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2章 区别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沈溪领军平定中原叛军主力,马上折返邓州,而后上疏朝廷,说明此战经过,并且表明自己要前往江南平倭寇,暂时将中原平乱之事交马中锡、陆完和胡琏三人负责。
沈溪不打算带胡琏到江南,胡琏会继续留任河南巡抚,负责治理黄河、抚治灾民和荡清贼寇之事。
沈溪上疏后,不过一天时间,快马便已将消息送到朱厚照手中,内阁跟皇帝同时收到沈溪领军大破贼军的喜报。
张苑不清楚沈溪有对朱厚照上密折,以为自己是独家消息,赶紧去跟朱厚照报喜,却在乾清宫碰了钉子。
朱厚照道:“沈尚书取得胜仗,那是早晚之事,朕之前便说过,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现在不过是将几个贼首擒获,灭了他们十数万人马,距离彻底平息叛乱还有段时间。”
张苑迟疑地问道:“但沈大人提出要往江南平倭寇,不知是否该让沈大人留在中原?”
朱厚照摇头:“叛军主力已消灭,战乱已基本平息,杀鸡焉用牛刀?接下来就交给陆完、胡琏等人处理吧。沈尚书已圆满完成中原战事,朕的想法是,准许他前往江南,把江南官场好好整饬一下,再就是领兵把倭寇给彻底荡平!”
张苑神色严肃。
虽然皇帝已下旨让张永去南京担任守备太监,但南京官场的勋贵和文官势力也很庞大,之前张苑想将守备太监的职位拿到手上,再以此为基础掌控江南官场,事情发生变化后他只能改变计划,加速布局掌控江南权柄,让张永去了也会被架空。
若此时沈溪前往江南,他的计划将会全面落空。
张苑道:“陛下,叛乱匪首并未完全被捉拿归案,贼首杨虎、赵隧、刘惠等人依然活跃于鲁南和胶东半岛,现在沈大人便领兵南下,似乎太过仓促……之前内阁的意见,也是让沈大人留在中原十天半个月,等把贼寇悉数解决再继续征程。”
朱厚照皱眉:“这朝廷到底是你们说了算,还是听朕的?又或者是听谢阁老他们的?”
张苑赶紧道:“当然一切都听从陛下吩咐。”
“那不就结了?”
朱厚照气呼呼地道,“朕现在需要听到的是你们完全按照沈尚书的上奏行事,而不是在这里叽叽歪歪,乱发表意见……你们再有本事,能有沈尚书厉害?一个个都在朕面前装大头,说得头头是道,让你们领兵就打退堂鼓了,现在沈尚书说中原已无大碍,那就听他的,再有反对意见通通回绝便是。”
说完朱厚照站起身,头也不回往内殿去了。
……
……
从乾清宫出来,张苑不太甘心,因为很多事他还没来得及做,嘴里嘀咕:“好在张永还没到江南,现在沈之厚先去一步,等于说江南权柄全落在沈之厚之手……这下可热闹了。”
就在他前往司礼监时,身后有脚步声传来,转身看过去,发现小拧子跟了上来。
张苑急忙问道:“陛下有事吩咐咱家么?”
小拧子没好气地道:“真把自己当盘菜了?陛下若有事的话,何至于刚才不说,先把你教训一顿赶走后再叫回去?”
张苑冷哼:“你个小东西,会不会说话?”
小拧子冷笑不已:“张公公,咱家追你,只是想提醒一声,别以为你私下做的那些龌蹉事咱家不知?你想把江南权柄掌控手中,私下跟地方官员和将领接触,以为咱家不知?若是咱家在陛下面前告你一状,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你个小东西,敢威胁咱家?”
张苑怒目相向,之前一段时间他跟小拧子还能保持和睦相处,但转眼间便因江南权力归属而反目,现在更是势成水火,小拧子丝毫不给张苑面子,偏偏张苑作为内监之首,却奈何小拧子不得。
小拧子道:“就当咱家威胁你吧,你想怎的?做人不能没有底线,否则没资格做人,干脆去当畜生!看你干得那些蠢事,咱家没在陛下跟前告你状,已算是看在以前同在东宫伺候陛下的份上,别给脸不要脸!”
说完这话,小拧子拂袖离开,张苑一时间竟然没反应过来,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口中呢喃:“这狗东西,难道患了失心疯?咱家怎开罪他了?江南之事跟他有多大关系?”
张苑怎么都没想明白,为何小拧子会如此生气,隐约感到背后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不为人知晓,但眼下他根本无心细想小拧子的事,只是带着满腹疑问回到司礼监处理事情。
……
……
有关沈溪领军在中原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事,在内阁不是秘密。
当天谢迁从皇宫出来,回到府门口,却见有马车停在那儿,等马车上的人下来,谢迁不由皱眉,正是多日未见的张懋。
跟以前见到张懋总是能见到夏儒不同,这次张懋是单独来访,谢迁大概知道张懋是来说什么私事,上前见礼后不冷不热地道:“公爷进去说话便可。”
张懋脸上带着老奸巨猾的笑容,跟谢迁前后脚进门,刚到院中便出言恭喜:“于乔果然有识人之能,沈之厚又在中原立下大功,原本拖了一年多的乱事,他去了才一个月时间,便基本平息。哈哈,京畿已然无恙,下一步就是平海疆……”
张懋在那儿恭维,谢迁听到后却不受用,眉头皱了起来。
来到正堂,谢迁请张懋坐下,直接道:“英国公有何事,但说无妨,不然你光跟我说沈之厚有多少本事,我也听不进去,对吧?”
张懋笑道:“于乔你还是这般心急,作为老友,窜窜门拉拉家常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非要那么见外!这不是……让之厚去南方时,让他将尧臣带在身边,尧臣不负所望,这次平乱立下一点功劳,也可说有军功在身了。”
谢迁皱眉:“听您老这意思,是准备让孙子接过你的爵位?这……你是否操之过急了?”
谢迁当然明白,张懋不可能无端提到张仑获得军功之事,既然说了,那就是对他进行某种暗示,现在想来也只有英国公继位人的问题。
大约一甲子前,年方九岁的张懋得成化帝欣赏,接替父亲张辅进入五军都督府。现在六十年过去,张懋想早点把接班人的问题落实。
不但要继承英国公的爵位,张仑还要继承祖父在五军都督府内的地位,而能帮忙的显然非张懋本人,而必须要有文官集团背书。
现在沈溪已出手相助帮张仑获得军功,张懋急需有文官魁首为张仑入主五军都督府造势,有谢迁这个内阁首辅支持,那朝中就不会有人反对张仑上位。
张懋哈哈大笑:“跟于乔说话,就是痛快,老朽年岁不小了,这几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还有几天苟活?年轻人不成器,只能出去历练一二,西北不敢让仑儿去,怕出事,便想让他到中原转转……幸好是沈之厚,换作旁人绝无可能让仑儿这么快便适应军中生活,也不可得到显赫的战功。”
谢迁听到这里直皱眉,心想:“回头真要好好查查,张懋那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孙子,到底是怎么获得军功的,别是沈之厚为巴结英国公,蓄意虚报吧?”
本来谢迁就看不起年轻人,所以才会一再压制沈溪,现在连张仑都一并怀疑上了。
谢迁道:“这么说来,张老公爷准备退位让贤?”
“哈哈,就算不退位,也可以让我那孙子早些进都督府适应一下。”
张懋笑着说道,“这件事全仰仗于乔你了,光靠都督府的人,就算上奏,陛下也不会听,倒是于乔人脉广泛,若是你肯帮忙活动一下……相信尧臣他一定能在朝中有所作为。”
要让张仑当到张懋这级别的官职,必须靠朝中文官活动,能力或者说军功都不能成为主要因素,最主要还是倚靠人脉关系。
张懋没死,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来跟谢迁商议合作之事,等于向谢迁抛出橄榄枝,若谢迁肯帮忙,张懋也不可能白用他,双方属于互利互惠的关系。
谢迁为难地道:“年轻人还是要多历练一下……如今尧臣正跟着之厚到江南平倭寇,怕是一年半载回不来,现在咱们谈这些,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张懋笑道:“就算尧臣不在京城,也不妨碍老夫帮他做点事,于乔觉得呢?”
谢迁一阵无语,过了一会儿才没好气地道:“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我现在正为沈之厚准备抛下中原那一大摊子前往江南平倭寇之事烦扰不已,你再遮遮掩掩的话,我要送客了。”
“哈哈,于乔你年纪老大不小了,脾气还那么冲,到底想要闹哪出啊?”
张懋说笑间,从怀里拿出一份书折,上面已将他的计划悉数罗列出来,塞到谢迁手里,道,“于乔看看,若是觉得合适的话,可以在朝中帮忙活动,若不妥你提点一下,老朽会酌情修改。”
谢迁没直接答应张懋,因为他还没想到有什么事能去找张懋帮忙。
如今的谢迁对张懋早不再推心置腹,反而在很多事上会反复权衡利弊。
谢迁说要研究研究,张懋实在拧不过,只能先告辞而去。
等回头谢迁拿起张懋的计划书看过后,心里直打怵:“这朝中人,一个个要么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谋划,要么是在为自家子侄奔走,可有一个真心为国为民的?”
思来想去,好像只有沈溪符合他定下的标准……沈溪在很多事上大公无私,而他自认为也是这种人。
为了早些将沈溪平南方倭寇之事定下,同时也是为稳定江南官场,谢迁连夜将杨廷和叫来商议。
“……张苑之前只在为守备太监的事活动,现在他派人四处联络,似乎想把整个江南官场都控制在手中。”
谢迁把自己得到的消息传给杨廷和知晓。
杨廷和道:“不是刚传出消息,说是陛下同意让沈之厚早一步前往江南,无论张公公有何布置,大概都会被沈之厚瓦解吧。”
“消息确定吗?”
谢迁皱眉,因为他当日沈溪上奏的票拟上写了不同意,想让沈溪留在中原将地方叛乱彻底解决后再出发去江南,利用这段时间他抢先把江南局势稳定下来。
至于张永,谢迁倒不怎么担心,因为谢迁觉得张永相对识大体一些,这跟张永之前在军中当监军太监时立下的功劳有关。
杨廷和点头:“今夜宫里便会下旨,大概两天后沈之厚就要从南阳府出发前往江南,他可能比张永张公公更早一步到南京……但行军之事不好说,就怕沈之厚会轻骑先行前往,江南官场这般混乱,难道他不想从中分一杯羹?”
谢迁对杨廷和的措辞不是很满意,皱眉道:“什么分一杯羹,不过是去处理一下军政事务,你当沈之厚跟张苑之流一样?”
虽然谢迁对沈溪有所不满,但他不允许旁人对沈溪的人品操守进行质疑,涉及沈溪是否会在朝中结党营私的问题,谢迁一向持保留意见,因为谢迁觉得,哪怕沈溪独断专行,也是自己提拔起来的,若是沈溪人品不好那只能说明他的眼光不行。
而且谢迁也不觉得沈溪品德上有什么问题,所以他不接受别人对沈溪人品操行上的攻击。
杨廷和知道谢迁的心态,赶紧行礼:“请恕在下失言,不过现在看来,他的确有可能会先一步抵达南京,把事都先定下。”
“没发生的事,谁都说不准。”谢迁道,“若是他将三军扔下,自己往南京,说明他利欲熏心,或许……”
谢迁说了半截,没有继续说下去,大概意思是沈溪可能别有目的,只能让杨廷和自行琢磨。
谢迁将张懋白天留给他的计划书拿出来,递给杨廷和:“介夫,你看看这上面的东西。”
杨廷和将内容看过,惊讶地问道:“张老公爷的意思,是要让尧臣接替他的位子,以后就由尧臣来主持五军都督府的事务?”
“他倒是想……”
谢迁没好气道,“但尧臣真能顶得上么?现在尧臣跟着沈之厚出去混军功,看样子有所收获,下一步英国公会跟陛下请奏,让尧臣进五军都督府,几年内尧臣便可独当一面。”
杨廷和面带忧虑之色:“只怕到时候都督府也会为之厚控制。”
谢迁打量杨廷和一眼,神色冷峻:“介夫对之厚戒备心倒是挺深的……莫非你怕他将来乱国?”
杨廷和赶紧否认:“在下并不觉得之厚会发展到那地步,但始终还是要有所防备,现在尽可能安排跟他无关之人掌握京城重要差事,比如说兵部……”
对于杨廷和的话,谢迁略微迟疑,最后摇头:“如果让伯安来当兵部尚书,未免太过年轻了,但若让旁人来,又不放心,想那陆侍郎人品不堪……”
话说一半便顿住了,谢迁对陆完一向怀有极大的警惕心理,无论陆完能力如何,又或者陆完这次在山东平乱中取得如何耀眼的成绩,都不入谢迁法眼。
谢迁再道:“不过现在要防备张苑收拢朝中文官,哪怕有些人以前劣迹斑斑,只要能经受住阉党诱惑,也可为朝廷所用,如若不然,很可能会步当年刘瑾乱国之覆辙!”
杨廷和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老的话,在下谨记,定不会让张苑于朝中乱来!”
……
……
谢迁现在能指望的人不是沈溪,他把所有希望都倾注到杨廷和身上,以至于次辅梁储都被他选择性放弃,至于靳贵,谢迁倒觉得是可用之才,却不能委以重用,毕竟资历和能力欠缺。
紫禁城永寿宫,张太后听过高凤对朝中事的讲述,尤其涉及沈溪的部分,听得异常认真。
“沈卿家的妹妹嫁进宫,那日哀家见过,很机灵的丫头,看上去聪明伶俐,这些日子为何没动静了?”张太后问道。
高凤赶紧回道:“回太后娘娘,最近这一个月来,陛下基本每日都在交泰殿落榻,却有那不长眼的瞎传,说是陛下到现在都没跟这位沈家贵人圆房合卺呢。”
“还有此等事?”
张太后一惊不老小。
虽然张太后对沈溪妹妹入宫之事不是很支持,但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她也就默认这件事的发生,甚至还在迎娶沈亦儿之事上做出一些帮助,她本以为沈亦儿进宫后会改变皇帝的习性,未料沈亦儿进宫只是让皇帝改变了胡闹的方式,至今依然没个正形。
高凤道:“老奴并不清楚,不过那些传瞎话的人,却说得有鼻子有眼。”
张太后有些生气:“皇上也是,起先那个皇后挺好的,他却不理不睬,连皇后家族的人都不重用,现在逾制让沈卿家的妹妹入宫,这大概属于政治联姻了吧?不曾想却对这个皇后如此纵容!”
高凤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不敢说出来。
张太后并不想知道高凤的心思,再次开口问道:“不知寿宁侯和建昌侯,现在于府中可安好?”
张太后从来都没觉得两个弟弟已被朝廷褫夺军职和爵位,一直拿二人爵位称呼,高凤稍微迟疑后才道:
“两位国舅最近都在府上,足不出户,之前老奴曾派人送一些慰问品,回来的人说,两位国舅现在境况都不太好,寿宁侯更是染病在身。”
张太后恼火地道:“可不是,被皇上给气的……就这样朝中还有人不断煽风点火,他们根本是想让皇家乱成一团,他们好隔岸观火。”
高凤赶紧应声:“是,是,这些人真该死。”
张太后稍微平息怒火,继续道:“有机会还是要跟皇上说说,让他早些原谅两个舅舅,都是一家人,作何要说两家话?新皇后兄长是朝中栋梁,难道他两个舅舅就不是了?以前京城危难时,他的舅舅不也挺身而出?”
高凤心想,张氏兄弟怎么能跟沈状元相比?也就是太后娘娘会高看自家兄弟一眼,但其实兄弟二人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不是他们乱来,就算平庸一些也不会落得如此惨淡下场。
张太后又道:“谢阁老最近还好吧?”
“还好。”
高凤对谢迁的情况不甚了解,但知道太后对谢迁很关心,便顺着话锋往下说,“谢阁老如今身体康泰,在朝处理政务,朝廷上下一团和睦,谢阁老实在是功不可没。”
张太后叹了口气:“先皇时,朝中英才辈出,那时候确实是一片和气,可现在嘛……怎么觉得宫里边都快跟朝廷脱节了?”
高凤又想说,还不是因为皇帝不问朝事,疏远朝臣的结果?
张太后语气幽幽:“如果沈家那女娃,能早些给皇上诞下子嗣多好?何至于会跟现在这般朝廷根基不稳?皇上太过胡闹,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做奴才的该多提点一些才是。”
“太后娘娘,老奴不是很明白,该如何提点陛下?”高凤可不知该如何能让皇帝生儿子,这好像跟他的差事无关。
张太后道:“哀家准备了一些东西,回头给皇上送过去,如果他不会用,你就就跟他解说一下,再让太医院那边给皇上开一些补方,当初先皇身子便有些虚,需要长时间调理才诞下麟儿……皇上从小多病,更是要好好养身体,咱大明就他这一脉,不能出任何岔子!”
沈溪领军平定中原叛军主力,马上折返邓州,而后上疏朝廷,说明此战经过,并且表明自己要前往江南平倭寇,暂时将中原平乱之事交马中锡、陆完和胡琏三人负责。
沈溪不打算带胡琏到江南,胡琏会继续留任河南巡抚,负责治理黄河、抚治灾民和荡清贼寇之事。
沈溪上疏后,不过一天时间,快马便已将消息送到朱厚照手中,内阁跟皇帝同时收到沈溪领军大破贼军的喜报。
张苑不清楚沈溪有对朱厚照上密折,以为自己是独家消息,赶紧去跟朱厚照报喜,却在乾清宫碰了钉子。
朱厚照道:“沈尚书取得胜仗,那是早晚之事,朕之前便说过,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现在不过是将几个贼首擒获,灭了他们十数万人马,距离彻底平息叛乱还有段时间。”
张苑迟疑地问道:“但沈大人提出要往江南平倭寇,不知是否该让沈大人留在中原?”
朱厚照摇头:“叛军主力已消灭,战乱已基本平息,杀鸡焉用牛刀?接下来就交给陆完、胡琏等人处理吧。沈尚书已圆满完成中原战事,朕的想法是,准许他前往江南,把江南官场好好整饬一下,再就是领兵把倭寇给彻底荡平!”
张苑神色严肃。
虽然皇帝已下旨让张永去南京担任守备太监,但南京官场的勋贵和文官势力也很庞大,之前张苑想将守备太监的职位拿到手上,再以此为基础掌控江南官场,事情发生变化后他只能改变计划,加速布局掌控江南权柄,让张永去了也会被架空。
若此时沈溪前往江南,他的计划将会全面落空。
张苑道:“陛下,叛乱匪首并未完全被捉拿归案,贼首杨虎、赵隧、刘惠等人依然活跃于鲁南和胶东半岛,现在沈大人便领兵南下,似乎太过仓促……之前内阁的意见,也是让沈大人留在中原十天半个月,等把贼寇悉数解决再继续征程。”
朱厚照皱眉:“这朝廷到底是你们说了算,还是听朕的?又或者是听谢阁老他们的?”
张苑赶紧道:“当然一切都听从陛下吩咐。”
“那不就结了?”
朱厚照气呼呼地道,“朕现在需要听到的是你们完全按照沈尚书的上奏行事,而不是在这里叽叽歪歪,乱发表意见……你们再有本事,能有沈尚书厉害?一个个都在朕面前装大头,说得头头是道,让你们领兵就打退堂鼓了,现在沈尚书说中原已无大碍,那就听他的,再有反对意见通通回绝便是。”
说完朱厚照站起身,头也不回往内殿去了。
……
……
从乾清宫出来,张苑不太甘心,因为很多事他还没来得及做,嘴里嘀咕:“好在张永还没到江南,现在沈之厚先去一步,等于说江南权柄全落在沈之厚之手……这下可热闹了。”
就在他前往司礼监时,身后有脚步声传来,转身看过去,发现小拧子跟了上来。
张苑急忙问道:“陛下有事吩咐咱家么?”
小拧子没好气地道:“真把自己当盘菜了?陛下若有事的话,何至于刚才不说,先把你教训一顿赶走后再叫回去?”
张苑冷哼:“你个小东西,会不会说话?”
小拧子冷笑不已:“张公公,咱家追你,只是想提醒一声,别以为你私下做的那些龌蹉事咱家不知?你想把江南权柄掌控手中,私下跟地方官员和将领接触,以为咱家不知?若是咱家在陛下面前告你一状,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你个小东西,敢威胁咱家?”
张苑怒目相向,之前一段时间他跟小拧子还能保持和睦相处,但转眼间便因江南权力归属而反目,现在更是势成水火,小拧子丝毫不给张苑面子,偏偏张苑作为内监之首,却奈何小拧子不得。
小拧子道:“就当咱家威胁你吧,你想怎的?做人不能没有底线,否则没资格做人,干脆去当畜生!看你干得那些蠢事,咱家没在陛下跟前告你状,已算是看在以前同在东宫伺候陛下的份上,别给脸不要脸!”
说完这话,小拧子拂袖离开,张苑一时间竟然没反应过来,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口中呢喃:“这狗东西,难道患了失心疯?咱家怎开罪他了?江南之事跟他有多大关系?”
张苑怎么都没想明白,为何小拧子会如此生气,隐约感到背后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不为人知晓,但眼下他根本无心细想小拧子的事,只是带着满腹疑问回到司礼监处理事情。
……
……
有关沈溪领军在中原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事,在内阁不是秘密。
当天谢迁从皇宫出来,回到府门口,却见有马车停在那儿,等马车上的人下来,谢迁不由皱眉,正是多日未见的张懋。
跟以前见到张懋总是能见到夏儒不同,这次张懋是单独来访,谢迁大概知道张懋是来说什么私事,上前见礼后不冷不热地道:“公爷进去说话便可。”
张懋脸上带着老奸巨猾的笑容,跟谢迁前后脚进门,刚到院中便出言恭喜:“于乔果然有识人之能,沈之厚又在中原立下大功,原本拖了一年多的乱事,他去了才一个月时间,便基本平息。哈哈,京畿已然无恙,下一步就是平海疆……”
张懋在那儿恭维,谢迁听到后却不受用,眉头皱了起来。
来到正堂,谢迁请张懋坐下,直接道:“英国公有何事,但说无妨,不然你光跟我说沈之厚有多少本事,我也听不进去,对吧?”
张懋笑道:“于乔你还是这般心急,作为老友,窜窜门拉拉家常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非要那么见外!这不是……让之厚去南方时,让他将尧臣带在身边,尧臣不负所望,这次平乱立下一点功劳,也可说有军功在身了。”
谢迁皱眉:“听您老这意思,是准备让孙子接过你的爵位?这……你是否操之过急了?”
谢迁当然明白,张懋不可能无端提到张仑获得军功之事,既然说了,那就是对他进行某种暗示,现在想来也只有英国公继位人的问题。
大约一甲子前,年方九岁的张懋得成化帝欣赏,接替父亲张辅进入五军都督府。现在六十年过去,张懋想早点把接班人的问题落实。
不但要继承英国公的爵位,张仑还要继承祖父在五军都督府内的地位,而能帮忙的显然非张懋本人,而必须要有文官集团背书。
现在沈溪已出手相助帮张仑获得军功,张懋急需有文官魁首为张仑入主五军都督府造势,有谢迁这个内阁首辅支持,那朝中就不会有人反对张仑上位。
张懋哈哈大笑:“跟于乔说话,就是痛快,老朽年岁不小了,这几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还有几天苟活?年轻人不成器,只能出去历练一二,西北不敢让仑儿去,怕出事,便想让他到中原转转……幸好是沈之厚,换作旁人绝无可能让仑儿这么快便适应军中生活,也不可得到显赫的战功。”
谢迁听到这里直皱眉,心想:“回头真要好好查查,张懋那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孙子,到底是怎么获得军功的,别是沈之厚为巴结英国公,蓄意虚报吧?”
本来谢迁就看不起年轻人,所以才会一再压制沈溪,现在连张仑都一并怀疑上了。
谢迁道:“这么说来,张老公爷准备退位让贤?”
“哈哈,就算不退位,也可以让我那孙子早些进都督府适应一下。”
张懋笑着说道,“这件事全仰仗于乔你了,光靠都督府的人,就算上奏,陛下也不会听,倒是于乔人脉广泛,若是你肯帮忙活动一下……相信尧臣他一定能在朝中有所作为。”
要让张仑当到张懋这级别的官职,必须靠朝中文官活动,能力或者说军功都不能成为主要因素,最主要还是倚靠人脉关系。
张懋没死,趁着自己还有余力,来跟谢迁商议合作之事,等于向谢迁抛出橄榄枝,若谢迁肯帮忙,张懋也不可能白用他,双方属于互利互惠的关系。
谢迁为难地道:“年轻人还是要多历练一下……如今尧臣正跟着之厚到江南平倭寇,怕是一年半载回不来,现在咱们谈这些,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张懋笑道:“就算尧臣不在京城,也不妨碍老夫帮他做点事,于乔觉得呢?”
谢迁一阵无语,过了一会儿才没好气地道:“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我现在正为沈之厚准备抛下中原那一大摊子前往江南平倭寇之事烦扰不已,你再遮遮掩掩的话,我要送客了。”
“哈哈,于乔你年纪老大不小了,脾气还那么冲,到底想要闹哪出啊?”
张懋说笑间,从怀里拿出一份书折,上面已将他的计划悉数罗列出来,塞到谢迁手里,道,“于乔看看,若是觉得合适的话,可以在朝中帮忙活动,若不妥你提点一下,老朽会酌情修改。”
谢迁没直接答应张懋,因为他还没想到有什么事能去找张懋帮忙。
如今的谢迁对张懋早不再推心置腹,反而在很多事上会反复权衡利弊。
谢迁说要研究研究,张懋实在拧不过,只能先告辞而去。
等回头谢迁拿起张懋的计划书看过后,心里直打怵:“这朝中人,一个个要么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谋划,要么是在为自家子侄奔走,可有一个真心为国为民的?”
思来想去,好像只有沈溪符合他定下的标准……沈溪在很多事上大公无私,而他自认为也是这种人。
为了早些将沈溪平南方倭寇之事定下,同时也是为稳定江南官场,谢迁连夜将杨廷和叫来商议。
“……张苑之前只在为守备太监的事活动,现在他派人四处联络,似乎想把整个江南官场都控制在手中。”
谢迁把自己得到的消息传给杨廷和知晓。
杨廷和道:“不是刚传出消息,说是陛下同意让沈之厚早一步前往江南,无论张公公有何布置,大概都会被沈之厚瓦解吧。”
“消息确定吗?”
谢迁皱眉,因为他当日沈溪上奏的票拟上写了不同意,想让沈溪留在中原将地方叛乱彻底解决后再出发去江南,利用这段时间他抢先把江南局势稳定下来。
至于张永,谢迁倒不怎么担心,因为谢迁觉得张永相对识大体一些,这跟张永之前在军中当监军太监时立下的功劳有关。
杨廷和点头:“今夜宫里便会下旨,大概两天后沈之厚就要从南阳府出发前往江南,他可能比张永张公公更早一步到南京……但行军之事不好说,就怕沈之厚会轻骑先行前往,江南官场这般混乱,难道他不想从中分一杯羹?”
谢迁对杨廷和的措辞不是很满意,皱眉道:“什么分一杯羹,不过是去处理一下军政事务,你当沈之厚跟张苑之流一样?”
虽然谢迁对沈溪有所不满,但他不允许旁人对沈溪的人品操守进行质疑,涉及沈溪是否会在朝中结党营私的问题,谢迁一向持保留意见,因为谢迁觉得,哪怕沈溪独断专行,也是自己提拔起来的,若是沈溪人品不好那只能说明他的眼光不行。
而且谢迁也不觉得沈溪品德上有什么问题,所以他不接受别人对沈溪人品操行上的攻击。
杨廷和知道谢迁的心态,赶紧行礼:“请恕在下失言,不过现在看来,他的确有可能会先一步抵达南京,把事都先定下。”
“没发生的事,谁都说不准。”谢迁道,“若是他将三军扔下,自己往南京,说明他利欲熏心,或许……”
谢迁说了半截,没有继续说下去,大概意思是沈溪可能别有目的,只能让杨廷和自行琢磨。
谢迁将张懋白天留给他的计划书拿出来,递给杨廷和:“介夫,你看看这上面的东西。”
杨廷和将内容看过,惊讶地问道:“张老公爷的意思,是要让尧臣接替他的位子,以后就由尧臣来主持五军都督府的事务?”
“他倒是想……”
谢迁没好气道,“但尧臣真能顶得上么?现在尧臣跟着沈之厚出去混军功,看样子有所收获,下一步英国公会跟陛下请奏,让尧臣进五军都督府,几年内尧臣便可独当一面。”
杨廷和面带忧虑之色:“只怕到时候都督府也会为之厚控制。”
谢迁打量杨廷和一眼,神色冷峻:“介夫对之厚戒备心倒是挺深的……莫非你怕他将来乱国?”
杨廷和赶紧否认:“在下并不觉得之厚会发展到那地步,但始终还是要有所防备,现在尽可能安排跟他无关之人掌握京城重要差事,比如说兵部……”
对于杨廷和的话,谢迁略微迟疑,最后摇头:“如果让伯安来当兵部尚书,未免太过年轻了,但若让旁人来,又不放心,想那陆侍郎人品不堪……”
话说一半便顿住了,谢迁对陆完一向怀有极大的警惕心理,无论陆完能力如何,又或者陆完这次在山东平乱中取得如何耀眼的成绩,都不入谢迁法眼。
谢迁再道:“不过现在要防备张苑收拢朝中文官,哪怕有些人以前劣迹斑斑,只要能经受住阉党诱惑,也可为朝廷所用,如若不然,很可能会步当年刘瑾乱国之覆辙!”
杨廷和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老的话,在下谨记,定不会让张苑于朝中乱来!”
……
……
谢迁现在能指望的人不是沈溪,他把所有希望都倾注到杨廷和身上,以至于次辅梁储都被他选择性放弃,至于靳贵,谢迁倒觉得是可用之才,却不能委以重用,毕竟资历和能力欠缺。
紫禁城永寿宫,张太后听过高凤对朝中事的讲述,尤其涉及沈溪的部分,听得异常认真。
“沈卿家的妹妹嫁进宫,那日哀家见过,很机灵的丫头,看上去聪明伶俐,这些日子为何没动静了?”张太后问道。
高凤赶紧回道:“回太后娘娘,最近这一个月来,陛下基本每日都在交泰殿落榻,却有那不长眼的瞎传,说是陛下到现在都没跟这位沈家贵人圆房合卺呢。”
“还有此等事?”
张太后一惊不老小。
虽然张太后对沈溪妹妹入宫之事不是很支持,但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她也就默认这件事的发生,甚至还在迎娶沈亦儿之事上做出一些帮助,她本以为沈亦儿进宫后会改变皇帝的习性,未料沈亦儿进宫只是让皇帝改变了胡闹的方式,至今依然没个正形。
高凤道:“老奴并不清楚,不过那些传瞎话的人,却说得有鼻子有眼。”
张太后有些生气:“皇上也是,起先那个皇后挺好的,他却不理不睬,连皇后家族的人都不重用,现在逾制让沈卿家的妹妹入宫,这大概属于政治联姻了吧?不曾想却对这个皇后如此纵容!”
高凤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不敢说出来。
张太后并不想知道高凤的心思,再次开口问道:“不知寿宁侯和建昌侯,现在于府中可安好?”
张太后从来都没觉得两个弟弟已被朝廷褫夺军职和爵位,一直拿二人爵位称呼,高凤稍微迟疑后才道:
“两位国舅最近都在府上,足不出户,之前老奴曾派人送一些慰问品,回来的人说,两位国舅现在境况都不太好,寿宁侯更是染病在身。”
张太后恼火地道:“可不是,被皇上给气的……就这样朝中还有人不断煽风点火,他们根本是想让皇家乱成一团,他们好隔岸观火。”
高凤赶紧应声:“是,是,这些人真该死。”
张太后稍微平息怒火,继续道:“有机会还是要跟皇上说说,让他早些原谅两个舅舅,都是一家人,作何要说两家话?新皇后兄长是朝中栋梁,难道他两个舅舅就不是了?以前京城危难时,他的舅舅不也挺身而出?”
高凤心想,张氏兄弟怎么能跟沈状元相比?也就是太后娘娘会高看自家兄弟一眼,但其实兄弟二人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不是他们乱来,就算平庸一些也不会落得如此惨淡下场。
张太后又道:“谢阁老最近还好吧?”
“还好。”
高凤对谢迁的情况不甚了解,但知道太后对谢迁很关心,便顺着话锋往下说,“谢阁老如今身体康泰,在朝处理政务,朝廷上下一团和睦,谢阁老实在是功不可没。”
张太后叹了口气:“先皇时,朝中英才辈出,那时候确实是一片和气,可现在嘛……怎么觉得宫里边都快跟朝廷脱节了?”
高凤又想说,还不是因为皇帝不问朝事,疏远朝臣的结果?
张太后语气幽幽:“如果沈家那女娃,能早些给皇上诞下子嗣多好?何至于会跟现在这般朝廷根基不稳?皇上太过胡闹,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做奴才的该多提点一些才是。”
“太后娘娘,老奴不是很明白,该如何提点陛下?”高凤可不知该如何能让皇帝生儿子,这好像跟他的差事无关。
张太后道:“哀家准备了一些东西,回头给皇上送过去,如果他不会用,你就就跟他解说一下,再让太医院那边给皇上开一些补方,当初先皇身子便有些虚,需要长时间调理才诞下麟儿……皇上从小多病,更是要好好养身体,咱大明就他这一脉,不能出任何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