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洪承畴的失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章节!
清军之所以对锦州城的进攻不紧不慢,是因为皇太极在查看锦州城的城防布置以后认为此城高墙厚,如果硬要攻击非常困难,哪怕动用火炮也不是一时能够攻克的。但是如果将这个重要的城池为诱饵,吸引对方援兵过来加以歼灭,却不失为更好的对付明军策略。
皇太极就是这么做的,他一面包围住锦州城,不紧不慢的打击祖大寿,一面组织兵力准备对付明军官兵。本来皇太极以为去年十月援军就可以抵达了,消灭了这一批援军也就下雪了,到时候明军的第二批援军无法到达,他就有了一个冬天的休整机会。
没想到明军办事如此拖沓,直到春暖花开才派出了真正的援军。济尔哈朗和萨哈廉负责率队试探援军,然而洪承畴的诡诈,却让他们无从下口。十三万大军挤作一团,两人率领的六万骑兵无论如何进攻,都会遭受重大伤亡。
这支大军可不是什么鱼腩之师,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可以说是大明国内除唐军之外的全部精锐力量。这次因为五国条约的刺激,崇祯急需一场对外的胜利,以消减国内对自己的不满,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为洪承畴提供如此之多的精兵。洪承畴也是知道厉害,所以才如此小心翼翼,结果清军骑兵冲了几次,自身损失超过一千,对方的死伤连一百也没有。
洪承畴一路小心谨慎,尤其在队伍周围发现八旗侦骑之后,明军的行军速度就更慢了。这一路直走了大半个月时间,到四月底才抵达了锦州外围。自从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之后,明军已经失去了锦州外围的全部据点,洪承畴率军前来也不可能直接进入锦州城增援,所以他只能将军队囤积在了松山城城内。
依锦州附近的地形,松山城和杏山城与锦州城呈掎角之势,屯兵在此处可以与锦州城互相支援,攻防都相当便捷。只不过如今锦州城最缺的是粮食,这一点却无法支援过去,洪承畴也只能寄希望于尽快破敌,为祖大寿解围了。
一路上济尔哈朗和萨哈廉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他们只能尾随明军到了松山城,如今明军已经占据了地利,让他们感到不好办了。明军兵力并不少于清军,如果任由对方据险而守,时不时来一次突袭,清军很有可能被击败,无奈的两人只得返回营寨,向皇太极汇报洪承畴的动向。
这两天皇太极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经常流鼻血不止,如果到了后世肯定会有人告诉他,这是血压高到了一定程度,造成鼻孔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这种病症非常危险,一旦进一步加重,就可能造成脑出血或者中风的现象。然而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发达的医疗理论,也没有什么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皇太极甚至连改变饮食结构以降低血压也不懂。
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事关清帝国的成败,皇太极也不敢稍有懈怠。听闻洪承畴亲自率领大军前来,他拖着病躯到了前线,亲自查看军情。
皇太极登上清军占据的杏山城头,远望洪承畴的大营,发现对方立在松山城周围的军营布置严整配置合理,显示出主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再看营中兵士精壮,巡逻队步伐整齐显然也都是训练有素之兵,这让皇太极禁不住暗暗吃惊,看来这次要打硬仗了。
“明军驻扎在松山城的有多少人?”皇太极询问道。
旁边的济尔哈朗连忙回答:“按照沿途计算,已经超过十万了。”
“这么多人?”皇太极不禁沉思,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如果让八旗军与这样一支精兵死磕,那么刚刚恢复元气逐渐强盛起来的清军可能陷入另一次休养生息的沉寂。
最近几年“朝鲜军队”在北方连连得手,占据了大片土地,这一点他是清楚的,而且朝鲜军连城据守,让清军进攻也难以下手。最近朝鲜军队又开始以北海为据点,慢慢向南发展,沿着色楞格河修建堡垒,同时以战船策应。
蒙古八旗攻了几次,自身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对方的堡垒却巍然不动。有一次对方甚至利用船只在后方登陆,打了蒙军一个措手不及,险些遭到两方军队合围,自此之后各蒙古部落再也不敢进攻对方堡垒,任由朝鲜军步步逼近了。
朝鲜军队的战略很明显,步步紧逼控制蒙古大草原上的水源,压缩蒙古人的游牧范围,将他们或驱逐或逼降。朝鲜军的这种做法,是在削弱满清对蒙古的控制力,如果任由这样下去,恐怕很快就会让蒙古八旗崩溃的,到时候满清实力大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进攻大明的部署。
正是因为朝鲜军队的压力越来越大,让皇太极很清楚,他已经没有另外一个六年去休养生息了。他现在只有两条路走,第一就是打破明军的防线,进而侵占南方大片肥沃土地,取代明朝成为中原之主。等到自身修养数年之后,再倾全国之力与朝鲜开战。如果他无法做到这一点就是是第二条路,让整个满清部族被消灭。
正是因为有着这一连串的想法,让皇太极不可能与明军硬拼,他必须找到对方的弱点,轻易击破这支明军。皇太极思索着应对洪承畴的方略,随口说道:“如此规模的大军,不可能携带太多粮食,他们的屯粮之所在哪里?”
“在笔架山。”济尔哈朗回答道。
“那里有多少人驻扎?”皇太极又问了一句。
“大约五千人。”这次是萨哈廉回答的,那次侦察是他亲自带人去的,他最清楚人数。
“什么?只有五千人?”皇太极惊呼一声看向了萨哈廉,仿佛不太相信他的话。
萨哈廉点点头:“没错,只有五千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辎重老兵,战斗力应该不强。”
皇太极闻言大喜:“真是天助我也,洪承畴有如此疏忽,此战必败。”
清军之所以对锦州城的进攻不紧不慢,是因为皇太极在查看锦州城的城防布置以后认为此城高墙厚,如果硬要攻击非常困难,哪怕动用火炮也不是一时能够攻克的。但是如果将这个重要的城池为诱饵,吸引对方援兵过来加以歼灭,却不失为更好的对付明军策略。
皇太极就是这么做的,他一面包围住锦州城,不紧不慢的打击祖大寿,一面组织兵力准备对付明军官兵。本来皇太极以为去年十月援军就可以抵达了,消灭了这一批援军也就下雪了,到时候明军的第二批援军无法到达,他就有了一个冬天的休整机会。
没想到明军办事如此拖沓,直到春暖花开才派出了真正的援军。济尔哈朗和萨哈廉负责率队试探援军,然而洪承畴的诡诈,却让他们无从下口。十三万大军挤作一团,两人率领的六万骑兵无论如何进攻,都会遭受重大伤亡。
这支大军可不是什么鱼腩之师,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可以说是大明国内除唐军之外的全部精锐力量。这次因为五国条约的刺激,崇祯急需一场对外的胜利,以消减国内对自己的不满,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为洪承畴提供如此之多的精兵。洪承畴也是知道厉害,所以才如此小心翼翼,结果清军骑兵冲了几次,自身损失超过一千,对方的死伤连一百也没有。
洪承畴一路小心谨慎,尤其在队伍周围发现八旗侦骑之后,明军的行军速度就更慢了。这一路直走了大半个月时间,到四月底才抵达了锦州外围。自从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之后,明军已经失去了锦州外围的全部据点,洪承畴率军前来也不可能直接进入锦州城增援,所以他只能将军队囤积在了松山城城内。
依锦州附近的地形,松山城和杏山城与锦州城呈掎角之势,屯兵在此处可以与锦州城互相支援,攻防都相当便捷。只不过如今锦州城最缺的是粮食,这一点却无法支援过去,洪承畴也只能寄希望于尽快破敌,为祖大寿解围了。
一路上济尔哈朗和萨哈廉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他们只能尾随明军到了松山城,如今明军已经占据了地利,让他们感到不好办了。明军兵力并不少于清军,如果任由对方据险而守,时不时来一次突袭,清军很有可能被击败,无奈的两人只得返回营寨,向皇太极汇报洪承畴的动向。
这两天皇太极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经常流鼻血不止,如果到了后世肯定会有人告诉他,这是血压高到了一定程度,造成鼻孔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这种病症非常危险,一旦进一步加重,就可能造成脑出血或者中风的现象。然而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发达的医疗理论,也没有什么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皇太极甚至连改变饮食结构以降低血压也不懂。
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事关清帝国的成败,皇太极也不敢稍有懈怠。听闻洪承畴亲自率领大军前来,他拖着病躯到了前线,亲自查看军情。
皇太极登上清军占据的杏山城头,远望洪承畴的大营,发现对方立在松山城周围的军营布置严整配置合理,显示出主帅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再看营中兵士精壮,巡逻队步伐整齐显然也都是训练有素之兵,这让皇太极禁不住暗暗吃惊,看来这次要打硬仗了。
“明军驻扎在松山城的有多少人?”皇太极询问道。
旁边的济尔哈朗连忙回答:“按照沿途计算,已经超过十万了。”
“这么多人?”皇太极不禁沉思,双方兵力相差不大,如果让八旗军与这样一支精兵死磕,那么刚刚恢复元气逐渐强盛起来的清军可能陷入另一次休养生息的沉寂。
最近几年“朝鲜军队”在北方连连得手,占据了大片土地,这一点他是清楚的,而且朝鲜军连城据守,让清军进攻也难以下手。最近朝鲜军队又开始以北海为据点,慢慢向南发展,沿着色楞格河修建堡垒,同时以战船策应。
蒙古八旗攻了几次,自身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对方的堡垒却巍然不动。有一次对方甚至利用船只在后方登陆,打了蒙军一个措手不及,险些遭到两方军队合围,自此之后各蒙古部落再也不敢进攻对方堡垒,任由朝鲜军步步逼近了。
朝鲜军队的战略很明显,步步紧逼控制蒙古大草原上的水源,压缩蒙古人的游牧范围,将他们或驱逐或逼降。朝鲜军的这种做法,是在削弱满清对蒙古的控制力,如果任由这样下去,恐怕很快就会让蒙古八旗崩溃的,到时候满清实力大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进攻大明的部署。
正是因为朝鲜军队的压力越来越大,让皇太极很清楚,他已经没有另外一个六年去休养生息了。他现在只有两条路走,第一就是打破明军的防线,进而侵占南方大片肥沃土地,取代明朝成为中原之主。等到自身修养数年之后,再倾全国之力与朝鲜开战。如果他无法做到这一点就是是第二条路,让整个满清部族被消灭。
正是因为有着这一连串的想法,让皇太极不可能与明军硬拼,他必须找到对方的弱点,轻易击破这支明军。皇太极思索着应对洪承畴的方略,随口说道:“如此规模的大军,不可能携带太多粮食,他们的屯粮之所在哪里?”
“在笔架山。”济尔哈朗回答道。
“那里有多少人驻扎?”皇太极又问了一句。
“大约五千人。”这次是萨哈廉回答的,那次侦察是他亲自带人去的,他最清楚人数。
“什么?只有五千人?”皇太极惊呼一声看向了萨哈廉,仿佛不太相信他的话。
萨哈廉点点头:“没错,只有五千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辎重老兵,战斗力应该不强。”
皇太极闻言大喜:“真是天助我也,洪承畴有如此疏忽,此战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