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纠结的崇祯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大明督师最新章节!
北京的天气闷热闷热的,争吵不断的早朝结束,崇祯已经汗透衣裳,于是难得的给他自己放了半天假,就躺在御书房院子里树荫下的逍遥椅上,一手端着茶水时不时的喝上一口,一手拿着一封厚厚的书信,神情恬淡的看着。看到欢喜处,嘴角露出微微的笑意,看到感动处,眼角微微有泪光闪现,看到一些语言有趣,不由得捶腿大笑。
崇祯看谁的信?当然是吕汉强的,而且还是吕汉强的家信。
吕汉强的书信往来很勤,有给崇祯的,但大多是给家里报平安的。
吕汉强无论是给谁写的信,都没有用文言文,而是按照白话文的方式,将事情的前后直接书写出来,往往一封书信就是厚厚的一大叠,写给崇祯的,没有大臣上书那种洋洋洒洒千言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东西,让皇帝费尽心思去猜测他到底想说什么,做什么,现在都把崇祯练成了猜谜高手,但还是有些云山雾罩,似乎不这样,就不能显示这个人的学问高深,不能显示他的用心良苦,因此,看大臣的奏折,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原先的皇帝都知道大臣的这些毛病,于是就弄出来个司礼监秉笔这个职务,精挑细选一批猜谜高手,原本的意思就是让太监们先猜猜大臣的意思,然后言简意赅的答案给弄个条子夹在其中,皇上一看,噢,这厚厚的奏折是这么点小事,就弄个我知道了,然后放一边去,到后来皇上连我知道了这简单的四个字都懒得写了,就画一个圈,简单易行,当有重大的事情的时候,才仔细斟酌下,详细的批阅,当然,后来实在没什么大事要说的,反正这时候的大明以内阁为主,小事内阁说了算,大事皇上说了不算,于是,就连这画个圈都让太监代劳了。
但崇祯是个勤勉的皇上,这种不批奏章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事情,因此每天就都被这些不知所云的猜谜折磨着。
但吕汉强的奏折却与众不同,开头便是一个吾皇万岁开头,就开始说事,直白而详尽,尽量还附上自己的见解,就像他写小说那样引人入胜,因此崇祯看吕汉强的信件,总是被他那里的平淡而温馨的词句所打动,因此,读吕汉强的信,成为崇祯休闲的享受。
结果就每天派出专门的小太监到邮局去等着吕汉强的信,开始的时候是看给自己的,但觉得不过瘾,干脆就将吕汉强的家书也一并抱回来,自己先看了再说。
至于你说什么个人隐私?拉倒吧,崇祯认为,自己看吕汉强的信,那是对他的无限荣光,别人还求之不得呢。
这时候,看的便是吕汉强的家书。开头便是一声娘,说的如此平淡但却饱含神情,将儿思娘亲的感情全部包容其中。
当看到吕汉强惦记娘眩晕的病症是否再犯的时候,从一日饭食多寡,菜色搭配,无不不厌其烦的叮嘱再叮嘱,提醒再提醒,那种羊羔跪乳,乌鸦反抚的揉揉情怀就跃然纸上,崇祯的眼角也不觉微微有泪光闪动。
“着御膳房,按照吕伴读的方子给大娘做一席去。”这时候崇祯就会吩咐下去,一个小太监赶紧跪下领旨,然后悄悄的看了下方子,就匆匆忙忙的去御膳房安排。
当看到吕汉强开始惦记小丫的肥瘦的时候,崇祯就会再次道:“着,御膳房做冰糖山楂给小丫送去消食。”于是就有小太监赶忙去办。
当看到询问小弟学业的时候,崇祯就会再次道:“着,送松香墨与汉青,督促他用心学习温书。”
马上就又有小太监赶去奔忙。
对吕汉强开始惦记小黄的婚事的时候,崇祯又道:“着,赐婚小黄。”
这次没人动了,崇祯楞了下,不由泯然一笑:“给狗赐婚,也是太儿戏了点。”于是挥挥手:“算了,等小黄下了狗仔的时候给娘娘抱养一个。”
而每次最想看的都是夹在信封里的又一个小小的信封,那里是吕汉强与如雨的情书,那吕汉强发挥了前世大学泡小女的手段,将一封情书写的是荡气回肠,温柔无比,这时候,在一脸羡慕的表情里,崇祯道:“着,将这封信交给后宫周娘娘等传阅。”于是这小小信笺便成了后宫嫔妃乃至宫女最爱的东西,每每都会沾染许多泪水。
没办法,只能是张皇后心细,找宫里最擅长模仿笔迹者誊抄一份,好在吕汉强的那笔字实在没什么特殊,模仿起来根本没有难度,也就一时不会穿帮,于是吕汉强的情书就不知不觉的有了一个文件备份。
看着吕汉强的家书,每次崇祯都从心中感到安慰,正所谓,人臣孝事君忠,德之本也,这样的孝子怎么还不让人放心?
看完了吕汉强的家书,就该看吕汉强给自己的折子了,每次也是厚厚的一叠,几乎是事无巨细,洋洋洒洒的不下万字,让崇祯在这封奏折里,慢慢的展开一张西北风物图,在其中品味出无数滋味,这也是崇祯最想看的,也是他在大臣们的奏折里看不到的。当然,这次吕汉强和王公公都隐瞒了有人勾连点灯子图谋吕汉强的事情。
这种事情不能说,一旦说出来,立刻就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现在的朝堂经不起折腾了,大家平稳的做点正经事情才是正经。
“太可恶了,好你个吕汉强,竟然敢欺君罔上啦,竟然敢倒卖军功啦,太可恶了。”这次崇祯看了一阵之后,竟然豁然坐起,将信袋狠狠的拍在了书案上,大声的说着。
侍候皇上的王承恩被皇上这抽冷子的一番暴怒吓了一大跳。欺君罔上,我的妈呀,这是大罪啊,尤其这小皇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欺骗自己,还倒卖军功,这也太过分了,可是,自己和吕汉强现在已经是一个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他也蹦跶不出自己,脑袋里飞快的想着给吕汉强开脱的借口,但偷眼看向崇祯,却发现崇祯虽然吼的震天的响,但脸上眉梢却都带着欢喜。这让王承恩迷茫的同时,也猜不透他的想法,就只能笑眯眯的笼着手在那等着下文。
崇祯看看在自己的“暴怒“下王承恩没惊慌失措,更没急着给吕汉强求情,不由的更加高兴,心中认为,这个王承恩还是没和吕汉强穿了一条裤子。
“你看看,你看看这吕汉强都做了什么好事。”说着,捡起了一个信袋递给了王承恩,王承恩赶紧双手接了过来。
吕汉强的信不用猜,直白简单,王承恩拿起皇上给自己看的那张,那上面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路过五台县,看到该县县尊正带着当地义勇在攻打山寨,当时战事紧张凶险,连县尊都挥刀大呼,老主簿也带着无数百姓妇孺往来呐喊助威,最后施行火攻,才打开山寨,使得五台多年匪患为之一清,最后还有一句让人牙酸的壮哉。
然后王承恩就吃惊的望向崇祯皇帝,这不得不让他吃惊,因为这封信里的内容和王方递上来的商行情报司里的内容简直就是大相径庭。
王方情报司递上来的是,吕汉强亲自带队攻打想要抢掠赈灾银子的杆子,并且调度有方,连破两寨,杀贼无数,并且当场以皇上的名义,与王公公一起对解救出来的流民给予赈济安置,可这信中的内容与情报根本就是两拧,所有的事情都是五台县干的,和吕汉强无干,吕汉强就是一打酱油的。
这就奇了怪了,现在满大明的官员都在削尖脑袋捞军功,现在在辽东皮岛上的毛文龙有一点斩获,大家都争个头破血流,不说这京城大佬,就连山东的文官都要分杯羹,一个辽东,一个山东,虽然都带个东字,但这怎么的也扯不上关系吧,结果毛文龙就没给他们分润,结果彻底的得罪了山东文官集团,得罪了山东文官,就等于得罪了朝堂里山东籍的文官,得罪的山东籍的文官,就等于得罪了满朝的文官,因此毛文龙身为大明八大总兵之一,称为帅的大人物,在朝堂上就没有半点人缘,要不是自己手头还算过的去,每年给他挤出点银子军饷,指望户部兵部,他是想也别想。
就在这个大环境下,吕汉强还将自己的军功让出给了山西官员,这个吕汉强难道是走路多,走蒙圈啦?
“你看看商行情报司王方送来的情报,他可是说在这杀虎口外,歼灭闯塌天和点灯子的两股近六千杆子的,可是吕汉强指挥的一场恶仗啊,王方也就算了,王公公最是公正忠心,他绝对不会骗朕的,他的密折里也说,吕汉强在战斗最激烈时候,亲身操刀往来大呼厮杀,丢了鞋子帽子,还浑身浴血,当时朕还为之感慨,朕得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王公公还向朕禀报,因为大队行动,沿途使费颇巨,因此吕汉强将军功卖给了当地官员,得银两万两以做路费。”说这话的时候,崇祯一点都没有为自己感觉到惭愧的意思。“可你看看他吕汉强说的是什么?他说那场仗是地方官府打的,他不过是观摩了一下,这不是欺君是什么?这不是倒卖军功是什么?”
这时候王承恩就笑了,这样的把戏被拆穿,对吕汉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更能让皇上认为吕汉强安心本份,不乱插手地方事物,而且能不贪功,不要功,低调做个合格的孤臣。
“想来山西的官员请功的折子也该上来了,好,我倒要是看看,那些山西的官员怎么说。”崇祯背着手来回的在树荫里焦躁的踱步,“我到要看看,那些龌龊的官员是如何的不要脸。”
王承恩也咬牙切齿的符合道:‘如果真的是山西官员花了两万银子买了军功,那就是真的是欺君罔上了,万岁,到那时候,请皇上绝对不可饶恕了他们。”
“王大伴,王方和吕汉强的两份截然不同的奏报,你信谁?”沉默了好一阵,崇祯突然没好气的问王承恩。
王承恩拿着书信就左右为难,是啊,这话该怎么接?
想了半天,方才吭吭吃吃的道:“按说呢,王方是咱们的家臣,历来递上来的情报也都详实准确,没有纰漏,因此王方说的大约是真的。”偷眼看了下崇祯,忙又道:“但吕汉强对皇上一项忠心耿耿,做事更是勤勤恳恳,要说山西一个县令能组织一帮义勇就剿灭了盘踞多年的杆子,还一剿灭就剿灭两个,我是不信的,要说吕汉强剿灭的,我倒是相信的狠。”
这样的回答崇祯反倒是听着挺顺心,“那你说,吕汉强为什么要将军功给了旁人,难道他有什么企图吗?”
企图这两个字一出,当时就吓出了王承恩一身冷汗,企图这两个字无论放在什么地方,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尤其在皇上嘴里出来,那可能就是一场大祸。
“万岁,可能吕汉强也有苦衷吧。”王承恩再次模棱两可的帮着开解。这也就是王承恩能为吕汉强开解的最大限度了,否则就要把自己陷进去了,交情归交情,但涉及到前途,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刚刚还在庆幸,我大明总算出了一个俊杰,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俊杰,可他这样的作为,绝对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难道我大明不是要出俊杰,而是要出一个妖孽?”按照崇祯的看法,事不寻常就是妖,吕汉强这么做,绝对是事不寻常,太不寻常。
正在王承恩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门外一串报喜的声音打破了尴尬:“万岁大喜,大喜啊,山西捷报,山西捷报啊。”
按照以往,已经为关外战事,西北流寇弄的是焦头烂额的崇祯一听有捷报,当时就会兴奋的小脸绯红,但今天他听到山西的捷报,却感觉无比恶心。
“哼,山西捷报,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样个嘴脸。”
北京的天气闷热闷热的,争吵不断的早朝结束,崇祯已经汗透衣裳,于是难得的给他自己放了半天假,就躺在御书房院子里树荫下的逍遥椅上,一手端着茶水时不时的喝上一口,一手拿着一封厚厚的书信,神情恬淡的看着。看到欢喜处,嘴角露出微微的笑意,看到感动处,眼角微微有泪光闪现,看到一些语言有趣,不由得捶腿大笑。
崇祯看谁的信?当然是吕汉强的,而且还是吕汉强的家信。
吕汉强的书信往来很勤,有给崇祯的,但大多是给家里报平安的。
吕汉强无论是给谁写的信,都没有用文言文,而是按照白话文的方式,将事情的前后直接书写出来,往往一封书信就是厚厚的一大叠,写给崇祯的,没有大臣上书那种洋洋洒洒千言的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东西,让皇帝费尽心思去猜测他到底想说什么,做什么,现在都把崇祯练成了猜谜高手,但还是有些云山雾罩,似乎不这样,就不能显示这个人的学问高深,不能显示他的用心良苦,因此,看大臣的奏折,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原先的皇帝都知道大臣的这些毛病,于是就弄出来个司礼监秉笔这个职务,精挑细选一批猜谜高手,原本的意思就是让太监们先猜猜大臣的意思,然后言简意赅的答案给弄个条子夹在其中,皇上一看,噢,这厚厚的奏折是这么点小事,就弄个我知道了,然后放一边去,到后来皇上连我知道了这简单的四个字都懒得写了,就画一个圈,简单易行,当有重大的事情的时候,才仔细斟酌下,详细的批阅,当然,后来实在没什么大事要说的,反正这时候的大明以内阁为主,小事内阁说了算,大事皇上说了不算,于是,就连这画个圈都让太监代劳了。
但崇祯是个勤勉的皇上,这种不批奏章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事情,因此每天就都被这些不知所云的猜谜折磨着。
但吕汉强的奏折却与众不同,开头便是一个吾皇万岁开头,就开始说事,直白而详尽,尽量还附上自己的见解,就像他写小说那样引人入胜,因此崇祯看吕汉强的信件,总是被他那里的平淡而温馨的词句所打动,因此,读吕汉强的信,成为崇祯休闲的享受。
结果就每天派出专门的小太监到邮局去等着吕汉强的信,开始的时候是看给自己的,但觉得不过瘾,干脆就将吕汉强的家书也一并抱回来,自己先看了再说。
至于你说什么个人隐私?拉倒吧,崇祯认为,自己看吕汉强的信,那是对他的无限荣光,别人还求之不得呢。
这时候,看的便是吕汉强的家书。开头便是一声娘,说的如此平淡但却饱含神情,将儿思娘亲的感情全部包容其中。
当看到吕汉强惦记娘眩晕的病症是否再犯的时候,从一日饭食多寡,菜色搭配,无不不厌其烦的叮嘱再叮嘱,提醒再提醒,那种羊羔跪乳,乌鸦反抚的揉揉情怀就跃然纸上,崇祯的眼角也不觉微微有泪光闪动。
“着御膳房,按照吕伴读的方子给大娘做一席去。”这时候崇祯就会吩咐下去,一个小太监赶紧跪下领旨,然后悄悄的看了下方子,就匆匆忙忙的去御膳房安排。
当看到吕汉强开始惦记小丫的肥瘦的时候,崇祯就会再次道:“着,御膳房做冰糖山楂给小丫送去消食。”于是就有小太监赶忙去办。
当看到询问小弟学业的时候,崇祯就会再次道:“着,送松香墨与汉青,督促他用心学习温书。”
马上就又有小太监赶去奔忙。
对吕汉强开始惦记小黄的婚事的时候,崇祯又道:“着,赐婚小黄。”
这次没人动了,崇祯楞了下,不由泯然一笑:“给狗赐婚,也是太儿戏了点。”于是挥挥手:“算了,等小黄下了狗仔的时候给娘娘抱养一个。”
而每次最想看的都是夹在信封里的又一个小小的信封,那里是吕汉强与如雨的情书,那吕汉强发挥了前世大学泡小女的手段,将一封情书写的是荡气回肠,温柔无比,这时候,在一脸羡慕的表情里,崇祯道:“着,将这封信交给后宫周娘娘等传阅。”于是这小小信笺便成了后宫嫔妃乃至宫女最爱的东西,每每都会沾染许多泪水。
没办法,只能是张皇后心细,找宫里最擅长模仿笔迹者誊抄一份,好在吕汉强的那笔字实在没什么特殊,模仿起来根本没有难度,也就一时不会穿帮,于是吕汉强的情书就不知不觉的有了一个文件备份。
看着吕汉强的家书,每次崇祯都从心中感到安慰,正所谓,人臣孝事君忠,德之本也,这样的孝子怎么还不让人放心?
看完了吕汉强的家书,就该看吕汉强给自己的折子了,每次也是厚厚的一叠,几乎是事无巨细,洋洋洒洒的不下万字,让崇祯在这封奏折里,慢慢的展开一张西北风物图,在其中品味出无数滋味,这也是崇祯最想看的,也是他在大臣们的奏折里看不到的。当然,这次吕汉强和王公公都隐瞒了有人勾连点灯子图谋吕汉强的事情。
这种事情不能说,一旦说出来,立刻就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现在的朝堂经不起折腾了,大家平稳的做点正经事情才是正经。
“太可恶了,好你个吕汉强,竟然敢欺君罔上啦,竟然敢倒卖军功啦,太可恶了。”这次崇祯看了一阵之后,竟然豁然坐起,将信袋狠狠的拍在了书案上,大声的说着。
侍候皇上的王承恩被皇上这抽冷子的一番暴怒吓了一大跳。欺君罔上,我的妈呀,这是大罪啊,尤其这小皇上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欺骗自己,还倒卖军功,这也太过分了,可是,自己和吕汉强现在已经是一个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他也蹦跶不出自己,脑袋里飞快的想着给吕汉强开脱的借口,但偷眼看向崇祯,却发现崇祯虽然吼的震天的响,但脸上眉梢却都带着欢喜。这让王承恩迷茫的同时,也猜不透他的想法,就只能笑眯眯的笼着手在那等着下文。
崇祯看看在自己的“暴怒“下王承恩没惊慌失措,更没急着给吕汉强求情,不由的更加高兴,心中认为,这个王承恩还是没和吕汉强穿了一条裤子。
“你看看,你看看这吕汉强都做了什么好事。”说着,捡起了一个信袋递给了王承恩,王承恩赶紧双手接了过来。
吕汉强的信不用猜,直白简单,王承恩拿起皇上给自己看的那张,那上面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路过五台县,看到该县县尊正带着当地义勇在攻打山寨,当时战事紧张凶险,连县尊都挥刀大呼,老主簿也带着无数百姓妇孺往来呐喊助威,最后施行火攻,才打开山寨,使得五台多年匪患为之一清,最后还有一句让人牙酸的壮哉。
然后王承恩就吃惊的望向崇祯皇帝,这不得不让他吃惊,因为这封信里的内容和王方递上来的商行情报司里的内容简直就是大相径庭。
王方情报司递上来的是,吕汉强亲自带队攻打想要抢掠赈灾银子的杆子,并且调度有方,连破两寨,杀贼无数,并且当场以皇上的名义,与王公公一起对解救出来的流民给予赈济安置,可这信中的内容与情报根本就是两拧,所有的事情都是五台县干的,和吕汉强无干,吕汉强就是一打酱油的。
这就奇了怪了,现在满大明的官员都在削尖脑袋捞军功,现在在辽东皮岛上的毛文龙有一点斩获,大家都争个头破血流,不说这京城大佬,就连山东的文官都要分杯羹,一个辽东,一个山东,虽然都带个东字,但这怎么的也扯不上关系吧,结果毛文龙就没给他们分润,结果彻底的得罪了山东文官集团,得罪了山东文官,就等于得罪了朝堂里山东籍的文官,得罪的山东籍的文官,就等于得罪了满朝的文官,因此毛文龙身为大明八大总兵之一,称为帅的大人物,在朝堂上就没有半点人缘,要不是自己手头还算过的去,每年给他挤出点银子军饷,指望户部兵部,他是想也别想。
就在这个大环境下,吕汉强还将自己的军功让出给了山西官员,这个吕汉强难道是走路多,走蒙圈啦?
“你看看商行情报司王方送来的情报,他可是说在这杀虎口外,歼灭闯塌天和点灯子的两股近六千杆子的,可是吕汉强指挥的一场恶仗啊,王方也就算了,王公公最是公正忠心,他绝对不会骗朕的,他的密折里也说,吕汉强在战斗最激烈时候,亲身操刀往来大呼厮杀,丢了鞋子帽子,还浑身浴血,当时朕还为之感慨,朕得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王公公还向朕禀报,因为大队行动,沿途使费颇巨,因此吕汉强将军功卖给了当地官员,得银两万两以做路费。”说这话的时候,崇祯一点都没有为自己感觉到惭愧的意思。“可你看看他吕汉强说的是什么?他说那场仗是地方官府打的,他不过是观摩了一下,这不是欺君是什么?这不是倒卖军功是什么?”
这时候王承恩就笑了,这样的把戏被拆穿,对吕汉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更能让皇上认为吕汉强安心本份,不乱插手地方事物,而且能不贪功,不要功,低调做个合格的孤臣。
“想来山西的官员请功的折子也该上来了,好,我倒要是看看,那些山西的官员怎么说。”崇祯背着手来回的在树荫里焦躁的踱步,“我到要看看,那些龌龊的官员是如何的不要脸。”
王承恩也咬牙切齿的符合道:‘如果真的是山西官员花了两万银子买了军功,那就是真的是欺君罔上了,万岁,到那时候,请皇上绝对不可饶恕了他们。”
“王大伴,王方和吕汉强的两份截然不同的奏报,你信谁?”沉默了好一阵,崇祯突然没好气的问王承恩。
王承恩拿着书信就左右为难,是啊,这话该怎么接?
想了半天,方才吭吭吃吃的道:“按说呢,王方是咱们的家臣,历来递上来的情报也都详实准确,没有纰漏,因此王方说的大约是真的。”偷眼看了下崇祯,忙又道:“但吕汉强对皇上一项忠心耿耿,做事更是勤勤恳恳,要说山西一个县令能组织一帮义勇就剿灭了盘踞多年的杆子,还一剿灭就剿灭两个,我是不信的,要说吕汉强剿灭的,我倒是相信的狠。”
这样的回答崇祯反倒是听着挺顺心,“那你说,吕汉强为什么要将军功给了旁人,难道他有什么企图吗?”
企图这两个字一出,当时就吓出了王承恩一身冷汗,企图这两个字无论放在什么地方,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尤其在皇上嘴里出来,那可能就是一场大祸。
“万岁,可能吕汉强也有苦衷吧。”王承恩再次模棱两可的帮着开解。这也就是王承恩能为吕汉强开解的最大限度了,否则就要把自己陷进去了,交情归交情,但涉及到前途,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刚刚还在庆幸,我大明总算出了一个俊杰,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俊杰,可他这样的作为,绝对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难道我大明不是要出俊杰,而是要出一个妖孽?”按照崇祯的看法,事不寻常就是妖,吕汉强这么做,绝对是事不寻常,太不寻常。
正在王承恩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门外一串报喜的声音打破了尴尬:“万岁大喜,大喜啊,山西捷报,山西捷报啊。”
按照以往,已经为关外战事,西北流寇弄的是焦头烂额的崇祯一听有捷报,当时就会兴奋的小脸绯红,但今天他听到山西的捷报,却感觉无比恶心。
“哼,山西捷报,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样个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