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革新
推荐阅读: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悍妻攻略最新章节!
衡清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意思。针对的也是之前赵铭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第一,百姓参加科举难度,第二,便是人才水平下降。
与其按照陛下的想法,大开科举之门,降低科举难度,还不如培养更多的人,让大雍方方面面都存在人才。
朝中众人都是人精,怎么可能不明白衡清的意思。可是,这个东西,说起来容易,但是做出来,却难于上青天。首先,得发展经济,至少,得让大多数的百姓上得起学,扩大人才基数。
但是,这经济是说发展就发展起来的?
第二,就是专向教育。
怎么专向教育,谁都不知道。专向教育的结果,谁也不知道。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是结果好还行,结果不好的话,谁为这些事情负责!
陛下沉默了,百官也没有一个敢吭声。衡清提出的意见,太过想当然,在众人眼中,实在太过想当然了。
武侯左看右看,见到没人肯开口,果断出列:“陛下,我看衡清的说法挺靠谱的。”
陛下一愣,然后大笑:“卫卿,你是衡清的义父,可知道要避嫌?”
“臣不知。”武侯爷回道:“之前监考武举的时候,吏部尚书说过一句话,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臣觉得衡清说的好。”
“哪里好?”
“不知道文官怎么看,咱们西北的武将对这个挺有感触的。”武侯爷回道:“西北的战士,大多是家里穷的。好多战士都是在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才来战场搏杀,就为了一条活路。臣想,要是真的百姓都有钱了,就没那么多可怜兮兮的战士了。”
这句话一出,百官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其次啊,咱们西北,真正厉害的武将,有两种。”顿了顿,武侯爷笑眯眯的回道:“一种,是臣这种,冲杀在最前线,敌人在哪,臣就在哪。”
陛下揉了揉太阳穴,这个大老粗,一点谦虚都不知道。
“还有一种,是牧之那种,真打起来,十个牧之也不够臣两板斧。但是,上了战场,臣带十倍的人,也不一定能打败他。”说到这里,武侯爷尴尬的抓抓头发:“真正的将领,应该兼有臣与牧之的能力,西北几十万大军,能有这天分的,只有犬子飞鸾和老常的儿子睿城。”
武侯爷的声音带着骄傲:“臣以为,衡清这办法很好,适合冲锋的,去学习阵前冲杀,会算计别人的,就待在后方算计别人。好钢都用在刀刃上,谁也不浪费。不然,要是牧之那种人,跟着臣冲杀,不用一个来回,就丢外面了。”
“话糙理不糙。”陛下被逗乐了:“就按照卿家说的办,以后武举分为两项,武功,谋略。”顿了顿,陛下开口:“只是这两者,可以有偏向,却不能瘸腿。”
“谢陛下!”武侯爷乐颠颠的回了自己的位置。
傅元悄悄瞄了一眼武侯,见他乐颠颠的站回自己的位置,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人家的义父看着傻不愣登的,但是关键时候,还能神助攻。反观自己的爹爹,整个金殿中第一个反对自己的,就是自家老爹。
坑儿子不倦啊!
“衡清,你可知道,你的建议,有多少可行性?”陛下觉得不说点什么,这大殿上的气氛就不大对劲了。好像衡清便是自己内定的状元一般。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说了点什么,衡清也依旧是众臣眼中的内定状元。
衡清不卑不亢的坐在大殿中央:“未知。”
众臣唏嘘不已,瞧这个人也只是嘴上说说。
“此话怎讲?”陛下却好奇了。
陛下于衡清也算相识,自然明白衡清的习惯,一件世情不到百分之一百的可能性的时候,对于衡清来说,就是未知。
“临江一县,自去年开始,便全民读书。一年时间,已经小有成效。”衡清的话,让大殿中不少人惊讶不已。“如今,临江县中,九成人识字,五成人会书写,各行各业,皆有人才。”
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容白和温婉提出来的。但是,容白和温婉的教育模式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所以,衡清修改之后,照搬到临江县中。可巧的是,因为之前一系列的事情,唐瑜和衡清,在临江县中地位极高,而且温婉在温婉到临江之后,临江集团又多了一个衣食父母。
所以,推行教育才那么顺利。
但是,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的难度太大了,温婉要是能成为全国百姓的衣食父母,那担忧的人,就要换成陛下了。
“竟有这等事情?”陛下对这个倒是很好奇。
朝中不少人也对这种事情好奇。若是一个小小的县可以推行,那么为什么不能推行到全国?要知道,这种事情,要是能推行到全国,那么大雍便能开创更加盛世的盛景!
“臣记得,如今工部尚书,是之前临江县的县令吧。”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左相看着更没存在感的工部尚书。
说起这工部尚书,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奇人了。考了五六年才考到个会试吊车尾,之后,便被派往临江做县令,这一做,就不得了。三年时间,将一个不怎么打眼的县城,做成了南方比较富饶的县城。
就连税银,都比别的县城多了两三成。
要不是最后临走的时候,临江爆发瘟疫,他回来,也不会从京兆尹做起。
这京兆尹跟临江县令的官职差不多,但是待遇水平就好得多了。这县令也不知什么时候,跟五皇子搭上,弄出了好几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工部尚书一看,就喜欢上了。直接求陛下将这人调到工部,顶了工部侍郎的缺。
这次转变,离这人到京城,不超过三个月。
接下来,更戏剧化了。原来的工部尚书没过多久,就得了重病,只能告老还乡,工部一众人中,最活跃的,就是这个人了。结果,陛下朱笔一挥,这人便成了工部尚书。可以说,整个京城,没有人脉关系,官职爬得最快的,就是这位工部尚书了。
衡清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意思。针对的也是之前赵铭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第一,百姓参加科举难度,第二,便是人才水平下降。
与其按照陛下的想法,大开科举之门,降低科举难度,还不如培养更多的人,让大雍方方面面都存在人才。
朝中众人都是人精,怎么可能不明白衡清的意思。可是,这个东西,说起来容易,但是做出来,却难于上青天。首先,得发展经济,至少,得让大多数的百姓上得起学,扩大人才基数。
但是,这经济是说发展就发展起来的?
第二,就是专向教育。
怎么专向教育,谁都不知道。专向教育的结果,谁也不知道。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是结果好还行,结果不好的话,谁为这些事情负责!
陛下沉默了,百官也没有一个敢吭声。衡清提出的意见,太过想当然,在众人眼中,实在太过想当然了。
武侯左看右看,见到没人肯开口,果断出列:“陛下,我看衡清的说法挺靠谱的。”
陛下一愣,然后大笑:“卫卿,你是衡清的义父,可知道要避嫌?”
“臣不知。”武侯爷回道:“之前监考武举的时候,吏部尚书说过一句话,叫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臣觉得衡清说的好。”
“哪里好?”
“不知道文官怎么看,咱们西北的武将对这个挺有感触的。”武侯爷回道:“西北的战士,大多是家里穷的。好多战士都是在家里连饭都吃不上,才来战场搏杀,就为了一条活路。臣想,要是真的百姓都有钱了,就没那么多可怜兮兮的战士了。”
这句话一出,百官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其次啊,咱们西北,真正厉害的武将,有两种。”顿了顿,武侯爷笑眯眯的回道:“一种,是臣这种,冲杀在最前线,敌人在哪,臣就在哪。”
陛下揉了揉太阳穴,这个大老粗,一点谦虚都不知道。
“还有一种,是牧之那种,真打起来,十个牧之也不够臣两板斧。但是,上了战场,臣带十倍的人,也不一定能打败他。”说到这里,武侯爷尴尬的抓抓头发:“真正的将领,应该兼有臣与牧之的能力,西北几十万大军,能有这天分的,只有犬子飞鸾和老常的儿子睿城。”
武侯爷的声音带着骄傲:“臣以为,衡清这办法很好,适合冲锋的,去学习阵前冲杀,会算计别人的,就待在后方算计别人。好钢都用在刀刃上,谁也不浪费。不然,要是牧之那种人,跟着臣冲杀,不用一个来回,就丢外面了。”
“话糙理不糙。”陛下被逗乐了:“就按照卿家说的办,以后武举分为两项,武功,谋略。”顿了顿,陛下开口:“只是这两者,可以有偏向,却不能瘸腿。”
“谢陛下!”武侯爷乐颠颠的回了自己的位置。
傅元悄悄瞄了一眼武侯,见他乐颠颠的站回自己的位置,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人家的义父看着傻不愣登的,但是关键时候,还能神助攻。反观自己的爹爹,整个金殿中第一个反对自己的,就是自家老爹。
坑儿子不倦啊!
“衡清,你可知道,你的建议,有多少可行性?”陛下觉得不说点什么,这大殿上的气氛就不大对劲了。好像衡清便是自己内定的状元一般。他不知道的是,就算他说了点什么,衡清也依旧是众臣眼中的内定状元。
衡清不卑不亢的坐在大殿中央:“未知。”
众臣唏嘘不已,瞧这个人也只是嘴上说说。
“此话怎讲?”陛下却好奇了。
陛下于衡清也算相识,自然明白衡清的习惯,一件世情不到百分之一百的可能性的时候,对于衡清来说,就是未知。
“临江一县,自去年开始,便全民读书。一年时间,已经小有成效。”衡清的话,让大殿中不少人惊讶不已。“如今,临江县中,九成人识字,五成人会书写,各行各业,皆有人才。”
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容白和温婉提出来的。但是,容白和温婉的教育模式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所以,衡清修改之后,照搬到临江县中。可巧的是,因为之前一系列的事情,唐瑜和衡清,在临江县中地位极高,而且温婉在温婉到临江之后,临江集团又多了一个衣食父母。
所以,推行教育才那么顺利。
但是,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的难度太大了,温婉要是能成为全国百姓的衣食父母,那担忧的人,就要换成陛下了。
“竟有这等事情?”陛下对这个倒是很好奇。
朝中不少人也对这种事情好奇。若是一个小小的县可以推行,那么为什么不能推行到全国?要知道,这种事情,要是能推行到全国,那么大雍便能开创更加盛世的盛景!
“臣记得,如今工部尚书,是之前临江县的县令吧。”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左相看着更没存在感的工部尚书。
说起这工部尚书,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奇人了。考了五六年才考到个会试吊车尾,之后,便被派往临江做县令,这一做,就不得了。三年时间,将一个不怎么打眼的县城,做成了南方比较富饶的县城。
就连税银,都比别的县城多了两三成。
要不是最后临走的时候,临江爆发瘟疫,他回来,也不会从京兆尹做起。
这京兆尹跟临江县令的官职差不多,但是待遇水平就好得多了。这县令也不知什么时候,跟五皇子搭上,弄出了好几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工部尚书一看,就喜欢上了。直接求陛下将这人调到工部,顶了工部侍郎的缺。
这次转变,离这人到京城,不超过三个月。
接下来,更戏剧化了。原来的工部尚书没过多久,就得了重病,只能告老还乡,工部一众人中,最活跃的,就是这个人了。结果,陛下朱笔一挥,这人便成了工部尚书。可以说,整个京城,没有人脉关系,官职爬得最快的,就是这位工部尚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