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失意逍遥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诸葛恪并没有急着进军,他很清楚,以王凌的防御能力和寿春城的坚固程度,坚守一段时间是丝毫没有问题的,除非王凌的军队彻底地崩盘了,否则并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忧的情况。
诸葛恪没有急着进军,除了自己军容不整的缘故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气的缘由,吴国境内,大多是在长江以南,这里的气候比较温暖,冬季虽然也谈不上暖和,但至少是没有见过积雪,没有见过冰冻的。
但今年的寒泠异于往昔,都已经到了立春时节了,厚厚的积雪依然笼罩着大地,天寒地冻,而吴军根本就没有做出过任何的御寒准备,许多的士兵,穿得还是一袭单衣,只能靠每日在军营里烤火取暖,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寿春的话,肯定是再糟糕不过了。
所以诸葛恪只是取消了军队的轮休,并没有下达紧急征召令,这无疑让这一拨回家的吴军占足了便宜,至少在等他们回到军营之前,诸葛恪是不会有所行动的。
诸葛恪一边的整军备战,一边注意着天气的变化,由于普降大雪,天气寒冷,缺少御寒衣物的吴军在这个时候出兵并不太合适,诸葛恪只有等到的气候好转之后,再行进军。
也许是天公相助,整个淮南的温度上升还是比较快的,地上的积雪很快就消融了,随着立春节气的过去,这个久违的春天似乎也露出一点春的气息了。
一直等到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后,诸葛恪才整点好了军队,水陆两路齐头并进,望寿春方向而行。
司马懿包围寿春之后,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对寿春城采用围而不打的手段,分出一半的主力来,南下至合肥新城一带,阻击吴军的援兵。
诸葛恪北上寿春,绕不开的就是合肥,原本王凌治下,合肥便是防御吴国的第一道防线,多少年以来,双方围绕着合肥展开过无数的战斗,吴人总是郁郁不得志,始终也拿不下合肥来。
此番诸葛恪出兵,便利用吴军水军的优势,通过巢湖,将步兵运送到巢湖以北的逍遥津直接登陆,试图从合肥的新城和旧城之间穿过去,直接北上寿春。
但在逍遥津,吴军却遭遇到了司马军的强力阻击,司马懿早就针对吴军的北上路线,进行了严密的布防,诸葛恪刚刚从逍遥津登陆,就遭到了孙礼所率的骑兵部队迎头痛击。
曹魏的骑兵,一直以来对吴军就拥有一种压制的力量,吴军惯于水战,但在骑兵方面却一直存在短板,尽管逍遥津一带水网密布,但是熟悉这里地形的孙礼总是能找到骑兵冲击的合适路径。
吴军在逍遥津登岸之后,按照原定的行军路线向北推进,诸葛恪委派张震为前部,率军从合肥旧城和新城之间的空隙穿过去,径直北上。
但吴军还没有行出十余里,突然之间,从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上,杀出了两路司马军的骑兵来,形成了左右夹击之势。
原本骑兵就已经是吴人的噩梦了,正面对抗,吴军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而此刻司马骑兵更是采用两路夹击的方式,让吴军的防御更是支离破碎。
起初张震还尝试地使用长枪阵结合车阵的方式来抵敌司马骑兵的攻击,但他很快发现,吴军的防线千疮百孔,根本就无法挡得往司马军的强悍攻击,司马骑兵疾猛的冲击,轻易地就撕裂了吴军的防线,将吴军的阵形冲得是七零八落。
张震一看,这仗没法打,在魏军强大的骑兵面前,吴军的步兵几乎是弱鸡,压根儿就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如果不撤退的话,肯定会全军覆灭的。
张震只好下令吴军全线撤退,但是步兵的速度可是远逊于骑兵的,他们此刻想逃跑,那还得问问孙礼答不答应。
孙礼对逍遥津一带的地形太熟悉了,在这里指挥打仗,简直就是闲庭散步一般简单。这一带水网密布,其实是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孙礼把骑兵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独立作战,围歼四处逃窜的吴军。
这些骑兵部队分别只在水网隔开的区域作战,不过经过孙礼巧妙的安排,几乎每块区域内都有数之不尽的骑兵,以致于无论吴军逃到那儿,总有司马骑兵前后围追堵截。
就连张震在撤退时也被司马军的骑兵给困住了,司马军似乎看到张震是一个大官,想要生擒活捉他,派出大量的骑兵从四面围杀过来,张震率兵拼死力战,也无法杀出司马军的包围圈。
就在他心生绝望的时候,吴将丁奉率后援的军队杀了上来,击退了司马军的骑兵,保着张震退回了巢湖。
但这一役吴军却是损失惨重,非但没有打通北上寿春的路,反而在逍遥津折损了不少的人马,伤亡累累。
诸葛恪脸色极为地难看,逍遥津本来就是吴国人的耻辱之地,张辽在这里大杀四方,就连孙权都差一点被活捉。诸葛恪特意地从逍遥津北上,就是有一雪前耻的打算,但没想到,出师未捷,非但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吴军再一次地在逍遥津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这不禁让诸葛恪心生疑惑,先前斥侯探明的情况,不是说寿春城外连营数十里,将寿春城围个水泄不通,按理说司马军的主力必然是集中在寿春的,为何在逍遥津司马军仍旧有如此强悍的军队,给北上的吴军以如此重创?
难道说司马懿围困寿春是幌子,在逍遥津伏击吴军才是目标,可这也解释不通寿春那边的连营十里呀。
司马懿此番南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平定王凌的叛乱,至于对吴作战,恐怕并不在他的预案之中。
尽管诸葛恪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遭到大败之后,显然逍遥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没奈何之下,诸葛恪只能是暂且退回到濡须口,重整军队,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再次北上。
诸葛恪并没有急着进军,他很清楚,以王凌的防御能力和寿春城的坚固程度,坚守一段时间是丝毫没有问题的,除非王凌的军队彻底地崩盘了,否则并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忧的情况。
诸葛恪没有急着进军,除了自己军容不整的缘故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气的缘由,吴国境内,大多是在长江以南,这里的气候比较温暖,冬季虽然也谈不上暖和,但至少是没有见过积雪,没有见过冰冻的。
但今年的寒泠异于往昔,都已经到了立春时节了,厚厚的积雪依然笼罩着大地,天寒地冻,而吴军根本就没有做出过任何的御寒准备,许多的士兵,穿得还是一袭单衣,只能靠每日在军营里烤火取暖,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寿春的话,肯定是再糟糕不过了。
所以诸葛恪只是取消了军队的轮休,并没有下达紧急征召令,这无疑让这一拨回家的吴军占足了便宜,至少在等他们回到军营之前,诸葛恪是不会有所行动的。
诸葛恪一边的整军备战,一边注意着天气的变化,由于普降大雪,天气寒冷,缺少御寒衣物的吴军在这个时候出兵并不太合适,诸葛恪只有等到的气候好转之后,再行进军。
也许是天公相助,整个淮南的温度上升还是比较快的,地上的积雪很快就消融了,随着立春节气的过去,这个久违的春天似乎也露出一点春的气息了。
一直等到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后,诸葛恪才整点好了军队,水陆两路齐头并进,望寿春方向而行。
司马懿包围寿春之后,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对寿春城采用围而不打的手段,分出一半的主力来,南下至合肥新城一带,阻击吴军的援兵。
诸葛恪北上寿春,绕不开的就是合肥,原本王凌治下,合肥便是防御吴国的第一道防线,多少年以来,双方围绕着合肥展开过无数的战斗,吴人总是郁郁不得志,始终也拿不下合肥来。
此番诸葛恪出兵,便利用吴军水军的优势,通过巢湖,将步兵运送到巢湖以北的逍遥津直接登陆,试图从合肥的新城和旧城之间穿过去,直接北上寿春。
但在逍遥津,吴军却遭遇到了司马军的强力阻击,司马懿早就针对吴军的北上路线,进行了严密的布防,诸葛恪刚刚从逍遥津登陆,就遭到了孙礼所率的骑兵部队迎头痛击。
曹魏的骑兵,一直以来对吴军就拥有一种压制的力量,吴军惯于水战,但在骑兵方面却一直存在短板,尽管逍遥津一带水网密布,但是熟悉这里地形的孙礼总是能找到骑兵冲击的合适路径。
吴军在逍遥津登岸之后,按照原定的行军路线向北推进,诸葛恪委派张震为前部,率军从合肥旧城和新城之间的空隙穿过去,径直北上。
但吴军还没有行出十余里,突然之间,从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上,杀出了两路司马军的骑兵来,形成了左右夹击之势。
原本骑兵就已经是吴人的噩梦了,正面对抗,吴军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而此刻司马骑兵更是采用两路夹击的方式,让吴军的防御更是支离破碎。
起初张震还尝试地使用长枪阵结合车阵的方式来抵敌司马骑兵的攻击,但他很快发现,吴军的防线千疮百孔,根本就无法挡得往司马军的强悍攻击,司马骑兵疾猛的冲击,轻易地就撕裂了吴军的防线,将吴军的阵形冲得是七零八落。
张震一看,这仗没法打,在魏军强大的骑兵面前,吴军的步兵几乎是弱鸡,压根儿就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如果不撤退的话,肯定会全军覆灭的。
张震只好下令吴军全线撤退,但是步兵的速度可是远逊于骑兵的,他们此刻想逃跑,那还得问问孙礼答不答应。
孙礼对逍遥津一带的地形太熟悉了,在这里指挥打仗,简直就是闲庭散步一般简单。这一带水网密布,其实是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孙礼把骑兵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独立作战,围歼四处逃窜的吴军。
这些骑兵部队分别只在水网隔开的区域作战,不过经过孙礼巧妙的安排,几乎每块区域内都有数之不尽的骑兵,以致于无论吴军逃到那儿,总有司马骑兵前后围追堵截。
就连张震在撤退时也被司马军的骑兵给困住了,司马军似乎看到张震是一个大官,想要生擒活捉他,派出大量的骑兵从四面围杀过来,张震率兵拼死力战,也无法杀出司马军的包围圈。
就在他心生绝望的时候,吴将丁奉率后援的军队杀了上来,击退了司马军的骑兵,保着张震退回了巢湖。
但这一役吴军却是损失惨重,非但没有打通北上寿春的路,反而在逍遥津折损了不少的人马,伤亡累累。
诸葛恪脸色极为地难看,逍遥津本来就是吴国人的耻辱之地,张辽在这里大杀四方,就连孙权都差一点被活捉。诸葛恪特意地从逍遥津北上,就是有一雪前耻的打算,但没想到,出师未捷,非但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吴军再一次地在逍遥津栽了个大大的跟头。
这不禁让诸葛恪心生疑惑,先前斥侯探明的情况,不是说寿春城外连营数十里,将寿春城围个水泄不通,按理说司马军的主力必然是集中在寿春的,为何在逍遥津司马军仍旧有如此强悍的军队,给北上的吴军以如此重创?
难道说司马懿围困寿春是幌子,在逍遥津伏击吴军才是目标,可这也解释不通寿春那边的连营十里呀。
司马懿此番南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平定王凌的叛乱,至于对吴作战,恐怕并不在他的预案之中。
尽管诸葛恪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遭到大败之后,显然逍遥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没奈何之下,诸葛恪只能是暂且退回到濡须口,重整军队,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再次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