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以工代赈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大明督师最新章节!
昏黑的早晨,四更不到,家就紧挨着平陆县城城墙的王小就爬了起来,准备新的一天早早的去城里碰碰运气。
王小所谓的家,也不过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一点的坑,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片树枝茅草,在糊上一层泥巴罢了,这样的家在这县城城墙下,靠着干涸的护城河北面土坡的都是。
家里一贫如洗,也没有油灯可点,就着地窝子敞开的洞口泄进的西斜月光,摸索到已经不能叫衣服的衣服,小心的悉悉索索的穿上,生怕吵醒了娘和小妹。然后悄悄地爬起来,在黑暗里寻了抱柴火,塞到了灶间,用闷火点燃,一时间这个地窝子里便有了些许生气。
在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倒在那破锅里,这是一家逃难来唯一的家当,然后看着那水慢慢变热,就在这灶膛里的火光中,映照出一张稚嫩凄苦的脸。
王小也不过才十六岁,其实也还是个孩子,但是自打去年老爹被官府抽丁,代走了家里所有的吃食去了边塞,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王小也知道,爹是再也会不来了,就和许许多多被官府征集了劳役的人一样,在自己吃光自己所带的口粮之后,饿死在路上了,或者侥幸走到了边塞,但几乎也不能交纳自己所押运的物资,因为那些军头会想方设法的告诉你,沿途侵吞了数额,最后让你留在军营里出力,以抵扣所缺。
而最后的结局总是在秋天蒙古鞑子打谷草的时候,被军官塞上一根木棍,当了炮灰,战死在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
爹不在了,这一家老小的生计就全落在了这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孩子身上。
地早就被划归了王田,没了一垄,每日里早出晚归,赶到县里寻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干干,赚下一捧半捧的粗粮夫康,将养着卧病在床的老娘,和一个刚刚七岁的小妹。老娘和小妹在白天的时候,也蹒跚着拄着棍子走街串巷的讨要些吃食。
但这天灾人祸的世界,那好心的穷人哪里还有半粒米接济给人?有钱有米的富户,只闻高墙之内一片酒令呼喊欢笑,怎么能生出怜悯之心给这些要死的穷人半口吃喝?
可就这样,一天里正又来了,对他们说,皇上要大家缴纳夏粮了,还要补齐往年积欠下来的税赋杂捐。然后算盘一阵山响,“王家应缴纳夏税五石,各种捐合计十一石。积欠若干,限令三日完税——”
当时王小就和脑满肠肥的里正理论,我的地都成王田了,哪里来的赋税?结果里正说,地没有,税还在,田没有,捐必交,国税皇粮一粒不能少,若是三日不交,就抓王小下了衙门大狱。
县衙大狱那就是阎王殿,只看见人进,只看见一筐筐白骨抬出,根本就是有去无回。
当时娘为保住王家这唯一的根苗,决定卖掉小妹,应付一时半会,但王小怎么忍心小妹被人糟蹋,于是咬牙和娘说:“家里就这么三口,要死就死在一起,爹可能是回不来了,我们也不等了,就丢了家私做个流民,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于是,一家就这么磕磕拌拌的,随着大批的流民南来,受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平陆,和许多流民一样,在这城墙下挖个地窝子存身。
好在平陆的老爷还不算凶狠,对于流民也不抓捕,对于在城墙下挖窝铺的流民也不驱赶,就让他们一家有了一个避风的地方。
王小烧水,老娘早就醒了,只是肚子里没食,没有力气睁眼,闻听年幼儿子的叹息,不由老泪纵横,暗恨自己无能拖累了这小儿,小小年纪就要负担这生计重担。
自打丈夫被拉丁远赴边塞,就知道这样的结果了,几年里被抽丁去的邻里乡亲,就没看到一个回来,听过往行脚传言,每年蒙古鞑子扣边,官军也还和鞑子苦战,但每次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官军都是损失惨重,没办法,最后都要把运输辎重粮草的抽丁补入军中,然后塞一根木棍,为他们抵挡蒙古人的冲锋,抛尸战场,哎,这都是命啊。
看看这破败了的家,看看为一家生计忍受不能负担的重压,自己的身子也渐渐不堪,不但不能帮上忙,反而成了累赘,自己也想在某次要饭的时候,了解了自己,但每每看见跟在身边的女儿,就忍不下这个心思,自己再走了,那丢下两个孩子还有谁问个饱暖?
在凄苦中,火炕慢慢热乎起来,就这样昏昏沉沉的睡去,睡觉成为活下去唯一的一个办法。
王小看看水已经烧开,便偷偷的把手伸到怀里,怀里还有半块杂面饼子,那是昨天在一家办喜事的人家那里哀告来的,就一个,当时自己都饿花了眼,也为还能有力气再找点活干,吃了半个,剩下的带回给奄奄一息的母亲和瘦弱无比的小妹。
小妹懂事,只是把那半块饼子咬上一口,便送到母亲嘴边,有气无力的让母亲吃,但是母亲只是笑着(那笑比哭还难)道:‘乖儿子,你切吃吧,为娘没了胃口”便把眼睛闭上,但王小明显的听到了母亲肚子中的轻响。
王小跪下哭求老娘咬上一口,一家人便是哭声一片,一块饼子,就在母子三人间转了一圈,倒了还剩下小一半,最后还是老娘言道,自己是这家里的顶梁柱,吃了才能为家里赚来吃食,于是王小便把这饼子揣在怀中。
水开了,王小悄悄的把那块饼子掰碎,小心翼翼的放到锅里,随着水花的翻滚,那半块饼子成了一锅糊糊。
悄悄的盛上两碗,一碗摆在母亲的炕头,一碗摆在小妹的头边。看看已经空荡荡的破锅,王小挺起身子,用破瓢舀了一碗凉水仰头喝下,算是填饱了肚子,把腰间的草绳紧了再紧,然后大步出门。他没看见,那已经没了人形的老娘眼角一串浊泪留下。
街上很少行人,只是一些没有吃食的汉子早早的出来,希望能第一个找到活路,人多活少,仅凭运气了。走几步时候,却被脚下的一个东西拌了个跟头,王小也不去看,爬起就走,凭感觉就知道,那是一个死倒(尸体)这样的事情见的多了,也不足为怪,只是庆幸自己一家不是其中一个,果然,不一刻就见几个老卒推着一辆破车,车上已经横七竖八的丢着几个流民死倒从大家伙身边走过,没人去多看一眼,所有的人都麻木的继续赶路。
寻了个背风的墙根蹲下,和一些同样有气无力的兄弟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等待着主顾前来。
这时候,城门里走来几个差役,胳膊底下夹着一捆纸卷,脚步匆匆的走来,王小赶紧将头低下,生怕衙役看出来自己是流民,国朝对流民的管理严苛,抓了就要发配或者是下牢的,虽然这位平陆县尊不抓流民,但那也大家都知道的睁眼闭眼,真的闹明白了,结果也一定不好,能躲还是躲躲的好。
结果那些衙役走到一溜看不到头的流民前,却站住了,当时吓的不少人面色惨白哀哀求告。
不成想,那衙役却笑着大声道:“大家不要怕,你们这些家伙有福气了,吕尉上汉下强吕大人,代万岁到我们平陆赈济灾民,施行以工代赈,现在,吕大人开始招工啦,你们赶紧报名讨生活去吧。”
以工代赈,招募工人?这不是听错了吧。王小和身边的人一起左右张望,一脸的茫然。
这时候那衙役也不废话,直接在城门洞子的墙上刷了浆糊,贴上一张大字,然后搬来一个凳子,对着已经围成里三层外三层的汉子们大声的开始念那告示上的内容。
“奉天承运,皇恩浩荡,、、、、、、特命钦差吕讳上汉下强,为山陕赈济钦差,现驻跸平陆,施行以工代赈,开采石炭,建设码头道路,望当地流民中有力气者应征,一户只有一个名额,不得谎报多报、、、、、、云云。”下面是血红的两颗大印,一刻据说是县尊的,一颗据说是钦差的。
招工的告示一经在县城的四门张贴,立刻就轰动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整个流民大军,在这个嗷嗷待哺困顿倒毙的时候,皇上赈灾啦,钦差招工啦,一时间满城流民嚎啕大哭,声震天地,但更多的是山呼万岁,吕大人公侯万代。
有人开始大量的招工,这绝对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活路,而条件优厚的可以说让人怀疑自己是在梦中。
招募护矿队一千,要求身体高大强壮的,吃住全包,新衣服一身,第一月给糙米一石,银一两五钱。而后每月银二两五钱,伤抚恤十两,事抚恤二十两。
招募矿工三千人,要身强体壮的,第一个月,糙米一石,银子一两,而后每月银子二两,招募烧炭工五百,要吃苦耐劳的,待遇同上,要泥瓦木工铁匠等等五百,这算技术工种,第一月糙米一石,银子二两,以后月给银三两,招募临时修路平整场地,盖房架屋男子两千人,月给糙米一石,银子五钱,以后月给银子一钱五,招募会缝纫的妇女三百,制作乡勇服装甲帐,月给糙米一石,以后月给银一两,招募牧童若干放养鸡鸭,一日三餐,半年一件衣裳,。招募伙夫,马夫、、、、等等。
最后是招募文士一百,以会记账目者优先,可按朝廷例,享受秀才待遇。秀才是什么待遇?按照大明当初的规矩,月给米三石,这不但是米的问题,这还是体面的问题。
这次招募明文规定,这是皇上指派的赈灾钦差办理,以工代赈,全部招募的人员以流民为主,一旦雇佣,原先不管是什么户籍,一概不论,便可在平陆落籍。一家无劳力,而身有残疾者,孤寡不能做工者,可申领月米三斗(十五斤)。
一时间平陆大街小巷惶惶待死的流民纷纷奔走相告,这是上天给大家带来活路,这是皇上的齐天隆恩啊,怎么不让所有的人哭号感恩?一时间全城的招工处立刻人头攒动,乌压压全是人丁,让王大壮带着的兄弟简直就不堪招架,要不是后来小胖子带来了兵丁,用明晃晃的大刀镇着场子,说不得就能立刻闹出血案来。
走在平陆大街上,看着被招募的乡勇或者是壮丁,挥舞着手中的凭证,奔跑着去领粮食的地方领取自己这个月预先支付的糙米,他们或是背着口袋,或者连口袋都没有的,就那么带着一家老小,用衣衫,用裤子,或者是用半个破碗兜走他们该得的粮食,有的更是趴在地上,仔细的寻找哪怕是一粒落在地上的来年是,然后喜极而泣。
紧接着便是在胡同里,在街道边,便燃气袅袅的烟火,一家人,就围在那篝火上的破锅边,期待着稀粥快点熟起来。
住足在一个流民临时的窝铺旁,看着一个满面菜色的汉子,和妻子一起,端着一个破碗,跪在地上,恭敬的递到蜷缩在墙角里一个老太太的嘴边,他们的孩子就在边上贪婪的看着那粥碗,却只能咽着口水看。
那汉子颤声道:“娘,吃饭了,是荞麦粥啊。”
老太太闭着眼睛,闻到了荞麦粥的香味,艰难的咽下一口干吧的口水,扭转身,将脸转向了墙面,然后无力的挥挥手:“娘不饿,娘昨天不是吃过了吗,给我那小孙子吃吧,他还要长个子呢。”
那媳妇眼泪就下来了,哽咽着开解:“娘,您儿子找到了工夫,一个月一石糙米,一两的银子,东家仁慈,先支付了糙米,您看看,这不我们熬了一锅呢,大家都有份了,您看看啊。”说着拉起了婆婆。
“是啊,娘,我们有吃的了。”
这时候娘才睁开眼,果然看到了锅里翻滚的稀粥,墙角里一袋子的糙米,眼睛立刻就有了亮光,“我儿,这不是做梦吧,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有了一石的糙米啦吗?”
“是的是的,真的有了,娘,您赶紧趁热喝一碗吧。”
老太太颤抖着手接过儿子递上来的粥碗,浅浅的喝了一口,眯起眼仔细的品味粥的味道,然后再喝了一口之后将粥碗递给了小孙子,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喝光,对着儿子叮嘱道:“万岁还是体恤我们的啊,东家是个好人啊,我儿上工,不管是让你做什么,一定不许偷懒,一定要豁出全力,要不就对不住人家的大恩大德啦。”
那汉子就连连点头保证着。
昏黑的早晨,四更不到,家就紧挨着平陆县城城墙的王小就爬了起来,准备新的一天早早的去城里碰碰运气。
王小所谓的家,也不过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一点的坑,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片树枝茅草,在糊上一层泥巴罢了,这样的家在这县城城墙下,靠着干涸的护城河北面土坡的都是。
家里一贫如洗,也没有油灯可点,就着地窝子敞开的洞口泄进的西斜月光,摸索到已经不能叫衣服的衣服,小心的悉悉索索的穿上,生怕吵醒了娘和小妹。然后悄悄地爬起来,在黑暗里寻了抱柴火,塞到了灶间,用闷火点燃,一时间这个地窝子里便有了些许生气。
在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倒在那破锅里,这是一家逃难来唯一的家当,然后看着那水慢慢变热,就在这灶膛里的火光中,映照出一张稚嫩凄苦的脸。
王小也不过才十六岁,其实也还是个孩子,但是自打去年老爹被官府抽丁,代走了家里所有的吃食去了边塞,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王小也知道,爹是再也会不来了,就和许许多多被官府征集了劳役的人一样,在自己吃光自己所带的口粮之后,饿死在路上了,或者侥幸走到了边塞,但几乎也不能交纳自己所押运的物资,因为那些军头会想方设法的告诉你,沿途侵吞了数额,最后让你留在军营里出力,以抵扣所缺。
而最后的结局总是在秋天蒙古鞑子打谷草的时候,被军官塞上一根木棍,当了炮灰,战死在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
爹不在了,这一家老小的生计就全落在了这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孩子身上。
地早就被划归了王田,没了一垄,每日里早出晚归,赶到县里寻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干干,赚下一捧半捧的粗粮夫康,将养着卧病在床的老娘,和一个刚刚七岁的小妹。老娘和小妹在白天的时候,也蹒跚着拄着棍子走街串巷的讨要些吃食。
但这天灾人祸的世界,那好心的穷人哪里还有半粒米接济给人?有钱有米的富户,只闻高墙之内一片酒令呼喊欢笑,怎么能生出怜悯之心给这些要死的穷人半口吃喝?
可就这样,一天里正又来了,对他们说,皇上要大家缴纳夏粮了,还要补齐往年积欠下来的税赋杂捐。然后算盘一阵山响,“王家应缴纳夏税五石,各种捐合计十一石。积欠若干,限令三日完税——”
当时王小就和脑满肠肥的里正理论,我的地都成王田了,哪里来的赋税?结果里正说,地没有,税还在,田没有,捐必交,国税皇粮一粒不能少,若是三日不交,就抓王小下了衙门大狱。
县衙大狱那就是阎王殿,只看见人进,只看见一筐筐白骨抬出,根本就是有去无回。
当时娘为保住王家这唯一的根苗,决定卖掉小妹,应付一时半会,但王小怎么忍心小妹被人糟蹋,于是咬牙和娘说:“家里就这么三口,要死就死在一起,爹可能是回不来了,我们也不等了,就丢了家私做个流民,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于是,一家就这么磕磕拌拌的,随着大批的流民南来,受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平陆,和许多流民一样,在这城墙下挖个地窝子存身。
好在平陆的老爷还不算凶狠,对于流民也不抓捕,对于在城墙下挖窝铺的流民也不驱赶,就让他们一家有了一个避风的地方。
王小烧水,老娘早就醒了,只是肚子里没食,没有力气睁眼,闻听年幼儿子的叹息,不由老泪纵横,暗恨自己无能拖累了这小儿,小小年纪就要负担这生计重担。
自打丈夫被拉丁远赴边塞,就知道这样的结果了,几年里被抽丁去的邻里乡亲,就没看到一个回来,听过往行脚传言,每年蒙古鞑子扣边,官军也还和鞑子苦战,但每次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官军都是损失惨重,没办法,最后都要把运输辎重粮草的抽丁补入军中,然后塞一根木棍,为他们抵挡蒙古人的冲锋,抛尸战场,哎,这都是命啊。
看看这破败了的家,看看为一家生计忍受不能负担的重压,自己的身子也渐渐不堪,不但不能帮上忙,反而成了累赘,自己也想在某次要饭的时候,了解了自己,但每每看见跟在身边的女儿,就忍不下这个心思,自己再走了,那丢下两个孩子还有谁问个饱暖?
在凄苦中,火炕慢慢热乎起来,就这样昏昏沉沉的睡去,睡觉成为活下去唯一的一个办法。
王小看看水已经烧开,便偷偷的把手伸到怀里,怀里还有半块杂面饼子,那是昨天在一家办喜事的人家那里哀告来的,就一个,当时自己都饿花了眼,也为还能有力气再找点活干,吃了半个,剩下的带回给奄奄一息的母亲和瘦弱无比的小妹。
小妹懂事,只是把那半块饼子咬上一口,便送到母亲嘴边,有气无力的让母亲吃,但是母亲只是笑着(那笑比哭还难)道:‘乖儿子,你切吃吧,为娘没了胃口”便把眼睛闭上,但王小明显的听到了母亲肚子中的轻响。
王小跪下哭求老娘咬上一口,一家人便是哭声一片,一块饼子,就在母子三人间转了一圈,倒了还剩下小一半,最后还是老娘言道,自己是这家里的顶梁柱,吃了才能为家里赚来吃食,于是王小便把这饼子揣在怀中。
水开了,王小悄悄的把那块饼子掰碎,小心翼翼的放到锅里,随着水花的翻滚,那半块饼子成了一锅糊糊。
悄悄的盛上两碗,一碗摆在母亲的炕头,一碗摆在小妹的头边。看看已经空荡荡的破锅,王小挺起身子,用破瓢舀了一碗凉水仰头喝下,算是填饱了肚子,把腰间的草绳紧了再紧,然后大步出门。他没看见,那已经没了人形的老娘眼角一串浊泪留下。
街上很少行人,只是一些没有吃食的汉子早早的出来,希望能第一个找到活路,人多活少,仅凭运气了。走几步时候,却被脚下的一个东西拌了个跟头,王小也不去看,爬起就走,凭感觉就知道,那是一个死倒(尸体)这样的事情见的多了,也不足为怪,只是庆幸自己一家不是其中一个,果然,不一刻就见几个老卒推着一辆破车,车上已经横七竖八的丢着几个流民死倒从大家伙身边走过,没人去多看一眼,所有的人都麻木的继续赶路。
寻了个背风的墙根蹲下,和一些同样有气无力的兄弟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等待着主顾前来。
这时候,城门里走来几个差役,胳膊底下夹着一捆纸卷,脚步匆匆的走来,王小赶紧将头低下,生怕衙役看出来自己是流民,国朝对流民的管理严苛,抓了就要发配或者是下牢的,虽然这位平陆县尊不抓流民,但那也大家都知道的睁眼闭眼,真的闹明白了,结果也一定不好,能躲还是躲躲的好。
结果那些衙役走到一溜看不到头的流民前,却站住了,当时吓的不少人面色惨白哀哀求告。
不成想,那衙役却笑着大声道:“大家不要怕,你们这些家伙有福气了,吕尉上汉下强吕大人,代万岁到我们平陆赈济灾民,施行以工代赈,现在,吕大人开始招工啦,你们赶紧报名讨生活去吧。”
以工代赈,招募工人?这不是听错了吧。王小和身边的人一起左右张望,一脸的茫然。
这时候那衙役也不废话,直接在城门洞子的墙上刷了浆糊,贴上一张大字,然后搬来一个凳子,对着已经围成里三层外三层的汉子们大声的开始念那告示上的内容。
“奉天承运,皇恩浩荡,、、、、、、特命钦差吕讳上汉下强,为山陕赈济钦差,现驻跸平陆,施行以工代赈,开采石炭,建设码头道路,望当地流民中有力气者应征,一户只有一个名额,不得谎报多报、、、、、、云云。”下面是血红的两颗大印,一刻据说是县尊的,一颗据说是钦差的。
招工的告示一经在县城的四门张贴,立刻就轰动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整个流民大军,在这个嗷嗷待哺困顿倒毙的时候,皇上赈灾啦,钦差招工啦,一时间满城流民嚎啕大哭,声震天地,但更多的是山呼万岁,吕大人公侯万代。
有人开始大量的招工,这绝对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活路,而条件优厚的可以说让人怀疑自己是在梦中。
招募护矿队一千,要求身体高大强壮的,吃住全包,新衣服一身,第一月给糙米一石,银一两五钱。而后每月银二两五钱,伤抚恤十两,事抚恤二十两。
招募矿工三千人,要身强体壮的,第一个月,糙米一石,银子一两,而后每月银子二两,招募烧炭工五百,要吃苦耐劳的,待遇同上,要泥瓦木工铁匠等等五百,这算技术工种,第一月糙米一石,银子二两,以后月给银三两,招募临时修路平整场地,盖房架屋男子两千人,月给糙米一石,银子五钱,以后月给银子一钱五,招募会缝纫的妇女三百,制作乡勇服装甲帐,月给糙米一石,以后月给银一两,招募牧童若干放养鸡鸭,一日三餐,半年一件衣裳,。招募伙夫,马夫、、、、等等。
最后是招募文士一百,以会记账目者优先,可按朝廷例,享受秀才待遇。秀才是什么待遇?按照大明当初的规矩,月给米三石,这不但是米的问题,这还是体面的问题。
这次招募明文规定,这是皇上指派的赈灾钦差办理,以工代赈,全部招募的人员以流民为主,一旦雇佣,原先不管是什么户籍,一概不论,便可在平陆落籍。一家无劳力,而身有残疾者,孤寡不能做工者,可申领月米三斗(十五斤)。
一时间平陆大街小巷惶惶待死的流民纷纷奔走相告,这是上天给大家带来活路,这是皇上的齐天隆恩啊,怎么不让所有的人哭号感恩?一时间全城的招工处立刻人头攒动,乌压压全是人丁,让王大壮带着的兄弟简直就不堪招架,要不是后来小胖子带来了兵丁,用明晃晃的大刀镇着场子,说不得就能立刻闹出血案来。
走在平陆大街上,看着被招募的乡勇或者是壮丁,挥舞着手中的凭证,奔跑着去领粮食的地方领取自己这个月预先支付的糙米,他们或是背着口袋,或者连口袋都没有的,就那么带着一家老小,用衣衫,用裤子,或者是用半个破碗兜走他们该得的粮食,有的更是趴在地上,仔细的寻找哪怕是一粒落在地上的来年是,然后喜极而泣。
紧接着便是在胡同里,在街道边,便燃气袅袅的烟火,一家人,就围在那篝火上的破锅边,期待着稀粥快点熟起来。
住足在一个流民临时的窝铺旁,看着一个满面菜色的汉子,和妻子一起,端着一个破碗,跪在地上,恭敬的递到蜷缩在墙角里一个老太太的嘴边,他们的孩子就在边上贪婪的看着那粥碗,却只能咽着口水看。
那汉子颤声道:“娘,吃饭了,是荞麦粥啊。”
老太太闭着眼睛,闻到了荞麦粥的香味,艰难的咽下一口干吧的口水,扭转身,将脸转向了墙面,然后无力的挥挥手:“娘不饿,娘昨天不是吃过了吗,给我那小孙子吃吧,他还要长个子呢。”
那媳妇眼泪就下来了,哽咽着开解:“娘,您儿子找到了工夫,一个月一石糙米,一两的银子,东家仁慈,先支付了糙米,您看看,这不我们熬了一锅呢,大家都有份了,您看看啊。”说着拉起了婆婆。
“是啊,娘,我们有吃的了。”
这时候娘才睁开眼,果然看到了锅里翻滚的稀粥,墙角里一袋子的糙米,眼睛立刻就有了亮光,“我儿,这不是做梦吧,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有了一石的糙米啦吗?”
“是的是的,真的有了,娘,您赶紧趁热喝一碗吧。”
老太太颤抖着手接过儿子递上来的粥碗,浅浅的喝了一口,眯起眼仔细的品味粥的味道,然后再喝了一口之后将粥碗递给了小孙子,看着他狼吞虎咽的喝光,对着儿子叮嘱道:“万岁还是体恤我们的啊,东家是个好人啊,我儿上工,不管是让你做什么,一定不许偷懒,一定要豁出全力,要不就对不住人家的大恩大德啦。”
那汉子就连连点头保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