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维尔纽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中餐馆的秘密最新章节!
她们又从里加飞到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梁晓秀没想到她这次北欧之行竟然来到了波罗的海国家,踏上了立陶宛的国土。立陶宛那时即使在欧洲名气都不大,许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它处在波罗的海的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梁晓秀想,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无论大小,只要有自己的语言、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发现这个独特之处,就等于发现了这个民族的“秘密”。
她们下飞机后,乘出租车进入市区,下榻在维尔纽斯市中心的拉迪森-萨斯酒店。酒店位置极佳,周围就是市内古老的欧洲建筑群。
立陶宛与西欧洲的差距还很大。萨斯酒店是4星级酒店,一个单人间房价95欧元。与西欧酒店相比,价格不算高,但在当地算是价格昂贵的酒店了。立陶宛的现代化酒店极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热点旅游国家,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兴建高档酒店。立陶宛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通讯设施十分落后:国际长途电话、传真等通讯经常出故障。梁晓秀给家里拨打国际长途电话,竟然用了半个小时还接不通,索性她就不打电话了。她没想到一国首都的通讯设施如此落后。她感觉与里尔相比,差距至少有几十年。
从酒店出来,就是市中心。维尔纽斯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十分安静,空气清新,没有喧哗,没有浮躁,特别可爱。城市人口58万,由于城区面积大,在街上的行人显得更少。市内的新建筑物极少,绝大多数是古老的建筑。圣安娜教堂建造得极为精美,是欧洲教堂建筑的一朵奇芭。据说,当年拿破仑对这座教堂的建筑极为推崇,恨不得把整座建筑搬到法国。拿破仑是否到过维尔纽斯,梁晓秀没有考证。市内的游览地主要有特拉盖城堡、大教堂、圣安娜教堂、观景台、黎明门。到立陶宛来旅游的游客不多,这里似乎是欧洲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维尔纽斯位于立陶宛东南部的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汇合处,郊区的自然景色优美,散落着湖泊,河流,森林和草坪。城市东北郊有优良的浴场,每到夏天游人如织。瓦拉库姆皮亚是别墅集中地。这里的别墅分布均匀,每一幢别墅都有一片独立的大花园。别墅的建筑形态各异,既有古式建筑,也有现代建筑。
特拉凯湖泊群分布在城市西郊,这里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游览胜地。但是这口湖与西欧洲和中欧的湖相比,略显生硬,没有那种柔和的美,妩媚的美。特拉凯过去曾是特拉凯公国的首府,至今还保存着昔日的宫殿遗址,殿中的残存壁画还依稀可见。
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是一个参观景点。大学创建于1579年,是立陶宛最著名的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维尔纽斯大学被称为立陶宛的大脑,立陶宛的许多精英人士毕业于这所大学。梁晓秀感到很惊讶:立陶宛居然在16世纪就已有了大学。
立陶宛的文化事业很发达,全国重要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电影院都集中在首都维尔纽斯。全国共有各类国书馆1396家,藏书29145册,博物馆109家,藏品566.74万件,剧院13家,电影院48家。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气氛浓厚,国民的文化素养较高。
在市内值得游览的景点中,最令梁晓秀难忘的是十字架山。十字架山是一个非常细的山头,上面插了上万个各种造型的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立陶宛人信奉天主教,这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东正教完全不同。
在外国游客中,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拉脱维亚人、白俄罗斯人、波兰人、爱沙尼亚人、德国人,其它国家游客较少。立陶宛人每年出国旅游的次数与本国人口相等,他们主要去周边国家旅游度假。
波罗的海亚沿岸国家都盛产虎珀,在维尔纽斯市内的大小商店里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虎珀饰品。这些琥珀的售价低于丹麦的琥珀价格,但工艺明显不如丹麦的工艺。丹麦加工、制作的琥珀虽然价格昂贵,但设计优美、做工精良,像一件艺术品。相比之下,立陶宛的琥珀饰品设计单调,制作不够细腻、完美。工艺品的价值除了所使用的原材料外,其设计和工艺决定了价格的高低。从丹麦和立陶宛两国生产的琥珀产品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这个国家产品的价值。在设计、制作、销售环节上,两国的差别甚大。经济高度发达的丹麦在设计上远远领先于立陶宛,能设计出造型独特、完美的琥珀饰品;而立陶宛尽管出产琥珀,但在设计环节上明显落后于丹麦,所以其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在制作工艺上,丹麦显然更有优势,能制作出精美的产品;而立陶宛只能甘拜下风,其产品的制作略显粗造、生硬;在销售领域,立陶宛显然还是丹麦的学生。
梁晓秀就这个问题向芒格请教,芒格说,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怎么能相比呢?
立陶宛人的饮食深受俄罗斯饮食的影响,他们喜欢俄式西餐,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火腿、香肠、熏猪肉是立陶宛的传统肉制品。这些食品也是俄罗斯人日常的食品。
在维尔纽斯餐馆吃饭时,梁晓秀发现立陶宛的烹饪与俄罗斯的烹饪接近:菜肴熟透,菜品量大;口味微辣,不咸。他们做得的菜肴虽然不像西欧那么精致,但是来得更实惠,吃起来感觉味道还不错。
俄罗斯人喜欢吃的蔬菜,土豆、卷心菜、豌豆、西红柿、洋葱、黄瓜等,也是立陶宛人的家常菜,每一家餐馆都提供这些蔬菜。与西欧相比,立陶宛餐饮的价格不算高,一般两个人在餐馆吃一顿饭,大约花20欧元就能吃得很好。俄罗斯的传统饮料格瓦斯在立陶宛大受欢迎,几乎在各家餐馆、超市都有出售。
从一个民族吃饭时使用的餐具,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特点。欧洲各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用餐时都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立陶宛也不例外。其实何止西方国家使用刀叉,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都使用刀叉。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高难动作”。筷子是中国人的专利,欧洲人难以掌握。
一个民族使用筷子,一个民族使用刀叉,这是为什么呢?是怎么形成的呢?
梁晓秀想,刀叉是西方式的,筷子是东方式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别。从另一角度看,尽管欧洲各国文化不同,但在使用刀叉上却完全一致,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内容也很接近,这也许是他们能够相互接近的一个原因吧。
芒格是一个很好的讲解员,她给梁晓秀介绍了立陶宛的概况。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历史上曾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立陶宛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气候。最高点海拔293.6米。森林和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97.8万公顷,覆盖率为30.3%。有722条河流,4000多个湖泊。森林、湖泊、河流、海洋净化了立陶宛的空气,美化了自然环境。但立陶宛还没有像瑞士和奥地利那样的经济实力开发自然环境,把这些森林、湖泊开发成美丽的风景区。在瑞士和奥地利,几乎每一块地都已成为风景区:自然风景成为这两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收入来源。立陶宛由于人口少,又没有什么大工业,所以国家的环境没有受到破坏。
12世纪起立陶宛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14-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手中。1558-1583年,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1795-1815年,立陶宛并入俄国。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8年12月至194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根据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立陶宛被划归苏联版图,随后苏军进入立陶宛。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军队再度占领立陶宛,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战后,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立陶宛的自然资源贫乏,盛产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铁矿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气靠进口。西部沿海地区发现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尚未探明。森林面积197.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以上。多野生动物,有60多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
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从立陶宛的经济结构看,基本保留了独立之前的传统经济结构,新兴产业不多,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几乎是空白。
立陶宛对教育非常重视,全国300多万人口中,有超过40%的劳动力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是欧洲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立陶宛拥有较完善的教育体制。立陶宛已经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职业中学、大专、大学和成人教育等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立陶宛的各类学校对语言教学普遍重视,除立陶宛语外,波兰语、俄语、英语、德语、法语教学也得到普及。在校学生学习外语的比例占总人数的90.1%,其中学习一门外语的占74.9%,学习两门外语的占25.1%,所学外语主要为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立陶宛共有22所大学,在校学生为14.9万人。
她们在维尔纽斯停留了两天,然后便飞回赫尔辛基。
她们又从里加飞到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梁晓秀没想到她这次北欧之行竟然来到了波罗的海国家,踏上了立陶宛的国土。立陶宛那时即使在欧洲名气都不大,许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它处在波罗的海的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梁晓秀想,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无论大小,只要有自己的语言、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发现这个独特之处,就等于发现了这个民族的“秘密”。
她们下飞机后,乘出租车进入市区,下榻在维尔纽斯市中心的拉迪森-萨斯酒店。酒店位置极佳,周围就是市内古老的欧洲建筑群。
立陶宛与西欧洲的差距还很大。萨斯酒店是4星级酒店,一个单人间房价95欧元。与西欧酒店相比,价格不算高,但在当地算是价格昂贵的酒店了。立陶宛的现代化酒店极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热点旅游国家,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兴建高档酒店。立陶宛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特别是通讯设施十分落后:国际长途电话、传真等通讯经常出故障。梁晓秀给家里拨打国际长途电话,竟然用了半个小时还接不通,索性她就不打电话了。她没想到一国首都的通讯设施如此落后。她感觉与里尔相比,差距至少有几十年。
从酒店出来,就是市中心。维尔纽斯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市,十分安静,空气清新,没有喧哗,没有浮躁,特别可爱。城市人口58万,由于城区面积大,在街上的行人显得更少。市内的新建筑物极少,绝大多数是古老的建筑。圣安娜教堂建造得极为精美,是欧洲教堂建筑的一朵奇芭。据说,当年拿破仑对这座教堂的建筑极为推崇,恨不得把整座建筑搬到法国。拿破仑是否到过维尔纽斯,梁晓秀没有考证。市内的游览地主要有特拉盖城堡、大教堂、圣安娜教堂、观景台、黎明门。到立陶宛来旅游的游客不多,这里似乎是欧洲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维尔纽斯位于立陶宛东南部的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汇合处,郊区的自然景色优美,散落着湖泊,河流,森林和草坪。城市东北郊有优良的浴场,每到夏天游人如织。瓦拉库姆皮亚是别墅集中地。这里的别墅分布均匀,每一幢别墅都有一片独立的大花园。别墅的建筑形态各异,既有古式建筑,也有现代建筑。
特拉凯湖泊群分布在城市西郊,这里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游览胜地。但是这口湖与西欧洲和中欧的湖相比,略显生硬,没有那种柔和的美,妩媚的美。特拉凯过去曾是特拉凯公国的首府,至今还保存着昔日的宫殿遗址,殿中的残存壁画还依稀可见。
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是一个参观景点。大学创建于1579年,是立陶宛最著名的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维尔纽斯大学被称为立陶宛的大脑,立陶宛的许多精英人士毕业于这所大学。梁晓秀感到很惊讶:立陶宛居然在16世纪就已有了大学。
立陶宛的文化事业很发达,全国重要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电影院都集中在首都维尔纽斯。全国共有各类国书馆1396家,藏书29145册,博物馆109家,藏品566.74万件,剧院13家,电影院48家。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气氛浓厚,国民的文化素养较高。
在市内值得游览的景点中,最令梁晓秀难忘的是十字架山。十字架山是一个非常细的山头,上面插了上万个各种造型的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立陶宛开国以来的战争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立陶宛人信奉天主教,这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东正教完全不同。
在外国游客中,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拉脱维亚人、白俄罗斯人、波兰人、爱沙尼亚人、德国人,其它国家游客较少。立陶宛人每年出国旅游的次数与本国人口相等,他们主要去周边国家旅游度假。
波罗的海亚沿岸国家都盛产虎珀,在维尔纽斯市内的大小商店里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虎珀饰品。这些琥珀的售价低于丹麦的琥珀价格,但工艺明显不如丹麦的工艺。丹麦加工、制作的琥珀虽然价格昂贵,但设计优美、做工精良,像一件艺术品。相比之下,立陶宛的琥珀饰品设计单调,制作不够细腻、完美。工艺品的价值除了所使用的原材料外,其设计和工艺决定了价格的高低。从丹麦和立陶宛两国生产的琥珀产品看,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这个国家产品的价值。在设计、制作、销售环节上,两国的差别甚大。经济高度发达的丹麦在设计上远远领先于立陶宛,能设计出造型独特、完美的琥珀饰品;而立陶宛尽管出产琥珀,但在设计环节上明显落后于丹麦,所以其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在制作工艺上,丹麦显然更有优势,能制作出精美的产品;而立陶宛只能甘拜下风,其产品的制作略显粗造、生硬;在销售领域,立陶宛显然还是丹麦的学生。
梁晓秀就这个问题向芒格请教,芒格说,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怎么能相比呢?
立陶宛人的饮食深受俄罗斯饮食的影响,他们喜欢俄式西餐,主要食物有面食、土豆、甜菜、白菜、猪肉、羊肉和奶制品等。火腿、香肠、熏猪肉是立陶宛的传统肉制品。这些食品也是俄罗斯人日常的食品。
在维尔纽斯餐馆吃饭时,梁晓秀发现立陶宛的烹饪与俄罗斯的烹饪接近:菜肴熟透,菜品量大;口味微辣,不咸。他们做得的菜肴虽然不像西欧那么精致,但是来得更实惠,吃起来感觉味道还不错。
俄罗斯人喜欢吃的蔬菜,土豆、卷心菜、豌豆、西红柿、洋葱、黄瓜等,也是立陶宛人的家常菜,每一家餐馆都提供这些蔬菜。与西欧相比,立陶宛餐饮的价格不算高,一般两个人在餐馆吃一顿饭,大约花20欧元就能吃得很好。俄罗斯的传统饮料格瓦斯在立陶宛大受欢迎,几乎在各家餐馆、超市都有出售。
从一个民族吃饭时使用的餐具,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特点。欧洲各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用餐时都惯于使用刀、叉、匙作餐具,立陶宛也不例外。其实何止西方国家使用刀叉,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都使用刀叉。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高难动作”。筷子是中国人的专利,欧洲人难以掌握。
一个民族使用筷子,一个民族使用刀叉,这是为什么呢?是怎么形成的呢?
梁晓秀想,刀叉是西方式的,筷子是东方式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别。从另一角度看,尽管欧洲各国文化不同,但在使用刀叉上却完全一致,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内容也很接近,这也许是他们能够相互接近的一个原因吧。
芒格是一个很好的讲解员,她给梁晓秀介绍了立陶宛的概况。
立陶宛是一个历史古国,历史上曾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及东欧争雄,曾遭沙俄与苏联的并吞。立陶宛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气候。最高点海拔293.6米。森林和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97.8万公顷,覆盖率为30.3%。有722条河流,4000多个湖泊。森林、湖泊、河流、海洋净化了立陶宛的空气,美化了自然环境。但立陶宛还没有像瑞士和奥地利那样的经济实力开发自然环境,把这些森林、湖泊开发成美丽的风景区。在瑞士和奥地利,几乎每一块地都已成为风景区:自然风景成为这两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收入来源。立陶宛由于人口少,又没有什么大工业,所以国家的环境没有受到破坏。
12世纪起立陶宛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14-15世纪,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手中。1558-1583年,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1795-1815年,立陶宛并入俄国。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8年12月至194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根据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立陶宛被划归苏联版图,随后苏军进入立陶宛。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军队再度占领立陶宛,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战后,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立陶宛的自然资源贫乏,盛产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铁矿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气靠进口。西部沿海地区发现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尚未探明。森林面积197.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以上。多野生动物,有60多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和50多种鱼类。
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纺织、化工等为主,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生产的高精度机床、仪表、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从立陶宛的经济结构看,基本保留了独立之前的传统经济结构,新兴产业不多,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几乎是空白。
立陶宛对教育非常重视,全国300多万人口中,有超过40%的劳动力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是欧洲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立陶宛拥有较完善的教育体制。立陶宛已经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职业中学、大专、大学和成人教育等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立陶宛的各类学校对语言教学普遍重视,除立陶宛语外,波兰语、俄语、英语、德语、法语教学也得到普及。在校学生学习外语的比例占总人数的90.1%,其中学习一门外语的占74.9%,学习两门外语的占25.1%,所学外语主要为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立陶宛共有22所大学,在校学生为14.9万人。
她们在维尔纽斯停留了两天,然后便飞回赫尔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