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深入思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中餐馆的秘密最新章节!
梁晓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欧洲奢侈品入手,开始研究欧洲的影响力,并作了深入的思考。她来法国居住6年多后,她对欧洲不再陌生了。她认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欧洲对她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能回答的问题,但她不能回避。她生活在欧洲,工作在欧洲,此生极有可能就在欧洲度过,所以极有必要观察、研究欧洲,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
她研究的目的,是想搞清楚欧洲是否还能保持其在某些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今后能否继续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力量。
今日的欧洲与过去几百年来的欧洲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国人认为今日的欧洲只是一座历史博物馆而已。她没有去过美国,无从比较,但她在欧洲度过的6年多中,利用职业的便利和信息资源获得的结论是:美国确实比欧洲国家发达,欧洲在全球的影响力处于美国之下。欧洲已呈现出某种衰落的现象,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或许究竟如何要在未来50-80年才能见分晓。
她认为,欧盟国家当然不会衰落到退回中世纪的欧洲,但是欧盟国家没有希望超越美国,无论是国际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会长期排在美国之后。
人类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她认为她有必要解读欧洲、解剖欧洲,把欧洲的方方面一一列出,制作成一个“人体标本”,在这个标本上用手术刀进行有条不紊的解剖,指出变化中的欧洲,还原今日一个真实的欧洲。
她不否认欧洲还有优势,还在发展,尽管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眼下的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谁的速度快,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欧洲显然已经落在了时代后面。欧洲已经生长成一个老年人,它年高多病,步履维艰。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素以“欧洲中心论”自居。如今,欧洲人第一次有了危机感,但是苦于没有苦口良药。
剖析欧洲,就得回顾历史。
梁晓秀认为发端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中,欧洲在公元15世纪以前一直扮演着次要角色;而在同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则创造了更为繁荣的文化。
那是历史,历史不能忘记。
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的诱导因素是由于原来的传统东西方经济交流道路被当时强悍的奥斯曼帝国阻碍而被迫进行的。欧洲国家要打破奥斯曼帝国对海上通道的垄断,扩大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市场,直接与亚洲国家进行贸易活动。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有重大影响,开创了欧洲主导世界的世纪。
15-17世纪,欧洲通过地理大发现,建立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相继成为世界强国。欧洲列强把一整套欧洲的政治理念、语言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带到世界各地。其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失。此后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中叶欧洲得到全面发展,此后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上千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对世界政治、人文、经济产生了极大影响。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欧洲日后的大发展,也更不会在当时产生欧洲主导的世界格局。地理大发现奠定了欧洲经济发展的基础,打开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通道,极大地扩展了欧洲的贸易市场。
地理大发现就是欧洲向海外扩张的开端,是欧洲殖民各大洲人民的野蛮行径,臭名昭著的贩卖非洲黑奴时间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地理大发现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此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欧洲雄踞世界各国,以“欧洲中心论”自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崛起为世界强国,欧洲沦为二流角色。
回溯欧洲人500多年前发起的海上探险活动,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欧洲民族的特性以及发展轨迹。从15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贵重物品返回里斯本。
这次绕非洲航行被称为“新航路的发现”。
在葡萄牙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在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于1493年3月15日返回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鲍亚越过巴拿马地峡,他把西南面的海域称为“南海”。
为了到达亚洲,当时欧洲人努力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航海探险活动。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说。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桑卢卡尔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到达南美东岸以后,即沿海南下,穿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南海”。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使人类对地球有了比较完整的的认识。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荷兰、英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并探险世界其他地区。
16世纪,荷兰人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先后发现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并到达新地岛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岛;17世纪初,英国的哈得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斯霍特于1616年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于1642-1643年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地理大发现起源于500多年前,自此欧洲始终没有放弃对世界的探索,只是采取的手段和方式有所不同。
二战结束后,欧洲不甘心当世界二流角色,又开始启动大工业项目,大量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以求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这是一次意义更为深远的“地理大发现”。
梁晓秀的研究在不断深化、深入,她认为她有责任利用在欧洲生活的便利,把欧洲彻底搞清楚。
她是一个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她不仅想挣大钱,还想成为欧洲问题专家。
梁晓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欧洲奢侈品入手,开始研究欧洲的影响力,并作了深入的思考。她来法国居住6年多后,她对欧洲不再陌生了。她认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欧洲对她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能回答的问题,但她不能回避。她生活在欧洲,工作在欧洲,此生极有可能就在欧洲度过,所以极有必要观察、研究欧洲,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
她研究的目的,是想搞清楚欧洲是否还能保持其在某些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今后能否继续成为世界一支重要的力量。
今日的欧洲与过去几百年来的欧洲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美国人认为今日的欧洲只是一座历史博物馆而已。她没有去过美国,无从比较,但她在欧洲度过的6年多中,利用职业的便利和信息资源获得的结论是:美国确实比欧洲国家发达,欧洲在全球的影响力处于美国之下。欧洲已呈现出某种衰落的现象,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或许究竟如何要在未来50-80年才能见分晓。
她认为,欧盟国家当然不会衰落到退回中世纪的欧洲,但是欧盟国家没有希望超越美国,无论是国际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会长期排在美国之后。
人类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她认为她有必要解读欧洲、解剖欧洲,把欧洲的方方面一一列出,制作成一个“人体标本”,在这个标本上用手术刀进行有条不紊的解剖,指出变化中的欧洲,还原今日一个真实的欧洲。
她不否认欧洲还有优势,还在发展,尽管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眼下的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谁的速度快,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欧洲显然已经落在了时代后面。欧洲已经生长成一个老年人,它年高多病,步履维艰。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素以“欧洲中心论”自居。如今,欧洲人第一次有了危机感,但是苦于没有苦口良药。
剖析欧洲,就得回顾历史。
梁晓秀认为发端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中,欧洲在公元15世纪以前一直扮演着次要角色;而在同期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则创造了更为繁荣的文化。
那是历史,历史不能忘记。
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其主要的诱导因素是由于原来的传统东西方经济交流道路被当时强悍的奥斯曼帝国阻碍而被迫进行的。欧洲国家要打破奥斯曼帝国对海上通道的垄断,扩大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市场,直接与亚洲国家进行贸易活动。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有重大影响,开创了欧洲主导世界的世纪。
15-17世纪,欧洲通过地理大发现,建立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相继成为世界强国。欧洲列强把一整套欧洲的政治理念、语言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带到世界各地。其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失。此后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中叶欧洲得到全面发展,此后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上千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对世界政治、人文、经济产生了极大影响。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欧洲日后的大发展,也更不会在当时产生欧洲主导的世界格局。地理大发现奠定了欧洲经济发展的基础,打开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海上通道,极大地扩展了欧洲的贸易市场。
地理大发现就是欧洲向海外扩张的开端,是欧洲殖民各大洲人民的野蛮行径,臭名昭著的贩卖非洲黑奴时间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地理大发现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此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欧洲雄踞世界各国,以“欧洲中心论”自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崛起为世界强国,欧洲沦为二流角色。
回溯欧洲人500多年前发起的海上探险活动,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欧洲民族的特性以及发展轨迹。从15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贵重物品返回里斯本。
这次绕非洲航行被称为“新航路的发现”。
在葡萄牙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在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于1493年3月15日返回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鲍亚越过巴拿马地峡,他把西南面的海域称为“南海”。
为了到达亚洲,当时欧洲人努力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航海探险活动。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说。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桑卢卡尔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到达南美东岸以后,即沿海南下,穿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南海”。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使人类对地球有了比较完整的的认识。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荷兰、英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并探险世界其他地区。
16世纪,荷兰人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先后发现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并到达新地岛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岛;17世纪初,英国的哈得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斯霍特于1616年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于1642-1643年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地理大发现起源于500多年前,自此欧洲始终没有放弃对世界的探索,只是采取的手段和方式有所不同。
二战结束后,欧洲不甘心当世界二流角色,又开始启动大工业项目,大量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以求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这是一次意义更为深远的“地理大发现”。
梁晓秀的研究在不断深化、深入,她认为她有责任利用在欧洲生活的便利,把欧洲彻底搞清楚。
她是一个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她不仅想挣大钱,还想成为欧洲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