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推感言暨部分人物资料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奸臣最新章节!
又封推了。 感谢各位读者多年来的支持,其中有不少都是跟了六七年年的老读者了,非常感谢大家!另外,更感谢一直给我指导的主编胡说和责编冬瓜以及其他各位编辑!
和人家多面手相比,我只能写历史,而且也对历史最感兴趣。之所以重拾这个已经被人写过无数次,而且有异常成功之作在前的时代,只因为偶读明史和明实录,发现了不少很有趣的小细节,于是决定就此下笔。和那些金戈铁马杀伐决断的大作相比,我更喜欢人物之间的互动,那些有趣的小描写,所以也许有些人会失望,有些人会喜欢,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封推之际,求一下推荐票和月票啦!名次又掉下去了……
另,推荐胜己同不朽丹神》
波kid22477,波e《不朽丹神》
借着感言,贴一下一些人物的资料主要是太监,弘治名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马文升等等百度百科都有,焦芳也不例外:
萧敬14352,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堂读。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天顺初年,任长随。时英宗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金和钱串堆积甚多,分发得很快,萧敬一一登记,核算得毫无差错。英宗由是发现他很有心计,所以信用他。天顺二年145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天顺五年14,升右少监。英宗宠爱他,相继赐给他蟒衣、玉带和多种珍宝。端午节那天,皇帝亲自检阅射箭,指着他说:“知道你会写文章,还会射箭吗?”萧敬立刻按着马鞍,连发三箭,箭箭中的,英宗十分高兴,从此对他更加关怀、赏识,把他升为太监,佥监事,每年还给禄米若干石。他奉使到荆州、襄阳办事,各地方官的奏报,都说他行事清静,注意影响,没有骚扰老百姓。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他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
成化三年1467,调到内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他的账目出纳清楚,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剔除了,因此,过了不久,便晋升为司礼监佥,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在那里他排除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来汇报情况亦扼要清晰,宪宗对他很满意。但是,萧敬与当时掌管东厂的权宦尚铭关系密切,而尚铭则是一个罗织京师富宝勒索重贿,“卖官鬻爵无所不至”的人,在成化末年,他终于被抄家,谪放到南京当净军。所以,成化二十三年147宪宗去世时,为躲避牵连,萧敬主动请求干宦官谁也不愿干的事到裕陵司香。
弘治初年,萧敬还是免不了屡次受到朝臣弹劾。但孝宗庇护他,为他开脱,曾对刘大夏说:“萧敬是我的顾问,但我一直都没有给他权力。”[32]
弘治三年1490,司礼监出了空缺,大家都认为萧敬是最老成、最有经验的人,于是起用他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他为人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询问什么事,他都了如指掌,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楚的、详细的回答,而且常有正言规谏,所以孝宗很重视他,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婚、丧、祭等多种重大的典礼,检阅团营兵马。受命会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讯重大案件时,他审问得仔细,判得很恰当。当时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都借着帝后的宠爱,纵容家奴违法乱纪,科敛钱财,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但孝宗都不予追究。可是,当案子落到萧敬手里时,他按照法律作了判处,不稍宽贷,这使得大家对他都很信服。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托付给萧敬,这就是后来的武宗。
正德初年,萧敬请假回私宅。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1519,武宗经常打着“巡视”的幌子,到外地游荡作乐,萧敬和一些宦官、朝臣极力劝谏,都无法制止。武宗让他留守京师,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他,依靠他。但是,由于他曾和宁王朱宸濠有交往,所以朱宸濠谋反失败后,武宗虽然因为萧敬年老,不予逮捕,但仍罚了他的钱,并把他罢免[33]。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病逝,无子,由藩王朱厚入承帝位,就是世宗。世宗因为萧敬德高望重,又熟悉宫廷各种事务和礼制,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视察国子监,耕籍田的时候,都由萧敬侍从。这时萧敬已经五岁高龄了,但仍然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弹劾萧敬的官员亦不少,如张原在《请逐太监萧敬疏》中,说他“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34]。毛伯温弹劾他阴谋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张锐、张忠等,请亦判他死刑[35]。萧敬请求补监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彭泽坚决反对,世宗亦接受了彭泽的意见[36],等等。但是,这些情况在大学士杨一清给他写的墓表中,都没有反映。
嘉靖元年1522,萧敬屡受廷臣弹劾,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并念他过去的功劳,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这样的待遇,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还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御马监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谕祭三坛,赐新钞三万缗。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太后赐给白金一百两,文绮四表里。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
萧敬悟性很好,小时读就能明道理,后来更利用宫中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博览典籍,故学识丰富。他写的诗品格清高飘逸,没有华丽的语句。他的法开始时是临摹欧帖,后来转为沈体,尤其爱好草。他历侍六个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四次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前后长达五十年。他名下的宦官有百人之多。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杨一清在内阁时,屡次因为公事有接触,有时杨一清反驳武宗的意见,语中对萧敬亦不是那么客气,但萧敬并不介意。萧敬虽然也干了些违规的事,但还不至揽权谋利,拉帮结派。他不满其他权宦的敛财,虽然在皇帝身边几十年,但第宅始终还是原来那一间,没有为自己添置什么产业。退休后更是甘于林下之乐,杜门不出,绝口不谈时事,只和相知的来客赋诗、鼓琴、下棋。垂危时,告诫他的侄子、侄孙说:“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像他这样不敛财,不滥用权力的宦官,在明中叶后是比较难得的。
萧敬的侄孙萧是锦衣卫指挥使,从孙萧韶、萧歆都是进士,还有几个任锦衣卫[37]。
李荣,字茂春,祖籍西女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他生于宣德五年1430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间进宫,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147,李荣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宪宗赐其玉带、蟒衣,许禁地骑马,其地位可见一斑。弘治十年1497,他曾主持德清公主与驸马都尉林岳的婚礼。当时,凡国家大政,均有李荣参与,足见弘治皇帝对李荣何等器重,亦可见李荣之权势。正德皇帝即位之时,李荣已经77岁高龄,请求退休,正德皇帝是李荣从小带大的,一天也离不开他,不同意退休。李荣和正德皇帝是这种关系,刘瑾岂不也惧他三分?当然,李荣也不是傻子,“妖案”还没查清,就主动“休假”了。
正德七年1512九月十日,3岁的李荣与世长辞,正德皇帝命太监丘聚、莫英、柴历、田智治其丧。同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之原”。李荣生前,在这里自营生圹,并预建祠堂墓地的享殿,孝宗赐额“旌义祠”,并派人守护。
陈宽,生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尤溪县安福里今洋中镇天堂村,明景泰年间被掳掠进宫,明成化年间升为都御史,又于弘治年初为东厂中官宦官。弘治后期至正德年初,陈宽为内廷司礼监太监,司礼监是24衙门之首,有“内相”之称,掌批红,传宣谕旨,兼领东厂、南京守备和内堂,人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据明《宣召录刘大夏》和《治世余闻》明陈洪谟著记载,弘治十四年,兵部尚、一代名臣马文升会同太监陈宽至京畿各营检视,时任京营总兵官,是英国公张懋,即张玉之后。据载,绝大多数将官虽可持弓,但不能发矢,甚至连弓都不能持而堕地,至于兵法,竟是集体一问三不知,俱不能答。京畿各营负责守卫京城,应是国家精锐,军官竟集体无能至此,身为总兵官的张懋难辞其咎。但整个弘治一朝,张懋始终受到重用和礼遇。陈宽检阅后,疏皇帝整顿军队,孝宗皇帝同意了其意见,立即整饬军队,确保了国家的安定。
弘治十八
又封推了。 感谢各位读者多年来的支持,其中有不少都是跟了六七年年的老读者了,非常感谢大家!另外,更感谢一直给我指导的主编胡说和责编冬瓜以及其他各位编辑!
和人家多面手相比,我只能写历史,而且也对历史最感兴趣。之所以重拾这个已经被人写过无数次,而且有异常成功之作在前的时代,只因为偶读明史和明实录,发现了不少很有趣的小细节,于是决定就此下笔。和那些金戈铁马杀伐决断的大作相比,我更喜欢人物之间的互动,那些有趣的小描写,所以也许有些人会失望,有些人会喜欢,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封推之际,求一下推荐票和月票啦!名次又掉下去了……
另,推荐胜己同不朽丹神》
波kid22477,波e《不朽丹神》
借着感言,贴一下一些人物的资料主要是太监,弘治名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马文升等等百度百科都有,焦芳也不例外:
萧敬14352,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堂读。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天顺初年,任长随。时英宗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金和钱串堆积甚多,分发得很快,萧敬一一登记,核算得毫无差错。英宗由是发现他很有心计,所以信用他。天顺二年145升为奉御,不久,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天顺五年14,升右少监。英宗宠爱他,相继赐给他蟒衣、玉带和多种珍宝。端午节那天,皇帝亲自检阅射箭,指着他说:“知道你会写文章,还会射箭吗?”萧敬立刻按着马鞍,连发三箭,箭箭中的,英宗十分高兴,从此对他更加关怀、赏识,把他升为太监,佥监事,每年还给禄米若干石。他奉使到荆州、襄阳办事,各地方官的奏报,都说他行事清静,注意影响,没有骚扰老百姓。天顺八年1464,英宗去世,他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
成化三年1467,调到内宫监,负责管理仓储粮饷。他的账目出纳清楚,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剔除了,因此,过了不久,便晋升为司礼监佥,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蕲州等藩府的大案。在那里他排除干扰,审问清楚,办案公正,回来汇报情况亦扼要清晰,宪宗对他很满意。但是,萧敬与当时掌管东厂的权宦尚铭关系密切,而尚铭则是一个罗织京师富宝勒索重贿,“卖官鬻爵无所不至”的人,在成化末年,他终于被抄家,谪放到南京当净军。所以,成化二十三年147宪宗去世时,为躲避牵连,萧敬主动请求干宦官谁也不愿干的事到裕陵司香。
弘治初年,萧敬还是免不了屡次受到朝臣弹劾。但孝宗庇护他,为他开脱,曾对刘大夏说:“萧敬是我的顾问,但我一直都没有给他权力。”[32]
弘治三年1490,司礼监出了空缺,大家都认为萧敬是最老成、最有经验的人,于是起用他为司礼监太监,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他为人谨慎,熟悉典故,每当皇帝询问什么事,他都了如指掌,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楚的、详细的回答,而且常有正言规谏,所以孝宗很重视他,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婚、丧、祭等多种重大的典礼,检阅团营兵马。受命会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讯重大案件时,他审问得仔细,判得很恰当。当时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都借着帝后的宠爱,纵容家奴违法乱纪,科敛钱财,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但孝宗都不予追究。可是,当案子落到萧敬手里时,他按照法律作了判处,不稍宽贷,这使得大家对他都很信服。
弘治十八年1505,孝宗病危,把太子托付给萧敬,这就是后来的武宗。
正德初年,萧敬请假回私宅。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1519,武宗经常打着“巡视”的幌子,到外地游荡作乐,萧敬和一些宦官、朝臣极力劝谏,都无法制止。武宗让他留守京师,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他,依靠他。但是,由于他曾和宁王朱宸濠有交往,所以朱宸濠谋反失败后,武宗虽然因为萧敬年老,不予逮捕,但仍罚了他的钱,并把他罢免[33]。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病逝,无子,由藩王朱厚入承帝位,就是世宗。世宗因为萧敬德高望重,又熟悉宫廷各种事务和礼制,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管理机务。世宗到南北郊祭祀,逢年、节、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视察国子监,耕籍田的时候,都由萧敬侍从。这时萧敬已经五岁高龄了,但仍然头脑清楚,精力充沛,在宫中进退周旋,行步不差尺寸。但是弹劾萧敬的官员亦不少,如张原在《请逐太监萧敬疏》中,说他“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34]。毛伯温弹劾他阴谋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张锐、张忠等,请亦判他死刑[35]。萧敬请求补监局工匠一千五百人,兵部尚彭泽坚决反对,世宗亦接受了彭泽的意见[36],等等。但是,这些情况在大学士杨一清给他写的墓表中,都没有反映。
嘉靖元年1522,萧敬屡受廷臣弹劾,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并念他过去的功劳,除年俸外,每月再加米十石;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这样的待遇,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还要好,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
嘉靖七年152,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御马监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谕祭三坛,赐新钞三万缗。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造墓、建享堂等事。皇太后赐给白金一百两,文绮四表里。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
萧敬悟性很好,小时读就能明道理,后来更利用宫中藏丰富的有利条件,博览典籍,故学识丰富。他写的诗品格清高飘逸,没有华丽的语句。他的法开始时是临摹欧帖,后来转为沈体,尤其爱好草。他历侍六个皇帝,仕途也有起伏曲折,但亦四次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四次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前后长达五十年。他名下的宦官有百人之多。他对待士人温和恭敬,杨一清在内阁时,屡次因为公事有接触,有时杨一清反驳武宗的意见,语中对萧敬亦不是那么客气,但萧敬并不介意。萧敬虽然也干了些违规的事,但还不至揽权谋利,拉帮结派。他不满其他权宦的敛财,虽然在皇帝身边几十年,但第宅始终还是原来那一间,没有为自己添置什么产业。退休后更是甘于林下之乐,杜门不出,绝口不谈时事,只和相知的来客赋诗、鼓琴、下棋。垂危时,告诫他的侄子、侄孙说:“做臣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像他这样不敛财,不滥用权力的宦官,在明中叶后是比较难得的。
萧敬的侄孙萧是锦衣卫指挥使,从孙萧韶、萧歆都是进士,还有几个任锦衣卫[37]。
李荣,字茂春,祖籍西女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他生于宣德五年1430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间进宫,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147,李荣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宪宗赐其玉带、蟒衣,许禁地骑马,其地位可见一斑。弘治十年1497,他曾主持德清公主与驸马都尉林岳的婚礼。当时,凡国家大政,均有李荣参与,足见弘治皇帝对李荣何等器重,亦可见李荣之权势。正德皇帝即位之时,李荣已经77岁高龄,请求退休,正德皇帝是李荣从小带大的,一天也离不开他,不同意退休。李荣和正德皇帝是这种关系,刘瑾岂不也惧他三分?当然,李荣也不是傻子,“妖案”还没查清,就主动“休假”了。
正德七年1512九月十日,3岁的李荣与世长辞,正德皇帝命太监丘聚、莫英、柴历、田智治其丧。同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之原”。李荣生前,在这里自营生圹,并预建祠堂墓地的享殿,孝宗赐额“旌义祠”,并派人守护。
陈宽,生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尤溪县安福里今洋中镇天堂村,明景泰年间被掳掠进宫,明成化年间升为都御史,又于弘治年初为东厂中官宦官。弘治后期至正德年初,陈宽为内廷司礼监太监,司礼监是24衙门之首,有“内相”之称,掌批红,传宣谕旨,兼领东厂、南京守备和内堂,人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据明《宣召录刘大夏》和《治世余闻》明陈洪谟著记载,弘治十四年,兵部尚、一代名臣马文升会同太监陈宽至京畿各营检视,时任京营总兵官,是英国公张懋,即张玉之后。据载,绝大多数将官虽可持弓,但不能发矢,甚至连弓都不能持而堕地,至于兵法,竟是集体一问三不知,俱不能答。京畿各营负责守卫京城,应是国家精锐,军官竟集体无能至此,身为总兵官的张懋难辞其咎。但整个弘治一朝,张懋始终受到重用和礼遇。陈宽检阅后,疏皇帝整顿军队,孝宗皇帝同意了其意见,立即整饬军队,确保了国家的安定。
弘治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