑的解释:自杀乃是由健康欠佳、消沉萎靡、经济拮据、卑贱屈辱以及挫折失意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由一个少女变成……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就慢慢心生质疑。质疑的不是这些被不断提出来的自杀理由,而是大家对它们的态度:不管什么理由,大家最后还是信了。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轻易和不加怀疑地接受这些解释?要知道,大伙在阅读奇案、谋杀和侦探小说时,那找起Bug的劲头来可是地球都阻挡不了。由此也能看出,这些小说几乎从不去探求自杀的解释,而总是去探求谋杀的解释。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小地方的银行出纳员,脾气好,老实,值得信任,这个小地方上的每个人几乎都认识他。一天银行下班后,他没有走,翌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身旁放着一个空了的安眠药瓶。不久,大家又在他的账目中发现了一笔短缺,结果证明他已经秘密挪用了几十万元的银行基金……
自杀结论1: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朋友和家人们都不能相信这样一个受人信赖、名声很好的人会做出这种事情。但是最后大家还是不得不承认:他突然丧失理智,在金钱的巨大诱惑下卑躬屈膝,事后又感到万分悔恨,因此以死谢罪。
自杀结论2:
但是几个星期后,又有了新发现。有人揭发他和一个有夫之妇有一腿。那么原来对他自杀的简单解释现在被推翻了。问题必须重新考虑,但很快就又找到了新的答案,并且认为,哈哈,这才是真正的答案:一个外表憨厚老实,有一定社会地位,并且已经有家室的男人,不安于平静的生活,抑制不住内心的躁动,绿杏出墙,做出了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最后可能被人识破,身陷是非,想不开就……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不得不想办法弄钱养活那女人,是她杀了他。
自杀结论3:
这时,有人可能会纳闷,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会让一个外表正常工作也不赖的男人为她如此魂不守舍,心甘情愿地付出?答案不出在这女人身上,而是出在这个男人自己的老婆身上!只有几个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才知道,这个男人和他的妻子关系一直很不愉快,婚后二十多年来,由于妻子的性冷淡,他的欲望一直得不到满足。并且由于性格使然,他也不可能靠失足妇女来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
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遇到了她,就是遇到女神遇到了救世主。因此有的人会说,事实上是他妻子的过错。
自杀结论4:
直到这儿,仍然没有哪个说法可以解释整个悲剧的全过程。人们还会继续深一步地探究:既然都这样了,他为什么不离婚?或者当初干吗一定要娶她?
这时候,他的一个发小突然站出来大声说:“说到底,你们并不了解他的母亲!她也是一个心肠冷酷的女人,爱金钱胜过爱子女。也难怪他在婚姻问题上会出现问题,说到底都是被他母亲影响的!是的,你们太不了解他的母亲了。”
四个结论到这儿全部说完,我们已经把这位银行出纳的自杀原因从因果关系上做了深入的追溯,这时可以看到自己最初的解释有多么谬误和肤浅。其实早在他服下安眠药之前,甚至是在他盗用银行公款之前,他就已经开始自杀了!这样听上去好像本末倒置,有点不合情理,不过相信你在看完整篇文章过后,很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目前的想法。
同时,我也想说明一个问题:自杀绝不是简单的、偶然的、孤立没有联系的、要么符合逻辑要么莫名其妙的冲动行为,自杀实际上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行为!
为了能很好地证明这一切,同时也为大家揭开一个个自杀真相的迷局,接下来,我将开始关于自杀原因的抽丝剥茧之旅。
前面提到了谋杀,那么有一点大家都应该赞同,那就是:自杀也是一种谋杀,它是自己对自己的谋杀,这种死亡方式使一个人既是凶手同时又是被害者。我们就先来说说这场“谋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杀人的愿望。
杀人的愿望:
无缘无故我们怎么会想到要杀人?
这还得从我们刚出生那会儿说起。还记得自己出生的过程吗?废话,当然不记得。那么好吧,还记得别人出生的过程吗?不论顺产或者剖腹产,原本安宁地待在子宫中的婴儿突然被强迫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很不高兴,从那一刻起,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本能就在人的体内诞生了!这一点在后来也有明显的体现:谁抢了宝宝的玩具或者干扰了他们的活动,就会很快引起他们强烈的不满与抗议,用哭声来慑人心魄。
尔后,到了成人阶段,这种破坏的本能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具有强大的能量。不像婴儿时只能靠哭声来吓唬人,它可以做到彻底地消灭入侵者以及它带来的憎恨感与恐惧感。而这么做的最后结果就是杀了对方。这就是杀人的愿望。
但是,奇怪的是,在自杀中,为什么原本向外的杀念却转向了自己呢?
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他非常恨他的弟弟,总是想找机会亲手杀了他。但是,他还是克制住自己,不仅因为法律,更是因为他母亲。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不仅不能杀了弟弟,还有义务去保护他,为此,他为自己曾有过的罪恶想法万分后悔,非常自责,几次企图自杀,但都失败了。
后来,他出于一种自己都不完全清楚的原因,开始不顾一切地疯狂驾车,以求能死于车祸。但是欲死则不达,尽管出过几次严重事故,但他还是非常“不幸”地活了下来。对于怎么都死不了的这个问题,他感到很生气,就想着能不能换个法子来解脱,于是他故意反复与妓女接触,希望能患上梅毒,但是又非常不幸的是,他只得了淋病,不过他全然不加以治疗。
从他一连串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个人把对弟弟的痛恨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由此,引出一个新的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内投。要讲“内投”,就要先知道“投射”,“投射”我们在沙盘那一篇讲过,是指人们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和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来表现出,借此消除内心的痛苦。
而“内投”(就是“内部投射”)正好与“投射”相反,是把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转而指向“自身”。其中这个“自身”,不是指自己的真身,因为人是有趋利避害本能的,不会傻到真要伤害自己的地步,那这个“自身”又是什么呢?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人在看待自己的身体时分三种境界:
①不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自己的身体。
②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身体。
③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
在“内投”中,用到的就是第三种说法: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谁的身体?就是你仇恨之人的身体,这样就解释了上面的问题:在自杀中,为什么原本向外的杀念后来却转向了自己?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受法律等方面的约束,我们很清楚自己实际上是杀不了对方的,所以就把对方内投到自己的身体之中,玩命地虐待自己,以杀掉身体中的对方,这样就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杀戮,也就变成了自杀。
现在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小男孩因受到父亲几句责骂后就上吊自杀,或者一个小女孩只是因为在学校被老师训斥了几句就跳楼轻生。是因为他们都不能杀死心中恨的那个人(父亲或老师),因为那个人对他们来说太强大太权威了,甚至有时他们对那个人的恨里还夹杂着些许爱,不忍心真的伤害对方。但是心中腾起的恨意却实在难消,这种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本能冲动一旦启动,就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他们把父亲和老师投射到自己的身体里,杀掉他们,这样就造成了自杀。
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每个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有父亲的影子。不少男士看到这里很可能也会自觉地意识到:我的父亲确实活在我的心中。
如果说上面故事中孩子们的做法只是让你感到不解的话,那么下面几个案例则会让你感到万分疑惑:
一个女孩子因为头发剪得太短而抑郁沮丧得自杀。
一个男子因被迫放弃玩高尔夫球而自杀。
一个女子因错过了两班火车而自杀。
一个男孩因为他的宝贝金丝雀死了而自杀……
为什么他们会那样做?为什么?
这里,弗洛伊德再一次隆重登场了。
弗洛伊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从我著名的“性欲论”中一探究竟吧!
一提到“性欲论”三个字,有些人可能要想歪了,其实我纯洁着呢!
我是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性的问题,就是说,我把性欲视为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但是,我说的“性”可不是你们想象的性交、性爱、生殖器那么简单,我的“性”是广泛意义上的,不仅仅针对性成熟的青春期和成年,还包括婴儿——婴儿一出生就已经存在了“性”!
我的性也不仅仅表现为人们在性交过程中获得的快感,那真是对我的误解,其实它还包括从身体其他很多区域中获得的快感。
我性欲论中的“性”其实是一种潜在的能驱使人们寻求快感的能量,是种动力,power!我给这种power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力比多!
根据“力比多”在人格发展的不同时期,贯注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人格发展的五个时期:
① 口唇期
就是大嘴唇时期,是人在0~1岁的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这么叫,因为我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这时它多关注于人的嘴上,就像婴儿享受吸咬母亲的乳房,吮吸的快感就此而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口唇期,像长大成人后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快感,抽烟和饮酒的快感等,都是从口唇期发展来的。
② 肛门期
人到了1~3岁时,力比多的关注点开始转移了,它从嘴部转移到了肛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享受到大便产生的快感,更热心以排泄为乐,或者在玩弄粪便中体会到满足。
③ 前生殖器期
当到了3~6岁时,人们开始进入前生殖器期。我认为儿童从3岁起就开始有了性生活!大家不要觉得耸人听闻,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的,只是由于这时他们的生殖器还未发育成熟,所以性生活的方式与成人不同而已。
那么什么是他们的“性生活”呢?就是我所说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也可表现为女孩恋父。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儿童会变得非常依恋父母中的一方。
④ 潜伏期
到了6~11岁,先前口唇期、肛门期和前生殖器期产生的快感一扫而光,大家进入了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⑤ 生殖器期
经过暂时的蛰伏,女孩大约到了11岁而男孩大约到了13岁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时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会非常熟悉:叛逆,急于从父母那里摆脱,容易产生性的冲动,容易跟成年人发生矛盾,产生抵触的情绪。人生中的第一场风暴已经来袭!
好了,我辛苦地讲了这么一大堆东西,只是为了解释一件事:上面自杀事例中的那些人是何缘故因为那么一丁点小事就歇菜了呢?
我的结论只是一个:因为这些人在人格发展的道路上,还始终滞留在“口唇期”这个初级的阶段!
他们在情绪上和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还没有脱离幼儿的情感模式。而幼儿是用嘴来爱的,正像吃奶的孩子不愿意断奶,断奶以后就认为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都被剥夺了,心如死灰绝望到底,还活个什么劲,死去!同时,他们还非常憎恨那个夺走自己挚爱之物的人,因此又把对方内投到自己身上,起劲地发泄,也就不难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因为那些无关紧要的事而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