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合适地点合适时间的合适作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郭大炮的文娱生涯最新章节!
《茶馆》这部话剧,是异世界的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语言精练,通篇也就三万来字,跨度却足足有五十年,里面人物繁多,各有特色,取材与京城老茶馆,京腔京味,语言凝练传神,实在是不可多见的作品。
其实就异世界话剧作品而言,比《茶馆》有名气的多得是,比如《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作品,这可都比《茶馆》有名气多了。
不过这都是西方世界的作品,即便是加以修改,也难以去掉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信息,况且但凡名家作品,就不好修改,稍稍变动就会减少很多韵味,反而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在此时的郭大路眼里,无论东方世界的戏曲,还是西方世界的东歌剧,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他都要尽可能的将之传承下来。
在文化搬运工眼中,文学作品已经没有了国界之分,但凡优秀者,皆要搬到这个世界,不过必须得挑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就像这次京都话剧团来向他要剧本,那最合适京都话剧团的话剧只能是东方风格的作品,而在异世界,东方风格的话剧中,最出名的有两部,一部是《茶馆》,另一部是雷雨。
而在这两部中,要挑选出一部最为合适京都话剧团的作品,那就只能是《茶馆》。
一部作品的出现必须是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环境中才行,郭大路总不能搞出一部悲惨世界扔给京都话剧团,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演的了,就算是能够演的出来,可是谁看?西方元素的作品,让东方人来表演,先天上就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观众们一准儿不喜欢。
所以只能选《茶馆》,而不是选别的作品。
还有一点就是,郭大路喜欢《茶馆》胜过《雷雨》,两者的戏剧张力上,茶馆是略逊色与雷雨的,但其表现的底层百姓生活化的状态,却是雷雨不能比拟的。
《茶馆》的画面挺强,但是语言太过简洁,若是不能好好的咂摸滋味,那就很难体会到里面各种人物在什么心理状态下说的那些话,而且对于对白中的语气轻重也必须要拿捏到位才行,这部作品要是不好好体会,是绝难演绎出来的。
反倒是《雷雨》中情景与对白更容易体会,也更容易把握,所以这两部作品,若论排演难度,《茶馆》要比《雷雨》难的太多。
也就是因为这样,在话剧界,《雷雨》的排练可以有几次成功的版本,而《茶馆》却很难能突破第一个版本的束缚。
两部作品,一个是高门显赫的大宅门,一个是底层人士齐聚的小茶馆,所发生的事情也截然不同,郭大路是底层民众出身,对于富有烟火气息的作品天然的就有三分好感,而雷雨的高门大户里的故事,郭大路极为不喜。
对郭大路来说,《雷雨》的故事太过残忍,这个残忍指的不是社会黑暗一面的残忍,也不是死多少人的那种残忍,而是一种伦理上的残忍。
在郭大路的悲剧观念中,写苦难,写黑暗,写在生活压迫下的卑微与渺小以及现实社会的残忍,这都可以写,也是常用的题材。
可为什么要触碰伦理上的事情?
雷雨这部作品中,曹禺中竟然安排同父异母的周萍与四凤亲兄妹产生不论之情!
这种安排,实在太让人难以接受,别人的感受郭大路管不着,但就郭大路本人而言,他十分讨厌剧情中的这个情节安排。
我喜欢吃臭豆腐不假,喜欢吃臭鳜鱼不假,因为我喜欢这种臭味的食品,可你不能因为我喜欢吃臭的东西,就给我端一碗热翔啊!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喜好,与作品的好坏无关,其实就故事情节的激烈程度与爆发力,《茶馆》是远远比不上雷雨的,但《雷雨》再好,郭大路也不喜欢!
随意,即便是在个人感情上,郭大路也愿意先把《茶馆》拎出来,至于《雷雨》这部话剧,以后再说吧!
拿到话剧剧本的邵红旗,自然是不会明白郭大路的想法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茶馆》这部话剧的喜爱与看重。
他是老京都人,对剧本里浓浓的京片子对白风格有一种极为亲切的认同感,对于里面简洁而又生活化的语言,也有着极为熟悉而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即便邵红旗是老京都人,即便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去也没有机会见过剧本中的描述的那种大茶馆,他只是从老一辈人口中听说过而已,但却从未见到过,但这一次,他从这个话剧剧本里,却体会到了那种自己想象中的茶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拿到剧本后的第二天,他便将这个剧本复印了好几份,分到团里演员们的手中,“大家都好好看一下,这是郭大路先生为我们团写的一部话剧,你们先熟悉一下,然后咱们集中讨论一下剧本里人物的形象问题,还有人物的背景与性格的分析研究,只有把里面的人物与环境全都吃透了,咱们才可以进行排演。”
“道具组的人听着啊,这剧本里已经把道具与布局都写了出来,你们呐,按照这剧本中描述的场景,在舞台上布置一下,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话,那就去找京都的老照片或者老的影像资料,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才能搞出合适的道具。”
“三天后,郭先生来咱们团指导我们,你们赶快把这剧本看完,到时候有什么不理解的的问题,我们集中一下,一起向郭先生请教。”
一名年轻的女团员夸张的叫道:“不会吧老师,郭大路也能写话剧?他小说确实写的不错,诗更不错,但这跟话剧没有必然的关系啊,这是两种艺术形式,郭爷不会连文化形式上也能跨界吧?”
另一名年轻少女笑道:“丁玲玲,你可不要小看郭爷,他跨界跨的还少吗?人家会杀猪,会打官司,会写小说,会拍电视电影,而且自己还能演,还能唱,还是个音乐家……妈呀,郭大路怎么会这么多?”
年轻少女自己都被自己说的吓了一跳,“我去,我说还好,现在一想,才发现郭爷竟然这么天才!”
她拍着小胸脯一副惊魂未定的神色,“你说这样的天才,他凭什么就写不出话剧来?”
丁玲玲哼了一声,“那也未必!话剧可不比别的艺术形式,建国以来,总共能有多少话剧流传下来?写的倒是不少,可又有几个成名的?还不都是演了几场就再也不演了!”
她虽然这么说,还是低头翻看起手中的剧本来。
于是,等到郭大路来到话剧团后,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就是丁玲玲。
《茶馆》这部话剧,是异世界的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语言精练,通篇也就三万来字,跨度却足足有五十年,里面人物繁多,各有特色,取材与京城老茶馆,京腔京味,语言凝练传神,实在是不可多见的作品。
其实就异世界话剧作品而言,比《茶馆》有名气的多得是,比如《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作品,这可都比《茶馆》有名气多了。
不过这都是西方世界的作品,即便是加以修改,也难以去掉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信息,况且但凡名家作品,就不好修改,稍稍变动就会减少很多韵味,反而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在此时的郭大路眼里,无论东方世界的戏曲,还是西方世界的东歌剧,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他都要尽可能的将之传承下来。
在文化搬运工眼中,文学作品已经没有了国界之分,但凡优秀者,皆要搬到这个世界,不过必须得挑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就像这次京都话剧团来向他要剧本,那最合适京都话剧团的话剧只能是东方风格的作品,而在异世界,东方风格的话剧中,最出名的有两部,一部是《茶馆》,另一部是雷雨。
而在这两部中,要挑选出一部最为合适京都话剧团的作品,那就只能是《茶馆》。
一部作品的出现必须是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环境中才行,郭大路总不能搞出一部悲惨世界扔给京都话剧团,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演的了,就算是能够演的出来,可是谁看?西方元素的作品,让东方人来表演,先天上就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观众们一准儿不喜欢。
所以只能选《茶馆》,而不是选别的作品。
还有一点就是,郭大路喜欢《茶馆》胜过《雷雨》,两者的戏剧张力上,茶馆是略逊色与雷雨的,但其表现的底层百姓生活化的状态,却是雷雨不能比拟的。
《茶馆》的画面挺强,但是语言太过简洁,若是不能好好的咂摸滋味,那就很难体会到里面各种人物在什么心理状态下说的那些话,而且对于对白中的语气轻重也必须要拿捏到位才行,这部作品要是不好好体会,是绝难演绎出来的。
反倒是《雷雨》中情景与对白更容易体会,也更容易把握,所以这两部作品,若论排演难度,《茶馆》要比《雷雨》难的太多。
也就是因为这样,在话剧界,《雷雨》的排练可以有几次成功的版本,而《茶馆》却很难能突破第一个版本的束缚。
两部作品,一个是高门显赫的大宅门,一个是底层人士齐聚的小茶馆,所发生的事情也截然不同,郭大路是底层民众出身,对于富有烟火气息的作品天然的就有三分好感,而雷雨的高门大户里的故事,郭大路极为不喜。
对郭大路来说,《雷雨》的故事太过残忍,这个残忍指的不是社会黑暗一面的残忍,也不是死多少人的那种残忍,而是一种伦理上的残忍。
在郭大路的悲剧观念中,写苦难,写黑暗,写在生活压迫下的卑微与渺小以及现实社会的残忍,这都可以写,也是常用的题材。
可为什么要触碰伦理上的事情?
雷雨这部作品中,曹禺中竟然安排同父异母的周萍与四凤亲兄妹产生不论之情!
这种安排,实在太让人难以接受,别人的感受郭大路管不着,但就郭大路本人而言,他十分讨厌剧情中的这个情节安排。
我喜欢吃臭豆腐不假,喜欢吃臭鳜鱼不假,因为我喜欢这种臭味的食品,可你不能因为我喜欢吃臭的东西,就给我端一碗热翔啊!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喜好,与作品的好坏无关,其实就故事情节的激烈程度与爆发力,《茶馆》是远远比不上雷雨的,但《雷雨》再好,郭大路也不喜欢!
随意,即便是在个人感情上,郭大路也愿意先把《茶馆》拎出来,至于《雷雨》这部话剧,以后再说吧!
拿到话剧剧本的邵红旗,自然是不会明白郭大路的想法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茶馆》这部话剧的喜爱与看重。
他是老京都人,对剧本里浓浓的京片子对白风格有一种极为亲切的认同感,对于里面简洁而又生活化的语言,也有着极为熟悉而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即便邵红旗是老京都人,即便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去也没有机会见过剧本中的描述的那种大茶馆,他只是从老一辈人口中听说过而已,但却从未见到过,但这一次,他从这个话剧剧本里,却体会到了那种自己想象中的茶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拿到剧本后的第二天,他便将这个剧本复印了好几份,分到团里演员们的手中,“大家都好好看一下,这是郭大路先生为我们团写的一部话剧,你们先熟悉一下,然后咱们集中讨论一下剧本里人物的形象问题,还有人物的背景与性格的分析研究,只有把里面的人物与环境全都吃透了,咱们才可以进行排演。”
“道具组的人听着啊,这剧本里已经把道具与布局都写了出来,你们呐,按照这剧本中描述的场景,在舞台上布置一下,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话,那就去找京都的老照片或者老的影像资料,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才能搞出合适的道具。”
“三天后,郭先生来咱们团指导我们,你们赶快把这剧本看完,到时候有什么不理解的的问题,我们集中一下,一起向郭先生请教。”
一名年轻的女团员夸张的叫道:“不会吧老师,郭大路也能写话剧?他小说确实写的不错,诗更不错,但这跟话剧没有必然的关系啊,这是两种艺术形式,郭爷不会连文化形式上也能跨界吧?”
另一名年轻少女笑道:“丁玲玲,你可不要小看郭爷,他跨界跨的还少吗?人家会杀猪,会打官司,会写小说,会拍电视电影,而且自己还能演,还能唱,还是个音乐家……妈呀,郭大路怎么会这么多?”
年轻少女自己都被自己说的吓了一跳,“我去,我说还好,现在一想,才发现郭爷竟然这么天才!”
她拍着小胸脯一副惊魂未定的神色,“你说这样的天才,他凭什么就写不出话剧来?”
丁玲玲哼了一声,“那也未必!话剧可不比别的艺术形式,建国以来,总共能有多少话剧流传下来?写的倒是不少,可又有几个成名的?还不都是演了几场就再也不演了!”
她虽然这么说,还是低头翻看起手中的剧本来。
于是,等到郭大路来到话剧团后,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就是丁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