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册命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乘龙佳婿最新章节!
天色虽未大亮,但随着一通鼓响,丹墀东西两侧,整齐划一的甲士已经摆开了仪仗,严阵以待,恰是旌旗飘扬,仗马雄壮,虎豹俯首,鼓乐喧天。
随着第二通鼓响,文武百官已经齐齐等候在了午门,而尚宝卿以及诸多侍从侍卫,已经来到了谨身殿外,迎奉在此服衮冕的皇帝。而等到第三通鼓响,一应参加今日册封大典的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僧道耆老,乃至于之前因经筵而汇聚于京城的名士大儒,亦是各就各位。
至于今天最大的主角三皇子,则是在这个时候于奉天门内耳房,开始穿戴自己的那一身繁复礼服。乍一看去,他这一身和昨天三皇子的那一套衮冕并没有太大不同,甚至连冕冠也是类似,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玄衣纁裳,手中的玉圭更长那么一点点了。
然而,就是这一点点的差别,却是无数龙子凤孙前赴后继拼命争夺的目标。而他更知道,在大皇子二皇子仍旧在世的情况下,以自己如今这年纪这出身入主东宫,着实会成为无数人挑刺的目标,更不要说两位兄长肯定愤恨已极,可既然答应了父皇,他当然下定了决心。
一层层的衣裳套上去,革带和绶环一一系好,当最后戴上那沉甸甸的冕冠时,他只觉得自己甚至连脖子都僵硬到有些动弹不得。他竟是忍不住想到了张寿无意中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因而,他昨日在看到这一套太子衮冕时,心中恰是如同明镜似的。
太子的衣色和皇子不同,而这种染色的衣料,并不是寻常织坊能够赶出来的,必得是江南织染局提前制作,而这样细密厚重的质地,又要按照他的身量定做,所有图案必须在规定的位置,绝不是一时一日之功。
如果按照父皇宣布要册立他为太子的日子来算,这衮冕根本是赶制不出来的。也就是说,父皇在更久之前就已经下了决心。
这怎能不叫他诚惶诚恐?怎能不叫他铭感五内?怎能不叫他发誓倾尽全力?
随着冕旒的珠子被侍者理顺之后悬垂在前额上方,他就听到了外间礼乐大作,却是表明皇帝已经乘舆离开了谨身殿,前往奉天殿,他当下就立刻随着引导官来到了门口。
鼓乐戛然而止,皇帝奉天殿升座的声音传来,继而又是三声静鞭鸣响。三皇子只觉得天地间仿佛瞬间肃静了下来,跟着前导四人进了奉天东门时,他甚至有些浑浑噩噩,直到礼乐再次响起,他踏上了丹墀上早就预备好的拜位时,一颗心恰是怦怦直跳,几乎跳出了嗓子眼。
拜,兴,平身,尽管跪拜行礼的动作一丝不苟,再严苛的礼官也挑不出错处,但三皇子此时却觉得自己如同提线木偶,脑袋一片空白,外间乐兴乐止,他仿佛都完全没觉察到,全凭本能支撑他的所有动作。
就在这时候,他陡然听到了一个极大的嗓门:“有制!”
三皇子几乎是下意识地再次长跪于地,可双膝着地的一瞬间,他就分辨出了这个声音是谁,再一抬头,那竟然不是礼部尚书,而是赵国公朱泾这个兵部尚书!
“诏曰:立太子以尊宗庙,重社稷,非一家一私,为天下之公。夏商周汉唐宋之盛,用此道也。三皇子郑鎔,聪明仁厚,孝友温恭,足以嗣承宗庙,乃于永辰二十七年十月十五,立为皇太子。”
听到那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评语,三皇子只觉得心中一颤,直到赞礼官长呼俯伏,他这才如梦初醒,慌忙依礼拜谢,随即亦步亦趋地跟着前导官入奉天殿御座前,行礼再拜。
他有些浑浑噩噩地俯伏拜谢,直到读册宝的官员朗声念出金册上的册文内容,这才陡然惊觉。哪怕不抬头,他也能听出,这赫然是张寿的声音!等到礼毕起身时,刚刚由外入内,经历了冷暖两重天的他竭尽全力稳住身体站直,随即就对上了张寿那张一如既往的笑脸。
而读完册文,张寿便将手中金册双手呈给了一旁的孔大学士。虽然孔大学士至今仍未正位首辅,但在这种场合,代替天子授金册给太子,这事实上的相权却已经很明显了。
对于这样的殊荣,孔大学士原本应该觉得自己志得意满,可看到宣读金册上册文的人竟然是张寿,又看到在这种场合,三皇子和张寿对视而笑,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他却又觉得心中极其膈应。
尤其是想到自己这些大佬举荐的东宫讲读中,不但最初就被皇帝犹如掺沙子似的加了一个张寿,甚至还被张寿举荐,塞进了一个刘志沅,他就觉得心情大坏。
因而,当授金册金宝给三皇子的时候,他甚至不用装就绷着一张脸。眼看这位业已成为太子,昔日却无人在意的小皇子双手接过金册和金宝,随即郑重交给一旁专司捧金册和金宝的内使,继而再次随着鼓乐行礼俯伏拜谢,他忍不住在心里哂然一笑。
大皇子二皇子纵有千般万般不好,但至少业已成年,可如今这位三皇子,却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如若天子临时出巡又或者其他,要留太子监国,这位太子也只能把诸般事务全都托付给大臣。而且,人看上去温厚恭俭,理应比皇帝这样的天子好对付。
在同样全副衮冕,重到不得不死绷着一张脸的四皇子看来,今天自家三哥那就是磕头虫,从一开始在丹墀上吹着冷风,听册封太子制文开始,就一直在跪拜行礼。他甚至在闲极无聊之下掰着手指头数了数,骇然发现人起身跪下至少五次,磕头更是有十几二十个。
要当好这个太子,三哥真是不容易!一会儿他陪三哥去清宁宫和两宫,还得继续磕头!
小小的熊孩子在心中替自家三哥觉着累的时候,三皇子已经在导引官的护送下出了奉天殿,于拜位再次行礼,随即到了奉天门东耳房,准备先去谒见太后,然后再去谒见两宫。
如今中宫无主,裕妃与和妃作为贵妃,一块打理宫务,虽则对他来说一个是庶母,一个是生母,并非中宫,原本按照仪制去不去谒见均可,但皇帝仍然在礼部的仪制上改了一笔。
皇帝特意加了让他去两宫拜见这两位贵妃,只是礼仪减省一二。对此,他心中自然极其感激,毕竟生恩如山,更何况和妃一贯对他这个儿子极其爱护,裕妃虽然冷情,却也从来都不曾自恃圣宠傲视他母子,昔日甚至在废后面前倾力维护,他当然愿意借此机会去拜谢。
他身边全都是皇帝精挑细选的人,因此没人鼓吹他这个太子应该趁着自己入主东宫,想办法让生母和妃正位中宫,以断绝日后宠妃幼子动摇储位的可能。可这样的说法,却也不是没别人说过。而说这番言语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害得四皇子挨了那一顿责打的柳枫。
三皇子当初正在思前想后,是否要到父皇面前去戳穿这家伙,可隔日四皇子那桩公案就骤然事发了,他听说柳枫被杖毙,这才后悔不迭,可如果那时候到父皇面前去说,不免有把责任都推卸给死人的意味,因此他最终还是沉默了,可此时此刻不由得又勾起了这桩事情。
新鲜出炉的皇太子固然要先前往太后以及裕妃和妃两位贵妃处行礼,然而,文武百官却也不可能就此散去,因为在朝贺东宫之前,众人还要护送册东宫的诏书到午门外开读,毕竟,这里还云集着顺天府之前精挑细选出来的顺天府官民士绅的代表。
虽然相比正月十五在东安门上观灯市胡同那元宵彩灯,此时此刻这午门云集的成百上千人根本不算什么,可但凡聪明人都知道,相比上元节天子与民同乐,旨在宣扬天下太平的那种戏码,今日午门当众颁布册封太子诏,意义自然是截然不同。
而这一次,在此宣读册封东宫诏书的,当然不再是张寿,而是俗称天子应声虫的吴阁老。
这位虽说往日被无数人背后骂作阴鹜无德,但这会儿真正朗声开读诏书时,那却是一点都不亚于那些从前经过专门挑选,嗓门洪亮的鸿胪寺官员。
更难得的是,简简单单的册封诏书,竟是被他读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而等到读完之后,吴阁老面不红气不喘,却是显得更加意气风发,尤其是得到了张大学士几句恭维之后,他就笑得更畅快了。
“我年轻时胆小,说话吞吞吐吐,待人接物更是不堪,后来痛定思痛,就到后山无人处对着石壁背诵诗词文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来,终于能声音清亮,吐字明晰,便是院试和乡试,也曾因此引得考官垂青。今日皇上点我宣读册封东宫的诏书,着实是神目如电。”
听到吴阁老竟然在这种时候还不忘颂圣,孔大学士首先皱眉头。可纵使他身边有的是人和他一样膈应吴阁老那应声虫的本性,可耳听得那些被选出来的京畿僧道耆老都在那欢呼拜舞,谁还会在这种时候说些煞风景的话?
不过是随大流颂圣而已。颂圣是最不会出错的,别看无数人在背后大骂吴阁老是应声虫,可谁又不想取代这个应声虫?
而站在不起眼位置的张寿却忍不住想道,今天文武百官纵使齐聚,但倒是不像经筵那般皇族宗女和各家千金云集,因而他没看到朱莹的影子。但他还记得,当初朱莹可是神气活现地告诉他,今天一定会来旁观这场册封大典。
既然如此,人哪去了?莫非真的只是在奉天殿角门偷窥一下就完事了?
张寿正这么想时,带着四皇子一同去清宁宫谒见太后的新太子,在经过一系列乐起乐停的仪制,最终踏入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时,却见到了非同一般的大场面。
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生母和妃以及裕妃都在这儿,除此之外,妃嫔齐聚,诸位公主一个不少,而在这些人当中,最显眼的不是别人,正是朱莹。
因为三皇子这位新太子清清楚楚地记着,父皇昨日黄昏的时候还对他和四皇子调侃过,朱莹那一身行头一定不会逊色于他那太子衮冕的沉重。四皇子那时候好奇得问了问,父皇却举出了九翟四凤冠作为例子,而他当即醒悟到,父皇是赐了朱莹公主冠服。
可眼下,朱莹那一身真红大袖衫固然是鲜亮夺目,发间头饰亦是金玉辉耀,但却只是一品的形制,甚至因为尚未成婚,发髻比一品夫人简单多了。
完全不知道昨夜赵国公府就派人紧急送了太夫人亲笔的表笺入乾清宫,陈奏朱莹收了冠服,却不愿今日服用,此时此刻,三皇子忍不住盯着朱莹看了又看,直到人冲着自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他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在女官导引下行了八拜礼。
“小子郑鎔,兹受册命,谨诣太后殿下恭谢。”
这是东宫朝见太后时的老规矩了,对于曾经当过藩王妃和皇后的太后来说,见过自己的亲儿子成为太子,如今再见亲孙子正位东宫,她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尤其是面前的小儿郎并非众望所归,如今却一板一眼犹如小大人,她就越发想起了曾经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兄弟俩。
朝见仪制上本来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可太后明白,裕妃与和妃今日不约而同来自己这儿的意思,无非是不想让太子再亲去自家宫室拜谢,因而她受礼之后就笑道:“你两位母妃既然在此,你也一并行礼吧。”
跟在三皇子身后侍从的四皇子眨巴眼睛,看见自己的母亲蒋妃对他使眼色,很明显是让他别乱开口,他心里不禁很不理解,裕妃也就算了,和妃却特意跑到这里来,难不成就不想在三哥受封太子的时候,在自己的宫室中,亲自和成为太子的三哥说几句心里话?
然而,他不明白,三皇子却隐隐知道,母亲那是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恭恭敬敬对裕妃以及和妃行礼,却是裕妃居前,和妃居次,一如两人昔日为妃时在宫中的位次。但紧跟着,他却又不忘对包括蒋妃在内的其余皇妃一一行礼,那恭谦竟和刚刚对裕妃和妃一模一样。
面对这样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新太子,诸多妃嫔谁人不喜?相比大皇子二皇子那种性格的人入主东宫,三皇子成为太子,若是将来万一她们走在皇帝身后,就不怕没有好下场了!
一一谢过诸妃,三皇子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诸位公主身上。如今大皇子二皇子获谴出京,他兄长全无,就只有这些姐姐们了。因此,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肃然朝着包括朱莹在内的诸公主深深作揖道:“小子郑鎔,兹受册命,今日于此,恭谢诸位皇姐多年照拂。”
天色虽未大亮,但随着一通鼓响,丹墀东西两侧,整齐划一的甲士已经摆开了仪仗,严阵以待,恰是旌旗飘扬,仗马雄壮,虎豹俯首,鼓乐喧天。
随着第二通鼓响,文武百官已经齐齐等候在了午门,而尚宝卿以及诸多侍从侍卫,已经来到了谨身殿外,迎奉在此服衮冕的皇帝。而等到第三通鼓响,一应参加今日册封大典的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僧道耆老,乃至于之前因经筵而汇聚于京城的名士大儒,亦是各就各位。
至于今天最大的主角三皇子,则是在这个时候于奉天门内耳房,开始穿戴自己的那一身繁复礼服。乍一看去,他这一身和昨天三皇子的那一套衮冕并没有太大不同,甚至连冕冠也是类似,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玄衣纁裳,手中的玉圭更长那么一点点了。
然而,就是这一点点的差别,却是无数龙子凤孙前赴后继拼命争夺的目标。而他更知道,在大皇子二皇子仍旧在世的情况下,以自己如今这年纪这出身入主东宫,着实会成为无数人挑刺的目标,更不要说两位兄长肯定愤恨已极,可既然答应了父皇,他当然下定了决心。
一层层的衣裳套上去,革带和绶环一一系好,当最后戴上那沉甸甸的冕冠时,他只觉得自己甚至连脖子都僵硬到有些动弹不得。他竟是忍不住想到了张寿无意中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因而,他昨日在看到这一套太子衮冕时,心中恰是如同明镜似的。
太子的衣色和皇子不同,而这种染色的衣料,并不是寻常织坊能够赶出来的,必得是江南织染局提前制作,而这样细密厚重的质地,又要按照他的身量定做,所有图案必须在规定的位置,绝不是一时一日之功。
如果按照父皇宣布要册立他为太子的日子来算,这衮冕根本是赶制不出来的。也就是说,父皇在更久之前就已经下了决心。
这怎能不叫他诚惶诚恐?怎能不叫他铭感五内?怎能不叫他发誓倾尽全力?
随着冕旒的珠子被侍者理顺之后悬垂在前额上方,他就听到了外间礼乐大作,却是表明皇帝已经乘舆离开了谨身殿,前往奉天殿,他当下就立刻随着引导官来到了门口。
鼓乐戛然而止,皇帝奉天殿升座的声音传来,继而又是三声静鞭鸣响。三皇子只觉得天地间仿佛瞬间肃静了下来,跟着前导四人进了奉天东门时,他甚至有些浑浑噩噩,直到礼乐再次响起,他踏上了丹墀上早就预备好的拜位时,一颗心恰是怦怦直跳,几乎跳出了嗓子眼。
拜,兴,平身,尽管跪拜行礼的动作一丝不苟,再严苛的礼官也挑不出错处,但三皇子此时却觉得自己如同提线木偶,脑袋一片空白,外间乐兴乐止,他仿佛都完全没觉察到,全凭本能支撑他的所有动作。
就在这时候,他陡然听到了一个极大的嗓门:“有制!”
三皇子几乎是下意识地再次长跪于地,可双膝着地的一瞬间,他就分辨出了这个声音是谁,再一抬头,那竟然不是礼部尚书,而是赵国公朱泾这个兵部尚书!
“诏曰:立太子以尊宗庙,重社稷,非一家一私,为天下之公。夏商周汉唐宋之盛,用此道也。三皇子郑鎔,聪明仁厚,孝友温恭,足以嗣承宗庙,乃于永辰二十七年十月十五,立为皇太子。”
听到那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评语,三皇子只觉得心中一颤,直到赞礼官长呼俯伏,他这才如梦初醒,慌忙依礼拜谢,随即亦步亦趋地跟着前导官入奉天殿御座前,行礼再拜。
他有些浑浑噩噩地俯伏拜谢,直到读册宝的官员朗声念出金册上的册文内容,这才陡然惊觉。哪怕不抬头,他也能听出,这赫然是张寿的声音!等到礼毕起身时,刚刚由外入内,经历了冷暖两重天的他竭尽全力稳住身体站直,随即就对上了张寿那张一如既往的笑脸。
而读完册文,张寿便将手中金册双手呈给了一旁的孔大学士。虽然孔大学士至今仍未正位首辅,但在这种场合,代替天子授金册给太子,这事实上的相权却已经很明显了。
对于这样的殊荣,孔大学士原本应该觉得自己志得意满,可看到宣读金册上册文的人竟然是张寿,又看到在这种场合,三皇子和张寿对视而笑,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他却又觉得心中极其膈应。
尤其是想到自己这些大佬举荐的东宫讲读中,不但最初就被皇帝犹如掺沙子似的加了一个张寿,甚至还被张寿举荐,塞进了一个刘志沅,他就觉得心情大坏。
因而,当授金册金宝给三皇子的时候,他甚至不用装就绷着一张脸。眼看这位业已成为太子,昔日却无人在意的小皇子双手接过金册和金宝,随即郑重交给一旁专司捧金册和金宝的内使,继而再次随着鼓乐行礼俯伏拜谢,他忍不住在心里哂然一笑。
大皇子二皇子纵有千般万般不好,但至少业已成年,可如今这位三皇子,却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如若天子临时出巡又或者其他,要留太子监国,这位太子也只能把诸般事务全都托付给大臣。而且,人看上去温厚恭俭,理应比皇帝这样的天子好对付。
在同样全副衮冕,重到不得不死绷着一张脸的四皇子看来,今天自家三哥那就是磕头虫,从一开始在丹墀上吹着冷风,听册封太子制文开始,就一直在跪拜行礼。他甚至在闲极无聊之下掰着手指头数了数,骇然发现人起身跪下至少五次,磕头更是有十几二十个。
要当好这个太子,三哥真是不容易!一会儿他陪三哥去清宁宫和两宫,还得继续磕头!
小小的熊孩子在心中替自家三哥觉着累的时候,三皇子已经在导引官的护送下出了奉天殿,于拜位再次行礼,随即到了奉天门东耳房,准备先去谒见太后,然后再去谒见两宫。
如今中宫无主,裕妃与和妃作为贵妃,一块打理宫务,虽则对他来说一个是庶母,一个是生母,并非中宫,原本按照仪制去不去谒见均可,但皇帝仍然在礼部的仪制上改了一笔。
皇帝特意加了让他去两宫拜见这两位贵妃,只是礼仪减省一二。对此,他心中自然极其感激,毕竟生恩如山,更何况和妃一贯对他这个儿子极其爱护,裕妃虽然冷情,却也从来都不曾自恃圣宠傲视他母子,昔日甚至在废后面前倾力维护,他当然愿意借此机会去拜谢。
他身边全都是皇帝精挑细选的人,因此没人鼓吹他这个太子应该趁着自己入主东宫,想办法让生母和妃正位中宫,以断绝日后宠妃幼子动摇储位的可能。可这样的说法,却也不是没别人说过。而说这番言语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害得四皇子挨了那一顿责打的柳枫。
三皇子当初正在思前想后,是否要到父皇面前去戳穿这家伙,可隔日四皇子那桩公案就骤然事发了,他听说柳枫被杖毙,这才后悔不迭,可如果那时候到父皇面前去说,不免有把责任都推卸给死人的意味,因此他最终还是沉默了,可此时此刻不由得又勾起了这桩事情。
新鲜出炉的皇太子固然要先前往太后以及裕妃和妃两位贵妃处行礼,然而,文武百官却也不可能就此散去,因为在朝贺东宫之前,众人还要护送册东宫的诏书到午门外开读,毕竟,这里还云集着顺天府之前精挑细选出来的顺天府官民士绅的代表。
虽然相比正月十五在东安门上观灯市胡同那元宵彩灯,此时此刻这午门云集的成百上千人根本不算什么,可但凡聪明人都知道,相比上元节天子与民同乐,旨在宣扬天下太平的那种戏码,今日午门当众颁布册封太子诏,意义自然是截然不同。
而这一次,在此宣读册封东宫诏书的,当然不再是张寿,而是俗称天子应声虫的吴阁老。
这位虽说往日被无数人背后骂作阴鹜无德,但这会儿真正朗声开读诏书时,那却是一点都不亚于那些从前经过专门挑选,嗓门洪亮的鸿胪寺官员。
更难得的是,简简单单的册封诏书,竟是被他读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而等到读完之后,吴阁老面不红气不喘,却是显得更加意气风发,尤其是得到了张大学士几句恭维之后,他就笑得更畅快了。
“我年轻时胆小,说话吞吞吐吐,待人接物更是不堪,后来痛定思痛,就到后山无人处对着石壁背诵诗词文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来,终于能声音清亮,吐字明晰,便是院试和乡试,也曾因此引得考官垂青。今日皇上点我宣读册封东宫的诏书,着实是神目如电。”
听到吴阁老竟然在这种时候还不忘颂圣,孔大学士首先皱眉头。可纵使他身边有的是人和他一样膈应吴阁老那应声虫的本性,可耳听得那些被选出来的京畿僧道耆老都在那欢呼拜舞,谁还会在这种时候说些煞风景的话?
不过是随大流颂圣而已。颂圣是最不会出错的,别看无数人在背后大骂吴阁老是应声虫,可谁又不想取代这个应声虫?
而站在不起眼位置的张寿却忍不住想道,今天文武百官纵使齐聚,但倒是不像经筵那般皇族宗女和各家千金云集,因而他没看到朱莹的影子。但他还记得,当初朱莹可是神气活现地告诉他,今天一定会来旁观这场册封大典。
既然如此,人哪去了?莫非真的只是在奉天殿角门偷窥一下就完事了?
张寿正这么想时,带着四皇子一同去清宁宫谒见太后的新太子,在经过一系列乐起乐停的仪制,最终踏入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时,却见到了非同一般的大场面。
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生母和妃以及裕妃都在这儿,除此之外,妃嫔齐聚,诸位公主一个不少,而在这些人当中,最显眼的不是别人,正是朱莹。
因为三皇子这位新太子清清楚楚地记着,父皇昨日黄昏的时候还对他和四皇子调侃过,朱莹那一身行头一定不会逊色于他那太子衮冕的沉重。四皇子那时候好奇得问了问,父皇却举出了九翟四凤冠作为例子,而他当即醒悟到,父皇是赐了朱莹公主冠服。
可眼下,朱莹那一身真红大袖衫固然是鲜亮夺目,发间头饰亦是金玉辉耀,但却只是一品的形制,甚至因为尚未成婚,发髻比一品夫人简单多了。
完全不知道昨夜赵国公府就派人紧急送了太夫人亲笔的表笺入乾清宫,陈奏朱莹收了冠服,却不愿今日服用,此时此刻,三皇子忍不住盯着朱莹看了又看,直到人冲着自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他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在女官导引下行了八拜礼。
“小子郑鎔,兹受册命,谨诣太后殿下恭谢。”
这是东宫朝见太后时的老规矩了,对于曾经当过藩王妃和皇后的太后来说,见过自己的亲儿子成为太子,如今再见亲孙子正位东宫,她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尤其是面前的小儿郎并非众望所归,如今却一板一眼犹如小大人,她就越发想起了曾经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兄弟俩。
朝见仪制上本来并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可太后明白,裕妃与和妃今日不约而同来自己这儿的意思,无非是不想让太子再亲去自家宫室拜谢,因而她受礼之后就笑道:“你两位母妃既然在此,你也一并行礼吧。”
跟在三皇子身后侍从的四皇子眨巴眼睛,看见自己的母亲蒋妃对他使眼色,很明显是让他别乱开口,他心里不禁很不理解,裕妃也就算了,和妃却特意跑到这里来,难不成就不想在三哥受封太子的时候,在自己的宫室中,亲自和成为太子的三哥说几句心里话?
然而,他不明白,三皇子却隐隐知道,母亲那是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恭恭敬敬对裕妃以及和妃行礼,却是裕妃居前,和妃居次,一如两人昔日为妃时在宫中的位次。但紧跟着,他却又不忘对包括蒋妃在内的其余皇妃一一行礼,那恭谦竟和刚刚对裕妃和妃一模一样。
面对这样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新太子,诸多妃嫔谁人不喜?相比大皇子二皇子那种性格的人入主东宫,三皇子成为太子,若是将来万一她们走在皇帝身后,就不怕没有好下场了!
一一谢过诸妃,三皇子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诸位公主身上。如今大皇子二皇子获谴出京,他兄长全无,就只有这些姐姐们了。因此,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肃然朝着包括朱莹在内的诸公主深深作揖道:“小子郑鎔,兹受册命,今日于此,恭谢诸位皇姐多年照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