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民为本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一道天险,它不但是北方的第一大河,也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甚至可以说,没有黄河,也就没有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司马师在冀州失败之后,退守黄河,也完全在曹亮的预料之内。
但是仅仅凭着一道黄河天险就能挡得住并州军南下的步伐吗?曹亮付之一笑,司马师不过是想要抓住这一根救命的稻草而已,但稻草终归是稻草,无论司马师再怎么挣扎,也不可能挽回他覆灭的命运。
诚然黄河这条水道,对于步骑方面占据着明显优势的并州军来说,确实是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没有黄河,现在并州军便可以挥师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兖青豫徐。
但现在司马军退守黄河南岸之后,沿河修筑防御工事,加强了整个河段的防守力量,并州军想要渡河,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曹亮对渡河却是胸有成竹,别看黄河汹涌宽阔,但防线长达千里,司马师的防御做得再精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以现在司马军的兵力,就算是倾尽全国之兵,亦无法构筑一条没有任何疏漏的黄河防线,司马师试图以黄河来阻挡并州军前进的步伐,最终也只能是沦为历史的笑柄。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一昧的龟缩防守,那么再坚固的防线最终也会瓦解冰消,冀州之战后,司马师的机动力量已基本上被消灭殆尽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发起反击,在这种大势之下,他妄图以守住黄河防线而达到划河而治的目的,完全是不切实际的。
曹亮根本就无需全面攻破黄河防线,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到黄河防线上一个相对薄弱的地方,集中兵力以攻之,只要破其一点,整个的黄河防线便宣告崩溃。
这一点很难找吗?曹亮觉得这压根儿就不算一个问题,黄河防线千里之长,严重的稀释了司马军的兵力,以司马军的兵力,就算是手拉手站到黄河大堤上,恐怕都不能从潼关站到青州入海口,而这样的防御,单薄的就如同一张纸一样,并州军都无需用全力。
曹亮抵达巨鹿后,并州军的斥侯兵已经侦察到了司马军的所有情报,仅仅只是用了三天的时间,司马师就已经裹挟着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郡的百姓渡过了黄河,抵达了兖州和青州境内,冀东南四郡,目前已无司马军的一兵一卒,所有的平民也都被强迁走了,城池被焚,百里之内,一片焦土。
不用说,司马师也是继续执行着坚壁清野的三光政策,而且在冀东南四郡执行的更为彻底,四郡之内的所有房屋和树木,都被焚毁,并州军恐怕就是连一块尺许长的木头都很难再找得到。
渡河是需要搭建浮桥和打造船只的,而不管是建浮桥还是建船只,都需要大量的木头,司马军撤退之时将所有的木头都付之一炬,就是要破坏并州军近就取材建造浮桥和船只的念头。
尽管并州军完全可以从邺城和临近的郡国来运输木头,但距离就要远的得多了,而且木头本身就是大宗的笨重的东西,无法就地取材的话,运输成本就会大大的提高,在时间上面也会耽搁很多。
能迟滞并州军的进攻,对于司马师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只要并州军能推迟进攻几个月的时间,司马师就有信心对黄河防线做出进一步的完善,让它真正成为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
所以任何能迟滞并州军进攻的手段,司马师都会毫不犹豫的采纳,那怕由此而造成民生凋蔽,百姓蒙难,也完全不在司马师的考虑之中,在他的眼中,百姓就是草芥,任由他来践踏和收割,只要符合司马家族的利益,庶民百姓的死活,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而曹亮则和司马师的观念完全不同,他认为,民为本,没有百姓,就没有天下,战争已经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并州军所到之处,不应该将这种苦难再加深下去,而是需要将战争疮伤进行医治,安抚百姓,结束灾难,让天下所有的黎庶都有衣有食,都可以安居乐业。
兵民是胜利之本,而兵出自民,更需要民来供养,所以归根结底,老百姓才是天下真正的中流砥柱,而在司马师的眼中,他看重的只有那些士家大族,以为凭借着这些士家大族就可以撑得起司马家的这一片天。
诚然现在的天下,确实是士家大族把持的天下,但这所谓的士家大族,在滚滚的战争浪潮之中,一样也会灰飞烟灭。
曹亮最不看重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士家了,无论是在最先占据的并州,还是后来拿下的幽州和冀州,曹亮在选拨将领,任用官吏上面,一律采用比较开明的手段,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士家豪门的弟子前来投奔,曹亮也并不排斥,寒门子弟之中有出类拔萃者,一样重用的提拨。
尽管曹亮此举让许多的人颇有微词,尤其那些地方豪强名门世阀,眼看着曹亮重用寒门子弟,打破了他们垄断了多少的士族经济,表示极度的不满,甚至明里暗里对曹亮的政策进行破坏。
对那些破坏者,曹亮则毫不迟疑地展现出了他铁血的手腕,士家豪族,也就自个儿把他们自己当回事,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曹亮捏死他们就如同是捏死一只蚂蚁。
打破了汉代以来一直沿袭的察举制,曹亮的用人制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曹亮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任人为贤,只要是人才,不断他出身贵贱,一律都会受到曹亮的重用。
而且曹亮对这种用人制度一直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图破坏这种制度的人,曹亮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曹亮绝不会容许它在萌芽状态就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一道天险,它不但是北方的第一大河,也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甚至可以说,没有黄河,也就没有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司马师在冀州失败之后,退守黄河,也完全在曹亮的预料之内。
但是仅仅凭着一道黄河天险就能挡得住并州军南下的步伐吗?曹亮付之一笑,司马师不过是想要抓住这一根救命的稻草而已,但稻草终归是稻草,无论司马师再怎么挣扎,也不可能挽回他覆灭的命运。
诚然黄河这条水道,对于步骑方面占据着明显优势的并州军来说,确实是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没有黄河,现在并州军便可以挥师南下,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兖青豫徐。
但现在司马军退守黄河南岸之后,沿河修筑防御工事,加强了整个河段的防守力量,并州军想要渡河,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曹亮对渡河却是胸有成竹,别看黄河汹涌宽阔,但防线长达千里,司马师的防御做得再精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以现在司马军的兵力,就算是倾尽全国之兵,亦无法构筑一条没有任何疏漏的黄河防线,司马师试图以黄河来阻挡并州军前进的步伐,最终也只能是沦为历史的笑柄。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如果一昧的龟缩防守,那么再坚固的防线最终也会瓦解冰消,冀州之战后,司马师的机动力量已基本上被消灭殆尽了,他已经没有能力再发起反击,在这种大势之下,他妄图以守住黄河防线而达到划河而治的目的,完全是不切实际的。
曹亮根本就无需全面攻破黄河防线,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到黄河防线上一个相对薄弱的地方,集中兵力以攻之,只要破其一点,整个的黄河防线便宣告崩溃。
这一点很难找吗?曹亮觉得这压根儿就不算一个问题,黄河防线千里之长,严重的稀释了司马军的兵力,以司马军的兵力,就算是手拉手站到黄河大堤上,恐怕都不能从潼关站到青州入海口,而这样的防御,单薄的就如同一张纸一样,并州军都无需用全力。
曹亮抵达巨鹿后,并州军的斥侯兵已经侦察到了司马军的所有情报,仅仅只是用了三天的时间,司马师就已经裹挟着阳平清河平原乐陵四郡的百姓渡过了黄河,抵达了兖州和青州境内,冀东南四郡,目前已无司马军的一兵一卒,所有的平民也都被强迁走了,城池被焚,百里之内,一片焦土。
不用说,司马师也是继续执行着坚壁清野的三光政策,而且在冀东南四郡执行的更为彻底,四郡之内的所有房屋和树木,都被焚毁,并州军恐怕就是连一块尺许长的木头都很难再找得到。
渡河是需要搭建浮桥和打造船只的,而不管是建浮桥还是建船只,都需要大量的木头,司马军撤退之时将所有的木头都付之一炬,就是要破坏并州军近就取材建造浮桥和船只的念头。
尽管并州军完全可以从邺城和临近的郡国来运输木头,但距离就要远的得多了,而且木头本身就是大宗的笨重的东西,无法就地取材的话,运输成本就会大大的提高,在时间上面也会耽搁很多。
能迟滞并州军的进攻,对于司马师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只要并州军能推迟进攻几个月的时间,司马师就有信心对黄河防线做出进一步的完善,让它真正成为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
所以任何能迟滞并州军进攻的手段,司马师都会毫不犹豫的采纳,那怕由此而造成民生凋蔽,百姓蒙难,也完全不在司马师的考虑之中,在他的眼中,百姓就是草芥,任由他来践踏和收割,只要符合司马家族的利益,庶民百姓的死活,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而曹亮则和司马师的观念完全不同,他认为,民为本,没有百姓,就没有天下,战争已经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并州军所到之处,不应该将这种苦难再加深下去,而是需要将战争疮伤进行医治,安抚百姓,结束灾难,让天下所有的黎庶都有衣有食,都可以安居乐业。
兵民是胜利之本,而兵出自民,更需要民来供养,所以归根结底,老百姓才是天下真正的中流砥柱,而在司马师的眼中,他看重的只有那些士家大族,以为凭借着这些士家大族就可以撑得起司马家的这一片天。
诚然现在的天下,确实是士家大族把持的天下,但这所谓的士家大族,在滚滚的战争浪潮之中,一样也会灰飞烟灭。
曹亮最不看重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士家了,无论是在最先占据的并州,还是后来拿下的幽州和冀州,曹亮在选拨将领,任用官吏上面,一律采用比较开明的手段,不论出身,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士家豪门的弟子前来投奔,曹亮也并不排斥,寒门子弟之中有出类拔萃者,一样重用的提拨。
尽管曹亮此举让许多的人颇有微词,尤其那些地方豪强名门世阀,眼看着曹亮重用寒门子弟,打破了他们垄断了多少的士族经济,表示极度的不满,甚至明里暗里对曹亮的政策进行破坏。
对那些破坏者,曹亮则毫不迟疑地展现出了他铁血的手腕,士家豪族,也就自个儿把他们自己当回事,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曹亮捏死他们就如同是捏死一只蚂蚁。
打破了汉代以来一直沿袭的察举制,曹亮的用人制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但曹亮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任人为贤,只要是人才,不断他出身贵贱,一律都会受到曹亮的重用。
而且曹亮对这种用人制度一直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图破坏这种制度的人,曹亮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镇压,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曹亮绝不会容许它在萌芽状态就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