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五章 封号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寒门状元最新章节!
太皇太后周氏的病情,谢迁一早就知晓,太医院那边有着详尽的病症记录,严重时长期昏迷不醒,呼吸微弱,让朱祐樘忧心忡忡,多次在接见内阁三位大学士时提及,谢迁想不关心都难。
但在太子出走江南、谢迁离京找寻前,太医院众名医救治得法,周太后的身体已逐步趋于好转,可下地走动,料想痊愈不在话下。等谢迁从江南回来,从未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也就忘了个干净。
但现在靳贵这一说,谢迁顿时醒悟过来,揣测事情或许确实与周太后有关,否则皇帝断不可能突然抽身而去……如果是军机大事的话,皇帝必然会趁着朝官汇聚时展开商议,最多再召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官员入宫,但现在皇帝只是匆匆忙忙离去,什么话都没留下,内宫出事的可能更大。
谢迁心想:“只要不跟沈溪小儿的事情有关就好,太皇太后周氏年事已高,如今已年过古稀,即便亡故,那也是命数使然。平常人家的老人到这岁数去世,已经算得上是喜丧了!料想陛下不会太难过吧……”
虽然谢迁表面上保持了对太皇太后周氏的尊敬,但心底里却未必这么想,周太后地位尊崇,但淡出朝政已久,能真正威胁朝廷稳固的还是皇帝、皇后、太子的安危,剩下的皇室成员,对其尊敬多是为人情世故以及朝廷脸面。
……
……
朱祐樘抵达慈庆宫时,张皇后带着朱厚照刚到,两边几乎前后脚而来。
因为涉及到丧事,张皇后并未抱着小公主前来。
朱祐樘在萧敬搀扶下,进到慈庆宫大殿,但见里面跪了一地的太监、宫女,甚至连负责为太皇太后周氏诊治病情的太医,都跪下三个。
门帘内传来“呜呜”的哽咽声,外面跪着的宫女太监听了,顿时哭倒一片,就算是没哭出声的,也都在抹眼泪……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为太皇太后周氏故去而难过,还是为自己照顾不周可能会遭到惩罚而感觉恐惧。
朱祐樘没有过多废话,直接进寝殿查看周太后的情况,当看到自己的皇祖母已经气息全无,身体逐渐变得冰凉后,脸色瞬间变得死灰一片,侍候在床榻前的王太后劝道:“陛下不必难过,你祖母年事已高,终归要知天命……”
这些年王太后一直信佛,对于生老病死的事情看得很淡。
王太后自己没有儿子,而且当皇后时,没有得到成化帝太多的宠幸,即便贵为后宫之主,却被万贵妃压得死死的……宪宗皇帝的第一个皇后吴氏,便是与万贵妃作对而被废,在冷宫中郁郁而亡。王皇后有了前车之鉴,不敢与万贵妃争宠,只是空有个皇后的名头,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宪宗去世,王皇后在宫中唯一的依靠便是名义上的儿子,当今皇帝朱祐樘。但朱祐樘又因自己亲生母亲纪氏的死,对父亲的皇后妃嫔有所介怀,王太后属于生前生后都无寄托之人,最后只能靠青灯古佛打发余生。
……
……
谢迁一直留在乾清宫大殿,他不想与人讨论皇帝因何离开,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不予回应,除了靳贵主动过来说了几句关于太皇太后周氏的话。
一直到日落,萧敬才急匆匆过来,脸上挂着眼泪,哽咽道:“诸位大人,各自先回府去吧,太皇太后薨,天不佑我大明……呜呜呜呜……”
在场众多翰林官,到此时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凄哀之色,但总的来说,太皇太后周氏宾天的消息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毕竟周太后年事已高,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朝臣都有心理准备。
靳贵听到这消息时,忍不住打量谢迁一眼,略有得色,好似在说,谢阁老,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此时谢迁的心思却不在靳贵身上,作为在场大臣中地位最高的那位,怎么都要到慈庆宫去慰问一下,顺带关注一下皇室的反应。
其实谢迁更关心的,还是太皇太后周氏封号的问题。
主要在于,太皇太后周氏作为成化帝的亲生母亲,却不是正宫皇后出身,而在大明,只有正宫才有跟皇帝合葬的资格,否则就算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也同样没有与先皇合葬的先例。
这件事必然影响孝宗仁孝治国的理念,谢迁思虑周全,马上过去询问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的意思。
萧敬悲泣道:“谢阁老,这些事,您还是亲自问询陛下吧,咱家如何知晓?再则说了,关系重大,咱家不敢管呐……”
任何时候,萧敬都喜欢明哲保身,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就算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照理说已权倾朝野,但依然喜欢当墙头草,即便皇帝多次提醒他,让他可以适当嚣张跋扈些,可萧敬就是怎么都强势不起来。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弘治朝的阁臣能力威望都很高,萧敬自知无法跟阁臣比拼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干脆本本分分当一个谁都不得罪老太监,其所求不是权倾朝野,而是善始善终能乞老归田。
谢迁听到萧敬的话,不由皱眉,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他不想爱听,但近来他就是听这种话比较多,因为别人遇到他,总对他敷衍,内阁如此,朝官如此,地方官员也如此,就连老友刘大夏等人也喜欢跟他打哑谜。
谢迁心道:“你们不想说,老夫还要勉强不成?大不了将事情归于内阁,这件事老夫不管了!”
弘治皇帝对于刘健、李东阳的妥协,加之二人在朝中做事越发刚愎自用,谢迁这样有能力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也变得灰心丧气,做事不再努力。
……
……
一众翰苑臣子得知太皇太后周氏亡故,相继离开乾清宫,大部分人往出宫方向而去,或走大明门,或抄近路走东华门。
谢迁没有回家,或者去他长安街的别院,而是直接去了文渊阁,他想探听一下给太皇太后周氏加封谥号的问题,作为内阁大学士,这件事他不得不上心,因为此番亡故的是皇帝的亲祖母,有着血缘上至亲关系。
朱祐樘从来都是孝子,当上皇帝后对身边人可说是仁至义尽,就连丈母娘死了,都以国丧的规格办理,更别说现在死的是亲祖母。
谢迁原以为刘健不在,等进入文渊阁后院,才发现刘健和李东阳相谈甚欢,看来商议事情已有一段时间了。
正对着公事房大门坐着的刘健,看到谢迁的身影,顿时闭上嘴,向李东阳使了个眼色,随后才笑眯眯问道:“于乔怎过来了?”
谢迁嘴角浮现出个不易让人察觉的苦笑,心想:“我身为大学士,到内阁来难道有错?”
既然别人对他有敌意,他也不会报以好脸色,谢迁冷淡地说:“周太后过世,陛下多半要召我等前去商谈,只是过来等候……”
李东阳道:“于乔不必担心,太皇太后的丧礼不用着急进行,治丧之事应由内帷主持,我等不过需就加封一事而进言,等明日朝会时再议不迟!”
谢迁眯眼打量李东阳,不知道对方为什么那么确定第二天的朝会会顺利举行。在谢迁看来,随着太皇太后周氏病逝,弘治皇帝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过问朝政。另外,治丧绝不会只是内宫的事情,毕竟朱祐樘会努力争取让自己的亲祖母跟亲祖父合葬。
作为孝子孝孙,朱佑樘不可能不这么做,尤其是要在给儿子树立表率的关键时候,万一儿子将来胡闹,在他老娘病故后,不让老娘跟自己合葬,那就麻烦大了。
谢迁问道:“当真不用我留守翰苑?”
李东阳正要代刘健回话,刘健忽然站起身,语气显得有些阴沉:“老朽年老体力不支,无法在此恭候,宾之,你跟于乔留守吧,老朽先回去歇息,入夜后再回来……”
这话没毛病,毕竟刘健年岁大了,需要多休息。但谢迁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脸上苦笑更甚……这都已经天黑了,什么叫入夜后再回来,难道等明日天黑?还是说错了等天亮回来?
刘健要走,谢迁不能阻拦,起身相送。
刘健倒也没表现出对谢迁多大的杯葛,甚至驻足跟谢迁仔细交待一番,请他务必留下陪李东阳守夜。
谢迁心道:“总归是苦差事才想到我,今日内阁守夜,怕是个苦差事,指不定几时陛下就会临时起意,拟定治丧人名单,若再开皇陵以令周太后与英宗合葬,那可真是劳民伤财!”
谢迁一向不主张皇室在丧事上大操大办,希望尽量节省些,至于开皇陵合葬之事,他更是从开始就不准备对皇帝提出,但不管是他还是刘健、李东阳,都非常清楚,朱祐樘必然会提出这件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太皇太后周氏的病情,谢迁一早就知晓,太医院那边有着详尽的病症记录,严重时长期昏迷不醒,呼吸微弱,让朱祐樘忧心忡忡,多次在接见内阁三位大学士时提及,谢迁想不关心都难。
但在太子出走江南、谢迁离京找寻前,太医院众名医救治得法,周太后的身体已逐步趋于好转,可下地走动,料想痊愈不在话下。等谢迁从江南回来,从未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也就忘了个干净。
但现在靳贵这一说,谢迁顿时醒悟过来,揣测事情或许确实与周太后有关,否则皇帝断不可能突然抽身而去……如果是军机大事的话,皇帝必然会趁着朝官汇聚时展开商议,最多再召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官员入宫,但现在皇帝只是匆匆忙忙离去,什么话都没留下,内宫出事的可能更大。
谢迁心想:“只要不跟沈溪小儿的事情有关就好,太皇太后周氏年事已高,如今已年过古稀,即便亡故,那也是命数使然。平常人家的老人到这岁数去世,已经算得上是喜丧了!料想陛下不会太难过吧……”
虽然谢迁表面上保持了对太皇太后周氏的尊敬,但心底里却未必这么想,周太后地位尊崇,但淡出朝政已久,能真正威胁朝廷稳固的还是皇帝、皇后、太子的安危,剩下的皇室成员,对其尊敬多是为人情世故以及朝廷脸面。
……
……
朱祐樘抵达慈庆宫时,张皇后带着朱厚照刚到,两边几乎前后脚而来。
因为涉及到丧事,张皇后并未抱着小公主前来。
朱祐樘在萧敬搀扶下,进到慈庆宫大殿,但见里面跪了一地的太监、宫女,甚至连负责为太皇太后周氏诊治病情的太医,都跪下三个。
门帘内传来“呜呜”的哽咽声,外面跪着的宫女太监听了,顿时哭倒一片,就算是没哭出声的,也都在抹眼泪……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为太皇太后周氏故去而难过,还是为自己照顾不周可能会遭到惩罚而感觉恐惧。
朱祐樘没有过多废话,直接进寝殿查看周太后的情况,当看到自己的皇祖母已经气息全无,身体逐渐变得冰凉后,脸色瞬间变得死灰一片,侍候在床榻前的王太后劝道:“陛下不必难过,你祖母年事已高,终归要知天命……”
这些年王太后一直信佛,对于生老病死的事情看得很淡。
王太后自己没有儿子,而且当皇后时,没有得到成化帝太多的宠幸,即便贵为后宫之主,却被万贵妃压得死死的……宪宗皇帝的第一个皇后吴氏,便是与万贵妃作对而被废,在冷宫中郁郁而亡。王皇后有了前车之鉴,不敢与万贵妃争宠,只是空有个皇后的名头,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宪宗去世,王皇后在宫中唯一的依靠便是名义上的儿子,当今皇帝朱祐樘。但朱祐樘又因自己亲生母亲纪氏的死,对父亲的皇后妃嫔有所介怀,王太后属于生前生后都无寄托之人,最后只能靠青灯古佛打发余生。
……
……
谢迁一直留在乾清宫大殿,他不想与人讨论皇帝因何离开,无论别人怎么说,他都不予回应,除了靳贵主动过来说了几句关于太皇太后周氏的话。
一直到日落,萧敬才急匆匆过来,脸上挂着眼泪,哽咽道:“诸位大人,各自先回府去吧,太皇太后薨,天不佑我大明……呜呜呜呜……”
在场众多翰林官,到此时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凄哀之色,但总的来说,太皇太后周氏宾天的消息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毕竟周太后年事已高,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朝臣都有心理准备。
靳贵听到这消息时,忍不住打量谢迁一眼,略有得色,好似在说,谢阁老,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此时谢迁的心思却不在靳贵身上,作为在场大臣中地位最高的那位,怎么都要到慈庆宫去慰问一下,顺带关注一下皇室的反应。
其实谢迁更关心的,还是太皇太后周氏封号的问题。
主要在于,太皇太后周氏作为成化帝的亲生母亲,却不是正宫皇后出身,而在大明,只有正宫才有跟皇帝合葬的资格,否则就算是母凭子贵当上皇太后,也同样没有与先皇合葬的先例。
这件事必然影响孝宗仁孝治国的理念,谢迁思虑周全,马上过去询问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的意思。
萧敬悲泣道:“谢阁老,这些事,您还是亲自问询陛下吧,咱家如何知晓?再则说了,关系重大,咱家不敢管呐……”
任何时候,萧敬都喜欢明哲保身,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就算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照理说已权倾朝野,但依然喜欢当墙头草,即便皇帝多次提醒他,让他可以适当嚣张跋扈些,可萧敬就是怎么都强势不起来。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弘治朝的阁臣能力威望都很高,萧敬自知无法跟阁臣比拼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干脆本本分分当一个谁都不得罪老太监,其所求不是权倾朝野,而是善始善终能乞老归田。
谢迁听到萧敬的话,不由皱眉,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他不想爱听,但近来他就是听这种话比较多,因为别人遇到他,总对他敷衍,内阁如此,朝官如此,地方官员也如此,就连老友刘大夏等人也喜欢跟他打哑谜。
谢迁心道:“你们不想说,老夫还要勉强不成?大不了将事情归于内阁,这件事老夫不管了!”
弘治皇帝对于刘健、李东阳的妥协,加之二人在朝中做事越发刚愎自用,谢迁这样有能力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也变得灰心丧气,做事不再努力。
……
……
一众翰苑臣子得知太皇太后周氏亡故,相继离开乾清宫,大部分人往出宫方向而去,或走大明门,或抄近路走东华门。
谢迁没有回家,或者去他长安街的别院,而是直接去了文渊阁,他想探听一下给太皇太后周氏加封谥号的问题,作为内阁大学士,这件事他不得不上心,因为此番亡故的是皇帝的亲祖母,有着血缘上至亲关系。
朱祐樘从来都是孝子,当上皇帝后对身边人可说是仁至义尽,就连丈母娘死了,都以国丧的规格办理,更别说现在死的是亲祖母。
谢迁原以为刘健不在,等进入文渊阁后院,才发现刘健和李东阳相谈甚欢,看来商议事情已有一段时间了。
正对着公事房大门坐着的刘健,看到谢迁的身影,顿时闭上嘴,向李东阳使了个眼色,随后才笑眯眯问道:“于乔怎过来了?”
谢迁嘴角浮现出个不易让人察觉的苦笑,心想:“我身为大学士,到内阁来难道有错?”
既然别人对他有敌意,他也不会报以好脸色,谢迁冷淡地说:“周太后过世,陛下多半要召我等前去商谈,只是过来等候……”
李东阳道:“于乔不必担心,太皇太后的丧礼不用着急进行,治丧之事应由内帷主持,我等不过需就加封一事而进言,等明日朝会时再议不迟!”
谢迁眯眼打量李东阳,不知道对方为什么那么确定第二天的朝会会顺利举行。在谢迁看来,随着太皇太后周氏病逝,弘治皇帝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过问朝政。另外,治丧绝不会只是内宫的事情,毕竟朱祐樘会努力争取让自己的亲祖母跟亲祖父合葬。
作为孝子孝孙,朱佑樘不可能不这么做,尤其是要在给儿子树立表率的关键时候,万一儿子将来胡闹,在他老娘病故后,不让老娘跟自己合葬,那就麻烦大了。
谢迁问道:“当真不用我留守翰苑?”
李东阳正要代刘健回话,刘健忽然站起身,语气显得有些阴沉:“老朽年老体力不支,无法在此恭候,宾之,你跟于乔留守吧,老朽先回去歇息,入夜后再回来……”
这话没毛病,毕竟刘健年岁大了,需要多休息。但谢迁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脸上苦笑更甚……这都已经天黑了,什么叫入夜后再回来,难道等明日天黑?还是说错了等天亮回来?
刘健要走,谢迁不能阻拦,起身相送。
刘健倒也没表现出对谢迁多大的杯葛,甚至驻足跟谢迁仔细交待一番,请他务必留下陪李东阳守夜。
谢迁心道:“总归是苦差事才想到我,今日内阁守夜,怕是个苦差事,指不定几时陛下就会临时起意,拟定治丧人名单,若再开皇陵以令周太后与英宗合葬,那可真是劳民伤财!”
谢迁一向不主张皇室在丧事上大操大办,希望尽量节省些,至于开皇陵合葬之事,他更是从开始就不准备对皇帝提出,但不管是他还是刘健、李东阳,都非常清楚,朱祐樘必然会提出这件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