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月球基地计划谈判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这就像是大型的邮轮,并不是由旅游公司制造的,而是由大型的船厂制造,旅游公司只是经营者。
观光船和大型邮轮是类似的,区别是技术水平更高,但未来肯定也是要经的。
太空观光是个全新的市场,出来以后肯定会非常受欢迎。
奕星公司方面,肯定是希望可以售卖观光船,但前提是通过国内的出-口审核。
出口审核主要关注两点,一个是技术性问题,要保证相关技术不会泄露,技术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船体的性能参数要调整,保证不能用于观光外的其他用途。
比如,有些机构可能会把观光船进行改造,或许当做是卫星发射器,甚至可能会用在军-事上。
这是肯定不行的。。
总之,观光船要通过出口审核,就必须在技术上做出限制。
赵奕对这些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早就考虑过小型太空飞船出口的问题,针对奕星公司来说,肯定是希望能够出口的,主要就是利润问题。
虽然太空观光是个全新的市场,但哪怕在最初的时间里,想要赚回一艘观光船的成本,都最少需要经营几个月、一年时间。
这还是定下高票价,并保证满员的情况下。
如果是观光船对外进行售卖,就不必考虑经营的问题,二十多亿成本的观光船,足以轻松卖到百亿以上。
这个价钱一点儿都不夸张。
要知道一些顶尖的豪华邮轮,制造费用都超过十亿美元,等于说百亿的售价,也不过相当于豪华游轮而已,但对于奕星公司来说,就能够短期内获得几倍的利润。
当拥有百分之几百利润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吸引人的。
实际上,对外售卖观光船也符合奕星的定位,公司本来就是以制造小型太空飞船为主体业务,而不是去制造小型太空飞船, 来经营旅游、运输行业, 后者就是本末倒置了。
那其他机构代表问起的时候, 奕星的答复都是,“关于飞船售卖的问题,我们会做后续讨论。”
他们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在完成了观光团的第二次测试以后, 奕星也正在谈另一件大事,就是在首都建一座分部, 或者说是未来的公司总部。
奕星准备把软件方面的开发, 都放在首都来进行, 也就是把软、硬件分开进行研发。
软、硬件是直接关联的,但研发过程却没有关联, 完全可以分开进行,而把软件部门放在大城市,也能够把部门独立出来, 而不专门去做飞船、汽车等领域的软支持。
比如, 无限动力汽车的车载软件, 可以单独拿出来, 联合宇图机器人研制的自动驾驶技术,供给其他汽车厂商, 用作汽车的车载软件,也就是扩展软件覆盖的市场。
软、硬件分开研发做法,有助于提升研发的效率。
在大城市建立软件中心是有好处的, 在招聘人才方面,大城市的优势就太明显了, 不像是在郑阳,招聘来的顶尖人才, 几乎都来自其他城市,郑阳本地的大学很难培养出顶尖人才。
等等。
总之, 奕星公司决定把软、硬件分开研发,同时也决定买下一座大楼,作为软件部门的办公地点。
这座大楼以后还可以当做未来总部的‘备用楼’。
最终,奕星选择了五环附近科技园的一座大厦,一口气花费二十三亿直接购买下来。
——
赵奕关注着奕星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其他公司的发展。
比如,中文计算机技术公司。
这个公司是奕星和宇图一起成立的, 目的是开发中文体系的编译软件,以中文体系构架操作系统。
现在距离完成编译软件,还差了许多许多,但工作还是有很大成果的, 比如底层编译了上千中文汉字的代码,并对照着正在做中文命令。
在完成了所有中文命令的编译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开发,制作中文命令的编译软件。
这个研发进度还是非常迅速的,主要归功于赵一堆整体开发的把控,他可以说是最顶尖的构架师,把整个体系全部构架出来,其他人的工作就是填充详细的内容。
赵奕对于中文计算机公司还是抱有期待的,他希望以后的软件都可以用中文来开发,就会大大的增加软件、开发执行的效率,同时也会降低软件开发工作的入门门槛。
在硬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软件也一定要跟上。
国内来说,软设施技术就是软肋,而最新科技相关技术的发展,必须搭配足够技术水平的软技术发展。
这天,又是会议。
赵奕身在首都总是要参加会议, 因为好多最新科技相关的会议,都必须要由他来出席,还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议等等。
现在的会议和奕星公司相关, 差不都也等同于是谈判,是航天局希望能在‘月球基地计划’中,和奕星公司展开一定的合作。
航天局不可能总是给奕星的太空探索提供服务支持,他们也有自己的项目计划。
现在他们的核心计划,就是建造超大型的航天中心。
“我们希望能够建造一座超大型的航天中心,能够供两万名以上的航天工作者在里面工作。”
“这个航天中心的影响将会覆盖整个世界,也会成为未来最大的航天技术中心。”
“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最开始的考虑是,希望能在太空中,构架一座大型的雷达设施。”
“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希望能够在月球表面,架设一座超大型的雷达,并建造相关的辅助设施。”
赵奕听了都觉得很麻烦。
月球上建设超大型的雷达,哪有那么容易?单单是材料的运输就是问题,另外,雷达肯定不是单一存在,需要好多辅助的设施来维持运作。
这些可都是需要人工建造的,哪怕是能够轻松往月球派宇航员,也需要大量的宇航员,进行很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够完成。
“所以你们准备在月球基地计划上和我们进行合作?”
赵奕问道,“但是我们已经有了相关合作?”
“不止是这样!”
航天局的周院士说道,“我们之间的合作是从技术角度上出发的,你们见到月球基地,我们可以派出研究员在里面工作。”
“但其中并不包含见到大型的雷达,因为有这个雷达计划,所以我们准备建造一艘运输船。”
赵奕明白过来。
航天局当然没有完善建造运输船的技术,他们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设计,真正从无到有的建造运输船,肯定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完善,测试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奕星的运输船正在建造中。
因为观光船的测试很顺利,好多人都觉得运输船也没问题,就等于说奕星拥有完善的运输船技术。
周院士说道,“我们想依靠你们的技术建造一艘同样的运输船,但这需要专利授权,还需要你们提供技术和软件相关的支持。”
“或许,可以购买?”作为赵奕助理之一的袁海涛试探性的问道。
周院士苦笑道,“买不起啊,太贵了!根据我们的消息,你们的运输船光是制造成本就超过五十个亿吧?”
“里面牵扯着很多专利技术,你们肯定不可能以成本价卖,那么我们最少要支付70亿、80亿?”
赵奕听着扯了扯嘴角,奕星的其他人也都有同样的动作。
他们觉得周院士实在有些太天真,50亿成本的运输船卖70亿、80亿?那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这种级别的太空运输船对外售卖,最低价格也会超过两百亿。
周院士摇头道,“这可是一大笔钱,我们可没有那么多经费,所以只能自己来制造,而我们能够提供的就是航天技术。”
他所说的航天技术,中间包括了很多的专利。
运输船的制造也需要航天局的帮助,尤其是内部的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着落、起飞、检测相关的技术,都是由航天局提供的。
但是,奕星支付了大笔的专利费,运输船就支付了超过三亿的专利和技术支持费用。
奕星就开始针对月球基地计划的合作,和航天局的代表团进行谈判,双方首先谈的是飞船出口的问题。
袁海涛做了简述,说道,“飞船出口是必然的,比如说观光船,太空观光是个新的市场,但任何市场都不可能垄断,尤其是到了国外。”
“如果限制在国内,市场会大大的缩小。”
“想要拉动太空观市场发展,就必须要对外出口观光船,并逐渐让市场正常化。”
“奕星是科技公司,不是旅游公司,我们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研发上,太空探索上,而不是去竞争旅游市场。”
“这方面也包括运输船,我们不会去竞争太空运输市场。”
“同时现在的各种最新科技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才能够快速开发太空市场。”
袁海涛强调的是太空探索相关的市场。
在太空探索领域,想有经济上的回报,就必须先有大量的支出,而最新科技相关的研发,包括观光船、运输船,又或者是其他飞船,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
如果飞船不能够对外出口,回报速度就实在太慢了,也会影响到太空探索的发展。
航天局联合航空集团,再包括科技处等部门,也正在拟定条款,来让最新科技出口正常化,而不是每一种新型的装置都需要特殊讨论。
在这个方面,双方谈了很多。
之后航天局确定会加快和其他部门沟通速度,以保证尽快的出台相关的政策。
而双方在运输船的制造上很快达成一致。
运输船的制造就是专利权的问题,航天集团把几个相关的专利、技术支持,无条件授权给奕星公司,也就是制造相关的飞船的,不再需要支付专利费。
同时,奕星公司可以共享运输船的设计以及制造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支持。
这就等同于技术共享。
在月球基地计划的谈判上,双方就存在不小的分歧了,主要是一艘运输船,很难满足航天局的要求,而他们暂时没有资金建造更多。
航天局希望奕星能够在雷达建造上,出资一定的比例,甚至是出一些人手帮助一起建造。
这当然不可能。
如果是在地面上见到出一些工人根本就无所谓,但放在月球上的建造计划,出一个人手也许就是千万以上的支出,更不用说还要出资,就等于让正常运营的公司,去大笔的钱去补贴航天局所属的项目。
赵奕直接摇头拒绝了,他必须要为公司考虑,随后他提议道,“我们可以按照宇宙飞船项目那样做,可以让其他机构加入到月球基地计划。”
“让他们能有人手参加,也可以派出科学家进入基地,参与研究、参与建造计划,等等。”
“这样就可以分担一部分资金压力。”
之前奕星就和航天局谈过月球基地计划,航天局可以参与进来,但与之相关的未来收益,都会属于奕星所有。
如果把其他机构拉进来,就像是宇宙飞船项目一样,就可以多个机构出资,把基地计划变成多国参与的项目。
奕星和航天局都可以减少出资,航天局也可以继续建造航天中心,邀请世界科学家参与。
其实,这个方法才是最好的,因为太空探索很多的信息,都会对外直接公开,等于无条件为全人类服务。
航天局建造的大型航天中心,计划容纳超过两万名航天工作者,而国内的航天工作者数量远远不过,目的肯定是吸引国际人才。
那么让其他机构直接参与,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方式。
航天局和奕星,把控月球基地计划的主导权,其他机构参与进来,也只是可以使用科研环境。
就像是过去m国吸引人才的手段一样,提供最好的科研环境、人才待遇,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人的。
这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
人才,是科技发展最重要的,能够吸引足够量的人才,就能够让科技总是保持领先地位。
相对应的,不能够吸引人才,科技就会落后于人。
奕星和航天局谈了很多,敲定了很多合作的细节,也终于完成了月球基地计划相关的谈判。
接下来等待正在制造的运输船,就可以开始最初的计划了。
这就像是大型的邮轮,并不是由旅游公司制造的,而是由大型的船厂制造,旅游公司只是经营者。
观光船和大型邮轮是类似的,区别是技术水平更高,但未来肯定也是要经的。
太空观光是个全新的市场,出来以后肯定会非常受欢迎。
奕星公司方面,肯定是希望可以售卖观光船,但前提是通过国内的出-口审核。
出口审核主要关注两点,一个是技术性问题,要保证相关技术不会泄露,技术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就船体的性能参数要调整,保证不能用于观光外的其他用途。
比如,有些机构可能会把观光船进行改造,或许当做是卫星发射器,甚至可能会用在军-事上。
这是肯定不行的。。
总之,观光船要通过出口审核,就必须在技术上做出限制。
赵奕对这些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早就考虑过小型太空飞船出口的问题,针对奕星公司来说,肯定是希望能够出口的,主要就是利润问题。
虽然太空观光是个全新的市场,但哪怕在最初的时间里,想要赚回一艘观光船的成本,都最少需要经营几个月、一年时间。
这还是定下高票价,并保证满员的情况下。
如果是观光船对外进行售卖,就不必考虑经营的问题,二十多亿成本的观光船,足以轻松卖到百亿以上。
这个价钱一点儿都不夸张。
要知道一些顶尖的豪华邮轮,制造费用都超过十亿美元,等于说百亿的售价,也不过相当于豪华游轮而已,但对于奕星公司来说,就能够短期内获得几倍的利润。
当拥有百分之几百利润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吸引人的。
实际上,对外售卖观光船也符合奕星的定位,公司本来就是以制造小型太空飞船为主体业务,而不是去制造小型太空飞船, 来经营旅游、运输行业, 后者就是本末倒置了。
那其他机构代表问起的时候, 奕星的答复都是,“关于飞船售卖的问题,我们会做后续讨论。”
他们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在完成了观光团的第二次测试以后, 奕星也正在谈另一件大事,就是在首都建一座分部, 或者说是未来的公司总部。
奕星准备把软件方面的开发, 都放在首都来进行, 也就是把软、硬件分开进行研发。
软、硬件是直接关联的,但研发过程却没有关联, 完全可以分开进行,而把软件部门放在大城市,也能够把部门独立出来, 而不专门去做飞船、汽车等领域的软支持。
比如, 无限动力汽车的车载软件, 可以单独拿出来, 联合宇图机器人研制的自动驾驶技术,供给其他汽车厂商, 用作汽车的车载软件,也就是扩展软件覆盖的市场。
软、硬件分开研发做法,有助于提升研发的效率。
在大城市建立软件中心是有好处的, 在招聘人才方面,大城市的优势就太明显了, 不像是在郑阳,招聘来的顶尖人才, 几乎都来自其他城市,郑阳本地的大学很难培养出顶尖人才。
等等。
总之, 奕星公司决定把软、硬件分开研发,同时也决定买下一座大楼,作为软件部门的办公地点。
这座大楼以后还可以当做未来总部的‘备用楼’。
最终,奕星选择了五环附近科技园的一座大厦,一口气花费二十三亿直接购买下来。
——
赵奕关注着奕星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其他公司的发展。
比如,中文计算机技术公司。
这个公司是奕星和宇图一起成立的, 目的是开发中文体系的编译软件,以中文体系构架操作系统。
现在距离完成编译软件,还差了许多许多,但工作还是有很大成果的, 比如底层编译了上千中文汉字的代码,并对照着正在做中文命令。
在完成了所有中文命令的编译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开发,制作中文命令的编译软件。
这个研发进度还是非常迅速的,主要归功于赵一堆整体开发的把控,他可以说是最顶尖的构架师,把整个体系全部构架出来,其他人的工作就是填充详细的内容。
赵奕对于中文计算机公司还是抱有期待的,他希望以后的软件都可以用中文来开发,就会大大的增加软件、开发执行的效率,同时也会降低软件开发工作的入门门槛。
在硬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软件也一定要跟上。
国内来说,软设施技术就是软肋,而最新科技相关技术的发展,必须搭配足够技术水平的软技术发展。
这天,又是会议。
赵奕身在首都总是要参加会议, 因为好多最新科技相关的会议,都必须要由他来出席,还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建议等等。
现在的会议和奕星公司相关, 差不都也等同于是谈判,是航天局希望能在‘月球基地计划’中,和奕星公司展开一定的合作。
航天局不可能总是给奕星的太空探索提供服务支持,他们也有自己的项目计划。
现在他们的核心计划,就是建造超大型的航天中心。
“我们希望能够建造一座超大型的航天中心,能够供两万名以上的航天工作者在里面工作。”
“这个航天中心的影响将会覆盖整个世界,也会成为未来最大的航天技术中心。”
“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最开始的考虑是,希望能在太空中,构架一座大型的雷达设施。”
“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希望能够在月球表面,架设一座超大型的雷达,并建造相关的辅助设施。”
赵奕听了都觉得很麻烦。
月球上建设超大型的雷达,哪有那么容易?单单是材料的运输就是问题,另外,雷达肯定不是单一存在,需要好多辅助的设施来维持运作。
这些可都是需要人工建造的,哪怕是能够轻松往月球派宇航员,也需要大量的宇航员,进行很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够完成。
“所以你们准备在月球基地计划上和我们进行合作?”
赵奕问道,“但是我们已经有了相关合作?”
“不止是这样!”
航天局的周院士说道,“我们之间的合作是从技术角度上出发的,你们见到月球基地,我们可以派出研究员在里面工作。”
“但其中并不包含见到大型的雷达,因为有这个雷达计划,所以我们准备建造一艘运输船。”
赵奕明白过来。
航天局当然没有完善建造运输船的技术,他们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设计,真正从无到有的建造运输船,肯定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完善,测试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奕星的运输船正在建造中。
因为观光船的测试很顺利,好多人都觉得运输船也没问题,就等于说奕星拥有完善的运输船技术。
周院士说道,“我们想依靠你们的技术建造一艘同样的运输船,但这需要专利授权,还需要你们提供技术和软件相关的支持。”
“或许,可以购买?”作为赵奕助理之一的袁海涛试探性的问道。
周院士苦笑道,“买不起啊,太贵了!根据我们的消息,你们的运输船光是制造成本就超过五十个亿吧?”
“里面牵扯着很多专利技术,你们肯定不可能以成本价卖,那么我们最少要支付70亿、80亿?”
赵奕听着扯了扯嘴角,奕星的其他人也都有同样的动作。
他们觉得周院士实在有些太天真,50亿成本的运输船卖70亿、80亿?那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这种级别的太空运输船对外售卖,最低价格也会超过两百亿。
周院士摇头道,“这可是一大笔钱,我们可没有那么多经费,所以只能自己来制造,而我们能够提供的就是航天技术。”
他所说的航天技术,中间包括了很多的专利。
运输船的制造也需要航天局的帮助,尤其是内部的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着落、起飞、检测相关的技术,都是由航天局提供的。
但是,奕星支付了大笔的专利费,运输船就支付了超过三亿的专利和技术支持费用。
奕星就开始针对月球基地计划的合作,和航天局的代表团进行谈判,双方首先谈的是飞船出口的问题。
袁海涛做了简述,说道,“飞船出口是必然的,比如说观光船,太空观光是个新的市场,但任何市场都不可能垄断,尤其是到了国外。”
“如果限制在国内,市场会大大的缩小。”
“想要拉动太空观市场发展,就必须要对外出口观光船,并逐渐让市场正常化。”
“奕星是科技公司,不是旅游公司,我们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研发上,太空探索上,而不是去竞争旅游市场。”
“这方面也包括运输船,我们不会去竞争太空运输市场。”
“同时现在的各种最新科技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才能够快速开发太空市场。”
袁海涛强调的是太空探索相关的市场。
在太空探索领域,想有经济上的回报,就必须先有大量的支出,而最新科技相关的研发,包括观光船、运输船,又或者是其他飞船,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
如果飞船不能够对外出口,回报速度就实在太慢了,也会影响到太空探索的发展。
航天局联合航空集团,再包括科技处等部门,也正在拟定条款,来让最新科技出口正常化,而不是每一种新型的装置都需要特殊讨论。
在这个方面,双方谈了很多。
之后航天局确定会加快和其他部门沟通速度,以保证尽快的出台相关的政策。
而双方在运输船的制造上很快达成一致。
运输船的制造就是专利权的问题,航天集团把几个相关的专利、技术支持,无条件授权给奕星公司,也就是制造相关的飞船的,不再需要支付专利费。
同时,奕星公司可以共享运输船的设计以及制造技术,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支持。
这就等同于技术共享。
在月球基地计划的谈判上,双方就存在不小的分歧了,主要是一艘运输船,很难满足航天局的要求,而他们暂时没有资金建造更多。
航天局希望奕星能够在雷达建造上,出资一定的比例,甚至是出一些人手帮助一起建造。
这当然不可能。
如果是在地面上见到出一些工人根本就无所谓,但放在月球上的建造计划,出一个人手也许就是千万以上的支出,更不用说还要出资,就等于让正常运营的公司,去大笔的钱去补贴航天局所属的项目。
赵奕直接摇头拒绝了,他必须要为公司考虑,随后他提议道,“我们可以按照宇宙飞船项目那样做,可以让其他机构加入到月球基地计划。”
“让他们能有人手参加,也可以派出科学家进入基地,参与研究、参与建造计划,等等。”
“这样就可以分担一部分资金压力。”
之前奕星就和航天局谈过月球基地计划,航天局可以参与进来,但与之相关的未来收益,都会属于奕星所有。
如果把其他机构拉进来,就像是宇宙飞船项目一样,就可以多个机构出资,把基地计划变成多国参与的项目。
奕星和航天局都可以减少出资,航天局也可以继续建造航天中心,邀请世界科学家参与。
其实,这个方法才是最好的,因为太空探索很多的信息,都会对外直接公开,等于无条件为全人类服务。
航天局建造的大型航天中心,计划容纳超过两万名航天工作者,而国内的航天工作者数量远远不过,目的肯定是吸引国际人才。
那么让其他机构直接参与,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方式。
航天局和奕星,把控月球基地计划的主导权,其他机构参与进来,也只是可以使用科研环境。
就像是过去m国吸引人才的手段一样,提供最好的科研环境、人才待遇,就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人的。
这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
人才,是科技发展最重要的,能够吸引足够量的人才,就能够让科技总是保持领先地位。
相对应的,不能够吸引人才,科技就会落后于人。
奕星和航天局谈了很多,敲定了很多合作的细节,也终于完成了月球基地计划相关的谈判。
接下来等待正在制造的运输船,就可以开始最初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