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在沈溪原本的设想中,西北这趟差事,怎么都轮不到他。
皇帝不可能打自己的脸,当初有意将他调到西北担任延绥巡抚,结果被谢迁阻拦,转而想利用朱晖的爵位和威望来驾驭三军,于是朱晖便做了延绥巡抚。
现在战败,皇帝认错需要背负很大的舆论压力。
如果领兵的是马文升或者张懋也就罢了,可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再让他去“力挽狂澜”,不但要顶着别人的质疑,而且太过冒险。
现在朱祐樘却打破世俗成见,坚持让沈溪担当大任,沈溪只能理解为,谢迁把他彻底给“卖了”,不但将西北一些战略部署归功于他,还将之前对西北鞑靼人南下的判断,以及应该固守不出的战略原则等等,都跟皇帝详细言明。
皇帝一看,原来谢卿家并非是那个“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的人,这个人却是沈卿家,既然之前就有意让沈溪往西北为延绥巡抚,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让沈溪再出来领受这差事,或许还可以创造奇迹。
于是朱祐樘便向沈溪提出派他到西北履职的事情。
乾清宫内虽然灯火昏暗,但所有人都看着沈溪。
之前在场几位重臣都看不起沈溪,但在谢迁陈情后,刘健、李东阳、张懋都对沈溪高看一眼。
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相继经历泉州和榆溪之战两场对大明有巨大意义的战争,甚至都是主导者,居然在今年的战事前能预见到西北战局的所有变化,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认为鞑靼人在这几年的内斗中并未伤及根本,应该本着“止战”的原则,那让沈溪去西北领兵,未尝不可。
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沈溪死在西北,反正不会调拨给沈溪多少人马,让他去闯一闯,说不定真的能成功呢?
这些人所想,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沈溪去了西北,最差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不太可能会令战局恶化。
但在沈溪看来,这分明是皇帝和一干朝中重臣嫉妒他的才华和先见之明,故意派他去送死。
你不是能耐吗?
光会纸上谈兵没用,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去为大明建功立业,效死命,如果完不成任务别回来!
面对所有人或是同情、或是揶揄的目光,沈溪如实陈奏:“回陛下,微臣才疏学浅,对于西北战事所知甚少,怕误了大事,请陛下另觅人选!”
就算知道不该拒绝,沈溪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命令。
耗尽心力在十三岁考中状元,如今十七岁,官做得很顺,结果一句话去了东南,他就要带着家眷往东南当一个空头元帅,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把队伍组建起来,甚至钱粮调度都是靠自己一力承担,平匪刚有起色,皇帝来一句,你回京城来,他就得屁颠屁颠回京,现在西北战局恶化,随时可能会重蹈几十年前土木堡之变覆辙,又来一句,你去西北,他就得老老实实去西北送死?
在沈溪看来,如今西北局势,给他二十万兵马都未必能力挽狂澜,土木堡之变英宗率军号称五十万,最后还不是落得铩羽而归的结果?
固守城塞固然几万兵马就足够,但正面跟鞑靼人交手,胜率低得可怕。
朱祐樘听到沈溪的说辞,反问:“沈卿家,你可有别的好人选?”
皇帝当着三位阁臣,还有执领五军都督府和京营的大臣的面,问一个正三品挂职的右副都御史有谁来当人选,那不用说就是皇帝不满意沈溪的答案,让沈溪自己举荐。
沈溪直言道:“马尚书老当益壮,深谋远虑,可为主帅;张老公爷策马骑射,不减当年,乃是摧城拔寨的不二人选……这几位,都比微臣更有领兵之能,微臣实在不足以胜任!”
张懋笑了笑:“沈中丞过谦了,老朽已久不跨马背,如今骑射早已生疏,边疆戍卫重任还是要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肩上!”
朱祐樘期冀地看了张懋一眼,这说明皇帝也有意让张懋出来主持大局,可在听到张懋之言后,朱祐樘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皇帝心目中,始终是京畿周边的戍卫最重要,无论是张懋,还是他觉得不堪大用的寿宁侯张鹤龄,都不宜出征。
“沈卿家,朕实在找不出别的人选,你在东南平定匪寇,做得很令朕满意,朕召你回京城将你赋闲,本就是国家社稷的损失。如今你领延绥巡抚之位,掌王命旗牌,特调配六千京营人马随你一同西进,搭救延绥镇,最好能够将榆林卫城夺回来,朕就将全部希望凝聚在你身上!”
朱祐樘好似寄予厚望一样看着沈溪。
如果说话的不是皇帝,沈溪非破口大骂不可。
当我是二百五?
先前还说延绥镇驻地榆林卫城已经失守,现在让我在鞑靼骑兵环伺的情况下,夺回榆林卫城,这是明摆着要坑人到底啊!
难道当皇帝的,为了给臣子压力,连道理都不讲了吗?
在场所有大臣都知道,在危机四伏的野外碰到鞑靼骑兵意味着什么,更何况还要在这种压力下攻城,那跟送死差不多。
甚至就连沈溪自己也知道危险,可偏偏皇帝这么说了,连出言质疑的机会都没有,只等沈溪表态,相当于被架在无从拒绝的位子上。皇帝都已对他寄予“全部希望”,再拒绝的话,皇帝绝不会轻易饶过。
沈溪道:“微臣一人之力,恐难胜任!”
一句话,便让朱祐樘皱紧了眉头,连在场的大臣也都在想,你这小子太不识相,皇帝如此好说歹说你还是不同意,想找死吗?
但再仔细琢磨一下沈溪的话,却觉得沈溪没有拒绝,只是表示不能单独前去,那就是说,沈溪是想跟皇帝借调人手。
朱祐樘道:“哦?沈卿家,你有何贤良的佐官需要举荐?”
连皇帝都把言路给沈溪堵死,只能提出“佐官”的举荐请求,自己退下去连门都没有。
沈溪道:“微臣并无佐官举荐,但在东南平匪时,身边有一些人辅佐,微臣想将这些人一并带往西北,为国效命!”
“准奏!”
朱祐樘本来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一听原来是征调民户,皇帝心情一松,就算沈溪有任人唯亲的嫌疑,那也是他先调遣沈溪、派沈溪领兵去送死在先,沈溪多找几个人陪葬,那也由着沈溪,只要别让朝廷多调拨人手和钱粮便可。
沈溪行礼:“谢陛下。”
朱祐樘叹道:“西北之战耗费巨大,如今国库空虚,沈卿家,朕所能给你的,便是六千步卒,你可在沿途招募兵马,整顿残兵,若此战得胜,朕必当有所赏赐!希望你能为国效命,朕便在这里谢过了!”
说完,朱祐樘在萧敬的搀扶下站起身来,给沈溪拱手行礼。能得到皇帝的致礼,这已是皇恩浩荡,不但是沈溪,连在场的大臣都要下跪谢恩。
沈溪这会儿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跪下来磕头,表达自己效死命的决心:“微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心里却在嘀咕:“辜负你十八代祖宗!你们老朱家除了会坑人,还会做点儿什么?一边说我年轻气盛不能担当大任,但在遇到危难时却先把我推出去送死,给我六千步卒,并不是最需要的骑兵,就让我带着这六千步兵去跟数万鞑靼骑兵拼命,还要在鞑靼人手中将榆林卫夺回来,你当我是齐天大圣下凡?”
朱祐樘一摆手:“来人,赐赏!”
一言出,后面有太监端着木托出来,上面有一方木匣,后面跟着两名有七八分姿色的小宫女,那意思好似在说,木匣和两名小宫女现在开始就是你的了。
沈溪没抬头看,但见这架势,就感觉朱祐樘在对他说:“沈卿家,给你一点赏赐,你死得也能安心一些!”
沈溪再行礼:“陛下,臣如今尚未赴任,未得寸功,不敢受赏!”
“也好,也好。”朱祐樘竟然出奇地抠门,沈溪只是客气了一下不肯接受,居然就把赏赐给省了下来,“待沈卿家陪同刘尚书凯旋归来时,朕必当亲自出城迎接,为卿家牵马引路!”
听起来是多么大的恩赐,在凯旋归来时,皇帝会带着文武百官出城欢迎,还会为他牵马!
但在沈溪听来,丝毫感觉不到荣幸。
朱祐樘这句话,等于是又给他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把榆林卫城给夺回来,还要“凯旋归来”,并且保证三边总督刘大夏的安全。
沈溪心想:“还不如说让我带着六千步兵出塞,将鞑靼彻底歼灭,封狼居胥!”
朱祐樘又补充道:“到那时,朕当百倍厚赏!”
现在赐给两个宫女,外加一个木匣,百倍赏赐,就是赐两百名宫女和一百箱银钱,或许是这种空头许诺听了多了,沈溪到如今听得耳朵都麻木了,心中没丝毫波澜。
就算我能得胜归来,你这个当皇帝的还不照样食言?(。)
在沈溪原本的设想中,西北这趟差事,怎么都轮不到他。
皇帝不可能打自己的脸,当初有意将他调到西北担任延绥巡抚,结果被谢迁阻拦,转而想利用朱晖的爵位和威望来驾驭三军,于是朱晖便做了延绥巡抚。
现在战败,皇帝认错需要背负很大的舆论压力。
如果领兵的是马文升或者张懋也就罢了,可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再让他去“力挽狂澜”,不但要顶着别人的质疑,而且太过冒险。
现在朱祐樘却打破世俗成见,坚持让沈溪担当大任,沈溪只能理解为,谢迁把他彻底给“卖了”,不但将西北一些战略部署归功于他,还将之前对西北鞑靼人南下的判断,以及应该固守不出的战略原则等等,都跟皇帝详细言明。
皇帝一看,原来谢卿家并非是那个“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的人,这个人却是沈卿家,既然之前就有意让沈溪往西北为延绥巡抚,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让沈溪再出来领受这差事,或许还可以创造奇迹。
于是朱祐樘便向沈溪提出派他到西北履职的事情。
乾清宫内虽然灯火昏暗,但所有人都看着沈溪。
之前在场几位重臣都看不起沈溪,但在谢迁陈情后,刘健、李东阳、张懋都对沈溪高看一眼。
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相继经历泉州和榆溪之战两场对大明有巨大意义的战争,甚至都是主导者,居然在今年的战事前能预见到西北战局的所有变化,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认为鞑靼人在这几年的内斗中并未伤及根本,应该本着“止战”的原则,那让沈溪去西北领兵,未尝不可。
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沈溪死在西北,反正不会调拨给沈溪多少人马,让他去闯一闯,说不定真的能成功呢?
这些人所想,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沈溪去了西北,最差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不太可能会令战局恶化。
但在沈溪看来,这分明是皇帝和一干朝中重臣嫉妒他的才华和先见之明,故意派他去送死。
你不是能耐吗?
光会纸上谈兵没用,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去为大明建功立业,效死命,如果完不成任务别回来!
面对所有人或是同情、或是揶揄的目光,沈溪如实陈奏:“回陛下,微臣才疏学浅,对于西北战事所知甚少,怕误了大事,请陛下另觅人选!”
就算知道不该拒绝,沈溪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命令。
耗尽心力在十三岁考中状元,如今十七岁,官做得很顺,结果一句话去了东南,他就要带着家眷往东南当一个空头元帅,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把队伍组建起来,甚至钱粮调度都是靠自己一力承担,平匪刚有起色,皇帝来一句,你回京城来,他就得屁颠屁颠回京,现在西北战局恶化,随时可能会重蹈几十年前土木堡之变覆辙,又来一句,你去西北,他就得老老实实去西北送死?
在沈溪看来,如今西北局势,给他二十万兵马都未必能力挽狂澜,土木堡之变英宗率军号称五十万,最后还不是落得铩羽而归的结果?
固守城塞固然几万兵马就足够,但正面跟鞑靼人交手,胜率低得可怕。
朱祐樘听到沈溪的说辞,反问:“沈卿家,你可有别的好人选?”
皇帝当着三位阁臣,还有执领五军都督府和京营的大臣的面,问一个正三品挂职的右副都御史有谁来当人选,那不用说就是皇帝不满意沈溪的答案,让沈溪自己举荐。
沈溪直言道:“马尚书老当益壮,深谋远虑,可为主帅;张老公爷策马骑射,不减当年,乃是摧城拔寨的不二人选……这几位,都比微臣更有领兵之能,微臣实在不足以胜任!”
张懋笑了笑:“沈中丞过谦了,老朽已久不跨马背,如今骑射早已生疏,边疆戍卫重任还是要落在你们这些年轻人肩上!”
朱祐樘期冀地看了张懋一眼,这说明皇帝也有意让张懋出来主持大局,可在听到张懋之言后,朱祐樘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皇帝心目中,始终是京畿周边的戍卫最重要,无论是张懋,还是他觉得不堪大用的寿宁侯张鹤龄,都不宜出征。
“沈卿家,朕实在找不出别的人选,你在东南平定匪寇,做得很令朕满意,朕召你回京城将你赋闲,本就是国家社稷的损失。如今你领延绥巡抚之位,掌王命旗牌,特调配六千京营人马随你一同西进,搭救延绥镇,最好能够将榆林卫城夺回来,朕就将全部希望凝聚在你身上!”
朱祐樘好似寄予厚望一样看着沈溪。
如果说话的不是皇帝,沈溪非破口大骂不可。
当我是二百五?
先前还说延绥镇驻地榆林卫城已经失守,现在让我在鞑靼骑兵环伺的情况下,夺回榆林卫城,这是明摆着要坑人到底啊!
难道当皇帝的,为了给臣子压力,连道理都不讲了吗?
在场所有大臣都知道,在危机四伏的野外碰到鞑靼骑兵意味着什么,更何况还要在这种压力下攻城,那跟送死差不多。
甚至就连沈溪自己也知道危险,可偏偏皇帝这么说了,连出言质疑的机会都没有,只等沈溪表态,相当于被架在无从拒绝的位子上。皇帝都已对他寄予“全部希望”,再拒绝的话,皇帝绝不会轻易饶过。
沈溪道:“微臣一人之力,恐难胜任!”
一句话,便让朱祐樘皱紧了眉头,连在场的大臣也都在想,你这小子太不识相,皇帝如此好说歹说你还是不同意,想找死吗?
但再仔细琢磨一下沈溪的话,却觉得沈溪没有拒绝,只是表示不能单独前去,那就是说,沈溪是想跟皇帝借调人手。
朱祐樘道:“哦?沈卿家,你有何贤良的佐官需要举荐?”
连皇帝都把言路给沈溪堵死,只能提出“佐官”的举荐请求,自己退下去连门都没有。
沈溪道:“微臣并无佐官举荐,但在东南平匪时,身边有一些人辅佐,微臣想将这些人一并带往西北,为国效命!”
“准奏!”
朱祐樘本来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一听原来是征调民户,皇帝心情一松,就算沈溪有任人唯亲的嫌疑,那也是他先调遣沈溪、派沈溪领兵去送死在先,沈溪多找几个人陪葬,那也由着沈溪,只要别让朝廷多调拨人手和钱粮便可。
沈溪行礼:“谢陛下。”
朱祐樘叹道:“西北之战耗费巨大,如今国库空虚,沈卿家,朕所能给你的,便是六千步卒,你可在沿途招募兵马,整顿残兵,若此战得胜,朕必当有所赏赐!希望你能为国效命,朕便在这里谢过了!”
说完,朱祐樘在萧敬的搀扶下站起身来,给沈溪拱手行礼。能得到皇帝的致礼,这已是皇恩浩荡,不但是沈溪,连在场的大臣都要下跪谢恩。
沈溪这会儿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跪下来磕头,表达自己效死命的决心:“微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心里却在嘀咕:“辜负你十八代祖宗!你们老朱家除了会坑人,还会做点儿什么?一边说我年轻气盛不能担当大任,但在遇到危难时却先把我推出去送死,给我六千步卒,并不是最需要的骑兵,就让我带着这六千步兵去跟数万鞑靼骑兵拼命,还要在鞑靼人手中将榆林卫夺回来,你当我是齐天大圣下凡?”
朱祐樘一摆手:“来人,赐赏!”
一言出,后面有太监端着木托出来,上面有一方木匣,后面跟着两名有七八分姿色的小宫女,那意思好似在说,木匣和两名小宫女现在开始就是你的了。
沈溪没抬头看,但见这架势,就感觉朱祐樘在对他说:“沈卿家,给你一点赏赐,你死得也能安心一些!”
沈溪再行礼:“陛下,臣如今尚未赴任,未得寸功,不敢受赏!”
“也好,也好。”朱祐樘竟然出奇地抠门,沈溪只是客气了一下不肯接受,居然就把赏赐给省了下来,“待沈卿家陪同刘尚书凯旋归来时,朕必当亲自出城迎接,为卿家牵马引路!”
听起来是多么大的恩赐,在凯旋归来时,皇帝会带着文武百官出城欢迎,还会为他牵马!
但在沈溪听来,丝毫感觉不到荣幸。
朱祐樘这句话,等于是又给他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把榆林卫城给夺回来,还要“凯旋归来”,并且保证三边总督刘大夏的安全。
沈溪心想:“还不如说让我带着六千步兵出塞,将鞑靼彻底歼灭,封狼居胥!”
朱祐樘又补充道:“到那时,朕当百倍厚赏!”
现在赐给两个宫女,外加一个木匣,百倍赏赐,就是赐两百名宫女和一百箱银钱,或许是这种空头许诺听了多了,沈溪到如今听得耳朵都麻木了,心中没丝毫波澜。
就算我能得胜归来,你这个当皇帝的还不照样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