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0章 无语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王琼不知如何劝慰,只能赶紧让人送谢迁去休息。
安置好谢迁后,王琼松了口气,此时他已回到总督衙门,吴江、林恒和侯勋三名总兵府的负责人都在正堂等候。
王琼出来时,林恒跪在地上,显然还在为之前的“失败”而愧疚,至于吴江和侯勋虽然没有下跪,不过二人脸色也不太好看,这一战表面上看是打了个平手,但孰胜孰负其实摆在明面上。
王琼语气平淡:“林副总兵起来说话吧,这次你没错,指挥得当,且取得不俗战果,理应嘉奖才是。”
林恒显得很懊悔和自责:“末将不敢居功,此战未竟全功,主要还是对鞑靼人的勇猛和韧性估计不足,没有办法一举凿穿敌阵,导致进攻受阻……”
吴江和侯勋一句话都没说,他们知道这次出城迎战,以众击寡伤亡还比对手大,没有罪过就算好的,哪里还敢贪功?此时他们谁都不愿意站出来帮林恒说项,因为如此做的话可能要分担过错。
王琼道:“狄夷身经百战,昔日曾靠其精锐骑兵,灭国无数,实力实在是不容小觑。此战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在出城迎敌前,将士们刚刚在瓮城操练过,体力还未完全恢复,能有现在这样的发挥,已属不易!吴总兵,对于此番杀敌将士,一律予以嘉奖,且传令军中,此战我骑兵大获全胜,狠狠打击了鞑靼人的嚣张气焰,除此外不得再有其他任何说法……你明白吗?”
显然王琼是想定个基调,那就是此战明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毕竟城内百姓和大多数将士没见过这场战事的过程,只要稍微包装一下,就可以变个性质。
虽然其中有瞒报的成分,不过最终战果王琼会详细列在发往宣府的奏疏中,不会隐藏,对外宣扬胜利的目的是为了振奋军心士气,让城里的百姓吃颗定心丸,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如果让三边军民知道此战实际上是两千打六百,折损比敌人还多,等于是打自己脸,于大局不利。
吴江领命:“大人请放心,卑职知道如何做了。”
王琼叹道:“谁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歼敌四百,也总算能跟朝廷交待,只是谢阁老脸面不那么好看!”
在王琼眼里,这场遭遇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主动迎战反而可以激发城中军民士气,总是龟缩不出,军心动摇是难免的事情,一战打下来还能取得一定战果,这笔买卖其实不亏。
林恒知道首辅谢迁对自己充满期待,这次出城作战没有取得预期中的大胜,有些惴惴不安,当下道:“请大人带末将到谢大人跟前请罪。”
“你又没错,请什么罪?”
王琼气恼地一挥手,“按照本官说的去办,回去后不得把具体战况泄露出去,至于旁的,本官自然会跟朝廷申报,不需要你们来担心!”
……
……
吴江、林恒等人回去了。
如王琼交待,城中军民果然以为骑兵打了胜仗,因为好几年没有主动出出击迎战的经历,军民大受鼓舞,一时间士气如虹。
出战的骑兵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消灭了多少鞑靼人,听到上司“大捷”的宣传,以为鞑子的伤亡远比自己多,也就坦然接受送上门的功劳,洋洋得意,从瓮城返回城中驻地时,面对百姓的夹道欢迎,不时挥手致意。
接下来几天,谢迁的情况有些不太妙,莫名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显得憔悴许多。王琼请了不少大夫前来诊病,均持同样的看法,谢迁的病因不在身体,而是心理,急火攻心之下,风寒入体,就此卧榻。
谢迁身体极度虚弱,精神状态也很差。
王琼几次前去劝说都是无济于事,谢迁就认一个死理,因为他的原因骑兵才打了败仗,让大明折损了威风。
王琼实在没办法,到上疏时,干脆不去提系谢迁主持战事,主动把责任揽了下来,上报说这次主动出击是因为鞑靼人屡次犯边,嚣张叫阵,为了杀一下鞑靼人的威风,才不得已迎战,而且最后的结果也是双方各有斩获。
六月初六,战报发到张家口堡,为张苑所知。
张苑本来想要针对谢迁和王琼,拿到奏疏后认定这是个难得的打击政敌的机会,但转念一想,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把朱厚照留在张家口堡,于是又改变了主意。
朱厚照到张家口后就策划主动出击,但一直到六月初六,一切计划都只停留在纸面上,倒不是说朱厚照在张家口跟他在宣府时一头扎进行宫吃喝玩乐那么荒唐,而是因为张家口堡周边的确集结不少鞑靼兵马,数量已超过一万,各方奏报上来的则有三四万之多。
朱厚照本要主动出击,但鞑靼人兵临城下,怎么都得把眼前的敌人消灭了才好说下一步安排,而短时间内他又找不到战胜敌人的方法,于是每天都把城中官将叫来商议,一改之前的荒淫无耻作风,显得矜矜业业,励精图治。
当张苑把王琼的奏报拿到朱厚照面前,说是延绥奏凯时,朱厚照的眼睛马上亮了,急声问道:“延绥那边打胜仗了?沈先生所部已到延绥?”
听说有胜仗,朱厚照本能地想起沈溪,仿佛除了他的老师外旁人很难获得像样的战果。
张苑听到后心里不太舒服,解释道:“陛下,乃是三边总制王大人奏捷,鞑靼兵马来犯,王大人派兵主动出击,毙敌近两百,伤敌也有两百余!”
朱厚照本来满心欢喜,但听到这个数字后脸色僵住了,忍不住皱眉问道:“你再说一遍,杀了多少人?还不到两百?这也算捷报?不会说鞑子一共派了七八百人来,只留下一百多具尸体,且自损数倍于敌,然后就堂而皇之奏捷?”
张苑神色尴尬,没想到朱厚照对捷报的要求那么高。他仔细又看了一眼奏疏,这才解释道:“陛下,咱自己也有损失,不过没那么大,差不多也就死两百伤三百,跟杀伤敌寇的数量相当!”
朱厚照怒道:“死伤差不多,还说什么捷报!根本就是失败!咱大明是防守一方,本不该出现大量死伤,想必出兵时咱们占据了人数的绝对优势!”
这边正德皇帝非常气愤,在他看来自己被人戏弄了,忍无可忍,便冲着张苑发火,不过他的火气却是针对三边官将。
张苑暗自窃喜,心想:“陛下觉得王琼和谢老儿没本事,那是好事,反正我也不想让他们有好日子过,全看我这张嘴怎么说!”他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上前小声道:“陛下,老奴认为,就算这不算捷报,有些事……也可以暂时这么说。”
朱厚照皱眉:“你这话是何意?”
张苑故作高深,继续凑上前,有意不让侍立一旁的小拧子听清楚,压低声音道:“陛下您想啊,从开战伊始,这九边各地成天都在说哪里有鞑子犯境,哪里又损失多少人畜,仿佛这一战不是陛下您御驾亲征,而是鞑子主动来犯,您来边疆仅仅是御敌,这让将士和百姓怎么想?”
朱厚照没说什么,低头沉思,觉得张苑这番话说到他心坎儿上了。
张苑继续道:“此战说是沈大人打头阵,但不靠谱啊,他带兵出塞后就一点音讯都没有了,现在都在传他打败仗躲起来……总之传言很多,不管是真是假,现在军心动荡,如果被人知道原来三边打了一场杀敌两百自损也有两百的战事,岂不是让军心更为动荡?毕竟鞑子一向都以精悍著称,将士们本来就有畏战心理。”
朱厚照抬起头看着张苑:“你的意思是……大肆宣扬这次三边出战的功劳,奖赏有关人等,振奋军心士气?”
“对!”
张苑握紧拳头,声音比之前大了许多,“就是要让将士们知道,只要主动出击,无论参战人马是敌人的几倍,折损又是多少,但凡能伤敌就是大功一件。另外便是此番对外战报中不说明具体细节……这位王大人的奏报太过详细,得改一改,陛下回诏三边时也要把细节隐去,只是表明功劳,让有功将士得到封赏!”
朱厚照稍微琢磨,再次点了点头:“听你这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张苑被夸赞,脸上多了几分笑容,道:“老奴一心为陛下着想,恰好赶上跟鞑子交战,如今鞑子兵临张家口堡城下,相信他们也知道大明天子在此,便想浑水摸鱼……陛下昭告天下彰显三边将士功劳后,再调集各路人马前来驰援,让鞑子知道咱一战的决心!”
当张苑第一条建议被采纳后,再说什么朱厚照这边也更容易接受。
朱厚照道:“调集人马还是有必要的,朕设想调三十万大军至宣府,在张家口外进行一场决战,一举把鞑子精锐歼灭!既然鞑子主动来战,就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的下场,这样省了出兵草原……”
“可是沈尚书那边……”张苑语气中带着迟疑。
朱厚照道:“沈先生暂时没消息传来,有很大的可能是被鞑子游骑封锁了讯息传递的渠道……难道你有什么说法不成?”
张苑有些迟疑,暗忖:“陛下上来就为我那大侄子开脱,说明未对其失去信心,我还是莫要自讨没趣才好!”当即道:“老奴只是想知道沈尚书下落,陛下既然决定在张家口一线与鞑子决战,他那边出塞也就没了意义,不如想办法召回。”
“能找到人的话,自然最好!”朱厚照颔首。
张苑笑道:“那就不妨把调沈尚书回宣府的御旨下发九边各处,一旦他跟朝廷联络,过不了多久便会知道这个消息,如果存有什么不轨之心,也会知道陛下另有安排,如此还不灰溜溜回来?”
朱厚照迟疑一下,最后心烦意乱地摆摆手:“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
……
张苑得意至极。
此次面圣收获巨大,不仅折损了沈溪在军中的地位,还让朱厚照打消出兵草原的计划,暂时把战略重心放在宣府一线。
调兵令说是由皇帝下达,但其实是由张苑亲手负责,在胡琏无法参与战略决策的情况下,兵部权责基本被架空,一切都由张苑来统筹,从某种意义上张苑已成为西北几千里战线的总指挥,俨然跟当初陪英宗出征的王振一般无二。
张苑心想:“王振没本事,什么都不懂,以至于将士离心离德,最后打了败仗,我就不同了,身边有人参谋,还懂得拉拢边关将领,如此一来令行禁止,可以做到上下齐心。嘿嘿,这场战争最终获胜的话就是我的功劳,即便败了也跟我没关系,谁叫我只是陛下跟前听用的太监?”
张苑得意无比,马上回去调兵遣将。
至于朱厚照又回内宅找女人厮混,就算现在他每天都会接见城里的官员和将领,商讨军机大事,但到晚上依然不忘玩乐。小拧子则没有跟着前去侍奉,先去见过丽妃。
“……娘娘,大概情况便是如此,张公公看来是要把陛下留在宣府,不会再出兵草原了,至此沈大人已是孤立无援,九边之地再也不可能有兵马出塞与之呼应。当然,如果民间传播的消息属实,鞑子可能已把沈大人所部给击败了……”
小拧子很苦恼,由始至终,他都坚定地站在沈溪一边,双方算是事实上的盟友。此时小拧子在张苑和钱宁威压下,必须寻找外援才能立足,非常希望强势的沈溪能回来帮他一把。
丽妃道:“张公公不安好心啊,明知沈大人出兵草原承担着诱敌的重任,但他就是频频在陛下跟前胡言乱语,把那些无中生有的传言拿来说了又说,刚开始陛下或许不信,但谎话听久了,又无人反驳,陛下便信以为真。”
小拧子急道:“娘娘,咱们该怎么办才好?”
丽妃苦笑:“拧公公,这会儿你去跟陛下说什么,陛下会采信吗?”
小拧子不说话了,低着头越发苦恼。
丽妃继续道:“咱们根本不知沈大人在何处,光靠一张嘴去跟陛下建言,陛下非但不会相信,还以为我们另有所图……陛下平时虽不问政务,但疑心病却很重,这大概是自古以来为人君者的通病吧。”
“娘娘,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小拧子提醒道。
丽妃道:“本宫既然在你面前直说,那是觉得跟你一条心,本宫有时也在想,如今能解这困局的人,怕是只有沈大人,就是不知这位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若他真战死疆场,那才叫人无语!”
王琼不知如何劝慰,只能赶紧让人送谢迁去休息。
安置好谢迁后,王琼松了口气,此时他已回到总督衙门,吴江、林恒和侯勋三名总兵府的负责人都在正堂等候。
王琼出来时,林恒跪在地上,显然还在为之前的“失败”而愧疚,至于吴江和侯勋虽然没有下跪,不过二人脸色也不太好看,这一战表面上看是打了个平手,但孰胜孰负其实摆在明面上。
王琼语气平淡:“林副总兵起来说话吧,这次你没错,指挥得当,且取得不俗战果,理应嘉奖才是。”
林恒显得很懊悔和自责:“末将不敢居功,此战未竟全功,主要还是对鞑靼人的勇猛和韧性估计不足,没有办法一举凿穿敌阵,导致进攻受阻……”
吴江和侯勋一句话都没说,他们知道这次出城迎战,以众击寡伤亡还比对手大,没有罪过就算好的,哪里还敢贪功?此时他们谁都不愿意站出来帮林恒说项,因为如此做的话可能要分担过错。
王琼道:“狄夷身经百战,昔日曾靠其精锐骑兵,灭国无数,实力实在是不容小觑。此战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在出城迎敌前,将士们刚刚在瓮城操练过,体力还未完全恢复,能有现在这样的发挥,已属不易!吴总兵,对于此番杀敌将士,一律予以嘉奖,且传令军中,此战我骑兵大获全胜,狠狠打击了鞑靼人的嚣张气焰,除此外不得再有其他任何说法……你明白吗?”
显然王琼是想定个基调,那就是此战明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毕竟城内百姓和大多数将士没见过这场战事的过程,只要稍微包装一下,就可以变个性质。
虽然其中有瞒报的成分,不过最终战果王琼会详细列在发往宣府的奏疏中,不会隐藏,对外宣扬胜利的目的是为了振奋军心士气,让城里的百姓吃颗定心丸,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如果让三边军民知道此战实际上是两千打六百,折损比敌人还多,等于是打自己脸,于大局不利。
吴江领命:“大人请放心,卑职知道如何做了。”
王琼叹道:“谁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歼敌四百,也总算能跟朝廷交待,只是谢阁老脸面不那么好看!”
在王琼眼里,这场遭遇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主动迎战反而可以激发城中军民士气,总是龟缩不出,军心动摇是难免的事情,一战打下来还能取得一定战果,这笔买卖其实不亏。
林恒知道首辅谢迁对自己充满期待,这次出城作战没有取得预期中的大胜,有些惴惴不安,当下道:“请大人带末将到谢大人跟前请罪。”
“你又没错,请什么罪?”
王琼气恼地一挥手,“按照本官说的去办,回去后不得把具体战况泄露出去,至于旁的,本官自然会跟朝廷申报,不需要你们来担心!”
……
……
吴江、林恒等人回去了。
如王琼交待,城中军民果然以为骑兵打了胜仗,因为好几年没有主动出出击迎战的经历,军民大受鼓舞,一时间士气如虹。
出战的骑兵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消灭了多少鞑靼人,听到上司“大捷”的宣传,以为鞑子的伤亡远比自己多,也就坦然接受送上门的功劳,洋洋得意,从瓮城返回城中驻地时,面对百姓的夹道欢迎,不时挥手致意。
接下来几天,谢迁的情况有些不太妙,莫名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显得憔悴许多。王琼请了不少大夫前来诊病,均持同样的看法,谢迁的病因不在身体,而是心理,急火攻心之下,风寒入体,就此卧榻。
谢迁身体极度虚弱,精神状态也很差。
王琼几次前去劝说都是无济于事,谢迁就认一个死理,因为他的原因骑兵才打了败仗,让大明折损了威风。
王琼实在没办法,到上疏时,干脆不去提系谢迁主持战事,主动把责任揽了下来,上报说这次主动出击是因为鞑靼人屡次犯边,嚣张叫阵,为了杀一下鞑靼人的威风,才不得已迎战,而且最后的结果也是双方各有斩获。
六月初六,战报发到张家口堡,为张苑所知。
张苑本来想要针对谢迁和王琼,拿到奏疏后认定这是个难得的打击政敌的机会,但转念一想,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把朱厚照留在张家口堡,于是又改变了主意。
朱厚照到张家口后就策划主动出击,但一直到六月初六,一切计划都只停留在纸面上,倒不是说朱厚照在张家口跟他在宣府时一头扎进行宫吃喝玩乐那么荒唐,而是因为张家口堡周边的确集结不少鞑靼兵马,数量已超过一万,各方奏报上来的则有三四万之多。
朱厚照本要主动出击,但鞑靼人兵临城下,怎么都得把眼前的敌人消灭了才好说下一步安排,而短时间内他又找不到战胜敌人的方法,于是每天都把城中官将叫来商议,一改之前的荒淫无耻作风,显得矜矜业业,励精图治。
当张苑把王琼的奏报拿到朱厚照面前,说是延绥奏凯时,朱厚照的眼睛马上亮了,急声问道:“延绥那边打胜仗了?沈先生所部已到延绥?”
听说有胜仗,朱厚照本能地想起沈溪,仿佛除了他的老师外旁人很难获得像样的战果。
张苑听到后心里不太舒服,解释道:“陛下,乃是三边总制王大人奏捷,鞑靼兵马来犯,王大人派兵主动出击,毙敌近两百,伤敌也有两百余!”
朱厚照本来满心欢喜,但听到这个数字后脸色僵住了,忍不住皱眉问道:“你再说一遍,杀了多少人?还不到两百?这也算捷报?不会说鞑子一共派了七八百人来,只留下一百多具尸体,且自损数倍于敌,然后就堂而皇之奏捷?”
张苑神色尴尬,没想到朱厚照对捷报的要求那么高。他仔细又看了一眼奏疏,这才解释道:“陛下,咱自己也有损失,不过没那么大,差不多也就死两百伤三百,跟杀伤敌寇的数量相当!”
朱厚照怒道:“死伤差不多,还说什么捷报!根本就是失败!咱大明是防守一方,本不该出现大量死伤,想必出兵时咱们占据了人数的绝对优势!”
这边正德皇帝非常气愤,在他看来自己被人戏弄了,忍无可忍,便冲着张苑发火,不过他的火气却是针对三边官将。
张苑暗自窃喜,心想:“陛下觉得王琼和谢老儿没本事,那是好事,反正我也不想让他们有好日子过,全看我这张嘴怎么说!”他左右看了一眼,然后凑上前小声道:“陛下,老奴认为,就算这不算捷报,有些事……也可以暂时这么说。”
朱厚照皱眉:“你这话是何意?”
张苑故作高深,继续凑上前,有意不让侍立一旁的小拧子听清楚,压低声音道:“陛下您想啊,从开战伊始,这九边各地成天都在说哪里有鞑子犯境,哪里又损失多少人畜,仿佛这一战不是陛下您御驾亲征,而是鞑子主动来犯,您来边疆仅仅是御敌,这让将士和百姓怎么想?”
朱厚照没说什么,低头沉思,觉得张苑这番话说到他心坎儿上了。
张苑继续道:“此战说是沈大人打头阵,但不靠谱啊,他带兵出塞后就一点音讯都没有了,现在都在传他打败仗躲起来……总之传言很多,不管是真是假,现在军心动荡,如果被人知道原来三边打了一场杀敌两百自损也有两百的战事,岂不是让军心更为动荡?毕竟鞑子一向都以精悍著称,将士们本来就有畏战心理。”
朱厚照抬起头看着张苑:“你的意思是……大肆宣扬这次三边出战的功劳,奖赏有关人等,振奋军心士气?”
“对!”
张苑握紧拳头,声音比之前大了许多,“就是要让将士们知道,只要主动出击,无论参战人马是敌人的几倍,折损又是多少,但凡能伤敌就是大功一件。另外便是此番对外战报中不说明具体细节……这位王大人的奏报太过详细,得改一改,陛下回诏三边时也要把细节隐去,只是表明功劳,让有功将士得到封赏!”
朱厚照稍微琢磨,再次点了点头:“听你这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
张苑被夸赞,脸上多了几分笑容,道:“老奴一心为陛下着想,恰好赶上跟鞑子交战,如今鞑子兵临张家口堡城下,相信他们也知道大明天子在此,便想浑水摸鱼……陛下昭告天下彰显三边将士功劳后,再调集各路人马前来驰援,让鞑子知道咱一战的决心!”
当张苑第一条建议被采纳后,再说什么朱厚照这边也更容易接受。
朱厚照道:“调集人马还是有必要的,朕设想调三十万大军至宣府,在张家口外进行一场决战,一举把鞑子精锐歼灭!既然鞑子主动来战,就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的下场,这样省了出兵草原……”
“可是沈尚书那边……”张苑语气中带着迟疑。
朱厚照道:“沈先生暂时没消息传来,有很大的可能是被鞑子游骑封锁了讯息传递的渠道……难道你有什么说法不成?”
张苑有些迟疑,暗忖:“陛下上来就为我那大侄子开脱,说明未对其失去信心,我还是莫要自讨没趣才好!”当即道:“老奴只是想知道沈尚书下落,陛下既然决定在张家口一线与鞑子决战,他那边出塞也就没了意义,不如想办法召回。”
“能找到人的话,自然最好!”朱厚照颔首。
张苑笑道:“那就不妨把调沈尚书回宣府的御旨下发九边各处,一旦他跟朝廷联络,过不了多久便会知道这个消息,如果存有什么不轨之心,也会知道陛下另有安排,如此还不灰溜溜回来?”
朱厚照迟疑一下,最后心烦意乱地摆摆手:“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
……
张苑得意至极。
此次面圣收获巨大,不仅折损了沈溪在军中的地位,还让朱厚照打消出兵草原的计划,暂时把战略重心放在宣府一线。
调兵令说是由皇帝下达,但其实是由张苑亲手负责,在胡琏无法参与战略决策的情况下,兵部权责基本被架空,一切都由张苑来统筹,从某种意义上张苑已成为西北几千里战线的总指挥,俨然跟当初陪英宗出征的王振一般无二。
张苑心想:“王振没本事,什么都不懂,以至于将士离心离德,最后打了败仗,我就不同了,身边有人参谋,还懂得拉拢边关将领,如此一来令行禁止,可以做到上下齐心。嘿嘿,这场战争最终获胜的话就是我的功劳,即便败了也跟我没关系,谁叫我只是陛下跟前听用的太监?”
张苑得意无比,马上回去调兵遣将。
至于朱厚照又回内宅找女人厮混,就算现在他每天都会接见城里的官员和将领,商讨军机大事,但到晚上依然不忘玩乐。小拧子则没有跟着前去侍奉,先去见过丽妃。
“……娘娘,大概情况便是如此,张公公看来是要把陛下留在宣府,不会再出兵草原了,至此沈大人已是孤立无援,九边之地再也不可能有兵马出塞与之呼应。当然,如果民间传播的消息属实,鞑子可能已把沈大人所部给击败了……”
小拧子很苦恼,由始至终,他都坚定地站在沈溪一边,双方算是事实上的盟友。此时小拧子在张苑和钱宁威压下,必须寻找外援才能立足,非常希望强势的沈溪能回来帮他一把。
丽妃道:“张公公不安好心啊,明知沈大人出兵草原承担着诱敌的重任,但他就是频频在陛下跟前胡言乱语,把那些无中生有的传言拿来说了又说,刚开始陛下或许不信,但谎话听久了,又无人反驳,陛下便信以为真。”
小拧子急道:“娘娘,咱们该怎么办才好?”
丽妃苦笑:“拧公公,这会儿你去跟陛下说什么,陛下会采信吗?”
小拧子不说话了,低着头越发苦恼。
丽妃继续道:“咱们根本不知沈大人在何处,光靠一张嘴去跟陛下建言,陛下非但不会相信,还以为我们另有所图……陛下平时虽不问政务,但疑心病却很重,这大概是自古以来为人君者的通病吧。”
“娘娘,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小拧子提醒道。
丽妃道:“本宫既然在你面前直说,那是觉得跟你一条心,本宫有时也在想,如今能解这困局的人,怕是只有沈大人,就是不知这位爷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若他真战死疆场,那才叫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