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6章 铁血军纪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顶点中文网 www.ddzw.io,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蜀军闻之,皆是心胆俱寒,这样的阵势,还真是他们平生之见所未见,许多胆心的士兵,此刻竟然是双股战战,裤裆都湿了,脸色惨白如纸,如果不是司马伦有令在先,临阵逃脱,畏战不前者一律斩无赦,他们只怕是早已抱头鼠窜,一溃千里了。
司马伦为了提振军心,也为了惩治逃兵,他在阵地的后面,都设下了刀斧手,只要有人敢倒踵,那些刀斧手都不必请示司马伦,有一个斩一个,有两个杀一双。
这就是军法,非常时刻如果不拿出点魄力来,那整支军队很可能就会崩盘,司马伦在治理军队方面,向来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平时的时候,他非常的体恤下属,关心部下,深得士卒们的拥拥戴,如果司马伦没有一颗视士卒为子弟的心,那很难想象这些士兵能背井离乡,转战万里追随于他。
但同时司马伦也一样是一个铁血无情之人,在军纪面前,他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谁敢违反军纪,那就提头来见,没有任何的容错空间。
司马伦知道,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的纪律,那便是一盘散沙,那怕他平时再怎么爱兵如子,但关键时候,这种仁慈都不足以挽救危局。
只有铁血的军纪,才是军队打胜仗的保证,在危难之中,在生死关头,只要那些彪悍的刀斧手还立在后头,相信在阵地上的每一个士卒,都不敢回头。
现在战局进入到了最为胶着的关头,比拼的就是意志了,谁的意志更坚强,谁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魏军的进攻很疯狂,但司马伦也知道这是最不能松劲的时候,此刻一旦松懈,那很可能就是全盘崩溃。
不过在压力之下,还是会有个别的士兵崩溃掉,这时一名蜀兵突然哇地就大哭起来,扭头就走。
可还没有等他走出几步,只见刀光一闪,一颗人头滴溜溜地就滚落在地了。
一名刀斧手气定神闲的收回还在滴血的大刀,这次他并没有将大刀收入鞘中,而是直接在扛在了肩上,脸上的横肉颤动,面目狰狞。
前面的战斗如此惨烈,但这些刀斧手却悠闲异常,闷得都有些发慌了,这时有人逃跑,刀斧手自然不会容情,如果纵容这个士兵逃走的话,那人头落地的恐怕就是他了。
这个刀斧手离得那名士兵最近,就在那名士兵和他擦身而过之时,刀斧手挥刀砍下去,就如同是砍瓜切菜一般,直接就将那颗人头给砍了下来。
今天总算是开张了,刀斧手洋洋自得,他扛着大刀,目光如寒刀,审视着前面的士兵,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这场面让许多的蜀兵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这些刀斧手真不是摆设,军法也不是儿戏,谁敢倒踵,只会步那名蜀兵的后尘。
本来心中还犹豫要不要逃跑的那些蜀兵现在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留在阵地上,也许会死,但逃跑的话,肯定要死,横竖是一死,还是呆在原地保险一点。
正是因为司马伦的军法森严,所以在这种危机关头,才没有出现全线崩溃的局面。
但现在的形势对司马伦来说也还是十分严峻的,魏军的斗志顽强,再加连弩的加成,让他们在进攻之中可以凭借强大的火力来弥补掉地利条件的不利因素。
司马伦神色变得冷峻起来,心中暗暗地道,曹亮的人马战斗力还是一如既往的强悍啊,这一点真是不得不服,换作是其他的军队,这样险峻的地势,根本就没有可能攻得上来。
更何况这还是在双方兵力几乎相等的情况之下,正常的情况下,攻打这个险峻的山地,没有三到五倍的兵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但魏军的强悍就体现在这里,他们硬生生地将山地战打成了遭遇战,而且是一点也不落下风。
再这么打下去,魏军迟早会攻上山头的,一旦进入到阵地战白刃战之中,蜀军所占据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再想战胜魏军几乎更是不可能的事。
但司马伦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谁让蜀军的火力不如魏军呢,魏军广泛的配备着连弩,在远程攻击方面,司马伦的军队真得是逊色很多的,以前司马军和并州军交战之时,就曾经吃过很多次连弩的亏,没想到今天这一战,司马伦还是继续在这上面吃了大亏。
这不禁让司马伦感叹,以前司马懿当政的时候,只重视了权力政治斗争,在兵器的革新上面,全面的落后,无论骑兵的用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还是步兵用的投石车和连弩,曹亮的军队都是具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司马军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
后来司马家也意识到了这种差距,他们也是奋起直追,打造出了属于司马家的新式骑兵,但一步落后,就是百步难追,在装备更新的方面,司马军始终落在了曹亮的后面,付出了一次又一次血的代价,依然无力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
落后就要挨打,这可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司马伦此刻是深有体会,如果他麾下的军队也能全面配备连弩的话,那么在这场战斗之中,就不会落后太多了。
只可惜连弩虽然是诸葛亮率先发明出来的,但由于蜀国的国力有限,而连弩的建造成本比普通的弓箭要大得多,所以蜀国不可能大规模地制造连弩,在蜀军的战斗序列之中,只有特定的部队才有使用连弩的资格,连弩在蜀军之中,从来也不是标配性的武器。
在魏军连珠箭雨的打击之下,蜀军只能是躲在阵地的掩体后面,连头都抬不起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阻挡魏军的向前推进几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司马伦此刻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下令蜀军准备好了刀枪等近战武器,准备和魏军进行殊死的白刃战。
在这一刻,他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而言了,拼尽全力也要和魏军进行殊死一搏。
蜀军闻之,皆是心胆俱寒,这样的阵势,还真是他们平生之见所未见,许多胆心的士兵,此刻竟然是双股战战,裤裆都湿了,脸色惨白如纸,如果不是司马伦有令在先,临阵逃脱,畏战不前者一律斩无赦,他们只怕是早已抱头鼠窜,一溃千里了。
司马伦为了提振军心,也为了惩治逃兵,他在阵地的后面,都设下了刀斧手,只要有人敢倒踵,那些刀斧手都不必请示司马伦,有一个斩一个,有两个杀一双。
这就是军法,非常时刻如果不拿出点魄力来,那整支军队很可能就会崩盘,司马伦在治理军队方面,向来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平时的时候,他非常的体恤下属,关心部下,深得士卒们的拥拥戴,如果司马伦没有一颗视士卒为子弟的心,那很难想象这些士兵能背井离乡,转战万里追随于他。
但同时司马伦也一样是一个铁血无情之人,在军纪面前,他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谁敢违反军纪,那就提头来见,没有任何的容错空间。
司马伦知道,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的纪律,那便是一盘散沙,那怕他平时再怎么爱兵如子,但关键时候,这种仁慈都不足以挽救危局。
只有铁血的军纪,才是军队打胜仗的保证,在危难之中,在生死关头,只要那些彪悍的刀斧手还立在后头,相信在阵地上的每一个士卒,都不敢回头。
现在战局进入到了最为胶着的关头,比拼的就是意志了,谁的意志更坚强,谁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魏军的进攻很疯狂,但司马伦也知道这是最不能松劲的时候,此刻一旦松懈,那很可能就是全盘崩溃。
不过在压力之下,还是会有个别的士兵崩溃掉,这时一名蜀兵突然哇地就大哭起来,扭头就走。
可还没有等他走出几步,只见刀光一闪,一颗人头滴溜溜地就滚落在地了。
一名刀斧手气定神闲的收回还在滴血的大刀,这次他并没有将大刀收入鞘中,而是直接在扛在了肩上,脸上的横肉颤动,面目狰狞。
前面的战斗如此惨烈,但这些刀斧手却悠闲异常,闷得都有些发慌了,这时有人逃跑,刀斧手自然不会容情,如果纵容这个士兵逃走的话,那人头落地的恐怕就是他了。
这个刀斧手离得那名士兵最近,就在那名士兵和他擦身而过之时,刀斧手挥刀砍下去,就如同是砍瓜切菜一般,直接就将那颗人头给砍了下来。
今天总算是开张了,刀斧手洋洋自得,他扛着大刀,目光如寒刀,审视着前面的士兵,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这场面让许多的蜀兵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这些刀斧手真不是摆设,军法也不是儿戏,谁敢倒踵,只会步那名蜀兵的后尘。
本来心中还犹豫要不要逃跑的那些蜀兵现在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留在阵地上,也许会死,但逃跑的话,肯定要死,横竖是一死,还是呆在原地保险一点。
正是因为司马伦的军法森严,所以在这种危机关头,才没有出现全线崩溃的局面。
但现在的形势对司马伦来说也还是十分严峻的,魏军的斗志顽强,再加连弩的加成,让他们在进攻之中可以凭借强大的火力来弥补掉地利条件的不利因素。
司马伦神色变得冷峻起来,心中暗暗地道,曹亮的人马战斗力还是一如既往的强悍啊,这一点真是不得不服,换作是其他的军队,这样险峻的地势,根本就没有可能攻得上来。
更何况这还是在双方兵力几乎相等的情况之下,正常的情况下,攻打这个险峻的山地,没有三到五倍的兵力都是不可想象的事,但魏军的强悍就体现在这里,他们硬生生地将山地战打成了遭遇战,而且是一点也不落下风。
再这么打下去,魏军迟早会攻上山头的,一旦进入到阵地战白刃战之中,蜀军所占据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再想战胜魏军几乎更是不可能的事。
但司马伦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谁让蜀军的火力不如魏军呢,魏军广泛的配备着连弩,在远程攻击方面,司马伦的军队真得是逊色很多的,以前司马军和并州军交战之时,就曾经吃过很多次连弩的亏,没想到今天这一战,司马伦还是继续在这上面吃了大亏。
这不禁让司马伦感叹,以前司马懿当政的时候,只重视了权力政治斗争,在兵器的革新上面,全面的落后,无论骑兵的用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还是步兵用的投石车和连弩,曹亮的军队都是具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司马军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
后来司马家也意识到了这种差距,他们也是奋起直追,打造出了属于司马家的新式骑兵,但一步落后,就是百步难追,在装备更新的方面,司马军始终落在了曹亮的后面,付出了一次又一次血的代价,依然无力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
落后就要挨打,这可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司马伦此刻是深有体会,如果他麾下的军队也能全面配备连弩的话,那么在这场战斗之中,就不会落后太多了。
只可惜连弩虽然是诸葛亮率先发明出来的,但由于蜀国的国力有限,而连弩的建造成本比普通的弓箭要大得多,所以蜀国不可能大规模地制造连弩,在蜀军的战斗序列之中,只有特定的部队才有使用连弩的资格,连弩在蜀军之中,从来也不是标配性的武器。
在魏军连珠箭雨的打击之下,蜀军只能是躲在阵地的掩体后面,连头都抬不起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阻挡魏军的向前推进几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司马伦此刻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下令蜀军准备好了刀枪等近战武器,准备和魏军进行殊死的白刃战。
在这一刻,他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而言了,拼尽全力也要和魏军进行殊死一搏。