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思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特战佣兵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思
胡云峰甩手把军队的事情交给蒋百里和曹远征后回到了别墅。他放心地把军队交给蒋百里和曹远征不是没有理由的。蒋百里的人品和能力胡云峰不用质疑。而曹远征跟了他五年,虽然年纪轻轻当上了军队的总政委,但这几年他不仅仅是担任军队政委的角色,而且还要负责军队的后勤,特种部队包括女子特种部队的训练和后勤。并且胡云峰时不时还要交给他一些别的事情,但曹远征显示出与年纪不符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胡云峰在大别山时就跟曹远征交心谈过话,使他认定曹远征不可能会有异心。何况整支军队都被“血卫社”牢牢地控制的,还有桑德拉的情报人员混在军队进行监视。所以,胡云峰放心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们负责。
胡云峰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非常清楚他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做为特种部队出身的狙击手,想在战争中活下去,就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犯错误,才能利用自身的长处和对手的错误消灭对手,让自己在战争中存活下去。
所以,胡云峰只须利用他的先知先觉的优势掌握住大方向即可,他虽然穿越而来,但毕竟不是神,不能包办一切。
在去德国参加对苏作战之前,胡云峰除了要把他四个怀孕的女人送到澳大利亚去,安排好伪造苏联货币和把鸦片变成海洛外。他回到别墅后马上一个个静心反思德国为什么会在苏德战中失败。以吸取其中教训,在夺取远东时不再犯希特勒和德国犯下的错误,争取一击而成。当然,他不希望苏联被他和德国联手灭亡,苏联是他对以后对抗美英的棋子。而且他要是和德国一起灭亡苏联,他十分清楚那时苏维埃港离灭亡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苏德战争之所以以德国失败而告终,后世各国的战略战术专家们和军迷们都做过无数的分析和推测。胡云峰当然明白苏德莫斯科会战是德国第三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莫斯科会战时是苏联最虚弱的时候,胡云峰夺取远东的“家园”计划也是准备在那时实施。所以,明白莫斯科会战德国为什么会失败,是胡云峰去德国前必须想清楚的事情。
胡云峰边想边拿笔记下,苏维埃港还没有建国,他纯粹是靠欺骗来获得各列强的支持和容忍。但他明白,在建国后外交的重要性。所以他首先分析了德国进攻苏联前的德国内政外交情况。
早在希特勒在国会竞选总理之前,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就千方百计地讨好德国陆军,希望在今后的一系列计划和阴谋中得到陆军的支持,但是德国陆军素来具有的职业**性,使他们不愿意受到政治家的干涉。因此,当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并野心勃勃地梦想征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时,陆军的将军们表示得很冷淡,他们即没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也不希望受这个“门外汉”的领导。
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即成的事实,德军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兵不血刃,对波兰和挪威的胜利也是易如反掌,这些胜利使得陆军的将军们对希特勒的态度有所好转,并开始支持他。这种支持虽然为希特勒领导陆军扫清了某些障碍,但是冯?布劳希奇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的事实也表明,陆军失去了他们以往的职业**性,陆军总司令部也成了希特勒发布命令的一个执行工具,这种一人独断专行的军事作风,在未来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严重的隐患。
在经济和工业生产方面,德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让希特勒更为头疼的是,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装甲部队的领先突击角色,但是以德国的工业能力再也无法将坦克的生产达到质的突破,按照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以德国在未来时间内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提高到800-1000辆/月,最低的标准也不能低于600辆/月,然而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尽管军事工业的运作加了百分百的力气,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
而在燃料供给方面,德国已无法通过贸易手段购得大量的石油,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案就是首先实现对巴尔干和南欧的控制,德国需要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每一滴石油以维持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运行。
轴心国同盟方面,德国与意大利、***的结盟在形式上虽然扩大了法西斯的力量,但是由于三个国家在总战略方针上没有达成默契,而意大利和***同德国结盟,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德国的实力,加之意大利与***自身军事实力上的不足,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德国侵略战争中的累赘。在***人眼里,他们的海军实力要比陆军更强大,更可靠,更有威慑力,而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更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连被芬兰打得一败涂地的苏联都无法取得任何优势,即使***人不怕苏联人,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陆军不是苏联人的对手,因此***放弃进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的石油的计划是必然的,***也必将放弃对德国侵苏战争的兵力支援。
而意大利人的野心,就其军事实力来说,与其是野心,倒不如说是幻想,意大利军队在英国遭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出击地中海和北非,在结结失败后不得不请求德国的支援,德军抽调了两个装甲师到了北非,也许兵力上的减少对德军的侵苏战争还不至于造成太多困难,然而少了一名优秀的将领,就无法估计将给德军的实力造成多么大的损力了,当然,这个将领就是埃尔温?隆美尔将军。
胡云峰想到这里也为希特勒和德国表示同情,虽然他将会配合德国,到时会给德国一定的支援,但他不可能让德国成功占领苏联,不管历史有没有他的到来,德国人注定了要失败的。
不过,德国人失不失败不关他的事,只要他能从苏德战争中得到好处就行。胡云峰断下来的思路又重新开启,开始为分析战争最直接取胜的因素,德军的武器配备。
根据古德里安将军的设想,德军在未来战争中将具备两种不同用途的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主战坦克,另一种是装备近、中距离射程榴弹炮的步兵支援坦克。这种设想最终形成潘泽尔iii和潘泽尔iv型坦克。然而,由于《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不允许装备装甲车辆,使德国在坦克的设计上还处于不发达的程度,抛开无线电技术,就坦克的三项基本性能——火力、防护力、机动性而言,德国坦克,特别是在1941年以前,较比法国和苏联坦克在总体性能上要差许多。
法国坦克虽然不重视机动性,但主力中型坦克索玛35的时速要在马克ii型之上,法国还有查b重型坦克,而德国在重型坦克方面的发展更是一项空白。苏联在坦克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德国人遥不可及的,以bt系列的坦克为例,bt-7型坦克的最高时速达到了80公里/小时,其装备的45毫米炮可以与苏德战争前德国3号坦克装备的50毫米l-42炮相抗衡,虽然bt系列的坦克装备较薄,容易被击毁,但是相对而言,在同样的距离上,bt系列坦克同样可以击毁德国的3号坦克。加上苏联在1940年已经装备了更先进的kv系列坦克和t-34型坦克,德国在苏联的闪电进攻必将遭到巨大的损失。
工业能力的有限,加之坦克生产方面的超负荷要求,使得德国坦克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经常出现新的技术问题。潘泽尔iii型坦克作为德国的主战坦克被研制出来,原本计划安装50毫米的l-42炮由于技术原因而被迫改装37毫米炮,威力减小了许多,更严重的是,就是正常的坦克生产也难以进行,最后只能择中生产一种火力强于1号坦克的潘泽尔ii型坦克,2号坦克装备了一门20毫米炮,可以对空射击,其总重量只有13吨,原本是作为轻型侦察坦克研制的,没有人会想到这种坦克竟然成为德国闪击波兰和法国的主战坦克,虽然德军在整个对西欧的作战行动中牢牢把握着制空权,但德国坦克本身的弱点却明显暴露出来,即:装甲防护性不足,火炮威力欠佳。
其它武器方面,德国在对苏战争中可以投入的作战飞机只有2400架而无法再增加了,而在法国战役中,德国空军投入的作战飞机高达4000架,即便是这样,德国坦克的损毁也达到了50%,而德国对苏联的进攻仅比法兰西战役中投入的战机数量的一半多一点的数量,要想在对付领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时,完成所有的对地面支援任务将是多么的困难和不现实。
胡云峰想到这里无奈摇了摇头,苏维埃港的军队现在的武器装备杂乱,造成后勤保障困难,胡云峰也是没能办法。
统一苏维埃港军队武器的制式,胡云峰只能等夺取远东地区以后在实施。好在让他放心的是,虽然苏维埃港的军队装备杂乱,但准备夺取远东地区军队装备主要是德苏两国武器,重型装备的零部件苏维埃港都能生产。
胡云峰点燃一根雪茄继续想着德国对苏战争前的军事部署及作战思想。
巴尔干战役一结束,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开始朝东部进发,与已经在苏德边境就位的部队汇合,对苏作战开始的时间被重新定在6月22日。德军将75%的陆军总兵力投入到东线作战中,共305万人。但是,德国的全民总动员尚未开始。一个原因是,希特勒和陆军大本营过低地估计了苏联可以投入的兵力,他们认为苏联在境内部署了200个师,而实际上苏军在境内一共部署了超过360个师。当然,胡云峰早已将苏军的情报透露给希特勒了,至于希特勒相信没有,胡云峰就不知道了,只能等到了德国后才知道。
历史上在法国战役中,希特勒储备了45个师的兵力作为总预备队,而在对苏战争前夕,希特勒只储备了15个师的兵力,这表明希特勒在对苏作战的思想准备远远不够,导致后备兵力和某些特需补给严重不足,其中包括他拒绝为德军预备过冬补给的提案。
这就产生了两个隐患,如果德军在对苏战争中因为兵力不足而在归定时间内达不到预定目标,则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调集;如果德军在冬季到来之前不能完成对苏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那么德国士兵就只能穿着单衣在恶劣的俄罗斯寒冬作战,其结果可想而知。希特勒再一次神经质地犯了严重错误,而这种错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否是德军所承受得起的,完全要凭天由命了。
德军为进攻苏联,在总部署上分成三大集团军群,在北方和中央集群中,霍普纳、霍特和古德里安三位装甲集群司令都是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优秀指挥官,而隶属于南方集群的第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则是德军中思想最古板的一名陆军军官,他是步兵出身,对装甲部队向敌方纵深突破的能力表示怀疑,在法兰西战役期间,他下达的保守命令常常成为克莱斯特与古德里安争执的主要原因。希特勒让这位将军出任装甲集群司令,使南方集团军群的战术突破能力大为下降,使得这支拥有三支集团军群中最强大步兵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开战后不久便几乎陷入了阵地战的泥潭。
就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北方集团军群合围波罗地海沿岸地区,中央集团军群通过合围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完成歼灭苏军在西线防御的主力,之后,两个集团军群将合力攻取列宁格勒,德军将占领一些重要的港口以维持补给,并完成北方作战计划。
而南方集团军群则将自身兵力深入乌克兰,并沿第聂伯河挺进,之后向苏联西南方面军后背***并将其歼灭,之后南方集团军群将向高加索进击,主要目的是切断苏联主要的石油运输。也就是说,德军必希须在占领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并由南方集团军群**完成歼灭乌克兰苏军的前提下才能正式向莫斯科发动总攻。
但是在具体的细节和在进攻中可能存在的新情况上,希特勒并没有从正面考虑问题,他只是说“是否以莫斯科为主攻方向,应当视情况而定”。这个简单的想法使其在苏德战争中一再轻率地改变主动方向,并放弃战略的优先位势。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原因外,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很多“想当然”的细节问题。如:希特勒强调一定要在第聂伯河和得维纳河以西将苏军主力歼灭之,但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却没有明确指出在向西南纵深挺进时须跨越第聂伯河,很明显苏军不可能象被切蛋糕一样轻易让德军从第聂伯河截断其后路,因此,座落在第聂伯河上的基辅,要么将其攻去一半,并集结大量的部队以阻止苏军在河对岸实施反突击,要么跨越第聂伯河,以重兵向基辅进攻。
从中可以看出,南方集团军群无论实施哪一种方案,都将无法达到预定计划,届时,德军也必然要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侧翼部队给予支援,这就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被抽调南翼的中央集团军群又如何完成与北方集团军群合围列宁格勒的计划?结论只有一个: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个草率的、不可操作的计划,德国在精心准备了一年之后,却要在最重要的环节上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些都是希特勒和德国犯下的致命错误,不过胡云峰到德国后准备提醒希特勒。而且冬装他早在一年前就让林叔生产储备了。一是给苏维埃港的军队夺取远东地区准备的。二是,他当然到时要狠狠敲诈希特勒一笔。
又将是一批可观的收入,胡云峰先记下,等会通知林叔安排把冬装开始启运到阿姆斯特朗储存起来。
上面三个方面都是造成德国夺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失败的原因,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德国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但胡云峰认为最为后要的原因还是希特勒在进攻莫斯科时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傻瓜式的错误。这也是胡云峰必须吸取的教训练,也是他把军队交给蒋百里这位军事专家来指挥的原因,他可不想他这个门外汉来指挥专业人员,造成苏维埃港夺取远东地区失败。
希特勒在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时犯了很多不可挽回的错误,胡云峰回想着用笔记下,以警告自己。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15分,德军与其仆丛***队以550万人的总兵力分三路突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历时近四年的苏德战争爆发了。德军的三支集团军群都在战争爆发不久取得了边境交战的胜利,而中央集团军群的进展尤为迅速,不到一个月就攻占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则在北方和南方,德军的进展显得缓慢且没有足够的能力有效地向前推进。这首先暴露了希特勒没有为对苏战争储备更多的预备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加之没有过冬的准备计划,德军已经无法切实完成预定目标,面对德军的只有两条路可行,要么忽略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猛打猛冲向莫斯科,要么放弃在入冬前攻取莫斯科的计划,并首先完成北方和南方的战术目标,歼灭苏军在该地区的主力。如果想两者兼顾,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1941年的冬季的气候相对良好,否则德军的攻势将最终毁于严寒的影响。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反思
胡云峰甩手把军队的事情交给蒋百里和曹远征后回到了别墅。他放心地把军队交给蒋百里和曹远征不是没有理由的。蒋百里的人品和能力胡云峰不用质疑。而曹远征跟了他五年,虽然年纪轻轻当上了军队的总政委,但这几年他不仅仅是担任军队政委的角色,而且还要负责军队的后勤,特种部队包括女子特种部队的训练和后勤。并且胡云峰时不时还要交给他一些别的事情,但曹远征显示出与年纪不符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胡云峰在大别山时就跟曹远征交心谈过话,使他认定曹远征不可能会有异心。何况整支军队都被“血卫社”牢牢地控制的,还有桑德拉的情报人员混在军队进行监视。所以,胡云峰放心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们负责。
胡云峰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非常清楚他的长处在哪?短处在哪?做为特种部队出身的狙击手,想在战争中活下去,就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不犯错误,才能利用自身的长处和对手的错误消灭对手,让自己在战争中存活下去。
所以,胡云峰只须利用他的先知先觉的优势掌握住大方向即可,他虽然穿越而来,但毕竟不是神,不能包办一切。
在去德国参加对苏作战之前,胡云峰除了要把他四个怀孕的女人送到澳大利亚去,安排好伪造苏联货币和把鸦片变成海洛外。他回到别墅后马上一个个静心反思德国为什么会在苏德战中失败。以吸取其中教训,在夺取远东时不再犯希特勒和德国犯下的错误,争取一击而成。当然,他不希望苏联被他和德国联手灭亡,苏联是他对以后对抗美英的棋子。而且他要是和德国一起灭亡苏联,他十分清楚那时苏维埃港离灭亡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苏德战争之所以以德国失败而告终,后世各国的战略战术专家们和军迷们都做过无数的分析和推测。胡云峰当然明白苏德莫斯科会战是德国第三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莫斯科会战时是苏联最虚弱的时候,胡云峰夺取远东的“家园”计划也是准备在那时实施。所以,明白莫斯科会战德国为什么会失败,是胡云峰去德国前必须想清楚的事情。
胡云峰边想边拿笔记下,苏维埃港还没有建国,他纯粹是靠欺骗来获得各列强的支持和容忍。但他明白,在建国后外交的重要性。所以他首先分析了德国进攻苏联前的德国内政外交情况。
早在希特勒在国会竞选总理之前,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就千方百计地讨好德国陆军,希望在今后的一系列计划和阴谋中得到陆军的支持,但是德国陆军素来具有的职业**性,使他们不愿意受到政治家的干涉。因此,当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并野心勃勃地梦想征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时,陆军的将军们表示得很冷淡,他们即没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也不希望受这个“门外汉”的领导。
但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即成的事实,德军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兵不血刃,对波兰和挪威的胜利也是易如反掌,这些胜利使得陆军的将军们对希特勒的态度有所好转,并开始支持他。这种支持虽然为希特勒领导陆军扫清了某些障碍,但是冯?布劳希奇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的事实也表明,陆军失去了他们以往的职业**性,陆军总司令部也成了希特勒发布命令的一个执行工具,这种一人独断专行的军事作风,在未来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严重的隐患。
在经济和工业生产方面,德国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让希特勒更为头疼的是,德军的进攻主要依赖于装甲部队的领先突击角色,但是以德国的工业能力再也无法将坦克的生产达到质的突破,按照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要求,以德国在未来时间内所要达到的进攻目标,德国的军工厂需要将坦克产量提高到800-1000辆/月,最低的标准也不能低于600辆/月,然而在希特勒的强烈要求下,尽管军事工业的运作加了百分百的力气,也只能将坦克产量提高到230辆/月。
而在燃料供给方面,德国已无法通过贸易手段购得大量的石油,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的方案就是首先实现对巴尔干和南欧的控制,德国需要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每一滴石油以维持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运行。
轴心国同盟方面,德国与意大利、***的结盟在形式上虽然扩大了法西斯的力量,但是由于三个国家在总战略方针上没有达成默契,而意大利和***同德国结盟,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德国的实力,加之意大利与***自身军事实力上的不足,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成为德国侵略战争中的累赘。在***人眼里,他们的海军实力要比陆军更强大,更可靠,更有威慑力,而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更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连被芬兰打得一败涂地的苏联都无法取得任何优势,即使***人不怕苏联人,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陆军不是苏联人的对手,因此***放弃进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的石油的计划是必然的,***也必将放弃对德国侵苏战争的兵力支援。
而意大利人的野心,就其军事实力来说,与其是野心,倒不如说是幻想,意大利军队在英国遭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出击地中海和北非,在结结失败后不得不请求德国的支援,德军抽调了两个装甲师到了北非,也许兵力上的减少对德军的侵苏战争还不至于造成太多困难,然而少了一名优秀的将领,就无法估计将给德军的实力造成多么大的损力了,当然,这个将领就是埃尔温?隆美尔将军。
胡云峰想到这里也为希特勒和德国表示同情,虽然他将会配合德国,到时会给德国一定的支援,但他不可能让德国成功占领苏联,不管历史有没有他的到来,德国人注定了要失败的。
不过,德国人失不失败不关他的事,只要他能从苏德战争中得到好处就行。胡云峰断下来的思路又重新开启,开始为分析战争最直接取胜的因素,德军的武器配备。
根据古德里安将军的设想,德军在未来战争中将具备两种不同用途的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主战坦克,另一种是装备近、中距离射程榴弹炮的步兵支援坦克。这种设想最终形成潘泽尔iii和潘泽尔iv型坦克。然而,由于《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不允许装备装甲车辆,使德国在坦克的设计上还处于不发达的程度,抛开无线电技术,就坦克的三项基本性能——火力、防护力、机动性而言,德国坦克,特别是在1941年以前,较比法国和苏联坦克在总体性能上要差许多。
法国坦克虽然不重视机动性,但主力中型坦克索玛35的时速要在马克ii型之上,法国还有查b重型坦克,而德国在重型坦克方面的发展更是一项空白。苏联在坦克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德国人遥不可及的,以bt系列的坦克为例,bt-7型坦克的最高时速达到了80公里/小时,其装备的45毫米炮可以与苏德战争前德国3号坦克装备的50毫米l-42炮相抗衡,虽然bt系列的坦克装备较薄,容易被击毁,但是相对而言,在同样的距离上,bt系列坦克同样可以击毁德国的3号坦克。加上苏联在1940年已经装备了更先进的kv系列坦克和t-34型坦克,德国在苏联的闪电进攻必将遭到巨大的损失。
工业能力的有限,加之坦克生产方面的超负荷要求,使得德国坦克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经常出现新的技术问题。潘泽尔iii型坦克作为德国的主战坦克被研制出来,原本计划安装50毫米的l-42炮由于技术原因而被迫改装37毫米炮,威力减小了许多,更严重的是,就是正常的坦克生产也难以进行,最后只能择中生产一种火力强于1号坦克的潘泽尔ii型坦克,2号坦克装备了一门20毫米炮,可以对空射击,其总重量只有13吨,原本是作为轻型侦察坦克研制的,没有人会想到这种坦克竟然成为德国闪击波兰和法国的主战坦克,虽然德军在整个对西欧的作战行动中牢牢把握着制空权,但德国坦克本身的弱点却明显暴露出来,即:装甲防护性不足,火炮威力欠佳。
其它武器方面,德国在对苏战争中可以投入的作战飞机只有2400架而无法再增加了,而在法国战役中,德国空军投入的作战飞机高达4000架,即便是这样,德国坦克的损毁也达到了50%,而德国对苏联的进攻仅比法兰西战役中投入的战机数量的一半多一点的数量,要想在对付领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时,完成所有的对地面支援任务将是多么的困难和不现实。
胡云峰想到这里无奈摇了摇头,苏维埃港的军队现在的武器装备杂乱,造成后勤保障困难,胡云峰也是没能办法。
统一苏维埃港军队武器的制式,胡云峰只能等夺取远东地区以后在实施。好在让他放心的是,虽然苏维埃港的军队装备杂乱,但准备夺取远东地区军队装备主要是德苏两国武器,重型装备的零部件苏维埃港都能生产。
胡云峰点燃一根雪茄继续想着德国对苏战争前的军事部署及作战思想。
巴尔干战役一结束,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开始朝东部进发,与已经在苏德边境就位的部队汇合,对苏作战开始的时间被重新定在6月22日。德军将75%的陆军总兵力投入到东线作战中,共305万人。但是,德国的全民总动员尚未开始。一个原因是,希特勒和陆军大本营过低地估计了苏联可以投入的兵力,他们认为苏联在境内部署了200个师,而实际上苏军在境内一共部署了超过360个师。当然,胡云峰早已将苏军的情报透露给希特勒了,至于希特勒相信没有,胡云峰就不知道了,只能等到了德国后才知道。
历史上在法国战役中,希特勒储备了45个师的兵力作为总预备队,而在对苏战争前夕,希特勒只储备了15个师的兵力,这表明希特勒在对苏作战的思想准备远远不够,导致后备兵力和某些特需补给严重不足,其中包括他拒绝为德军预备过冬补给的提案。
这就产生了两个隐患,如果德军在对苏战争中因为兵力不足而在归定时间内达不到预定目标,则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调集;如果德军在冬季到来之前不能完成对苏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那么德国士兵就只能穿着单衣在恶劣的俄罗斯寒冬作战,其结果可想而知。希特勒再一次神经质地犯了严重错误,而这种错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否是德军所承受得起的,完全要凭天由命了。
德军为进攻苏联,在总部署上分成三大集团军群,在北方和中央集群中,霍普纳、霍特和古德里安三位装甲集群司令都是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优秀指挥官,而隶属于南方集群的第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则是德军中思想最古板的一名陆军军官,他是步兵出身,对装甲部队向敌方纵深突破的能力表示怀疑,在法兰西战役期间,他下达的保守命令常常成为克莱斯特与古德里安争执的主要原因。希特勒让这位将军出任装甲集群司令,使南方集团军群的战术突破能力大为下降,使得这支拥有三支集团军群中最强大步兵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开战后不久便几乎陷入了阵地战的泥潭。
就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北方集团军群合围波罗地海沿岸地区,中央集团军群通过合围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完成歼灭苏军在西线防御的主力,之后,两个集团军群将合力攻取列宁格勒,德军将占领一些重要的港口以维持补给,并完成北方作战计划。
而南方集团军群则将自身兵力深入乌克兰,并沿第聂伯河挺进,之后向苏联西南方面军后背***并将其歼灭,之后南方集团军群将向高加索进击,主要目的是切断苏联主要的石油运输。也就是说,德军必希须在占领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并由南方集团军群**完成歼灭乌克兰苏军的前提下才能正式向莫斯科发动总攻。
但是在具体的细节和在进攻中可能存在的新情况上,希特勒并没有从正面考虑问题,他只是说“是否以莫斯科为主攻方向,应当视情况而定”。这个简单的想法使其在苏德战争中一再轻率地改变主动方向,并放弃战略的优先位势。除了希特勒本人的原因外,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很多“想当然”的细节问题。如:希特勒强调一定要在第聂伯河和得维纳河以西将苏军主力歼灭之,但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却没有明确指出在向西南纵深挺进时须跨越第聂伯河,很明显苏军不可能象被切蛋糕一样轻易让德军从第聂伯河截断其后路,因此,座落在第聂伯河上的基辅,要么将其攻去一半,并集结大量的部队以阻止苏军在河对岸实施反突击,要么跨越第聂伯河,以重兵向基辅进攻。
从中可以看出,南方集团军群无论实施哪一种方案,都将无法达到预定计划,届时,德军也必然要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侧翼部队给予支援,这就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被抽调南翼的中央集团军群又如何完成与北方集团军群合围列宁格勒的计划?结论只有一个: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个草率的、不可操作的计划,德国在精心准备了一年之后,却要在最重要的环节上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些都是希特勒和德国犯下的致命错误,不过胡云峰到德国后准备提醒希特勒。而且冬装他早在一年前就让林叔生产储备了。一是给苏维埃港的军队夺取远东地区准备的。二是,他当然到时要狠狠敲诈希特勒一笔。
又将是一批可观的收入,胡云峰先记下,等会通知林叔安排把冬装开始启运到阿姆斯特朗储存起来。
上面三个方面都是造成德国夺取苏联首都莫斯科失败的原因,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德国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但胡云峰认为最为后要的原因还是希特勒在进攻莫斯科时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傻瓜式的错误。这也是胡云峰必须吸取的教训练,也是他把军队交给蒋百里这位军事专家来指挥的原因,他可不想他这个门外汉来指挥专业人员,造成苏维埃港夺取远东地区失败。
希特勒在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时犯了很多不可挽回的错误,胡云峰回想着用笔记下,以警告自己。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15分,德军与其仆丛***队以550万人的总兵力分三路突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历时近四年的苏德战争爆发了。德军的三支集团军群都在战争爆发不久取得了边境交战的胜利,而中央集团军群的进展尤为迅速,不到一个月就攻占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则在北方和南方,德军的进展显得缓慢且没有足够的能力有效地向前推进。这首先暴露了希特勒没有为对苏战争储备更多的预备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加之没有过冬的准备计划,德军已经无法切实完成预定目标,面对德军的只有两条路可行,要么忽略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猛打猛冲向莫斯科,要么放弃在入冬前攻取莫斯科的计划,并首先完成北方和南方的战术目标,歼灭苏军在该地区的主力。如果想两者兼顾,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1941年的冬季的气候相对良好,否则德军的攻势将最终毁于严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